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联军辱我,反投董卓娶董白 第442节
你俩如果不投降,想成就所谓的美名。
很好,我可以成全你俩。
但等到我击败曹操之后,你俩身后的家族肯定要遭殃!
满宠倒还好些,他的家族并不算大,总共就那么点人。
但李典呢?
他背后的家族,总人数多达四千多人!
是的,是真的有这么多人。
相关记载,在三国志中也有所提及。
李家,算是曹操起兵之时,除了曹家夏侯家等宗室以外,最大的股东。
另外,在吕布攻打濮阳之时,李家协助荀彧程昱守卫兖州,也是立下了大功。
因此。
李典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身后的家族考虑。
最终。
满宠和李典二人,全都选择了投降。
如果是原先历史上的他俩,恐怕字典里根本不会出现“投降”这两个字。
但很可惜。
现在的曹操,虽然势力得到了一些扩张,但和顾逸比起来,却看不到任何胜利的希望。
对待曹营三名俘虏,顾逸还算有耐心。
但对待速仆延这个临时上任的乌桓王,顾逸可就没有什么好脾气了。
在顾逸的示意下。
“阳光大男孩”徐盛,手持古锭刀,把速仆延的头颅割了下来。
虽说,乌桓此刻还并没有被消灭。
但连续死了踏顿和速仆延这两名大王的乌桓,恐怕都不用等到顾逸收拾他们。
自身内部,很快就会乱成一团。
最后一个俘虏阎柔,想要投降,但顾逸却并不想要他。
阎柔是伪帝刘和的人。
而顾逸代表的则是正统汉室朝廷。
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考虑,顾逸都不可能去接受刘和麾下的文臣武将。
当然,如果特别有能力的那种,可以另谈别论。
但很明显,刘和帐下,几乎全是一些草包。
这阎柔,或许已经算是能力最拔尖的存在。
可要是放到顾逸这边,依旧还是摆不上台面的“大路货”。
……
高层之间的博弈,和底层士兵之间关系不大。
那些被俘的士兵,几乎百分之九十八以上都选择了投降。
不过。
按照顾逸这边的标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继续留在军队里。
因此。
投降过来的这群士兵之中的大部分人,被顾逸重新安排成为了屯田兵。
又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工作。
当然,那部分投降过来的乌桓兵,则是成为了上好的苦力。
乌桓虽然不是生活在草原上,但也算是根正苗红的游牧民族之一。
智商方面,可能比不过汉人。
但力气方面,有口饭吃,饿不死就行。
把这些投降的士兵安顿好了之后。
顾逸正式带着麾下军队入驻邺城。
至于邺城周边的赵郡、中山郡、广平郡等州郡。
在得知邺城已经降伏的消息后,很快便放弃了抵抗,主动开城投降。
整个冀州,仅剩渤海郡等地还没有向顾逸投降。
而渤海郡等地,之所以不降,则是因为袁绍等人进驻到了那里。
对于袁绍舍弃沮授和冀州世家,并且放弃邺城的行为,顾逸微微感到有些诧异。
如果按照原先历史的轨迹来看。
袁绍或许并不是这种性格的人。
但现如今,由于顾逸的存在,袁绍从始至终从来没有成为过天下第一诸侯。
相反,自从第一次诸侯联军讨董事件结束后,就一直在吃瘪。
在这样的外部环境刺激下。
袁绍的性格,自然不可能还像原先历史上那样。
不过。
此刻的袁绍。
虽然逃到了渤海郡,但他手中的可用之兵最多不超过五万人。
即便再加上幽州那几个郡的兵力,依旧还是不堪一击。
至于将领方面,那就更拉胯了。
现在的局势相当于是,袁营河南世家已经全部倒戈投靠顾逸。
袁营河北世家,则是几近团灭。
袁绍手中可堪一战的大将,就只剩一个颜良。
当然。
袁绍不可能意识不到危机。
因此,他肯定会向曹操请求援军。
唇亡齿寒。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对于袁绍来说,生死存亡时刻即将到来。
但对于曹操来说,一旦袁绍落败,他的日子肯定也会变得相当艰难。
不过。
对于顾逸而言,倒是并不急着征伐渤海以及幽州。
一来,是因为此番北伐,粮草基本已经耗尽。
本来顾逸打算的是,攻下冀州之后,全盘接管沮授等人的粮草。
但没想到,经历连番的折腾,沮授等冀州世家的人也不剩下什么余粮。
邺城之中的粮仓,更是早已见了亏空。
若是再继续攻打靠近幽州的渤海郡,恐怕将会变得极为仓促。
二来,顾逸打算先消化吸收一下这次北伐所攻取的广袤地盘。
除了三分之二的冀州以外。
南匈奴所占据的林胡草原。
以及鲜卑所占据的漠南草原。
经过这次战斗之后,更是成为了顾逸的囊中之物。
可千万不能小看这两片草原。
要是单说占地面积,这两片草原加起来甚至比三个冀州还大。
但是,利用率却并不是很高。
鲜卑和南匈奴这两大草原民族,虽然经历了一些汉化。
但归根究底,这个时期的他们,依旧以游牧方式为生。
对于草原的利用,他们一般就是放牛牧羊这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