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第389节

  赵普得知赵匡胤的困扰后,便主动提出代他去照料老太爷。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赵普果然无微不至地服侍着老太爷,比赵匡胤这个亲儿子还要更加贴心。

  老太爷很是感激赵普,

  在他临终前,甚至还将赵普认作了干儿子。

  这下子,赵匡胤与赵普两人之间又有了一层家族关系,

  至此,

  赵普便顺理成章成为了赵匡胤集团的重要成员。”

  “显德五年(公元959年)末,

  地处晋地的后汉出兵来侵,柴荣领兵十万迎敌。

  但柴荣才刚走出开封不远,军中便出现一块神秘的木牌。

  上面写着‘点检做’,引发了众人对‘点检’可能篡位的猜疑。

  柴荣将其视为不祥之兆,于是决定撤军回朝。

  结果回去后就一病不起。

  柴荣还是担心时任殿前都点检的张永德对皇位不利,

  因此决定将其撤职,

  改由他最信赖的都指挥使、宋州节度使赵匡胤接任。

  不久,柴荣病逝,

  他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史称周恭帝。”

  看到这儿,有观众忍不住喊了起来,

  “柴荣恐怕死都想不到,真正夺了他家皇位的,正是他最信任的赵匡胤啊!”

  “唉,老柴这是妥妥的引狼入室啊!”

  “想想柴荣把老赵当作亲如兄弟,可老赵呢,竟然抢了他儿子的皇位,真的让人心寒啊。”

  “说实话,赵匡胤这事儿做得确实有些不仗义了。柴荣那么信任他,他却背后捅了柴荣一刀……”

  “权力面前,人心难测啊。太祖在这件事上的做法虽然没错,但感情上多少还是让人无法苟同。”

  “看来,在政治斗争中,没有永远的兄弟,只有永远的利益。”

  “柴荣若是在天有灵,看到这一幕,不知道会作何想法……”

  “......”

  "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边境警报再次响起,

  北汉勾结契丹,联手侵犯宋朝边境。

  形势紧迫下,宰相范质指派赵匡胤领兵北征。

  兵行开封东北四十里之要道陈桥驿时,天已傍晚,赵匡胤下令宿营。

  此时,军中又开始流传起一种说法,

  ‘皇帝年幼,立了功没人知道,不如先立都检点做皇帝,然后上阵杀敌。’

  想必大家已经猜到,

  这‘点检做’的传言,

  其实就是赵普、赵光义等人伙同赵匡胤本人炮制出来的。”

  “赵普等人为赵匡胤谋策,托故不行,将赵匡胤灌醉。

  次日赵匡胤醒来时,

  发现营帐内人声鼎沸,

  全体将士荷刀侍立,一片肃杀之气。

  赵普走上前来,将一件黄袍披在了赵匡胤身上,并将他推到椅子上坐定。

  随后,全体将士整齐地下跪,并高声三呼万岁!

  这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陈桥兵变’!

  至于赵匡胤当时是真醉还是假醉,恐怕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了。

  陈桥兵变后,

  赵匡胤成为宋太祖,建立北宋王朝。

  赵普因策划兵变有功,

  被封为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成为北宋的第一任宰相。"

第304章 丹书铁券,那玩意儿真的有用?

  “宋太祖赵匡胤在建立宋朝后,面临的内外环境都相当严峻。

  对内,依旧有五代十国以来武臣弄权的传统局面,同时还有各种叛乱。

  在外,北方还有强大的辽国,以及在其控制下的北汉;南方也存在着多个割据政权,如吴越、南唐、荆南、南汉、后蜀等。”

  “陈桥兵变,大宋建国,

  但昭义节度使李筠,却公然反对新政权。

  李筠乃是后周的一员悍将,

  他先后历经过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诸政权。

  郭威称帝后,提拔李筠为昭义节度使,坐镇潞州,

  长期担任昭义节度使,积累了强大的实力,是一位非常有实力的地方诸侯。

  赵匡胤发起政变,成功夺取政权后,开始积极拉拢地方势力。

  在这个随时都会‘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年代里,

  许多地方势力纷纷向新的中央政权表示效忠,

  唯独昭义节度使李筠,始终没有丝毫动静。

  赵匡胤知道李筠实力雄厚,

  于是便主动拉拢,

  许以李筠高官厚爵,

  派使节抵潞州,加封李筠为中书令。”

  “可在宋太祖的使节抵达潞州后,

  李筠却出人意料地在招待宴会上,令人请出了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的画像,并对着画像放声大哭。

  这一举动,显然表达了他对新政权的不满和拒绝归顺的态度。

  李筠的不满不仅源于他对后周的忠诚,更因为他无法接受赵匡胤这样的后辈凌驾于他之上。

  同时,他也察觉到,

  中书令的职位虽然看似是升迁,

  实际上却是想要剥夺他的兵权。

  作为一方诸侯,怎么可能看不到这里面的陷阱。”

  “在明确了解到李筠拒绝归顺北宋的态度后,

  北汉皇帝刘钧秘密派遣使节与李筠会面,

  邀请他一同起兵反抗新兴的大宋政权。

  于此,建隆元年(960年)四月,

  李筠与赵匡胤之间的战争,爆发了!

  李筠本就实力强横,

  再加上背后有北汉相助,

  北宋的形势顿时变得严峻起来。

  赵普看到了自家的劣势,于是强烈建议宋太祖赵匡胤亲自出征,自己愿意随军同行。

  赵匡胤接受了他的建议,但安排赵普留守京城。

  然而,赵普坚决请求随军,赵匡胤最终应允。”

  “与此同时,李筠因获得北汉政权的支持,而显得信心满满。

  并且在他看来‘吾周朝宿将,与世宗义同兄弟,禁卫之士,皆吾旧人。’

  意思是他觉得自己跟世宗义同兄弟,

  军中许多老人都是自己的熟人,

首节 上一节 389/4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融合圣主,祖龙竟让我监国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