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联军辱我,反投董卓娶董白 第339节
改朝换代这种事情,并非一蹴而就。
按照正常步骤,顾逸应当先称公或者称王,待到时机合适之时再由前朝皇帝进行禅让。
也就是说,刘熙估摸着至多也就只能当个一两年的皇帝。
待顾逸把治下广大的地盘稳固之后,刘熙这个亡国之君的名号,就将彻底坐实。
而在此之前。
刘熙这个小皇帝,将会在顾逸这个丞相的辅佐下,登上属于汉室的皇位。
……
长安城
杨彪府邸
一名年近二旬的青年文士,正在和杨彪相对而坐。
此人正是杨彪的长子,杨修。
此时的杨修,尚且未进行出仕。
但原先历史上的他,大致是在这个年纪的时候,成为了曹操司空府中的一名幕僚。
由于入伙时间短,再加上年纪最小,杨修注定和曹营的其他几名谋士玩不到一起去。
同时,也注定了杨修在曹操时代不可能成为曹营核心人物。
因此,他和陈群一样,选择在曹操继承人的身上压注。
陈群选择的人是曹丕,杨修选择的则是和他性情颇为契合的曹植。
不过,杨修最终并没能帮助曹植赢得“嗣子之争”的胜利。
汉中之战曹操即将撤兵的时候,找了个借口将杨修处死。
这就是著名的“鸡肋鸡肋”事件由来。
但实际上,杨修并非死于自作聪明,而是因为曹植输了嗣子之争。
即便没有“鸡肋鸡肋”这件事情,曹操也会采取其他的借口将杨修逐出曹营。
换言之。
倘若嗣子之争输了的人是曹丕。
司马懿和陈群等人,同样也会受到处罚。
这就好比后世的股票,哪有稳赚不赔的道理呢?
有股票在涨,就一定会有股票在跌。
风险和机遇同时并存。
而此时的杨修。
虽然年纪还轻,但眼眸之中,却充斥着神采奕奕。
只见他对着父亲杨彪开口道:
“父亲,顾临之已经回到长安。”
“恐怕再过几日,就会辅佐先帝遗留下的幼子进行登基大典。”
“但……父亲想必也知道。”
“这所谓的登基大典,与其说是在帮助先帝的幼子登基,倒不如说是在为顾临之封公或者封王做准备。”
“我们杨家,也应当在此之前做好决断才行。”
听到杨修所言,杨彪重重的叹了口气。
其实,在杨彪的内心深处,想法非常复杂。
一方面,杨彪确实拥有忠于汉室之心,这一点要比王允那个权臣野心家强上不少。
但……杨彪也仅仅只是有这个心而已。
在原先历史上,他的所作所为可称不上什么所谓的“忠贞之士”。
有个冷知识,杨彪一直活到了曹丕去世前夕。
没想到吧?
杨彪甚至差点活过了曹丕!
作为早已出现在汉室朝堂上的臣子,杨彪可谓见证了从汉末黄巾之乱时期走到三国鼎立时期的兴衰。
但每一次皇帝遭遇权臣威胁的时候。
杨彪从始至终都是毫无作为。
只剩一张嘴在那儿空谈。
换言之,杨彪在默默的向当权者妥协。
这是为啥呢?
是因为杨彪的胆子不够吗?
当然不是这个原因!
弘农杨家,在这个时代的家世规格仅次于汝南袁家。
将其称之为天下第二世家,也是毫不为过。
到了后世隋唐的时候,杨家更是直接成为了隋朝的建立者,以及唐朝的外戚。
是的,隋文帝杨坚,以及隋炀帝杨广,都是出自弘农杨家之人。
但家大业大,有的时候导致顾虑也会变得很多。
汝南袁家作为天下世家之首,选择直接出来争霸天下,最终落得身死族灭的下场。
弘农杨家则是选择先苟起来,在乱世中保存实力,寻找到机会再进一步壮大家族力量。
杨彪作为杨家的当代家主,自然事事都要以家族利益优先。
因此,他不敢过早的向某方势力下注。
不然的话,弘农杨家虽然不至于被一举覆灭,但自身实力肯定也会因为下注错误而受到损失。
可现在,伴随着天下格局的快速变化。
留给弘农杨家犹豫不决的时间,很明显已经所剩无几。
杨彪双目微睁,静静的盯着摆放在桌案上的族谱。
弘农杨家,传到至今为止,已历三百八十一年!
作为杨家的当代家主,杨彪自然不会允许杨家在这此覆灭。
下一刻。
只见他把族谱放到了杨修的手上,并且对杨修叮嘱道:
“修儿,待顾临之登基称帝之时,为父就将从家主的位置上退下去。”
“届时,杨家的未来将会全部托付于你。”
“这本族谱,为父从今天开始交给你保管。”
“切记,莫要忘记我杨家的祖训!”
杨修郑重的将这本族谱收下。
随后,只见他目光坚定道:
“父亲,我杨家是时候做出决断了。”
“既然顾临之想要称公或者称王。”
“那不如由我弘农杨家出面,提前向顾临之劝进!”
劝进,就是字面意思,上表奏章劝说某个当权者更进一步。
比如原先历史上的曹丕“以魏代汉”。
除了刘协的禅让以外,更有王朗、华歆、陈群等人的劝进。
刘备称帝也是同样的道理。
诸葛亮、李严、许靖、法正等人皆在劝进名单上。
至于孙十万。
虽然他既名不正,也言不顺。
但为了尽量提升自己的逼格。
也同样安排了诸葛瑾、张昭、步陟等人向他劝进。
劝进也是一门学问。
在劝进名单上的人,要不就是一方派系领袖,要不就是君主心腹中的心腹。
再者,就是有名有望的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