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百户开始的横炼强者 第192节
吏员们见状,纷纷低下头去,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生怕成为这场风暴中的无辜受害者。
“袁继权,袁继权!”刘若雨的声音尖锐而刺耳,穿透了内阁的每一个角落,直奔袁继权所在的房间。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愤怒与不满,仿佛要将这几日来积压的怨气一股脑儿地倾泻而出。
袁继权,这位以温文尔雅、才华横溢著称的阁老,此刻正坐在桌案前,一身袍服整洁,相貌俊雅,宛如从画中走出的文人墨客。
他一手轻轻捋着胡须,一手执着毛笔,在一份重要的奏章上仔细批阅,每一笔都显得那么沉稳而有力。
然而,外界的喧嚣似乎并未能打扰到他的专注,直到刘若雨那震耳欲聋的喊声传来,他才微微皱了皱眉头,但身形依然未动,保持着那份从容与淡定。
当刘若雨怒气冲冲地闯入房间,看到袁继权竟然如此平静地坐在那里批阅奏章时,他的怒火瞬间达到了顶点。
他指着袁继权,声音几乎要撕裂空气:“袁继权,咱家问你话呢!你手下的那些人,竟敢暗中阻挠咱家的行事,你可知罪?”
袁继权终于放下了手中的毛笔,将那份已经批阅完毕的奏章叠好放在一旁,然后缓缓抬起头,目光平静而深邃地与刘若雨对视。
他的声音依旧温和而有力:“刘公公,你我同为陛下效力,理应相互尊重,共谋国事。
你所说之事,我并未亲见,但若有属实之处,我定会查明真相,严惩不贷。
然而,我也希望公公能够明白,朝中之事错综复杂,非一人之力可定。
我们应以大局为重,共同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而努力。”
刘若雨闻言,脸色更加阴沉,他显然没有料到袁继权会如此冷静而理智地回应他的指责。
他冷哼一声,道:“袁继权,你休要在这里装腔作势!你与那公冶巩、谢子儒等人沆瀣一气,意图阻挠咱家的改革大计,此事咱家早已心知肚明。
你若再执迷不悟,就别怪咱家不客气了!”
袁继权轻轻摇了摇头,目光中闪过一丝无奈与悲哀。
他深知刘若雨的权势滔天,更明白自己在这场斗争中处于劣势。
但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与原则,不愿向权势低头。
他叹了口气,道:“刘公公,改革之事关乎国计民生,岂可儿戏?
我与公冶、谢二位阁老皆是出于公心,为国为民。
若公公所行之事真有益于社稷百姓,我等自当全力支持。
但若只是为一己之私、排除异己,那恐怕就难以服众了。”
刘若雨闻言,怒极反笑,他狠狠地瞪了袁继权一眼,仿佛要将对方的模样深深烙印在心底。
第191章 得赐龙象
袁继权目送刘若雨愤然离去的背影,直至那扇门扉再次沉重地合上,才缓缓收回目光。
他的脸上依旧挂着那抹温和而深邃的笑容,但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他清楚刘若雨在宫中的地位非同小可,其背后所代表的势力更是错综复杂,今日之事,恐怕只是冰山一角。
他转身回到桌案前,重新拾起那杯已经微凉的茶水,轻轻抿了一口,似乎是想借此来平复内心的波澜。
不过他知道,这茶水终究只能缓解一时的口渴,却无法浇灭这场权力斗争的熊熊烈火。
“阁老,您没事吧?”这时,一名心腹吏员小心翼翼地走进房间,关切地问道。
他显然被刚才的一幕吓坏了,生怕这场冲突会波及到自己。
袁继权轻轻摇了摇头,示意自己无碍,然后缓缓说道:“无妨,你去通知各位同僚,让他们今晚到我府上议事。
此事关系重大,我们需从长计议。”
吏员闻言,连忙应声称是,然后匆匆退下,去传达袁继权的指令。
袁继权则继续坐在桌案前,闭目沉思。
他的脑海中不断回放着刚才与刘若雨的对话,以及近日来朝中发生的种种变故。
他知道,随着谢子儒、公冶巩等老臣的离职,内阁的权力格局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而刘若雨等人的崛起更是让这种变化变得愈发复杂。
他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作为内阁中的一股重要力量,他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他也明白,在这场权力斗争中,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因此,他必须谨慎行事,既要与志同道合的同僚们紧密合作,共同抵御来自刘若雨等人的压力;又要时刻保持警惕,防止自己被卷入不必要的纷争之中。
只有这样,他才能在这场权力游戏中立于不败之地,为国家和人民谋取更大的福祉。
夜幕降临,袁继权的府邸灯火通明。他与朝中同僚们围坐一堂,共同商讨应对之策。
袁继权站在书房的中央,窗外透进的阳光班驳地照在他沉稳的面容上,他的眼神深邃而坚定,仿佛能洞察一切。
他清楚今日与刘若雨的交锋,不仅仅是个人意志的较量,更是两大势力在朝堂上的又一次激烈碰撞。
“大总管的心情,我自然能够理解。”袁继权在心中默默思量。
“但内阁阁老之位,关乎国家兴衰,岂能儿戏?孔一韩、闫冠英虽各有才能,但论及治国理政的经验与威望,尚不足以服众。”
他轻叹一声,既是对刘若雨坚持的无奈,也是对自己肩上重担的感慨。
刘若雨离去时的背影,在袁继权眼中显得格外决绝。
他知道,这位大总管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势力网络,每一个决定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利益。
不过他更清楚,作为文官集团的领袖之一,自己必须坚守原则,为国家的未来负责。
张绍全的到来,为这紧张的气氛带来了一丝轻松。他带着几分玩世不恭的笑容,却难掩其敏锐的洞察力。
“继权兄,你这一招‘以退为进’,用得真是妙啊。”张绍全低声笑道。
“看似让步,实则让刘公公自己权衡利弊,最终不得不接受我们的条件。”
袁继权微微一笑,轻抿一口茶水,道:“廷和兄过奖了。
这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
刘公公的强势,我们不得不防,但也不能硬碰硬。
唯有找到双方的共同点,才能化解这场纷争。”
两人相视一笑,心中都明白,这场内阁阁老之争,远未结束。
背后涉及到的,是朝中各大势力的利益博弈,是皇帝对权力的微妙平衡,更是国家未来走向的关键所在。
“不过话说回来,”张绍全话锋一转。
“王世泽入阁之事,虽是我们文官集团的共识,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刘公公既然能提出孔一韩、闫冠英,说明他手中还有后招。
我们得提前做好准备,以防万一。”
袁继权点头赞同,心中已有了计较。
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将会更加艰难。
但他也相信,只要文官集团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毕竟,他们是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百姓的福祉,在战斗。
随着夜幕的降临,书房内的灯光显得格外明亮。
袁继权和张绍全继续商讨着对策,他们的身影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坚定。
而窗外,则是京城繁华的夜景,灯火阑珊,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古老都城的无尽故事。
袁继权明白政治斗争的微妙与复杂,他巧妙地运用了心理战术,对刘若雨摆出一副坚决不容妥协的姿态,拒绝两人同时入阁的提议。
这一举动,实则是为了试探刘若雨的底线,并激发其自我反思与妥协。
果然,刘若雨在权衡利弊之后,选择了更为稳妥的道路,不再坚持原有的立场,而是退而求其次,只要求孔一韩或闫冠英中有一人能入阁。
张绍全作为旁观者清,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袁继权策略中的微妙之处,心中暗自赞许。
当被问及自己的意见时,袁继权并未立即回答,而是陷入了沉思。
他清楚这一选择不仅关乎个人立场,更关乎朝廷的未来与稳定。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袁继权终于开口,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孔一韩与闫冠英各自的优缺点:孔一韩虽为吏部尚书,地位显赫,但其品行上的瑕疵与德行上的不足,让他难以成为阁臣的理想人选。
而闫冠英虽年轻有为,却资历尚浅,且心胸不够宽广,同样难以胜任此等重任。
在两者之间,袁继权更倾向于选择孔一韩,认为他在经验与能力上或许能更胜一筹。
张绍全听罢,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他明白袁继权的考量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基于对朝廷大局的深刻洞察。
于是,他顺水推舟,宣布了最终的决定:王世泽与孔一韩将共同入阁,为朝廷注入新的活力与智慧。
而在龙禁卫衙门,一场关乎皇宫安全与天子尊严的变革正在悄然进行。
苏哲作为龙禁卫的统领,明白自己肩负的重任。
他站在衙门之内,目光如炬地审视着眼前的欧正初与刑明二人。
这两位得力助手已经完成了对三千侍卫亲军的全面审验工作,确保了每一名侍卫都符合标准、值得信赖。
苏哲对二人的工作表示了高度的肯定与满意。
他清楚侍卫亲军的重组不仅仅是人数的增减与人员的更替那么简单,更是对皇宫安全防线的全面加固。
上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