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第261节
例如在南尼德兰南部的法语区,法军甚至比布拉班特起义军更受欢迎,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后勤物资。
此外,奥地利统治南尼德兰几十年,也是扎下了深厚的根基。各地都有奥地利官员,就算他们被赶下了台,却仍能给约瑟夫提供情报、物资等支持。
最为关键的是,南尼德兰对于普鲁士和汉诺瓦来说,有太多必救之处,这就给了约瑟夫大量的战术抓手。
……
布鲁塞尔城北。
南尼德兰议会会场,范德诺特手下的自由派议员正脸色涨红地指著坐在前排的翁克:“眼下汉诺瓦大军正在赶赴列日,我们正应该配合他们,一举击溃奥地利人!而你却让军队躲了起来!
“这是我们南尼德兰人的战斗,是我们为了自由与民主的抗争,你正在毁了南尼德兰的未来!”
翁克丝毫不为所动,他一派的议员则是熟练地应对著:“自由与民众首先得要活著才有。我们的军队经过激战,已经非常疲惫了。在合适的时候,他们会再次投入战斗的。”
席间的保守派核心议员们都已经得到了翁克的知会,说他已经和法国人达成了秘密协议——只要南尼德兰不介入法国和普鲁士等国的战争,等战事结束之后,法国只要南部的纳慕恩省,就支持南尼德兰独立建国。
翁克从不觉得仅凭弱小的南尼德兰就能挑战奥地利,剩下的无非就是投靠普鲁士还是法国的问题了。
据他所知,普鲁士和英国是赞同荷兰吞并南尼德兰的。
相比起来,只要纳慕恩的法国胃口要小得多了。而且保守派议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法语区,也更愿意与法国合作。
在得知翁克和法国的协议之后,甚至有保守派议员想要调动南方地区的力量,来协助法国驱赶普鲁士人。
正当自由派的议员准备反驳之际,却见一名军官用力拨开大门两侧的守卫,如同受惊的野牛般闯进了会场。
范德诺特皱了皱眉,近来军方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
他正要发难,却听那军官惊惧地高声道:“法军主力已经穿过了布鲁塞尔东部,距离安托尔夫只有不到10英里了!”
10英里大约就是16公里的样子,正常行军一天半也就到了。
整个南尼德兰议会大厅顿时一片死寂。过了足有七八秒钟,范德诺特才突然失声高呼:“快!快向卡尔二世阁下求援!他的军队应该还没走远……”
第357章 就地补给与纸币(5月最后一天求月票
)
随著向汉诺瓦军求救的信使出发,南尼德兰议会议长范德诺特仍觉不放心,又快速写了封信,交给一名与英国关系不错的议员,让他亲自去找卡尔二世。
而后他便提出临时议案,要求调威特将军率领南尼德兰国民卫队主力立刻回防布鲁塞尔,并临时征召6千名士兵。
南尼德兰议会已乱成了一锅粥。保守派那边,众议员正围著翁克质问。
“翁克议长,您说不让我们插手法国人跟普鲁士军的决战,眼下法军却突然跑到我们的后方了?”
“或许,您应该再去和法国人接洽一下,确认你们的秘密协议?”
“都是您的提议,我们的军队都留在了根特!”
翁克脸色铁青地捏著手杖,好半天才嘴唇哆嗦著低声道:“我会去确认的。
“不过法国人应该是有原因的……他们或许是冲着荷兰人去的,安托尔夫可紧邻著荷兰的布雷达!”
他此时绝不能承认自己被法国利用了,否则那些自由派的议员能将他当场打死。
“对,一定是这样!”他似乎是找到了答案,嗓门顿时大了几分,“这次荷兰背弃法国,转而投向英国,法国人要教训他们一点儿也不奇怪。”
他说著站起身来,眼中发亮:“这样的话,我们倒应该配合法军的行动,以趁机清除境内的奥地利势力,并且还能迫使荷兰放弃联统南尼德兰的打算……”
南尼德兰的保守派成员主要是大资本贵族,还有少量的开明贵族,他们只是因为约瑟夫二世要提高商业税收,并削弱他们的特权,这才加入了起义队伍。
只要能摆脱奥地利政府的改革政策,他们根本不在乎是引入法国势力,还是投靠英国人。
至于自由派主张的“自由”、“人权”、“独立”那一套,他们根本毫无兴趣,甚至是有些抵触的。
翁克的话顿时引起一些保守派议员的赞同,尤其是来自南部的议员。据说法国近来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法令,又打通了南德意志的市场,他们甚至生出了“就算并入法国也不是不能考虑”的念头。
……
南尼德兰,纳慕恩省北部。
卡尔二世打发走了前来求救的南尼德兰议员,黑著脸对传令官道:“命令全军立刻转向,返回安托尔夫!”
荷兰军指挥官布隆克霍斯特将军在一旁皱眉道:“法国人这是想要快速消灭南尼德兰军,恢复奥地利对这里的统治,令我们失去介入的理由。”
“您说得没错,将军。”卡尔二世拨转马头,声音冰冷道,“但他们犯了个致命的错误!
“安托尔夫和布鲁塞尔都在南尼德兰议会手中,法军过于深入,补给线很容易被我们切断。
“而且只要他们无法迅速攻破安托尔夫,我军回救之后,就能猛击他们的身后!”
他双腿用力一夹马腹:“我要让法国人为他们的冒失付出代价!”
很快,汉、荷联军便在军官的来回奔走喝令之下停住了前进的脚步,开始转向。
然而,2万4千大军排成的足有两公里长的行军队列想要改变方向可不是简单的事情。
军官们足足花费了两个多小时,才让每一名士兵明白了卡尔二世的命令,随后就是混乱的协调工作。
有动作快的军团完成了转向,开始朝北移动,而动作慢的还在原地整队,迎面就和前者撞在了一起,两边顿时都动弹不得。
炮兵更是怨声冲天。由于车、马前后衔接很紧,导致他们要先将几百公斤重的大炮从马匹上解下来,而后用人力转动180度,同时将马赶到另一侧,再重新套车。同时弹药运输车也是类似的方式,只不过转向更为困难。有时得专门腾出一片空地,让马拉著弹药车兜一个大圈,才能完成掉头。
从中午南尼德兰议员赶来求援起,大军一直忙到下午5点半,才终于重新开始向北行军。而他们走了一个来小时后,便不得不开始扎营过夜……
……
安托尔夫远郊。
约瑟夫已经能隐约看到城市的轮廓了。他正准备召集参谋们讨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如果汉诺瓦军那边反应迟钝,他不介意尝试进攻安托尔夫,来刺激一下卡尔二世。
就在此时,两名浑身尘土的骠骑兵催马而来,用疲惫的声音道:“报告!汉诺瓦与荷兰联军已经向北返回,昨天下午已进入布鲁塞尔范围。”
约瑟夫闻言和贝尔蒂埃对视一眼,皆是露出了笑意。
敌军果然与他们之前预料的情况一模一样,这样的话,战略主动就落入了近卫军团的手中。
说实话,约瑟夫还真怕卡尔二世是个愣头青,不管不顾地先去跟普鲁士军汇合。那样的话,他就不得不急行军返回列日救援雷奥了。
虽然那样也有可能打出一场夹击,但不确定因素太多了。比如雷奥连两天都撑不住就垮了,那么卢森堡就会岌岌可危。
好在汉诺瓦的指挥官是个成熟稳重的将军,并且没有忽视政治因素,决定回救南尼德兰起义军。
不用约瑟夫吩咐,贝尔蒂埃立刻对传令官道:“立刻让收集补给品的分队返回。”
参谋长看了眼怀表:“其他人原地休整,下午三点准时向根特出发。”
“是,将军!”
很快,四处收集补给品的连队赶著马车与近卫军团主力汇合。
与拿皇当年的做法不太一样的是,约瑟夫严格命令补给分队要向农民们付钱,而且还要比市场价略高一点儿。
当然,支付方式主要是法储行发行的银行券。经过近半年来的推广,这种纸币在法国国内的接受度已经相当高了。绝大多数人隔半个月才会将手里的大额纸币换成银币,或者存入银行。至于5里弗以下的“零钱”,基本上已经完全是纸币的市场了。
而在临近法国的南尼德兰,也出现了法国纸币的身影,只不过还不是很普及。
约瑟夫也正好借用“就地补给”的机会,扩大一下纸币的影响范围。
第358章 兜兜转转
约瑟夫深知这个时代底层民众的生活有多么艰难,如果拿走他们的粮食、牲口而不给钱的话,一家人很可能就全都得饿死。
而且就地补给比起从法国国内通过狭长的补给线运输,其实要省钱得多,毕竟运输成本和损耗都没了,再抠这点儿农民的活命钱就真的没必要了。
此外,付款购买补给品还能给南尼德兰人留下好印象,使以后的就地补给更加轻松。说不定就会有当地人为了赚那点儿差价,主动把物资送来近卫军团营地卖。
下午3点,近卫军团开始向西南方向机动,绕过了安托尔夫南侧,贴著布鲁塞尔的边界,直插根特省。
约瑟夫仍旧骑马走在行军队列的左侧,不时朝士兵们挥手示意以鼓舞士气,而士兵们则以兴奋地欢呼来回应他。
贝尔蒂埃催马跟了上来,向他微微欠身道:“殿下,马松少校那边送来消息,因为汉诺瓦军队形比较紧凑,所以他并未选择发起攻击。”
约瑟夫点头:“他做得很对。打穿插战术的重点不是见到机会就占便宜,而是要优先保住自己的有生力量,尽可能完整地切割敌军阵型。”
马松的营加上两个连的士兵,总共不到一千人作为机动力量,就在汉诺瓦大军的附近活动。
约瑟夫给他的命令是,在敌军被牵制而出现混乱时,实施穿插作战,进一步搅乱敌人的阵型。
眼下近卫军团能独当一面的军官还是太少,勒费弗尔被留在了雷奥那儿帮忙,剩下的就只有贝尔蒂埃了。而像是达武、拿破仑等人,现在还都比较稚嫩,此外他们的军衔也不足以独自率领一支军团。
至于这个马松,在之前配合翁克演习的行动中表现得相当机灵,于是就成了唯一的机动部队。
如果拿皇等人能堪大用,或者将诸如马塞纳、莫罗、拉纳之类的猛将收入麾下,约瑟夫肯定能让汉诺瓦军被穿插成筛子。
“人才永远都是最宝贵的资源啊……”约瑟夫暗自叹了一口气。不过他也知道,军队的培养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说起来,近卫军团的成长速度已经是非常惊人的了。
相信如果这次能在南尼德兰取得比较辉煌的胜利,近卫军团就能吸引到更多的人才,从而迎来下一波井喷。
行军队列的中后部,拿破仑又拉著团长请教起来:“所以,我们真正的目标是根特?”
他没等杜蒙上校说什么,立刻便反应过来:“不对,根特根本没有能够调动敌军的目标……”
杜蒙上校微笑道:“没错,那里只有8千多名南尼德兰叛军。”
“那是叛军的主力。”拿破仑忽然眼前一亮,“我们的目标并不是根特,而是布鲁塞尔!”
杜蒙上校顿时吃惊地看向年轻的少校。当时他在参谋部开会时,压根没想到根特和布鲁塞尔之间有什么联系,直到王太子殿下说了出来,他才恍然大悟。
而这个布宛纳巴却只用了几秒钟就搞明白了!
他有些不甘心地追问:“哦?您为什么会有这个推断?”
上一篇:大秦:咸阳亭长,把始皇拒之门外
下一篇: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