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联军辱我,反投董卓娶董白 第434节
便像是熄了火似的,停了下来。
见状,郭图抬眼朝着城楼上望去。
只见审配的眉宇间,早已被恐惧覆盖。
他看到了什么?
是的,城楼上的士兵,竟然展开了自相残杀!
而那部分率先挥刀的士兵,与其说是士兵,倒不如说是冀州某个世家大族豢养的死士。
城楼下方,田丰面露悲切。
后世有句谚语说得好。
死道友不死贫道。
站在城楼上的那百余名死士,正是出自田丰背后的田家。
虽然,那百余名死士的数量并不算多。
但他们此刻距离审配的站位,却是相当接近。
其实。
田丰根本不想背叛冀州世家这个整体。
之前,哪怕他被顾逸强制迫降,也同样是“身在顾营心在袁营”。
并且,田丰积极的想要给冀州世家传递一些顾逸那边的情报。
只可惜。
田丰送出来的消息,全部都是顾逸刻意想让他送达的。
换言之。
田丰一直在帮袁营的倒忙。
而这一次。
田丰实际上也并不是真的想要让田家那些死士倒戈。
可是,如果那些死士不倒戈。
等到顾逸攻破邺城之后,田家就会被覆灭。
什么?
田丰性情倔强,但却是个不可多得的大才,对于他,一定要捧臭脚吹他才行?
不好意思。
对于这种性情倔强的人,顾逸有的是办法。
他可不是那种窝囊废主角,为了得到某个人才的效力,各种卑躬屈膝。
那种行为,在顾逸看来是沙币行为。
况且。
与其说田丰是性情倔强。
倒不如说,那是田丰刻意营造出来的人设。
众所周知。
汉末这个时代,某些人才为了装比,为了给自己造势,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最经典的例子,正是许子将搞出的月旦评。
事实上,在月旦评的背后,获得名声最响亮的人,正是许子将本人。
而被许子将评价过的那些人。
获得上等评价的,往往都是那些家世背景本就一等一的世家公子哥。
获得中等评价的,则是最近数十年里崛起的新贵,或者是祖上曾经混的还不错的。
至于获得下等评价的,一般就是凑数的落魄寒门,或者就是有点背景,但不多的那种。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营销手段。
但明知是营销手段,众人却依旧无限追捧许子将。
这是为啥呢?
类似于后世。
其他别的人全都拥有某项物品,这个时候某人若是没有,就会显得相当另类。
这并不是什么攀比心理在作祟。
而是实际情况。
社会大风向,从来不会因为某一个人而改变。
除非,是一群人的转变,才会引起整个风向的改变。
汉末的名士效应,也正是因此油然而生。
造势,成为了文人圈子里的必行之事。
而说到田丰这里。
虽然田丰身为冀州世家之中的高层,但他的家世背景却依旧没办法和天龙人沮授相提并论。
这个时候的田丰,需要扮演的定位自然需要和沮授有所区别。
沮授是袁营大管家。
田丰则需要充当一个冲锋在前的人。
这个冲锋在前,指的并不是在战场上冲锋在前。
而是当面对袁营内部的各项事务时。
田丰的定位,应当是竭尽全力阻止袁营豫州世家取得实际性利益。
这就导致,田丰和郭图、辛评等人注定不可能尿到一个壶里。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无法调和的。
除此以外,袁营冀州世家远比袁营豫州世家要强势的多。
田丰除了“日常喷击”郭图以外。
还需要充当“劝谏”主公袁绍的角色。
这个所谓的“劝谏”,与其说是在帮助袁绍,倒不如说,还是在维护袁营冀州世家的利益。
毕竟。
田丰可不是魏征和海瑞。
他没有那么刚正无私。
田丰的思想,和沮授如出一辙。
比如最经典的“三年疲曹”、“分兵扰袭”、“反对分封诸子”等策略。
细思极恐,一个更比一个坑。
这是帮主公谋划天下吗?
这TM分明就是进一步架空主公,把主公当猴耍啊!
说到底。
田丰和沮授二人,本就是穿一条裤子的,实在没有必要过度吹捧。
要说袁营真正为袁绍考虑的人。
恐怕也就只有颜良、文丑、淳于琼、许攸等几个元老。
但这几人的下场,不提也罢。
剩下的那些袁营文臣武将,优先考虑的都是身后派系的利益以及自身的利益。
主公的利益,不好意思,需要排在这些后面。
而这,也是袁绍最大的悲哀之一。
曹操、刘备、孙策等人,身边都拥有着能够信任,并且与自己相濡与共的铁杆心腹。
到了袁绍这里,一个更比一个坑。
这能不导致袁绍优柔寡断吗?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每天都是在无数心眼子之中度过,袁绍当然不可能轻易相信麾下这群谋士。
而现如今。
袁绍撂挑子不干。
审配空守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