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王霸业 第325节
一边向外走去,一边说道:“这一切就不劳你费心了,朕的事情,从不需要任何人关心,你就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即可,朕答应你的事会做到,朕也希望你能够全心全意去做。”
说完,李恪就头也不回的在王明成的注视下缓缓远去,慢慢看不到踪影了。
王明成深吸了一口气,忽然紧挨着墙壁坐了下去。
他目光复杂,忽而笑,忽而沮丧,整个人神神颠颠的,就仿佛疯了一般。
“一生,尽毁于贪婪啊!”
片刻后,一声长叹,在这牢笼内久久的回荡着……
…………
大牢外。
刚出大牢,薛仁贵便忍不住,说道:“陛下……”
哪怕薛仁贵只是刚开口,可李恪却已经知道薛仁贵的意思了。
他抬起头,看着头顶不知何时升起的月光,望着那明亮的圆月,说道:“你很在意王明成的话?”
薛仁贵没有隐瞒,他说道:“臣读的书不多,但也知道那些大才之人,确实寿命都不长久,所以……”
李恪笑着摇了摇头,他看了薛仁贵一眼,说道:“仁贵,对那些玄而又玄的东西抱有敬畏之心没错,但也不必太过在意,更不要过分的相信。”
“什么慧极必伤,什么情深不寿……在朕看来,都和那些亡国之君怪罪女子,说什么祸国殃民的事情一样,可笑而滑稽!”
李恪淡淡道:“一个帝国会灭亡,必然与其朝廷的腐朽,民心的背离,君主的昏庸等等因素都有关系,而一个后宫女子,能有多大的威力,又能做出多少恶贯满盈之事?”
“所以,将灭国之原因怪罪到女子身上,不过就是那些所谓的男子汉大丈夫的可笑借口罢了,明明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可为了逃避,为了防止自己遗臭万年,就把一个女子钉在耻辱柱上,将一切的原因都怪罪到一个女子身上,你说可笑不可笑?”
“这……”
薛仁贵身为一个武将,他虽然读书,但兵法之类的他深读,可普通的史书,他仅仅只是了解而已。
并未进行过深究。
所以李恪的这些话,他真的从未想过。
比如褒姒,比如妲己,这些在史书上可以说是亡国之首要罪责者,他真的没想过她们究竟应不应该担这个责任。
故此,此时听到李恪这些几乎闻所未闻,而且除了李恪外,也没有人敢说的话语后,内心真的止不住的震动。
这个时代,毕竟是男权社会。
发声的是男子,顶天立地的也是男子,所以没有任何人敢为女子说出这些话,敢将本已盖棺定罪的事情给推翻了。
毕竟,那是很可能要被天下批评的。
可李恪却敢。
或者说,这个天下唯有李恪会站在更高的眼界去考虑,去思量,也唯有他有胆量,有资格去说出这些话。
因为,他是李恪!
是大隋的皇帝!
是注定会成为千古一帝的强势君王!
他说的话,就算很多人不愿意听,却也不得不捏着鼻子去听,就是这个道理。
李恪深吸了一口气,继续向宫内走去,一边走,他又一边说道:“而情深不寿,慧极必伤,这件事在朕看来,也与刚刚的事情一样可笑滑稽!”
“人活于世,影响生命的因素太多!”
“疾病,先天的遗传,这是谁也避不开的事!”
“不说这些,就说这个天下可能突发的问题,比如说地震,比如说火山喷发,比如说泥石流,比如说洪水袭来……这些天灾,无人可以提前预知,一旦发生,生死在天不在人!”
“而除了这些外,更可能的突发事情也不少,比如你走在一个楼的下面,忽然上面掉落了一个花盆,正巧砸到了你的脑袋上,把你给砸死了,你能怨谁?”
“故此,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是天天都要与死神抗争,影响寿命的因素太多了,可有些人却将寿命之事简单归结于这八个字,你不觉得很可笑吗?”
“这……”
薛仁贵又是一阵语塞。
他总觉得李恪说的有理,但还是感觉有些地方不对劲。
可如何辩驳,他又不知道。
毕竟论起诡辩来,李恪说第二,真的没人敢说第一。
李恪见薛仁贵欲言又止,笑着微微摇了摇头。
其实刚刚他并没有说全。
那就是,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并不在刚刚所说的那些因素中,这属于另外多添的因素。
但,那又如何?
若是不慧,自己可能早就死了。
若是无情,自己现在也许已经成为李世民那样的冷血之辈了。
所以,人活于世,当有取舍.
第四百一十三章 上辈子一定是冤家! (3更,求订阅!求自订月票!)
接下来的三天,王明成按照约定,很是认真的写了一封长达三千余字的罪己书。
在罪己书中,他陈述了自己的罪行,并且表达的自己的悔恨。
而且书写了自己是如何一步一步进入深渊的,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够给所有人一份警醒,至少让他们不再走自己的老路。
并且除此之外,他也按照李恪的要求,呼吁读书人之所以寒窗苦读,就应该是为了报效家国,报效君王,将自己的才华为了大隋而挥毫泼墨。
整篇罪己书写的很是动人,哪怕李恪看了,都赞不绝口.
王明成不愧是大儒之称,虽然他的人品撑不起这个称呼,但是文笔和思想深度,却还是可圈可点的。
在李恪仔细读过之后,认为没有什么问题,便命令房玄龄将这封罪己书拓印了数万份,然后在大隋的各个州郡县城都张贴了。
而且为了让普通百姓也能明白罪己书的内容,李恪也动用了之前自己为了对付高句丽的野心而专门创建的大唐新闻联播人员,让他们每天无间隙将这封罪己书读一遍。
并且在读过之后,怕普通百姓不能理解,也让他们好好的进行解读,用白话文的方式说给百姓们。
最后让所有的百姓都能明白王明成的意思。
整个大隋的风气,因为此事在润物细无声的缓缓改变着。
身负才华,就该报效国家……这个观念,此时也正式被李恪给提了出来,并且在整个大隋境内,也在以此为契机,不断的深入人心。
李恪知道,在思想观念的转变上,不能太过大刀阔斧的暴力变革。
需要一点一点的,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影响百姓的思想。
唯有此,才能让百姓们不会太过抗拒,也会在他们反应过来后,便发现自己已然被这些思想所灌溉了。
就这样,大隋的渔轮,正在李恪的掌控下,稳步又缓慢的向前推进着。
…………
时间快速的流逝着。
转眼间,已经十二月下旬了。
距离新年也不远了。
古代的新年与后世的新年不同。
后世的阳历算法,乃是与国际接轨所设。
而这个时期的算法,只有一种,那就是按照君主的年号,用来更替。
所以十二月末,元月初一的那一日,就是新年。
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农历新年。
日子到了十二月的下旬,距离新年的日子越来越近,整个大隋也开始步入过年的倒计时了。
只从长安的变化,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只见长安的街头巷尾,此时已经家家户户都开始挂上红色的灯笼了。
走在大街上,向着两侧的府邸看去,都能看到各家门前都有两个大红灯笼,就算是再贫困的家庭,也会挂上灯笼的。
古代对于新年的看重,比后世要重多了。
只要是能够在新年时赶回家的在外游子,都绝对会拼命往家赶。
因为古代一般只过三个节,新年、上元佳节也就是元宵节,以及中秋节。
这三个节朝廷也是要进行沐休放假的。
而古人重团圆,所以在这几个节到来时,那就是所有人默认的团圆节,一家人都要团团圆圆的。
那些红灯笼,就是为远归的游子照亮回家的路。
在一些人家的门口前,还有孩童堆成的雪人。
街道上有往来的孩提在那里吵闹游玩。
偶尔一个喊着卖冰糖葫芦的人经过,那些孩子就会停下玩闹,然后流着口水的看着那个卖着冰糖葫芦的人。
上一篇:红楼:从百户开始的横炼强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