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知否:从截胡华兰开始

知否:从截胡华兰开始 第133节

  眼见到了地方,杨宇卿先进门,华兰和杨文远落在了后头。

  随后里面传出了陈大娘子的声音,华兰于是赶忙松开杨文远的手,美目横了杨文远一眼,低声娇嗔道:

  “都怪你,都说了让你消停些,别那么用……”

  后面的话华兰不好说,只轻哼一声:

  “昨晚跟个倔牛一样!”

  对于华兰的诉苦抱怨,杨文远毫无知错的自觉,反而很是骄傲自豪,不自觉地把腰板挺得更直了。

  反而眼神宠溺地看了华兰一眼。

  她在夸我!

  进了门,杨宇卿和陈大娘子在上首坐著,杨文彦和杨如锦也在一旁。

  接著杨文远和华兰再度敬了杯茶,杨文远夫妇乐呵呵的受了。

  然后华兰拿出自己未出阁时,在家里绣的女红巧作,献给陈大娘子。

  陈大娘子笑著收下,转而让其女使流岚回了一匹彩缎。

  时间赶早,知道大家怕是都饿著肚子,陈大娘子当即张罗了一桌吃食。

  女的靠在一起,男的凑成一堆。

  这算是早点,因此都是些粥点早食。

  华兰看著眼前的吃食,心里暗暗吃惊,只见虽然名字和自家的饭食一样,但是样式、品相却是大有不同,也就寿安堂那能稍微比比,但数量上却还是不及。

  不过华兰小时有盛老太太的言传身教,加之孔嬷嬷的悉心教导,动作温婉流畅,优雅自若,没露出丝毫怯意,反倒是让陈大娘子频频侧目,心中倍感惊讶。

  本以为华兰只是脾性、相貌好,没想到其他规矩礼数却是半点也没差,陈大娘子转念一想,又寻思到盛老太太和前不久的孔嬷嬷,当下也是面露了然。

  看来华兰的规矩教养应当衬得上大娘子的身份,自己也不必担心她后宅里的事了。

  一顿饭吃完,陈大娘子和杨宇卿对视一眼,显然都对这侄媳妇极为满意。

  留下女使收拾桌椅,一行人再往偏厅说话。

  言语谈及,除了对杨文远和华兰的祝福庆贺外,便是杨文彦了。

第140章 灵州之战的背后博弈

  杨文彦是为了杨文远的婚事,特地从宁远侯顾偃开那告假赶回来的。

  若是再把往返的时间算上,那今天下午便要出发。

  在场的杨宇卿夫妇、杨文远等人都知道杨文彦这一去,再回来便只能是大周、同西夏大战之后了,即便杨家世代从军,但众人还是不免为杨文彦担忧。

  毕竟战场上刀剑无眼,稍微不小心,便可能发生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杨文彦却是毫无惧色,反而有些跃跃欲试,笑道:

  “父亲、母亲不必为我担心,这场国战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更别说此战若是功成,对我大周军伍是一极大振奋,我杨家世代沐君恩、食民禄,我自小练武锻体,也为的就是今朝,以身报效正当时!”

  陈大娘子脸色依旧担忧不减,但杨宇卿却是面露欣慰,缓慢而坚定地点了点头,拍了拍杨文彦的肩膀,沉声道:

  “看你心意坚定如斯,为父心中甚为宽慰,你们在外搏命,为父也只有在京中为将士谋福祉了。”

  说罢,杨宇卿让陈大娘子带著华兰、杨如锦去后边说些体己话。

  陈大娘子知道杨宇卿这是要谈正事了,领头起身,挽起华兰和杨如锦的胳膊,华兰也是懂得,当即行礼,跟著陈大娘子一同离去。

  待人走了,沉默了片刻,杨宇卿突然哀叹一声:

  “前几日大朝会,官家已经定下了此次灵州之战的大致章程,纵使我同令国公、承平伯据理力争,但关于陕西军的调令还是被官家同文臣们否了,禁军诸多序列原地不动,陕西军原地待守……”

  杨文远当然也知道这个消息,但对于官家做了这个决定丝毫不觉意外,只轻笑一声,说道:

  “官家如今年迈,惯是不愿意折腾的,要不是此次西夏太过,外加叔父你们接连上奏,恐怕这场战也是打不起来。”

  杨文彦沉默不语,杨宇卿轻声一叹:

  “文官们说河北禁军、中央禁军只能留守,以防辽国趁机兴起兵戈,但根据皇城司和枢密院机速房得来的各类情报,不谈前几年辽国已经损兵折将,他们好像现在都有些自顾不暇了,哪里还管的上我们。”

  虽说两国之间签署了盟约,但大周还是照惯例往辽国派了细作,不过因为怕辽国发现,所以派的人并不多,也不深入,因此只得来一些辽国的大致信息。

  但通过各种途径的渠道分析,杨宇卿等人立马从中发现了些许猫腻。

  他们发现辽国的兵马调动频繁,多往东边女真部落那儿调兵。

  但因为情报工作不敢做的太过深入,所以大周朝臣们也不知道辽国到底意欲何为。

  不过有一件事却是显而易见——

  辽国那边也正在筹备与东边的战争,就算这时大周同西夏大举开战,辽国也应该没有精力过来干涉。

  但官家可不管那么多。

  他年纪大了,还没有后嗣,所以只想在有限的时日里充分享受悠闲时光,不愿意多折腾,所以根本不可能调动所有主力军队同西夏一战。

  再说,顾偃开现在就统领了一路西军,占了四分之一,如何还不满足,再多他也压不下啊。

  而且还有诸多厢军支援策应,怎么就还要抽调河北禁军和中央禁军了,又不是打国战……

  但事实就是出乎文臣们、官家的预料,武将们眼见著辽国刚受了一击,又匆忙地陷入战争泥沼,暗地里也想同西夏来一次大的。

  不过不是防守战,也不是闪电战,而是想要掀起一场跨越数年之久的拉锯战。

  旨在练兵,还有养……借此提升武将在朝堂中的地位。

  眼见著随著文人的数量越来越多,武将们在朝堂里的地位每况愈下。

  就连勋贵,近些年也没以前那般风光,身份依旧没变,但是地位却是降了不少。

  若是没有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来提升大周朝臣的危机感,武将的地位怎么提升?

  武将没有地位,武德怎么充沛?

  正巧西夏这时跳了出来,开始在灵州附近挑衅,这可谓是刚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

  所以杨宇卿首要提出了养……要同西夏开战的观点。

  不光打,还要打场大的!

  反正这些年大周休养生息,耗得起。

  至于什么时候停?

  按照各位军中大佬的设想,辽国那边什么时候停,他们就什么时候停。

  此举不光能敲打西夏,还能提高自身的地位,所以勋贵们才会积极踊跃的提议把各处主力军队都拉到灵州去,如此后边才能让皇帝也不能中途喊停,不得不打下去。

  但不知是不是主意被看了出来,还是单纯文臣和皇帝们都不想打仗,所以到最后也才应了抽调各处厢军这一个条件。

  厢军……

  厢军有什么用?

  厢军中的精锐早就被抽调到各处禁军,剩下的都是些新兵蛋子,靠数量把别人堆死吗?

  不过从现在的结果来看,似乎也还能接受?

  从主力军队换成了各地厢军,质量上比不过,那就数量来凑?

  不过灵州那边就不是刷军功、资历的好地方了,而是真正成为了一处绞肉场。

  ‘那官家和文臣们是不是也在顺水推舟?这几年正好是夺嫡的关键时刻,索性把武将们的精力全都投入到灵州战场去,没有精力掺和汴京这边……’

  杨文远转头看向杨宇卿,不由得心里暗暗想到。

  ‘那武将们呢?先帝时为了争太子之位的时候,就被夺爵了好几户人家,恐怕他们如今都记忆犹新,这时候应当也是不想卷入进这场纷争……’

  真要论说起来,这场武将们的谋划,还和杨文远有些干系。

  就是杨文远有一次和杨宇卿聊天时,随口提了一嘴:

  “若是想要提高自家的地位,还是须得找到自己身份真正发挥得到用处的地方,正好我大周乘坚策肥,找个地方打上几年,让文臣们意识到我们的重要性,还能顺带练了兵,岂不美哉?”

  谁知没过一些时日,灵州那边同西夏有点摩擦,就被武将们夸大……

  没错,就是夸大!

第141章 你让我感觉好陌生啊!

  杨文彦一直在灵州那服役,所以自然有详细的密报送回家。

  杨文远仔细阅读过。

  结果却是发现和军中送回朝廷的公文描述大相迳庭!

  相对于不知何人撰写的公文,杨文远自然更相信出自亲历人,自家人之手的密报。

  根据杨文彦密报里的描述。

  西夏只在灵州附近来了一支千人数量的步跋子(精锐步兵),隔三差五有几十骑往灵州打草谷。

  但是在灵州传来的公文里,数量没变,但是却把步跋子换成了铁鹞(yao)子,隔三差五也变为了日夜不绝。

  要知道,铁鹞子可是作为西夏皇帝的亲卫军存在,如此数量的铁鹞子在灵州集结,岂不是说明西夏皇帝也来了?

  这是要同大周开战啊!

首节 上一节 133/4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军援毛熊瓦格纳,鹰酱满世界抓我

下一篇: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