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红楼肝属性

我在红楼肝属性 第370节

  就拿后世来说,看抗战片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共产党员手持两把盒子枪,横着枪biubiu的射击。

  为什么要横着射呢?

  就是因为盒子枪——又叫驳壳枪,在开完第一枪之后,第二枪就会往上跳,一跳子弹就飞到天上去了。

  因为精准度太差,在国外很快就被淘汰,然后一大部分,就流入到中国来了。

  而在中国,很快就找到了正确使用方法。

  那就是把驳壳枪横过来射击,这样跳也是左右跳,在人多的时候也不怎么怕瞄不准的。

  因此,枪支的精准度,在前期真心是很差的。

  而汤若望制造出来的样品,因为加长了枪管,里面又刻画了膛线的缘故,精准度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他是忽略了这一点,才会如此震惊。

  贾琮笑道:“这枪不错,打着很顺手。”

  “接下来,燧发枪就不要生产了,全力生产步枪。”

  “嗯,就先生产出一万支枪来吧。”

  “对了,子弹要大量生产,不要停。”

  一万支枪,先期已经够用了。

  主要是生产的再多,子弹供应不上也是白扯。

  而在这个时代,生产子弹的效率,必定高不到哪儿去。

  等步枪队士兵分配到步枪之后,总要进行训练的吧?

  就算一人十发子弹实弹训练,就需要十万发子弹。

  一场战争每个士兵配备一百发子弹,就是一百万发子弹。

  而一百发子弹,未必能打死一个敌人的。

  在后世的战争中,平均大约要几万甚至十几万颗子弹才能射杀一个敌人。

  贾琮感觉就凭目前的生产能力,供应一个万人队都费劲。

  不知不觉中,已经是来到了八月份。

  很快便到了院试开试的日子。

  院试是三年两考,恰好今年有院试。

  贾琮作为节度使,是要主持院试的。

  贾琮已经提前向永隆帝请假了,准备主持完院试就再回京一趟。

  因为林黛玉就快要生了,贾琮不放心,自然是要回去的。

  且说永隆帝看到贾琮再次告假,都不由惊呆了。

  因为这家伙今年都回去两次了。

  永隆帝当皇帝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见到贾琮这样的边军将军。

  人家其他的将军,一年最多回去一次,甚至好几年都不回去一次。

  哪有像贾琮这样的?

  过年就回去了一次,上次假装述职回去了一次,现在媳妇要生孩子了,又来请假。

  永隆帝甚至都有点不想批假,甚至还想申斥他一番。

  不过最终,永隆帝还是准了他的假期。

  毕竟,像贾琮这么顾家的将军,其实很难会生起不臣之心的。

  在这一点上,反倒是让永隆帝颇为满意。

  且说进了八月之后,贾琮就有些迫不及待,归心似箭起来。

  不过贾琮依然耐心的主持完了院试。

  院试的考生,越发稀少。

  但是答卷仍然一言难尽,几个副考,也只能瘸子堆里挑将军,捏着鼻子勾选了几个相对较好的答卷来,让他们考中了秀才。

  就这些人的水准,去考乡试,基本是没戏的。

  不过,这里面,倒是有一个考生的试卷脱颖而出,惊艳到了一众考官。

  而最终,取完名次之后,打开糊封,名字果然便是府试的案首付利明。

  此时,贾琮倒是起了爱才之心。

  考完之后不久,被取中的学生,便来拜见座师。

  其他考生,贾琮一个不见,实在是嫌弃丢人。

  唯独付利明前来拜见,贾琮让人引了进来。

  贾琮看到,付利明身上穿的,仍然是上次府试考完拜见他穿的那身衣服。

  因为这件衣服补丁的位置都一模一样的,很明显是同一件。

  而衣服虽旧,却是浆洗的干干净净。

  而这付利明,在面对自己的时候,脸上并没有局促之色。

  见状,贾琮也不由暗自点头不已。

  学问好也到罢了,难得他有这份从容。

  贾琮记得上一次他带来了一方砚台,而这一次,则是送来一支笔。

  两次的礼物,都是寻常之物,但总也要几两银子的。

  贾琮勉励了他几句,然后说道:“我看你文章,脉络已成,只是文笔还嫌稚嫩。”

  “只要肯下功夫,考上三五次,未尝不能过乡试的。”

  “若你文章上有什么疑惑,只管来寻我请教。”

  贾琮颇为欣赏这个付利明,倒是起了爱才之心。

  得他指点的话,相信几次之内,便有望能考过乡试的。

  只是贾琮也不敢保证必过,考试有太多不确定性,因此也不好把话说的太满。

  不料,付利明在沉思半晌之后,却是说道:“座师器重,学生惶恐,且感激不尽。”

  “不过,学生得了秀才功名,便已知足,不愿继续考乡试了。”

  付利明的回答,大大出乎贾琮预料之外。

  在这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付利明这个农家子弟在考中秀才之后,竟是不愿再考乡试了?

  贾琮忍不住问道:“不知是何缘故?”

  付利明说道:“座师,学生家贫,幼年丧父,家中止有一寡母。”

  “学生读书,全靠寡母为人做工,呕心沥血供我读书,早早熬坏了身子。”

  “为人子者,岂能不忠不孝?岂不是畜牲行径?”

  “学生已经取得秀才功名,因此想找些营生,奉养老母,不愿再考乡试。”

  闻听此言,贾琮不由动了恻隐之心。

  他和这学生有着相似的遭遇,好吧,其实他是有父亲的,但是和没有和没什么差别。

  而他家世却是比这少年好了不知多少,他读书时,还不知经历了多少艰辛,更何况这个少年?

  想到此处,贾琮不由说道:“你孝心可嘉,倒也难得。”

  “这样吧,以后你读书之花费,都由我一力承担,直到你考中乡试为止。”

  “每月给你五两银子,可够你读书所需?”

  在贾琮看来,一月五两银子足够了。

  五两银子对他来说,真的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但是对这个少年来说,则是能够改变他命运的机会。

  付利明也被贾琮的回护之情所感动。

  他不由跪倒在地上说道:“座师的恩情,学生感激不尽。”

  “只是学生若想乡试中举,十年八年未必便能考中,而家母未必能支撑到那时候。”

  “学生还是想寻个营生,然后娶妻生子,让我娘临终之前,能抱上孙子,这样,九泉之下,她也能瞑目了。”

  “学生愧对座师提携之恩,惶恐之至。”

  付利明的确十分惶恐,他跪在地上,低头不敢去看贾琮。

  贾琮倒是没有这个时代文人的那种执念。

  并不会因为学生不愿意继续读书科举,而痛心疾首,恨铁不成钢。

  贾琮倒是觉得,这个学生孝顺有主见,还是很不错的。

首节 上一节 370/5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开局娶张宁,老子必称帝

下一篇: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