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女侠请住手

女侠请住手 第514节

  最关键的是,宁忠很聪明,他也不是自己骂齐平章,他还给自己绑上了盟友——大梁宰相古长松和金吾卫大将军唐平,两人的女儿,一个是大梁第一女文官,中书舍人古月容,另一个则是云骑卫里除了宁莞言之外的另外一个女将军,唐凤英。

  所以无论从什么地方看,两人的立场跟齐平章都是一样的,他们的女儿也都在官场军营,那齐平章之前发表的谬论,就不仅仅是针对宁忠或者宁莞言了,那也是针对古长松和古月容,是针对唐平和唐凤英的!

  果不其然,宁忠话音刚落,古长松和唐平就站了出来,古长松率先开口:“陛下,臣以为宁国公说的话,虽然过激了些,但却言之有理。无论男子女子,只要能为大梁立下汗马功劳,那我们都该对他们一视同仁才行!”

  “宁将军虽然身为女子,可是她在率领云骑卫保护素城一事上,做的不比任何一个男子少!而且当初宁将军进入云骑卫、大杀四方之时,从来没有人觉得她是女子就如何,现在论功行赏的时候再拿她女子的身份横加阻拦,完全不可取。”

  说着,古长松看向齐平章道:“所以臣以为齐太师刚才所说,毫无道理,还望齐太师三思。”

  “……”

  跟宁忠相比,大梁第一相的话就温和许多,但是表达的意思跟宁忠相同,都把齐平章训了一顿。

  古长松能够温和,是因为他是大梁宰相,是文官之首,涵养是足够的,再加上古月容其实跟宁莞言不同,因为古月容是个女文官,所以古长松在措辞上能保持冷静。

  可古长松能冷静,不代表其他人也能冷静,比如金吾卫大将军唐平。

  唐平当初年轻之时,便是宁忠麾下一员,跟宁忠的关系自然不用多说,正是因此,当初唐凤英加入云骑卫的时候,唐平还特意征求过宁忠意见,最后唐凤英进入云骑卫,直接来到宁莞言麾下,就如同当年唐平跟着宁忠一样,可谓女承父业了。

  而且这次云骑卫打退北疆重骑兵团的大捷,唐凤英同样立下汗马功劳,同时还没封赏,所以对宁莞言的封赏,跟唐凤英的封赏息息相关。

  一旦宁莞言被封为国公的话,那云骑卫上将军的位置便会被空出来,而作为云骑卫大将军兼二把手的唐凤英,自然会首当其冲,接下这个位置。

  所以无论于公于私,唐平都是希望宁莞言被封为国公的,而现在齐平章不仅跳出来阻拦,并且还拿宁莞言的性别说事,唐平怎么能忍?

  “齐太师,我家凤英也是女子,可是她在北疆战场上杀的人、立下的功劳不比任何一个人少,现在齐太师是不是也对她的身份质疑?”

  说着,唐平冷笑一声,又道:“按照齐太师刚才所说的意思,我是不是应该把凤英从云骑卫里叫回来,让她一个女子,在府上安心相夫教子便是?等以后大梁再爆发战事,齐太师亲自去顶上?毕竟齐太师是男人嘛,肯定比她一个女子厉害!”

  “……”

  跟古长松相比,唐平就不是那么含蓄了,一顿输出可谓是夹枪带棒,一番话下来,把齐平章给说的脸都黑了,可见唐平不愧出自宁忠麾下,就连战斗力都跟宁忠不相上下。

  而齐平章虽然脸黑,但是他也清楚,这一切怪也只能怪他太急了,所以刚才说话的时候,一下就说顺了嘴,这才让人得到可乘之机。

  于是他只能打碎了牙齿往嘴里咽,虽然被人骂了,可也只能吃下这个闷亏。

  随后齐平章道:“古相,唐将军,是老夫说话的时候鲁莽了,老夫刚才所说之话,并未有半点针对古舍人和唐将军的意思…”

  “听齐太师的意思,那看来就只是针对我了!”

  一直站在朝堂上不发一语的宁莞言,在听到齐平章的话后,终于冷冷开口。

  其实今天这种场合,宁莞言本来打算不轻易开口的,毕竟今天是论功行赏,而她是云骑卫的一把手,所以论功,她肯定是头功一件,这种时候她不好随便说话,不然会让人觉得太过轻浮。

  可是她不说话,不代表她好欺负,现在齐平章都欺负到她头上了,她只能回上一句了。

  齐平章闻言,转身对着宁莞言道:“宁将军在素城战场上立下汗马功劳,老夫自然都清楚,老夫刚才所说之话,也并非是刻意针对宁将军!老夫只是觉得,陛下要赏赐宁将军的话,直接将宁将军封为国公,还是有些不太合适!”

  “那齐太师觉得,如何封赏才合适?”

  宁莞言声音冰冷,但却掷地有声。

  ————

第499章 其心可诛!

  宁莞言话音一落,朝堂再次安静。

  宁莞言身为武将之后,自己也是武将,在率领云骑卫抗击北疆的战场上,立下的汗马功劳早已多不胜数了。

  毕竟,宁莞言当初加入云骑卫时,就没有动用宁忠的关系,而是从一个骑兵做起,后期因为她的骁勇善战,履立战功,这才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升职,直到今日。

  而宁莞言向来都是不善言辞之人,可她不善言辞并不代表着她不会言辞,而她真正发表言论,进攻性可不比任何人差。

  因此当宁莞言把问题甩给齐平章后,所有人都忍不住暗自叫好。

  就像是对于宁莞言如何封赏,其实盛平帝心里自然早有章程,可盛平帝却没有直接说,而是询问其他人的意见,当然群臣也没有谁先站出来,那是因为大家都清楚,无论谁先回答这个问题,都会成为众矢之的,所以谁也不想当这个出头鸟。

  而现在,这个烫手山芋甩给了齐平章,就看他如何回答了,稍有不慎,他就会被群起而攻之。

  齐平章听到宁莞言问他,倒也不怕,先是摇了摇头,随后说道:“其实对于如何封赏宁将军,老夫心里也没有想好,因为宁将军现在的官职,已经是正二品的上将军了,上将军之上的官职,已经屈指可数,也确实不是那么好封赏的,但老夫却知道,封赏宁将军为国公,并不合适。”

  “……”

  说了半天,齐平章自己提不出任何有用意见,但是却不赞同别人的意见,说的都如同废话。

  而齐平章随后又道:“其实老夫觉得,先不论宁将军女子的身份,只说宁将军在二十又一、如此年轻的年纪就当上正二品的上将军,已经难能可贵。”

  “而且宁将军被封为上将军,满打满算都不足三个???????月,时间太短,若是再把宁将军由上将军封为国公的话,不符合章程,也很难服众。”

  这次齐平章说完之后,盛平帝开口问道:“听齐太师的意思是觉得,宁将军被封为上将军,好像也有些牵强了?”

  齐平章接下来的回应充分印证了一句什么叫孤家寡人、什么叫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只见他点了点头,随后答道:“陛下说的对,臣以为,宁将军被封为上将军本就是个错误,所以陛下绝不能再封宁将军为国公,错上加错!”

  “……”

  这话一出,朝堂上再次安静下来,甚至比起前两次都要更加安静,众臣全都屏住了呼吸,仿佛是暴风雨前的安静,都在等着暴风雨的到来。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

  宁莞言之所以被封为云骑卫上将军,是因为盛平帝为了表彰宁莞言带使臣前往南楚,并且顺利送回锁龙骨一事,当时被封赏的可不止宁莞言一人,还有其他使臣,这其中还包括礼部尚书董洪新——没被封赏之前的董洪新还是礼部侍郎。

  所以齐平章质疑的不仅仅是宁莞言,还有包括董洪新在内的几百使臣,全部在内!

  而这次,同样是盛平帝想封宁莞言为国公,所以齐平章刚才的话,无疑是在质疑,盛平帝两次的决定是错的!

  这也太大胆了吧?

  好家伙,众臣直呼好家伙!

  当然了,他们都觉得,齐平章这确实是因为现在无依无靠,年纪又老,所以什么都不怕了,要是换成他们,肯定打死了都不敢!

  毕竟得罪盛平帝,那不是找死吗?

  果不其然,听到这话之后,刚才脸上还些许有些笑意的盛平帝,瞬间拉下脸来。

  “哦?那齐太师说说,为何朕之前封赏宁将军为上将军,是个错误?”

  说完,盛平帝的目光俯视而来,有些低沉。

  齐平章就像没有看到一样,张口说道:“陛下上次赏赐之前,宁将军便以二十又一的年纪,成了云骑卫大将军,官居三品,不可谓不高,而且那时的宁将军,刚被提拔也不过一年而已。”

  “臣依稀记得,那个时候的云骑卫,早就唯宁将军马首是瞻,而彼时的云骑卫上将军曹岩早已过了知天命之年,对于云骑卫军中事务,几乎都放权给了宁将军,所以云骑卫将士信任宁将军,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臣还听说,彼时的云骑卫上将军曹岩,在过了知天命之年后,便有了告老还乡的打算,只不过曹将军曾经是宁国公的副手,所以还有心要栽培提拔宁将军,若是他那个时候告老还乡的话,朝廷势必会派遣一位更年轻的上将军接替他的位置,宁将军想短时间内提拔,几乎无望。”

  “所以,曹将军才没有提前告老还乡,而是依然坚持驻守在云骑卫中——只不过,彼时的曹将军虽然还挂着云骑卫上将军之名,名义上是云骑卫的最高长官,但实际上早已不再插手云骑卫事务,而是把一切事务交给宁将军处理。那时候的宁将军早已是云骑卫实际上的最高长官。”

  “按照曹将军所想,宁将军刚被提拔成为云骑卫大将军一年的时间,无论宁将军再如何立功,朝廷都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破格提拔她为上将军,因此最好的机会便是,再等个两三年,等宁将军担任大将军三四年后,到时候资历也有了,宁将军的年纪也稍微大上一些,再借助合适的机会,曹将军便把位置让出来。”

  “可人算不如天算,宁将军因为一次探亲,被陛下征召进入出使南楚的使团之中,并且成了护送使团的副使,而后,使团顺利把锁龙骨护送回了南楚国都昌隆,完成出使任务,最关键的是,大梁拒绝了跟南楚的和亲,陛下大喜,决定赏赐使团,而宁将军也借着这次机会,成了云骑卫上将军。”

  “……”

  听到这里,群臣默然。

  因为齐平章说的都是实话,尤其是关于原云骑卫上将军曹岩的故事,千真万确,其他人也大都耳闻过,不过并不会当成什么希奇事情,因为这种事在军营中司空见惯,主将看好福将,然后把位置让给福将,只能说是正常。

  现在齐平章把此事拎出来,肯定不简单,他们都想知道齐平章接下来要说什么。

  这时,齐平章再度开口道:“臣听说,当初宁将军护送使团以及锁龙骨去往南楚,在从陵水码头去往江陵之时,宁将军并未跟使团同行,不知真假?”

  宁莞言闻言,点了点头,面无表情道:“此事是真的,当时我跟秦亦一起下了船,然后选择骑马前往江陵。”

  齐平章立马看向盛平帝道:“陛下,不知这件事你是否知情?”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而且盛平帝也不知道齐平章是什么意思,于是摇了摇头,说道:“此事朕事先并不知道,也是等使团回到京都之后,朕才听董尚书和宁将军提过。”

  齐平章闻言,立即露出笑容,他先是对盛平帝点了点头,随即道:“陛下,那看来臣没有听错,作为使团副使,负责保护使团安危的宁将军,结果置使团安危于不顾,选择其他方式前行——”

  结果不等齐平章说完,宁忠直接打断他道:“齐老匹夫不要混淆视听!上次莞言护送使团前往江陵的时候,确实没有同使团一起坐船,可那都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护送锁龙骨?”

  “大梁使团将锁龙骨送回南楚一事,可谓人人皆知,江湖上不知有多少草莽游侠关注此事,更有人想以身犯险,抢夺锁龙骨!所以莞言护送使团前往南楚,表面上看风平浪静,实则危险重重!”

  “而莞言为了将锁龙骨安全送到江陵,便想出了独自前行的主意,而且这也是莞言跟当时的使团正史董尚书商量的结果,并非私自行事!而且也幸亏莞言跟秦亦独自骑马前行,因为他们在路上确实遇到了阻击,多亏秦亦当时以暗器突破重围,才保全了锁龙骨!”

  “结果现在齐老匹夫又将此事翻出,还想欺骗不明真相的诸位同僚,以偏概全,混淆视听,简直用心险恶,其心可诛!”

  “……”

  说完,宁忠朝文官阵营的方向看了看,他并没有真正看向哪一人,但董洪新还是在第一时间站了出来,开口说道:“陛下,宁国公所言不虚,当初宁将军护送使团前往江陵之时,因为当时使团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护送锁龙骨,将锁龙骨安然无恙的送达昌隆,才是重中之重。”

  “而那次出使南楚的使团,使团成员不少,但是像臣这种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居多,所以在出使途中遇到歹人抢夺锁龙骨的话,臣根本束手无策,而宁将军除了要保护锁龙骨之外,还要保护臣等文臣使团成员,则难上加难。”

  “因此臣才会跟宁将军商量对策,最后宁将军提议独自带着锁龙骨,跟秦亦公子二人,一起骑马前往江陵。一来,他们独自离开,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的出发,减少危险的可能,再者他们将锁龙骨带离使团,也极大的保证了使团的安全,而把这份危险转嫁到了他们身上。”

  “所以当宁将军提出这种方法时,臣是被宁将军这种孤身犯险的做法感动的,现在,臣也愿意为宁将军作证,宁将军当时不顾自身安危都要保护锁龙骨安然抵达昌隆,现在更不该遭受别人非议!”

  “……”

  董洪新说完,众臣大为震惊。

  因为董洪新跟其他大臣分属阵营不同,董洪新是朝堂上为数不多的中立派,也就是他谁都不想也不会得罪,而刚才那番话一出,无疑把他自己放到了齐平章的对立面,所以众臣才会诧异。

  而董洪新之前确实是中立派,而且就因为他这种不站队的做法,让他少了很多晋升可能,一把年纪了还是礼部侍郎,而且他都想过,他这一辈子到头或许就是礼部侍郎了。

  这就是不站队的结果,虽然能保证董洪新平稳的度过多年朝堂生涯,规避了众多风险,但不要忘了,风险也代表着机遇和前程。

  只是董洪新没有想到,就在他以为自己的仕途生涯会以礼部侍郎画上句号的时候,一次南楚出使之行,为他开启了新的人生。

  其实,董洪新也并非甘于止步不前,只是到了他这个年纪,再想站队也晚了,结果因为出使南楚而结识了秦亦,并且因为秦亦的诗才,保全了大梁的颜面,重挫南楚士气,所以当使团安全回到大梁之后,盛平帝龙颜大悦,把他提为礼部尚书。

  虽然刚才齐平章和宁忠都在为宁莞言争论,可董洪新却非常清楚,他们之所以被赏,完全是沾了秦亦的光。

  因为南楚之行,任务可以分为两个。

首节 上一节 514/5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清军入关,我抄了满清老家

下一篇:三国:联军辱我,反投董卓娶董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