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王业不偏安

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155节

  一念至此,曹叡咬牙切齿,恨恨地将手中卷宗往地上一砸:“偏偏是今年大旱,偏偏是今年那诸葛亮与刘阿斗要来打仗!”

  现在又是败仗,又是大旱,又是瘟疫,三重打击连连袭来。

  搅得曹叡心力交瘁,实在是难以再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华歆、刘晔、辛毗三人自天子登极以来,便极少见天子如此动怒,一时皆惊。

  然而很快他们就明白,这位天子怒从何来了。

  “你们从外面回来,可曾听到那则童谣?”

  曹叡一边从宦侍辟邪手中接过卷宗,一边收拾情绪,问道。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天子没有明说到底是哪则童谣,但三人仍是尽皆点头。

  “洛水枯,圣人出。”曹叡轻蔑地扯起嘴角,笑了笑,“你们说,这个圣人是谁”

  这个圣人是谁?

  刘禅刚刚打了两场胜仗,而他刚刚吃了两场败仗,然后关东大旱,洛水断流。

  只要还有脑子,就不可能认为这歌谣中唱的“圣人”,能跟大魏有什么关联。

  真要有关联,那就是这“圣人”打败了大魏。

  “陛下,当把这些妖言惑众的孩童全部抓起来,以儆效尤,看谁还敢祸乱人心。”

  侍者辟邪似乎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宦官不得干政,当着华歆、辛毗、刘晔三人的面就提出了建议。

  引得华歆、辛毗、刘晔三人皆是眉头一皱。

  “这童谣传到哪了?”曹叡似乎没看到,对着三人问道,“可曾传到陈留?”

  辛毗摇头道:“陈留未曾听闻,但六十里外的巩县确已有此妖谣。

  “臣已让县令将那些传谣的孩童收容起来了。”

  这年头,哪个地方没有一群靠乞讨为生,半死不活的大小乞儿?

  别有用心之人只消一顿饭,就能让这些人把谣言传唱开来。

  先前“帝已崩”的谣言之所以能大肆传播,大抵也是这些人在街头巷尾不断传唱所致。

  谣言越短促,越贴合情景,越朗朗上口,传唱度就越高。

  如今这“洛水枯,圣人出”六字,简直就是集大成者。

  听两遍你就要被洗脑,而且觉得真有那么些道理。

  为何?

  第一个,自然是大魏吃了败仗,刘禅赢了大魏一场。

  第二个,则是洛水都快断流了,可北邙山以北的大河,水位却没有非常明显的下降!

  这显然是在告诉所有人,影响了整个关东的旱情,对已经被刘禅占据的关中没什么影响!

  事实上,除了“洛水枯,圣人出”这六字谶语外,

  华歆、辛毗、刘晔自陈留至洛阳这一路四百余里,还听到了另一种说法。

  ——天厌魏德。

  但眼下这关节,却是没人敢在这位大魏天子面前说了。

  沉默许久后,曹叡无奈地叹了一气,道:

  “还有一事,朕封锁了消息,三位应还不知晓,如今正需要三位替朕排忧解难。”

  三人神色一凛。

  他们离开洛阳才二十日,一回来就听到了这些谣言,本就有些焦头烂额了,难道还有更值得这位陛下“忧难”之事?

  曹叡叹道:“右将军张郃,也败军丧首了。”

  “什么?!”华歆登时大骇,须发皆张。

  辛毗与刘晔莫不如是。

  一时间,老成持重、半截入土的三人面面相觑,皆不敢置信。

  刘晔颤着唇齿,怔怔道:“张郃良将,国家所依,今蜀寇未平,奈何败军身死?”

  辛毗却从天子神色中看出了些不对劲,问道:“陛下,敢问…右将军怎么死的?”

  曹叡便把张郃如何设下奇计,如何孤军深入,又如何遭致大败之事向几人道来。

  三人听罢,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天子没有对张郃盖棺定论,那么张郃败亡是为了国家拼死一战,还是愚蠢糊涂,不是他们说了算的。

  刚刚还说张郃是国家良将的刘晔,此刻更恨自己那么急做甚,已经败军身死了,还良将什么良将。

  但显然,不论是曹叡还是这三位国家重臣,对于该如何给张郃盖棺定论都很是犹疑。

  按情感说,在场几人包括曹叡在内,对于张郃败亡是愤怒的。

  既失了陇右,又失了几万军民,还把诸葛亮大军从陇右放到了关中。

  这简直就是拿大魏国运当儿戏。

  但人家确实为国死命了,还不是夏侯渊这种宗亲,可以骂一句“白地将军”以安抚将士之心,告诉他们不是蜀寇太厉害,而是夏侯渊太菜。

  也不用担心这“白地将军”的盖棺定论会寒了将士之心。

  因为诸曹夏侯都知道到底怎么回事,以夏侯渊一辈子名誉去换个国家大局罢了。

  可如今,曹真败亡了,张郃也败亡了,两个国家名将,竟在短短时间内全部败于蜀寇之手。

  如何才能安抚将士之心?

  归咎于曹真?归咎于张郃?

  还是说,告诉将士,他们两个都是白地将军?

  那对这两位“白地将军”委以重任的大魏朝廷算什么?

  大魏天子又算什么?

  讨论不出结果,曹叡只能暂时将此事放下,徐徐道:

  “三位,你们说,骠骑将军能打败蜀寇吗?这长安,还守得住,还有必要守吗?”

  不是曹叡输得没了心气,他想打,想守长安。

  可是曹真、张郃,两个人的败亡,局面就已经如此难以收拾。

  倘若司马懿再败一局,这天下的人心向背就真的再难揣度了。

  华歆、刘晔、辛毗三人也都沉默起来。

  片刻后,刘晔毅容道:

  “陛下,凉陇之地于我大魏而言本就是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于伪汉也大抵如此,桓灵之时,便有不少人向二帝进言,劝二帝放弃凉州。

  “是故陇右虽为蜀寇所得,诚不足惜,但长安却是无论如何都不容有失!

  “倘若让刘禅夺得长安,那么昔日关羽水淹樊城,凶震华夏之势恐将再现啊!

  “如是,奈天下人心何?!”

  刘禅现在还没有夺得长安,洛阳附近就已经出现了“洛水枯,圣人出”的谶语,还有什么“天厌魏德”的议论。

  一旦让他夺下长安,还于旧都,在天下人面前展现出刘邦“还定三秦”之势,那还了得?

  曹叡眯起了眼,摇头道:

  “太中大夫所言,朕如何不知?

  “可万一骠骑将军输了呢?

  “岂不是既丢长安,又失军心人心?”

  还有更让他忧心却不能为外人道的:万一司马懿也死了呢?

  那关西方面真就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挡蜀寇了。

  如此,他怕不是要迁都邺城,以避阿斗锋芒?

  他避阿斗锋芒?

  刘晔上前一步:

  “陛下不宜涨蜀寇志气!

  “守,还有可能逆转乾坤。

  “不守,则必败无疑,事关天下人心向背,陛下且深思啊。”

  曹叡微微一滞。

  刘晔现在的坚持,与张郃的赌一把似乎也没什么区别。

  赢了乾坤倒转,输了…士气人心损失更甚,蜀国就真有能力与大魏掰手腕了。

  虽不至于是灭顶之灾,却足称得上伤筋动骨。

首节 上一节 155/2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1566:摄政天下

下一篇: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