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第396节

  虎牢城内水路断绝,弹尽粮绝,才被拓跋嗣亲自率领的魏军攻破。

  随着虎牢的陷落,魏军达成了战略目标,

  黄河南岸的城池尽归其手,

  两国边界最终确定在项城一线。

  虽然拓跋嗣实现了他的目标,但付出的代价也极其惨重。

  如果当初采纳崔浩的建议,晚两年南下,

  以南朝争权内耗传统来看,

  说不定真的可以坐收淮北。

  不过这也不好说,

  因为在与宋朝的战争结束后仅仅两个月,拓跋嗣便因病逝世了。

  也不能排除是因为御驾亲征,耗光了他最后的元气,才导致提前死去。

  但无论如何,历史没有假设,北魏还是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拓跋嗣死后,拓跋焘继承皇位。

  拓跋焘为帝后,

  比起拓跋嗣,他对崔浩的信任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思尽规谏,匡予弼予,勿有隐怀。’

  他希望崔浩可以对他直言相谏,为治国理政提供最大的助力。

  有了皇帝的信任,

  崔浩开始施展自己的才华,

  他每每直言不讳,指出朝政弊端,

  在他的辅佐下,

  北魏接连战胜胡夏、柔然、北燕、北凉等国,

  最终实现了北方的统一。”

  “拓跋焘被后人称为太武帝,

  是属于那种武艺精湛、能征善战的皇帝。

  但是他继位的时候,北方战乱不止,

  天下自前秦天王苻坚死后,更是再次陷入混乱。

  北魏北方有柔然,

  南方有刘宋,

  东面有北燕,

  西面有北凉,

  可谓身处四战之地。

  拓跋焘初登皇位,信心尚显不足。

  又正值胡夏的赫连昌发动叛乱,

  朝堂上众说纷纭,

  唯有崔浩与拓跋焘立场一致,主张坚决战斗到底。

  与夏国的一战,拓跋焘彻底打出了威名,后世赞誉他:‘佛狸篡伪,弥煽雄威,英图武略,事驾前古,虽冒顿之鸷勇,檀石之骁强,亦不能及也。’"

  “在攻破统万城之后,

  因担心后方的柔然会趁机入侵,拓跋焘因此下令撤军。

  但驻守长安的奚斤却坚持请兵,

  希望可以由他自己领兵,继续去剿灭赫连氏的残余势力。

  拓跋焘批准了他的请求,并留下万余士兵协助奚斤。

  柔然,是在匈奴之后崛起于北方的强大游牧民族。

  与倾心于汉化的鲜卑族不同,

  他们保持了游牧民族的传统,

  依然以劫掠为生,并无统一之志,是北魏心头大患。

  拓跋焘召开廷议,

  崔浩在辩论中力压群雄,力排众议,将统一的概念在众人心中达成一致。

  于是,拓跋焘决定亲率大军北伐,誓要将柔然一举驱逐到漠北!

  值得一提的是,

  后世广为流传的《花木兰》故事,

  便正是以这一时期为背景而创作出来的。”

  观众们看到这儿,忍不住议论起来,

  “花木兰啊?!那可是我心中的偶像呢!没想到,她竟然是异族统治下的汉人百姓?”

  “真没想到,鲜卑族竟然一心想从游牧民族转变为农耕民族。

  现在,更是要将曾经同为游牧民族的柔然驱逐出我中华大地......”

  “那么,鲜卑这是被我华夏成功同化了吗?”

  “我觉得,这才是世家大族留在北方的真正用意!他们辅佐那些异族政权,却又在悄无声息的引导他们学习华夏文化、精神,最后成功融入进华夏文明!

  虽然他们也有为自身利益考量的目的,但终归还是在无意间做了一件好事!”

  “那这些被汉化的鲜卑人,为了捍卫华夏文明和土地而战斗,他们是否也算得上是华夏子民了呢?”

  “怎么不算?我华夏文明,不正是一种融合、共鸣和求同存异的文明吗?”

  “兄台高见!鄙人以为,只要精神上是华夏人,即便长了一副外族皮囊,那也应该是我华夏人!”

  “……”

  视频继续直播,

  “就在北魏积极筹备北伐柔然之际,留在关中矢志灭夏的奚斤却出了岔子。

  意图剿灭夏国残余势力的北魏军队,一开始确实一帆风顺,

  他们甚至还成功捕获了夏主赫连昌,并将其押送回平城。

  但奚斤因立功心切,在随后的战斗中轻敌冒进。

  他贸然追击夏军至平凉,结果却被刚刚即位的新夏主赫连定打了个大败,奚斤本人也沦为了俘虏。

  夏军趁势反扑,又重新夺回了长安。

  关中局势突发巨变,

  奚斤战败被俘,长安得而复失,

  使得拓跋焘之前两次亲征的成果,几乎化为乌有。

  可以想象,拓跋焘此时心里该有多么愤怒和郁闷。

  然而,更大的困难接踵而至,

  柔然出动万余骑兵,入侵边塞劫掠边境;

  同时河北定州,爆发了丁零人的叛乱;

  上党的李禹趁机起义,杀了当地太守,自封为无上王。

  这一系列变故,无疑让拓跋焘的处境雪上加霜!”

第310章 算无遗策,滴水不漏

  “面对此起彼伏的动荡和危机,

  拓跋焘命令叔孙建从平城领兵前往上党镇压叛乱,

  同时调遣河内守军增援上党以扑灭李禹的势力,

  而他本人则亲自挂帅北伐柔然。

  北魏神麚二年(公元429年)四月,拓跋焘于南郊祭天,准备出征。

  但他的这一决定,却遭到了内外群臣甚至太后的反对,他们认为在当前的动荡局势下,皇帝亲征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今兹己巳,三阴之岁,岁星袭月,太白在西方,不可举兵,北伐必败。虽克,不利于上。’

  太史令张渊和徐辩,甚至不惜以天象为据进行劝诫:

  就在这种需要作出关键决策的关键时刻,

首节 上一节 396/4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融合圣主,祖龙竟让我监国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