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百户开始的横炼强者 第202节
她听着苏哲劝薛蟠与母亲好生谈上一谈,莫要伤了骨肉亲情,心中更是百感交集。
她不禁想起自己这些年来的遭遇,虽然身为薛家的千金,但却从未真正得到过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如今,竟然有一个外人愿意为她说话,为她着想,这让她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
眼瞧薛蟠已然被说服,主仆二人这才悄默声的回到了西厢闺房。
莺儿见宝钗在那矮榻旁愣怔良久,也未曾想起要落座,那一张芙蓉粉颊亦是时喜时悲,更不知究竟在想些什么。
她心中有些担忧,便壮着胆子试探道:“姑娘,想不到这苏公子,倒比大爷还懂您的心思。”
这话却是一下戳中了薛宝钗的心坎。
她先是轻咬朱唇,仿佛要抑制住呼之欲出的喘息声,接着又微摇臻首,嘴里喃喃叹道:“虽是良人,可惜却非良配。”
她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惋惜与无奈,显然是对苏哲有着几分好感,但却又深知两人之间的差距与不可能。
她知道,自己的婚姻大事岂能由自己做主?
更何况,苏哲虽然是个有见识、有担当的人,但他的家世、地位都与自己相去甚远,两人之间实在是难以走到一起,自己一个商女怎么可能嫁给朝中重臣。
莺儿听着宝钗的叹息,心中也是一阵酸楚。
她知道自己姑娘的心事重重,却又不知该如何安慰。
只能默默地陪在她身边,希望她能早日走出这片情感的迷雾。
而宝钗则继续愣怔在那里,心中五味杂陈。
她不知道自己的未来究竟会怎样,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找到那个真正懂自己、疼自己的人。
但无论如何,她都希望自己能够坚强地面对一切,勇敢地走下去。
“怎么会这样?!”一时之间竟完全忘却了主仆之间的尊卑之分,话语如同连珠炮般倾泻而出,带着几分急切与不甘。
“无论是家世背景、能力才干、前程似锦还是人品道德,苏哲都是出类拔萃、无可挑剔的。
就连这府中人人称赞的宝二爷……也只是在文采风流上稍稍胜他一筹,怎能说他不是姑娘的良配呢?!这简直让人无法接受!”
情急之下,她险些连宝玉也一并贬低了,幸好在关键时刻及时回过神来,慌忙改口,以免祸从口出。
宝钗看着莺儿那副心急如焚、近乎失控的模样,不禁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伸出纤细的手指轻轻戳了戳她的鼻尖,眼中闪烁着调侃与戏谑的光芒。
“瞧你这着急的样子,莫非是悄悄地看上了那位风度翩翩的苏大人?要不要我晚上跟哥哥说一声,让你去苏大人府上做个妾室,也好成全你的一番心意?”
“姑娘这话真是折煞奴婢了!”莺儿闻言,脸色一变,连忙屈身跪倒在地,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与惶恐。
“奴婢自小就跟在姑娘身边,姑娘去哪儿,奴婢就跟去哪儿,早已将姑娘视为自己的依靠和归宿。
奴婢又怎会舍弃姑娘,去依附一个毫不相干的外人呢?”
“快起来、快起来,我只是开个玩笑罢了,你怎么就当真了呢?”宝钗边说边将莺儿从地上轻轻拉起来,眼中却闪过一抹复杂的神色。
她叹了口气,语气中透露出几分无奈与感慨。
“我说那苏大人并非良配,并非是因为他本人有什么不好,而是因为他家中已有多位美妾,再加上和黛玉已经有了婚姻。”
他们之间那种一见倾心的情谊,后来人怎么可能轻易超过去。
日后无论是谁嫁入苏大人府上,恐怕都要经历一番激烈的争斗和磨合。
婚姻大事,岂是儿戏?”
方才在屏风后面,宝钗其实也曾有过片刻的心动和遐想。
她毕竟是个年轻女子,对于美好的事物和优秀的男子也会有所向往。
但她毕竟不是香菱那样单纯无知、容易为情所困的女子。
她深知婚姻的复杂和现实的残酷,更明白自己身为薛家的女儿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因此,只这一会儿工夫,她就已经将那一丝情动深深地压在了心底,恢复了往日的冷静和理智。
——分割线——
且不说怡然轩里众人的情形如何。
这日下午,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屋内,给这个宁静的空间增添了几分温暖和惬意。
李纨将贾母托付给她的《僧伽吒经》誊录完毕,小心翼翼地卷起来放入一个精致的锦盒中,然后送到了西厢房。
她轻手轻脚地走进屋内,只见贾母正斜靠在软榻上闭目养神。
李纨轻声细语地唤了一声“老太太”,然后将锦盒放在旁边的茶几上。
贾母睁开眼来,看到是李纨,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纨儿来了啊,快坐吧。”
李纨顺从地坐在旁边的椅子上,陪着老太太聊起了家常。
她们谈起了府中的琐事、孩子们的成长以及外面的风土人情。
贾母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地点头微笑。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脸上渐渐露出了倦容。
李纨见状,便识趣地主动告辞离开了。她轻手轻脚地走出屋外,生怕打扰了老太太的休息。
穿过二门夹道,李纨的脚步在石板路上轻轻踏响,每一步都似乎在衡量着心中的犹豫。
眼见离王熙凤那装饰华丽、热闹非常的院子已是不远,她心中不禁泛起一阵微妙的涟漪。
王熙凤的院子,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与她那清静寡淡的居所形成鲜明对比。
李纨思量着,是否该进去打个招呼,毕竟按照礼数,作为妯娌,她应该时常走动,维系着这份亲情与和睦。
不过正当她举棋不定,心中的天平来回摇摆时,目光忽的被大门左侧花坛中的一个不起眼的物件所吸引。
那似乎是一本书,静静地躺在花丛的阴影之中,封面被阳光斑驳地照耀着,若隐若现。
在大景朝,尽管印刷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书籍的流通也日渐广泛,但对于普通人家来说,书籍仍然是一种珍贵的物品,不是随意可以丢弃的。
李纨出身于诗书传家的耕读之家,自幼便对书籍有着深厚的感情。
她记得小时候,父亲总是教导她,书籍是智慧的源泉,是心灵的灯塔。
因此,当她看到这本书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想要将其拾起,细看个究竟。
她连忙吩咐身旁的素云上前拾起那本书,自己则紧随其后,脚步轻快而急切。
当那宝蓝色的封皮完全展现在她眼前,上面赫然写着《西厢记》三字时,李纨心中不禁微微一怔。
她原以为这是宝玉不小心遗落的,毕竟在这府里,也只有宝玉一人对这类话本情有独钟。
然而当她不经意间翻开书页,瞥见其中的内容时,脸色却顿时变得酡红,仿佛被书中的某些情节所触动,又或是被自己的想象所羞赧。
联想到之前苏哲与薛、冯二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拉扯和纷争,她隐约猜测这本书可能是他们不慎落下的。
如今宝玉应该还在‘演武堂’中习武,自己作为寡嫂,若是巴巴地将这等银邪之物送到他房中,一旦被人发现,难免会惹来风言风语,甚至可能给宝玉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正当李纨想要将这本书重新扔回花坛,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时,迎面却走来了王夫人的丫鬟金钏。
金钏是个机灵伶俐的丫头,总是能在关键时刻出现,给人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消息或帮助。
李纨无奈之下,只得先将书拢在袖子里,用衣袖遮掩着,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与金钏闲聊了几句。
她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自然轻松,不让金钏察觉到任何异样。
闲聊了几句之后,李纨便急匆匆地回到了自己的院子。
她心中暗自庆幸自己刚才没有露出破绽,让金钏发现了这本书的存在。
然而,当她回到屋内,看到宝贝儿子贾兰正捧着一本《千字文》诵读时,心中的顾虑顿时烟消云散。
贾兰是李纨的独子,也是她心中的骄傲和希望。
她看着贾兰那稚嫩的脸庞和认真的神情,心中涌起一阵暖流。
她走到贾兰身边,轻轻地坐下,关切地问道:“兰儿,今天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是不是教习有什么事情要吩咐?”
贾兰将手里的书一放,拉着李纨并排坐到了榻上。
他仰起头,看着母亲那温柔的脸庞,回答道:“教习临时有事,便吩咐我们提前散了。”
听着儿子的话,李纨心中涌起一阵感动。
她看着贾兰那纯真的眼神和认真的态度,心中暗自庆幸自己有一个如此懂事、聪明的儿子。
她想着自己刚才的犹豫和顾虑,不禁觉得有些可笑。与儿子的成长和幸福相比,那本书又算得了什么呢?
说着,贾兰便抱住李纨的胳膊,撒娇道:“娘,你以后也陪我一起学习好不好?”李纨听得莞尔,心中涌起一股暖意,她轻轻拍了拍贾兰的头,正待哄他几句,让他安心去学习。
却听贾兰‘咦’了一声,小手在李纨的袖筒上轻轻摸索着,好奇地问道:“娘,你这袖子藏了什么?摸上去硬邦邦的,好像一本书呢。”
糟糕!李纨这才想起袖子里那本《西厢记》,心中不禁一阵慌乱。
她忙把胳膊抽了出来,强笑道:“没什么,是从你祖奶奶那里带回来的佛经,你不说我倒忘了,待我先去把它放好了,再回来与你说话。”
说着,她便匆匆向里间行去,试图尽快摆脱这个尴尬的境地,同时也在心里暗自庆幸,幸好贾兰没有继续追问下去。
不过刚迈开步子,她便又听贾兰在身后道:“教习今儿也拢了一袖子书回去,都是宝叔买来的话本,说是要带回去毁掉,免得招来什么祸患——娘,这探案话本怎么还能招来祸患?”
话本为什么能招来祸患?
这个问题让李纨心中一紧。她本来是不知道的,但想到袖子里那图文并茂的《西厢记》,以及其中可能涉及的敏感内容和不当言论,她自然也便明白了。
在大景朝,言论自由并非如现代般开放,一些不当的言论或内容很可能引来祸端。
她不由得暗自庆幸,自己并没有贸然给宝玉送去这本书,否则一旦被发现,不仅自己会陷入困境,还可能连累到整个贾家。
上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