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第386节

  早餐通常不会耗费太多的时间,因为有许多工作要做。

  但中餐的时间就比较长了,按规定是一个时辰,即从十一点到下午一点。

  实际执行中,往往会休息得更长。

  有许多地方衙门,甚至从上午九点开始休息,到下午三点再上班。

  正因为中午要休息,故而民间有“早衙”和“晚衙”的说法。

  早衙指的是辰时,即后世的七点到九点。

  晚衙指的是申时,即后世的下午三点到五点。

  只有这两个时辰,衙门才一定有人接待。

  老百姓要去衙门办事,报案,告状,都要赶在衙门办公的时间去。

  其他时间,概不受理。

  当然,这是对普通老百姓而言。

  如果上级官员来视察,那自然是另一回事。

  这时候的衙门,是没有下班休息时间的。

  申城的情况,却不一样。

  百姓去衙门告状,或办其他事情,固然要等到衙门上班的时间。

  但申城衙门的办公时间,非常正规。

  不像别的地方官府衙门,中午任性休息那么久。

  而且,更重要的是,申城还设置了专门的缉盗司,并有许多日夜值班的岗哨。

  百姓任何时候,都可以去缉盗司报案。

  哪怕是半夜三更,缉盗司都会即刻处理,绝不拖延。

  申城的街头,更是一天到晚都有缉盗司的捕快不停地四处巡逻。

  处理任何突发事件。

  诸如打架斗殴,偷盗抢劫。

  缉盗司的所有捕快,都配备大明制造局专门制造的口哨,放在口中一吹,声音既独特又响亮,传得甚远。

  人们听到那个声音,便知道是捕快在办差。

  在抓捕盗贼逃犯的时候,会有热心人帮着出手。

  其他街区巡逻的捕快,听到哨音,也会赶过来帮忙。

  老朱笑了笑,道:“也不知道那个浑小子哪来的这么多鬼点子,想得倒是巧妙得很。”

  “那个口哨,声音响亮,携带方便,用来预警,比敲锣可好多了。军队里面也都用得上。”

  敲锣倒并非声音不够响,而是携带太不方便了。

  “这皆是陛下悉心教导,太孙殿下才有今日的成就。”吉垣立即在旁边奉承道。

  老朱斜瞪了他一眼:“咱看你现在是越来越像只会奉承讨好的奸臣了。”

  吉垣低着头,脸上堆起笑容,没有再接言。

  老朱的语气并不算严厉,说完之后,又话锋一转,道:“朱孙今日没有寄信过来吗?”

  “来啦!”吉垣连忙将刚从邮差所中收到的信双手呈上。

  如今,老朱与朱孙两人之间的书信往来已十分频繁。

  从一开始只讨论大明的经济情况,渐渐深入到了其他方面。

  老朱对朱孙的欣赏,也一日胜过一日。

  接过信拆开,便看了起来。

  “方孝孺之事,私以为朝廷不能随意表态,介入其中。”

  “虽然从短期来看,朝廷支持程朱理学可以使人心统一,有利于维护统治。”

  “但是,如今大明在太孙殿下的推动下,已处于快速变化之中,人心思变。”

  “私以为方孝孺讲‘圣人之道,天下大公’,由此引起天下读书人之间的分裂和斗争,对朝廷而言,是一件好事。”

  “读书人有了理念之争,朝廷才好驾驭他们,可以对天下读书人分而治之。”

  

  “如果儒门思想统一,天下读书人便会齐心协力,同进共退,甚至是一起对抗皇权。”

  “这对朝廷来说,绝不是好事。”

  ……

  老朱看到这里,不由得怔住了。

  朱孙在信中所写的,是从一种全新的角度看待此事。

  他此前从未有想到过的角度。

  对方孝孺的理论,老朱深感厌恶。

  但是,对其他读书人,老朱也不喜欢啊!

  只不过,一直以来,在老朱眼中,禁锢读书人的思想,统一他们的认识,对大明的统治是有利的。

  这也是他长期采取的策略。

  就连科举,老朱也大刀阔斧的进行了改革。

  将原来的考试范围大大缩减,死死盯着“四书五经”考。

  不许涉及其他的内容。

  在老朱一惯的认知中,“洗脑”比什么都重要,要给天下读书人灌输“绝对正确”的思想认识。

  但朱孙的来信,却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

  读书人的思想认识统一了,他们彼此之间不争论了……那他们就有了共同的敌人——皇帝!

  这一刻,老朱又想起了当年的移孟事件。

  当年自己下令将孟子的牌位移出孔庙,最终又在天下读书人的激烈反对中,不得不再次恢复。

  还有“郭桓案”、“空印案”……这两大案件,都是集体作案。

  而犯案的人,却都是文官。

  大明朝的未来,是一定要用文官治国的。

  曾经随自己打江山的淮西勋贵,迟早都要退出历史的舞台。

  这是必然的选择。

  因为任何一个走上正轨的国家,都绝不可能让武将治国。

  真让武将掌控朝堂的大权,后世的皇帝就该日夜不安了。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打完了天下,大部分武将就该退居二线。

  可以马上打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

  若真让武将掌握大权,那江山能三四十年稳定不倒,都是奇迹了。

  不可能长治久安!

  有几百年的王朝寿命。

  毕竟,“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的道理,大老粗的武将们,也是很懂的。

  文官治国,是必然之路。

  也是唯一的选择。

  武将可以重用,国家也不能没有武将。

  但治国,必须也只能是文臣。

  可怎么约束文臣呢?

  老朱此前的想法,一直都是禁锢思想,让他们学圣贤之言,学四书五经,让他们牢记君臣之道。

  可儒家思想里面,本身也藏着不少对君主不利的思想。

  比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再比如“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还有“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等等。

  而且,哪怕是帝王,也无法将这些儒家思想内容彻底抹除。

  统一了读书人的思想,使得天下读书人不再争论了,却会让他们将矛头一致对准皇帝。

  他们会紧密团结在一起,架空皇权!

首节 上一节 386/6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帝王霸业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

1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