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联军辱我,反投董卓娶董白 第22节
但很明显,这一套对于公孙瓒来说,并不起作用.
只见他双目怒瞪,沉声说道:
“汉室江山如何,并非我们一人两人之力就可改变。”
“但我的好兄弟,我白马义从的统领严纲,却必须要活着回到我身边!”
站在公孙瓒身旁的孙坚,此刻也是附和道:
“祖茂跟随我多年,曾数次在危难中救我性命。”
“今日我若弃他不顾,简直枉为人子!”
公孙瓒和孙坚,虽然治下的土地规模并不大。
但他俩的军事实力,却是整个联军之中除了二袁以外,最为强劲的存在!
尤其是公孙瓒。
麾下白马义从戍守边疆多年,每一份耀眼的战绩都溅满了乌桓人的鲜血!
历史上,公孙瓒也是袁绍统一河北四州的最大阻碍。
两方征战了将近九年时间。
直到官渡之战前夕,袁绍才算彻底消灭公孙瓒,占据河北四州。
由此可见,公孙瓒的强劲实力!
倘若袁绍没有获得麯义和先登死士的相助,能否挡住公孙瓒的兵锋,都是个未知数。
北方最终会落入谁手,也是犹未可知。
此刻,若是公孙瓒和孙坚执意离开关东联军。
联军的战斗力必将大打折扣。
除此以外,也会造成连锁效应。
那些原先就已心存退意的小诸侯,将会快速模仿这二人。
诸侯联军,也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分崩离析。
因此,无论如何,袁绍都不可能放任孙坚和公孙瓒离开联军。
更不可能让这两人私下去和董卓商讨置换俘虏之事。
然而,袁绍此刻却也拿不出什么能让孙坚和公孙瓒满意的筹码。
好说歹说,总算勉强将这两人的情绪稳定住,不至于立刻翻脸。
待孙坚和公孙瓒二人离开大营后,袁绍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忽然,营帐再度被掀开。
一名步履匆匆的青袍文士从外面走了进来。
“主公,查清楚了。”
“华雄那厮当初在汜水关,之所以能想到奇袭联军大营之策,是因为得到了一个名叫顾逸的人的指点。”
“顾逸?”
“这是何人?”
袁绍听到顾逸的名号,一下子没反应过来。
毕竟。
作为联军盟主,同时又是天下世家之首的袁家之人。
袁绍可谓“贵人多忘事”。
对于先前被袁术赶出联军大营的穷比平民顾逸,袁绍脑海中几乎已经完全没有印象。
听完青袍文士的解说。
袁绍方才缓缓想起顾逸这么号人物。
“呵,这顾逸确实有些才华。”
“但是跟董卓这样的人混在一起,迟早落得一个身死陨灭的下场。”
袁绍用事实证明了什么叫作“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尽管顾逸已经证明了自身能力。
但对于袁绍这种身份的人来说,是永远不可能承认自身错误的。
实际上。
当初联军各路诸侯之中,哪怕有一个站出来为顾逸发声,也不至于让顾逸转投董卓,与联军为敌。
而现在。
联军各路诸侯可算是自己给自己挖坑,最终吃下了这份苦果。
他们现在的目的已经不是攻克虎牢关,而是如何保证自身的兵力不会受到太大的损失!
即便是盟主袁绍,此刻也是束手无策。
“主公,面对董卓军,其实我们可以换个思路。”
青袍文士开口说道。
“哦?子远?难不成你是要我去和董卓军议和?”
青袍文士,正是袁绍麾下的心腹谋士许攸。
同时也是袁绍多年以来的至交好友。
更是颖川许家的当代家主!
相比起郭图、逢纪这些新加入不久的谋士。
论私人感情,袁绍和许攸毫无疑问是最深的。
但俗话说得好。
爱之深,恨之切。
可能也正是因为袁绍和许攸之间的私交深厚。
导致历史上官渡之战的时候,许攸认为袁绍不可能治他的罪。
结果,盛怒之下的袁绍,在“节奏大师”郭图的建议下,打算把许攸的家人全部处死!
此举,深深的伤透了许攸。
让他坚定了背叛袁绍投靠曹操的决心。
最终,奠定了官渡之战的胜负。
而现如今。
许攸和袁绍之间的感情尚且没有破裂。
鬼点子不少的许攸,为袁绍想到了一个“曲线救国”之策。
…….
第23章 联军疲态,袁大头要开始卖队友了?
“主公,董卓势大,但并非不可对付。”
“联军现如今之所以无法取得战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力量分散、人心不齐。”
“若是联军上下所有军队都交给主公亲自指挥,别说虎牢关了,就连洛阳城也照样能攻下!”
许攸这番话,可谓说到袁绍心坎里去了。
作为联军盟主,袁绍其实心很累。
各路诸侯的实力有强有弱。
那些实力比较弱的还好说,一般不敢太过嚣张.
但那些实力比较强的,比如公孙瓒孙坚这种,袁绍不可能强迫他们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实际上。
若是单论士兵数量。
关东联军的士兵数量,要比董卓军多的多。
但人家董卓麾下的军队都是成编制的。
就算是派系地位最低的洛阳禁军系,在徐荣的领导下,也能发挥出不俗的战斗力。
反观联军这边。
那些小诸侯带个几千人前来参加会盟,大部分就是想趁机混点名望,滥竽充数。
指望他们拼尽全力攻打虎牢关?
那还是洗洗睡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