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联军辱我,反投董卓娶董白 第430节
望着袁绍脸上的笑容。
沮授总感觉有些不太对劲。
但现如今,邺城危在旦夕。
沮授也来不及去思考袁绍究竟安的什么主意。
思来想去,他决定先行带着主力军队回防邺城。
至于袁绍,爱待在这儿,那就给他待在这儿吧!
反正在邺城内部,他沮授说的话,可比袁绍管用的多。
…….
第242章沮授:袁本初负我啊!我要让他去扛米
望着沮授离去的身影。
袁绍眼中闪过一丝落寞。
其实,有的时候,他很羡慕曹操。
别看曹操的家世背景比不上袁家。
但曹操可以信赖的人,却远比袁绍多得多。
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纯这些曹家夏侯家的宗族大将,对于曹操的忠诚,无人可以撼动。
但袁绍这边呢?
即便是那几个元老,终究也不是宗族亲人.
可千万别小看汉末时期亲戚的重要性。
虽说在后世,亲戚之间的各种联系减少了许多。
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是逢年过节才会来回走动,又或者是有事相求。
但在汉末时期,亲戚的力量,很大程度决定了这个人的发展上限。
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比如天龙人沮授,就是个最经典的例子。
要是没有家族的支持。
凭个锤子能在二十岁那年就当上省级二把手。
而袁绍的尴尬之处就在于。
他虽然出自汝南袁家。
但家族内部却并没有什么信得过的亲族兄弟愿意投资于他。
那问题来了。
袁家那些人都去哪儿了?
当然是跑到我蜜水哥那里去了啊!
开局一个豫州,蜜水哥演绎了什么叫做“天胡开局”,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袁家的那些亲族人才,其实大部分都在蜜水哥帐下效力。
只不过,演义没有过多记载而已。
而后来,蜜水哥贸然称帝的举动,却把袁家所有人都搞懵了。
那部分支持蜜水哥称帝的袁家亲族,最后结局下场大致都和蜜水哥相差无二。
不支持蜜水哥称帝的那部分人,想要北上投奔袁绍。
其中一部分,受到了曹操的拦截,带入许昌安排闲职。
另一部分,则是来到冀州,但却无法得到袁绍的信任。
这些家伙,没有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坚定的选择袁绍,自然不会被袁绍委以重任。
这是人之常情。
作为一方君主,没有人会喜欢墙头草。
尤其还是那种能力并不怎么强,逼格却还不低的废物墙头草。
那么,没有亲族可以信任的袁绍,该用什么样的方式维护统治呢?
没有同一辈或者长辈亲戚的帮助,那就信任自己的儿子,用儿子来维护统治!
原先历史上的袁绍,就是这么想的,并且为之付诸实践。
消灭公孙瓒之前,袁绍就已派遣长子袁谭前往青州,担任青州刺史。
同时,又把外甥高干,派往并州担任并州刺史。
统一河北四州之后,次子袁熙被袁绍派往幽州担任幽州刺史。
分封诸子的制度,由此正式形成。
并非袁绍是在开历史倒车。
而是分封制度,是他用来抑制世家以及维护统治的必行手段。
他没有嬴政那样强大的掌控力。
他只能一步步的慢慢来,将自己的统治逐渐变得稳固下来。
而对于分封诸子制度,最不爽的人,莫过于沮授。
分封诸子,这意味着袁谭、袁熙、高干等人不会再受到冀州世家的掌控。
这TM还得了?!
天下,是世家的天下。
你袁绍的两个儿子和一个侄子,现在不受我冀州世家的掌控,你这是要干嘛?
于是。
沮授开始用他那套理念,强行绑架袁绍。
反正目的就一个。
想让袁绍停止分封诸子,把各州刺史的职位让给冀州世家的人来担任。
这背后算盘珠子,都快打到天上去了!
袁绍当然不可能配合。
双方之间的矛盾,随之进一步激化。
再者就是。
袁绍只封了三个刺史。
最关键的冀州刺史,却迟迟不愿意封给冀州世家所支持的三公子袁尚!
你袁绍,搁这儿吊我们冀州世家的胃口呢?
还是说,你忘记了你之所以能击败公孙瓒,一统河北四州,依靠的是谁?
叔可忍,婶忍不住啊!
于是,官渡之战的时候。
沮授和冀州世家,自然要好好的让袁绍感受一下“痛楚”!
俗称,一袋米要扛几楼?
一袋米要扛二楼!
二楼以上扛不动。
颗颗有泥。
当然,这个痛楚的范围,最终超出了冀州世家的预料。
因为除了他们以外。
郭图、辛评、荀谌等袁营豫州世家的人,也不是摆设。
两大派系相互伤害,各有损伤。
元老派系颜良、文丑、许攸、淳于琼四人全灭。
沮授自己也玩脱了。
没想到竟然会被曹军给捉住。
这个,就是官渡之战的真相。
远比战场上的争斗,来的更加猛烈。
还是那句话。
战争,往往是为了政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