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东汉,开局公孙度 第122节
“喏!”秦奉微笑点头,口中称诺的同时,向那边有些呆愣的杜期轻轻拱手道:“见过杜从事!”
“啊?哈哈哈,客气了。”杜期一愣,接着连忙摆手道,只是嘴角的笑怎么也压制不住,一手要推辞,一手要行礼,四肢都有些不听使唤,活像个摇晃的呆头鹅。
公孙度望着四周那些匠人热切的眼神,朗声道:“诸位努力,只要在所属技艺中有所成就者,皆可入我郡府做工部从事。”
“哇!”一声整齐而又略带些不敢置信的波澜在匠人群里蔓延开来,这股波澜定然是要短时间漫过襄平,继而淹没辽东,余波也许会传到中原,到时候,让匠人羡慕,让百姓咋舌,还是让士人唾骂,就不得而知了。
今日公孙度的许诺,可比那一日逼迫豪强对匠人让利的举动,更让工匠对他归心,无他,利益只是利益而已,而编制,可是代表着上升通道啊!
这一小插曲之后,公孙度继续在杜期的带领下参观冶铁所。
“呛!砰!”
后续的锻造车间铿锵声不断,这里是进行小件锻造的地方,标识有不同重量的锻锤在连杆的带动下,不断向下锤击。
公孙度看到了匠人旁边堆满了加工完成的铁制器具,大部分都是些农具等生产用具,如锄头、铁锹、镰刀、锯子、斧头等。
这回不用杜期介绍,公孙度也能看出来,大部分的铁制器具还是用生铁翻模浇筑而成的,灰黑色的表面看着就厚实,翻模法就这个优点,只要工匠技艺达标,不偷工减料,这里生产的铁制器具,能够供应整个襄平乃至辽东的铁制品需求。
公孙度看到有青壮将匠人捶打完成的部件装车,沿着轨道送到隔壁的工场里,这里这则是器具的打磨场地,飞速转动的砂轮,轻而易举的将铁制品上残留的毛刺给消除掉。
“不错!”公孙度很满意,冶铁所已经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生产的器械化了,而且还懂得根据器械的功率大小,合理分配资源,就比如大件锻造采用的犍牛拉拽长杠杆,而刚刚所见的打磨车间,砂轮的转动,就是依靠人力踏板供给动力。
“冶铁所之变化,着实让某惊讶,诸位皆有功,统统有赏!”公孙度对冶铁所的效率很满意,很是称赞了一番冶铁所的管事官吏,在短短的时日做到这种局面,已经很让公孙度意外了。
“谢府君赏!”在管事匠人的齐声感谢声中,郡兵手捧绢帛上前,给匠人分发布匹。
“这?这是三韩的绢布?”很快,厚厚的绢布入手,立刻就有识货的官吏意识到了手上绢布的来由,这不就是近日里在襄平热销的三韩绢布吗?
“难道说?传说是真的?府君真的参与对三韩的征讨了?”在场的官吏眼神闪动,立刻意识到了眼前的年轻太守的不安分,这边才打完不听话的玄菟郡,没想到远方还在对三韩用兵,难道不知好战必亡的道理?
可是手中感受着三韩绵布的厚实手感,想到家中妻儿老母用到这样的布料,又能做一身保暖的衣裳,立时将那些逆耳忠言咽了下去。只在心中不屑一句:“嘁,三韩野人,管他去死!”
离开冶铁所,公孙度飞速赶回住所去,一路上他都在心中惦念着对于工部的规划,在他看来,一切官僚机构,都必须要有计划,有目标,不然就容易变成碌碌无为的养老院。
“那么多的大匠汇聚,总要干出些大事才行啊!蒸汽机的科技树、轨道的修筑、金属加工机床的研制,对了,还有船只的研发,车船好像是南北朝发明的,距今也不远,可以上马了,另外...”
随着他口中言语,书房摊开的白纸上被他绘制了一幅幅科技树的线路图。
其中有许多的交叉,比如冶铁技术,就是许多工艺进步的先决条件。
又比如金属加工,其中的铣床,对于筒壁的精密加工,不仅仅是蒸汽机的前置技艺,也是火炮加工技艺成熟的标志。
忽地,公孙度眼睛一凝,他看到了另一个交叉点,化学。
后续的辽东发展中,无论是用于战争开矿的火药,还是用于手工业技艺进步的化学药品,都逃不开这一重要的学科。
看到这个词汇,公孙度就不由抬头望向了远处道观的方向,想起了那个让人头疼的牛鼻子,神神叨叨的狐刚子。
一想起上次那厮一脸神秘的给自己献仙丹的场景,公孙度就气不打一处来,紧接着便是担心,他花费了这么多的财货,不会养了个瘾君子吧?
“备马!我要去城北道观!”再也压抑不住自己心中的担忧,他高声对室外的亲兵喊道。
城北道观,正门
当公孙度一行骑马赶到时,发现这里仍旧人流熙攘,前来诊治的民众渐少,可是在史子眇的感召下,道观显然成为了一处新的集市所在,观外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摊位,不同于大市里的批发贩卖,这里售卖的都是些襄平市民自己的手工业品,以及城外小老百姓自制的货品。
牵马步行的公孙度发现,也许是地点的特殊性,这里出现的货物还是以药材为主,辽东山林多,药材也多,各式各样的药材被人采来在此售卖。
东汉末年,正是中医集大成者涌现的年代,光是史书记载的成名者就有华佗、张仲景、董奉。
山野间的野路子医者也有不少,其中以道士为主,这些人有胆识,敢对人用药,有宗教托底的他们,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
冀州的张角、汉中的张修,都是以医术蛊惑民众,他们若是真如士人所说那般,烧符水、拜鬼神,靠身子苦熬,种种随缘疗法愚弄乡民,又怎能笼络如此多的百姓的?
道士既然能够作为农民起义时的基层骨干,就必然有其根基倚仗,这根基不在利便在义。
而以公孙度对民间百姓的探访,百姓对于道士的观感普遍良好,道士虽然不像那些沙门和尚讲往生极乐,反而只修今生,说些玄之又玄的大道理。百姓碍于文化有限,听不大懂,可是道士的存在,对于小民是实实在在有好处的。
其中,道士傍身的医术,就弥补了民间基层的医疗市场空白,小民往往无力偿还医资,道士也不会强行索要,亦或者学沙门放贷取利,而是让小民做些好事罢了,在这个视恩义重于生命的年代,道士释放的善意,被大量的底层小民所接纳,并随时准备着以命报之。
阳仪就曾对公孙度示好道士的做法表示疑虑,毕竟黄巾之乱车鉴在前,可公孙度完全不在意,在他看来,农民起义,从来都不是朝廷所宣扬的道士蛊惑小民所致,而是小民实在活不下去,不愿做那安安饿殍,只能效仿奋臂螳螂的无奈之举罢了。
第169章 医药
思想这块阵地,你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去占领。后世伟人的这句话,无论在哪个时代都适用。
儒家是最先体会到这句话精髓的学派,在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主张下,儒家思想在中原大地得到了广泛传播,并且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流思想。
但所谓的主流,即那些有话语权之人所阐发的思想,它涵盖了士人这个阶层,并且带着严格的垄断性。
而没有话语权的小民呢?他们在士人阶层眼里,是黔首,是羔羊,是飞蛾。就是不能当作人,这与某个大贤的仁义道德无关,而是士人门阀势力膨胀、庄园经济进步、小民再奴隶化发展的必然。
被士人无视,舍弃的小民思想阵地迎接了属于他们的占领军,那便是东汉社会迷信盛行下急速发展的道门势力。
以政治式微的道家思想为主体,与本土传承的巫医体系相结合,加上一套逻辑严密的神鬼体系,民间道门势力就那么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思想阵地如此,基层管理亦然。
在造纸印刷技术尚未向民间普及,在科举制度尚未成立,在民间宗族体系尚未建立的东汉。民间基层就是这么一个诡谲场景:朝廷官府掌控大城市,豪强地主掌控大庄园,而道门与小民联合掌控乡野。
乡间小民需要医疗,中医发展至今,技艺进步迅速,却与田间小民没多大关系。大多数的良医都在城市,诊治价格不菲,路途遥远常人难以承受。这一块的市场空白,被道士为代表的民间游医所填补。
辽东的状况本来也类似,直到局面被公孙度的暴力所打破,零散的小民被新组建的农庄势力所取代,新的权力机构——农庄组织天然的排斥外来者特别是不参与农庄劳作的道士参与。
道士们失去了基层组织的管理权力,也就成为了真正的游医。
公孙度牵马,一路上看到了许多道士打扮的人来往,对这些人,他并不感到出奇。
从秦奉提交的情报来看,这些人都是辽东民间原先的道门子弟,因为公孙度的政策忽视,他们一度失业,后来听闻史子眇受到了公孙度的重用,在襄平开起了道观,便特意赶来投奔。
从这些或慈眉善目与人交谈,或锱铢必较与商贩谈价买卖,或目光游移扫视人群的道士身上,公孙度算是看出道门的光怪陆离,他们的成分复杂,有的是破产豪强,有的是城市游侠,有的是自我改造的巫医传人,这些人就像是东汉的权力金字塔结构中,数量众多但堕落尘泥间的小民,与人口稀少且高举庙堂士人之间巨大落差的缓冲一般。
“看来,朝廷曾经有意放纵,乃至拉拢道门势力的传闻,并不是空穴来风。”底层的火药桶随时都要爆炸的局势,清醒且理智的少数上层精英都心有戚戚,故而能充当官府与小民桥梁作用以及有着对民众抚慰功能的宗教,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公孙度没有理会那些对他毫无威胁的道士,领着手下径直入了道观。
一路上,他左右环顾,道观的陈设布置比以往要精致了许多,看来这段时间来的香客不少。
嗅着浓浓的药香,公孙度止步,他忽地转头对一脸懵的秦奉道:“别忘了给史子眇道长准备官袍印绶。”
医生,作为高新技术行业,也算是工部的组成部分,怎么也不能把他给忘了的。
“喏!”秦奉点头,颔首道,接着他有些迟疑道:“那个,狐刚子道长呢?”
炼丹家,化工业!
公孙度脑子里先是在化工业上打了一个大大的勾,然后想起不着调的狐刚子,有些不确定道:“先看看这厮的成果再说!”
进入内院要经过史子眇居所,此刻这里已经摆满了药材,道士、道童们在史子眇的指导下,正在炮制处理药材。
公孙度鼻腔里的药香,便是这个小院子里铁锅上被加热的药材所发出的。
“见过府君!”史子眇抬头看见公孙度一行,连忙带着弟子前来见礼。
“免礼!”公孙度快步上前,扶住了这位襄平城威望甚高的方外之人。
在史子眇疑惑的眼神中,公孙度没有立即松开老人的手臂,反而拉着他的手口中不断道:“道长,某有个想法,能否制作出一种成品药物,比如药丸、药粉,专门治疗某种特定疾病?比如常发的风寒感冒,比如战场上继续的金疮药...”
“府君是说,制作丸剂、粉剂药物,以备病患使用?”史子眇前来见礼,却没想到被公孙度拉住,讲了一番药品需求,此刻试着反问道。
“是极!道长你想,某虽然不是医生,可也知道如今诊治流程是望闻问切,对症下药,这种方法虽然完备。可就是成本太高,城市里的富贵人家有这个条件,可那些稍微偏远的地方,欲要求医而不可得,这时候,一份合适的药剂就再重要不过了。”公孙度见到史子眇皱眉思索,开始陈述起自己的想法来。
“某觉得,对于万千小民来说,缺的不是一两个良医,而是一份便宜而又见效的良药。”公孙度语气悠悠,眼神中满是慈悲,其中仿佛包含着对万千黎民的悲悯。
史子眇有些感动,这种为切身为小民着想的人,他这辈子见的不多;不仅着想,还愿意为此做出改变的人,那就更少了。
然而,现实的困难摆在那儿,史子眇也不能忽视,有些为难道:“可是,药理之事,须得对症下药,每个人的体质、病情都有所不同,府君所言,难矣!
况且,制药之事,程序复杂,一般由医生着手,产量也不高,也很难实现主公所要求的满足小民所需。”
“诶!”公孙度抬手,眼睛死死盯住老道长,念头却回到了前世那个药店泛滥的年代,从前觉得厌烦的景象,如今想来也是一种幸福。
“我要的是一种通用的药剂,比如感冒,针对发烧制作专用药剂,先不考虑患者的病因,而是平常以比例最高的患者为目标人群制作药剂。
说句难听的话,就是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其他症状如鼻塞、咽喉痛皆等以此为例
而药剂,则是以最常用的药材,采用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制作,步骤追求简洁明了,可以复制,制药的流程清晰,最好是能以普通工人的劳动替代。”
其实公孙度之法子,就是利用数学概率的方式,意图治疗占据数量大头的病患,而那些特殊的病患,或者药不对症的患者,则是在他格外冷酷的数学模型之外。
公孙度的语气淡淡,听在史子眇耳朵里却是彻骨般冰寒,他不明白,明明公孙度的出发点是为了万千黎民,可为什么还能做出这种戕害病患的事情,难道不知道药物出一点差错,就能轻易害死人吗?
似乎看出来眼前这老头的困惑,公孙度摇头洒然一笑:又是个空有慈悲的家伙!
“道长,某也知道,以如今的医疗困局,应当走普及医术、培养医生的路子。”
史子眇点头,这才对嘛!医生的群体扩张、医术的边界扩大,这才是符合医生现实利益的选择才对,而刚才公孙度所言那般,多少有些匠气,不符合医生这份职业具有的光环。
“然而..”不待史子眇说话,公孙度摇摇头,他瞥了一眼眼前的老者继续道
“然而,这是不现实的,医生的数量是怎么也不可能够的,况且辛苦培养的医生,有多少愿意前往占据人口大多数的乡间呢?”
史子眇一时语塞,这种现实问题是他不能回避的,即便是他,大多数时间都还在城市中行医,那些医术精湛的医者亦然,民间的医疗只有那些行走乡间的道士可以满足。
“所以,两头入手,一面培养医生,一面制造通用药剂。首要目的便是降低民众就医的门槛。”公孙度看着史子眇皱成一团的脸色,出言开导道。
这一刻,公孙度想起了西方工业革命时期,服用万能药剂鸦片治病的故事,虽然在后世人看来,完全当个笑话听,可其中药剂产业化的概念却是相当先进的。
“道长可以回去好好筹谋一下,当前主攻两种方剂,一种治感冒,一种金疮药。某的要求就两条,一、制作程序必须要简单,最好是能交给商社运营制作,而不必劳烦医生。二、仔细斟酌其中药材,务必保证产量要大,价格要便宜!”
公孙度竖起两根手指,对老道长说出自己的要求,望着其欲言又止的神色,立即会意,拍着胸脯道:“道长不必在意开支,研发开销我公孙升济一力承担!”
之后,公孙度抛下驻步思索的史子眇,朝着内院走去。
刚刚布局了辽东的医药产业,公孙度并不知道其结果如何,可他很清楚,中药是当前汉民族的文化瑰宝,对于周遭低文明层次的国家、势力来说,绝对是一件大杀器。
在当前这个世界,在大多数人都是靠着巫医传承、以及身体素质硬抗病痛的年代里,有着系统性理论,且能药到病除的中药,其杀伤力会有多大?其中的利益,又有多大?
上一篇: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