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第304节
徐达是第一个站出来表示跟随朱元璋离开的人。
同时,他还鼓动了其他的老乡兄弟跟随朱元璋。
最后,朱元璋从濠州城一共带走了二十八个,自己曾经的同乡兄弟。
这二十八人后来都在朱元璋的崛起道路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被后人称之为‘淮西二十八将’。”
"至正十五年二月,滁州粮荒,朱元璋与徐达联手攻占和州。
此计策由朱元璋提出,并得到郭子兴的赞同。
郭子兴派遣张天佑、汤和及徐达领兵,协助朱元璋成功拿下和州。
随后,郭子兴委任朱元璋为总兵官,并命其镇守和州。
不久后,因粮草短缺,孙德崖率领大批兵马前来和州求援。
朱元璋以大局为重,让他们进了城。
然而当初在濠州时,郭子兴曾被孙德崖囚禁,还险些送命。
郭子兴听说死对头到了自己的地盘,
还被朱元璋给收留了,
顿时气的火冒三丈,连夜就赶到了和州,准备兴师问罪。
在朱元璋向岳父解释的同时,孙德崖也得知了郭子兴抵达和州。
因担心自己的安危,他便向朱元璋辞别。
为防生乱,朱元璋亲自送行,孙德崖则负责断后。
谁曾想,
朱元璋才刚走到城外三十里左右的时候,
忽有快马疾报,
称孙德崖与郭子兴发生冲突,已被扣于城内。
朱元璋一听十分吃惊,欲回城调解,劝郭子兴放了孙德崖。
但是孙德崖的部众却认为这是朱元璋的诡计,
见其图谋败露,想自己抽身逃走。
于是他们阻断了朱元璋的去路,
将他五花大绑,扬言要宰了他,为孙德崖报仇。"
“在朱元璋被抓,眼看已经命悬一线的紧要关头,
徐达果断挺身而出,
向郭子兴请命,
提出愿去城外替换朱元璋作为人质。
郭子兴同意后,徐达便前往孙德崖军中,成功地替换了朱元璋。
有了徐达当替身,朱元璋得以安全返回城内。
经过多方协商,郭子兴最终同意释放孙德崖,从而化解了这场危机。
徐达在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和无畏牺牲,
让朱元璋深感震撼与感激,
也使他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让朱元璋在今后的清洗中,对徐达网开了一面。
人心都是肉长的,
哪怕是杀性极重的朱元璋,也会念着兄弟的恩情。”
“之后,朱元璋便以和州为据点,准备大肆扩张自己的地盘。
当时南方存在着众多起义军势力,
而元军实力已大幅削弱,
起义军内部便开始互相倾轧,竞争愈发激烈。
此时朱元麾下,以徐达和常遇春为最勇猛的大将。
徐达也正是在这个阶段逐渐展露出了过人的军事天赋,
被朱元璋委以重任,攻城略地。”
第241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视频继续直播道,
“至正十五年(1355年)六月,
朱元璋率徐达等人渡江,拔采石,下太平,并进一步图谋集庆(也就是南京城)。
在攻打采石矶和太平府的战斗中,
徐达和常遇春展现出了超强的战力,二人冲锋陷阵,勇冠三军,
成功捕获了元将陈也先,并收服蕲人康茂才率领的义军。
徐达等人兵分多路,
顺利占领了溧水、溧阳、句容和芜湖。
至正十六年(1356年)二月,攻克毗陵,升佥枢密院事。
至三月,攻下集庆,改集庆为应天府。”
“朱元璋等人虽然占据了应天府,但他们面临的形势依旧十分复杂。
北有元军,东有张士诚,
西边儿还有陈友谅和徐寿辉,南方则有方国珍、陈友定。
这些义军虽然都高举着反元大旗,
但却因各自利益纷争,难以真正的团结。
而朱元璋处于他们的包围之中,形势则更加的艰难。
在众多起义军中,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实力最为雄厚,且对朱元璋构成直接威胁。
经过深思熟虑,
朱元璋决定采取分而破之的策略——首先集中力量消灭陈友谅,随后再对付张士诚。”
“至正十九年(1359年),
徐达联合院判俞通海的水师,共同进攻池州,成功摧毁了栅江营。
当时正在攻打太平的赵普胜,被迫从陆路撤退。
徐达占领池州后,捕获了守将洪钧等人,并夺取了所有战船。
因功拜奉国上将军,同知枢密院事。
随后,徐达率领部队继续乘胜追击,向安庆发起进攻。
但攻安庆不太顺利,于是他改变策略,转攻江北地区。
徐达先是攻下下无为州,
又夜袭浮山寨,
破赵普胜部将于青山,并一鼓作气占领了潜山。
之后,他又返回并镇守池州,从水路和陆路对安庆形成围攻之势。”
“安庆的守将赵普胜是陈友谅军中大将,
他不仅智勇双全,
而且稳如老狗。
由他据守的安庆,朱元璋诸将攻之皆不能克。
最终,还是徐达挺身而出,
对陈友谅和赵普胜使了一出离间计,
成功使陈友谅误杀了赵普胜。
赵普胜的死导致枞阳水寨失去了关键的防守力量,
徐达抓住这个机会,迅速攻占了枞阳水寨。”
“赵普胜死后不久,陈友谅率领大军,突袭池州。
朱元璋闻讯后,
上一篇:大秦:融合圣主,祖龙竟让我监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