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臣们求着我登基

大臣们求着我登基 第475节

  “先生,十弟没有帮我或者魏王,是因为我和魏王之间的事情不需要他插手。”楚王笑道,“不管十弟在岭南做什么,我相信他都不会伤害威胁到我或者魏王。”

  “殿下,你就这么肯定日后汉王不会对你或者魏王不利?”汉王到底给楚王和魏王灌了什么迷魂汤,让他们如此相信他,还维护他。

  杨龄并不是没有见过赵曜,他之前也和赵曜接触过,并没有发现赵曜有什么过人之处。

  楚王忽然神色变得非常严肃:“先生,如果最后我输给了魏王,十弟就是我的保命符。”

  杨龄闻言,心中大吃一惊,接着他说道:“殿下,最后输得人必是魏王,而不是你。”

  “我相信最后赢得是我。”楚王道,“我方才那句话是出现了意外。”

  杨龄明白楚王的意思,一脸恍然道:“殿下,你和魏王不让汉王插手你们的事情,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也有这个原因,不过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希望十弟能做他想做的事情。”

  杨龄还是不理解。不过,他知道不管他怎么说,楚王都不会相信汉王会对他不利。

  “属下很想和汉王殿下好好地聊聊,看看他到底有什么魅力让你和魏王这么爱护他。”

  “明年春天,十弟便要回京,到时候你可以和他好好地聊一聊。”楚王一想到赵曜明年要成婚,面上不觉露出老父亲般的慈爱笑容,“十弟明年要成亲了。”

  “殿下,汉王妃真的是李府的小姐?”杨龄总觉得汉王的婚事不简单。如果汉王妃真的是李府的小姐,皇上没必要迟迟不颁布赐婚旨意吧。汉王明年便要回京成亲,但是还不知道汉王妃是谁,这件事情太古怪了。

  “很有可能。”

  杨龄沉吟了一会儿道:“如果汉王妃是何相或者刘太师家的小姐呢?”

  “不管是何相,还是刘太师家的女儿,对十弟来说都是一门好婚事。”

  “殿下,如果汉王妃出自皇上最看重、最信任的几位大臣家里,那么属下之前的猜测就没错。”杨龄的神色前所未有的肃穆,“皇上看重的就是汉王,而非殿下你。”

  楚王笑笑没有说话。

  “殿下还是不信?”杨龄轻哼一声道,“殿下,你等着看吧。”

  楚王淡笑道:“好,我等着看。”

  “殿下,如果皇上看重的人真的是汉王,你打算怎么办?”杨龄问道,“你是打算直接退出,把皇位让给汉王,还是除掉汉王?”

  楚王没有说话。

  杨龄见楚王沉默不语,他心里便放心了。他真的怕楚王回答说把皇位让给汉王。

  “殿下,时候不早了,属下先行告退。”

  “先生慢走。”

  卫勉见杨龄满面笑容地从书房走出来,心里很是好奇。

  殿下跟杨先生说了什么,让杨先生这么高兴?

  他还是第一次见杨先生这么开心。

  走进书房,卫勉便好奇地问道:“殿下,您跟杨先生说了什么,让他那么高兴?”

  “没说什么。”楚王说完,忽然发出一声轻笑。

  “殿下,您笑什么?”怎么感觉殿下和杨先生怪怪的。

  “我笑杨先生不了解十弟。”就算父皇看中的人是十弟,他也不会除掉十弟,因为十弟不愿意坐上那个位子。杨先生绝对不会相信,如果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十弟会把皇位甩给他。

  杨先生总觉得他最后的敌人是十弟,其实并不是。十弟永远不可能是他的敌人,他最后的敌人只会是魏王。

  “杨先生不了解汉王殿下?”卫勉满脸茫然地问道,“汉王殿下做了什么让杨先生误会了吗?”

  楚王轻轻摇了下头,没有再说下去。

  卫勉想知道,也不敢再继续问下去。

  楚王抬眸看向卫勉,吩咐道:“继续盯着南魏人,如果他们再做出对十弟不利的事情来,就动手。”

  “是,殿下。”

  此时,御书房里,皇帝还在批阅奏折。

  孙奎端着一杯参茶走了进来。他小声地说道:“皇上,您喝口茶休息下吧。”

  皇帝放下手中的奏折,抬手捏了捏眉心,语气有些疲惫地问道:“什么时辰了?”

  “快亥时了。”孙奎提醒道,“皇上,您该去歇息了。”

  皇帝从孙奎手中接过茶盏,大口地喝了两口参茶,旋即满是怨气地说道:“朕也想亥时一到就去睡觉,可是你看看这桌子上的奏折。”虽然设置了内阁,但是内阁并没有决定权,皇帝还是得把内阁初步批阅好的奏折再看一遍,然后再做最后的决定。好在皇帝现在不用批改一些鸡毛蒜皮的奏折,不过一些重要的事情,还是得他亲自处理。

  孙奎也不敢劝皇帝不要批阅奏折,“皇上,您饿不饿,要不要吃点东西?”

  “不吃。”皇帝没有吃宵夜的习惯,除非是真的饿了。

  孙奎刚想再说什么,就见暗卫甲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

  暗卫甲先向皇帝行礼,接着把手中的密折递给孙奎。

  孙奎赶紧接过,然后双手端到皇帝的面前。

  皇帝一看是赵曜的密折,双眼登时一亮,迫不及待地打开看。等看完后,皇帝兴奋地大叫好几声好。

  “去把何相、刘太师和户部尚书叫来。”

  “啊?”孙奎惊了,随即提醒皇帝道,“皇上,这都亥时了,何相他们估计都睡下了。再者,宫门也关了。”

  “朕都没睡,他们睡什么睡,你亲自去把他们叫来。”皇帝方才批阅奏折批的一脸疲惫,但是他却非常有精神,像是喝了酒一样。

  “皇上,真的要去叫何相他们啊,您今晚不打算睡了吗?”虽然不知道皇上叫何相他们进宫所为何事,但是看皇上这副激动的模样,肯定不是小事。皇上一旦跟刘太师他们商议大事,短则两个时辰,长则好几个时辰。现在都已经亥时了,皇上他们很有可能商议到明天天亮。

  “不睡了,朕现在一点也不困,你赶快去把他们叫来。”

  孙奎在心里狠狠同情刘太师他们一把。皇上自己不睡觉,还害得户部尚书他们也不能睡。

  被孙奎料中了,何相他们已经睡下了。

  何相庆幸现在不是冬天,不然半夜爬起来进宫真的很冷。

  孙奎先去接了何相,随后去接刘太师和户部尚书。

  三位大人坐在一辆马车上,面上都是被叫起来的憔悴和无奈。

  “皇上又在发什么疯,大半夜的把我们叫到宫里?”户部尚书一边说,一边打哈欠。

  “大事。”何相刚睡下没多久,突然被叫起,倒也不是很困。“不是大事,皇上不会半夜叫我们进宫。”

  “什么大事让我们半夜进宫啊?”户部尚书吐槽道,“就算有人逼宫,把我们三个叫进宫也没用啊。”

  刘太师黑着一张脸,咬牙切齿地说道:“他最好有大事。”

  少顷后,何相他们三个出现在御书房。

  皇帝见他们来了,忙把赵曜的密折拿给他们看。

  等看完密折,刘太师他们终于明白皇上为何会着急着忙地在半夜把他们叫进宫。

  户部尚书本来很困,但是看完赵曜的密折后,困意消失的一干二净,心情变得和皇帝一样,非常的激动。

  汉王殿下总是能给他们惊喜,而且一次比一次震惊。

  原来汉王殿下提出来的新税收政策叫摊丁入亩啊,倒是非常的贴切。

  想出摊丁入亩这个政策已经够令人吃惊了,没想到汉王殿下还想出火耗归公和官绅一体纳粮来,这……只能用“惊为天人”来形容了。

  皇帝笑眯眯地问道:“现在你们还睡得着吗?”

  何相笑着说:“看到汉王殿下这封密折,谁还能睡得着。”

  户部尚书道:“臣现在一点都不困了。”

  刘太师急切道:“皇上,明日就颁布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和官绅一体纳粮。”

第436章 该轮到王家了

  2023-12-22

  贺莲芳的书房里,他正在和赵曜下棋。

  “你真的把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和官绅一体纳粮都写给赵正了?”

  赵曜点点头说:“是啊,父皇问我有关摊丁入亩的情况,我顺便就把火耗归公和官绅一体纳粮也一起告诉了他。”

  贺莲芳是知道这三个政策的,毕竟沼泽府已经实行了。

  “啧啧啧啧,父皇居然现在才问我。”赵曜颇为嫌弃地说道,“关于摊丁入亩一事,我早就在密折里说了。我原以为父皇能立马发现,没想到父皇到现在才发现,父皇还真是眼拙。”他之前那份密折,没有明确说摊丁入亩是什么,但是他写了免除人头税,按土地多少收税一事。他以为父皇看了后,会立马写信问他这件事情,没想到父皇没有问。

  他原本打算父皇要是问他了,他就跟父皇详细地说说摊丁入亩。如果父皇不问他,那他就不多嘴了。他等了一段时间,见父皇对于摊丁入亩一事只字未提,他以为父皇不在意,也就把这件事情忘记了,没想到时隔多日父皇居然才想起来这件事情,还真是……反应迟钝。父皇是不是年纪大了,变得迟钝呢?

  “你提出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和官绅一体纳粮在沼泽府,甚至整个岭南都好实行,但是要是在整个大周实行,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赵曜彻底掌握了沼泽府,他一个人说了算。他想实行什么政策,就实行什么政策,没有官员或者权贵反对。但是,朝廷就不一样了。朝中大臣大多数出身世家或者权贵,实行摊丁入亩这一政策,最先损害的就是他们的利益,因为他们拥有很多土地。

  “赵正如果真的要实行你提出的这三个政策,只怕朝中大臣都会反对。”

  “反对正常,不反对才奇怪。”赵曜想到朝中那些大臣的嘴脸,不屑地发出一声嗤笑,“只要有一点危害到他们的利益,他们就会极力反对。当年,父皇要实行科举考试,他们是明里、暗里都在阻止么,结果还不是没成功。”

  “你提出的这三个政策可要比科举考试更加直接、直观,又非常迅速的损害他们的利益。”科举考试选拔官员是动了世家的利益,但是过程有些漫长,而且没有那么直接,毕竟高中进士的寒门子弟,进入官场后,要先从最低官职开始做起,并不能任要职。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和官绅一体纳粮是立马损害了世家和权贵们的利益。

  “这段时日,朝廷会非常热闹。”

  “可惜看不到热闹。”赵曜坏笑道,“不知道这次有没有大臣要撞柱子死谏反对啊。”

  贺莲芳同款笑容:“说不定有。”

  赵曜一脸遗憾道:“可惜看不到。”当初提出科举考试的时候,就有大臣要撞柱子死谏,想以此来威胁父皇,结果父皇不仅不怕,还催他们快点撞。父皇说他还没有看过大臣撞柱子死谏,赶紧撞一个让他开开眼界。

首节 上一节 475/62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不写出师表,你北什么伐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