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王业不偏安

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157节

  “对了,南线来报,孙权亲率大军数万溯汉水北上,要来围攻襄樊,不知诸卿可有破敌良策?”

  对于此事,刘晔早就就收到了消息,此刻想也不想径直道:

  “陛下,孙权北寇襄樊,不过是惩水师之利罢了,一旦上岸,就没了七成气焰。

  “加之孙权无德,东吴诸将一盘散沙,各欲保全部曲,守成有余,进取不足。

  “臣料吴贼必挫于襄樊坚城之下,或有自破之势,诚不足虑。”

  曹叡拉起嘴角笑了笑,想问万一重蹈了小看刘禅的覆辄如何是好,刘晔便又建策道:

  “陛下,非是待其自破,而是南方湿热,我大军每下江汉,则必生瘟疫,实在不宜举大军前往。

  “不如简选精锐,募集先登,广宣号令,一则示守军援军已至,二则示吴贼以必攻之势。

  “复使贾豫州遣轻骑日夜扰之,以细作诈称大司马将与贾豫州举军十万来援襄樊。

  “再潜以大司马大军出于合肥,攻贼濡须口之东关。

  “凡破敌之策,必扼其咽喉,捶其腹心,夏口、东关二地,正是吴贼之心喉。

  “吴贼以为我大魏不习水战,所以敢散居东关,五里一军屯,每屯不过百人,却不知我大魏这几年水师已练,战船已备。

  “而孙权既领大兵在襄樊,东关必然空虚,大司马乘其虚而击之,则如神兵天降。

  “东关一旦得胜,襄樊吴贼必远遁而走。

  “纵使不胜,也能使吴贼投鼠忌器,遣夏口武昌水师往东关支援。

  “如此,可再命大司马别遣一军支援江夏太守胡质。

  “以水师入江,与吴贼战于夏口,直指吴贼武昌巢穴。

  “胡质曾在江水大败孙权,孙权将士家小半在武昌,一旦闻听大魏兵临武昌,定然会想起当年吕蒙袭夺江陵得关羽家小之事,军心必乱,孙权必惊惧而退。”

  曹叡再次笑了笑:“太中大夫所言,正乃朕本意也。”

  豫州刺史贾逵所献之策,与刘晔眼下所献之策几乎一般无二。

  这两人皆是能文能武的大才,又皆想到了攻敌所必救之策来破敌,曹叡心中也是安定下来。

  至于这攻敌所必救之策…到底能不能成?

  还是有很大概率能成的。

  虽然张郃与司马懿攻敌所必救之策皆以失败告终,但他们面对的敌人是蜀寇啊。

  蜀寇虽然可恨,多少还是有些人样的,东吴则不过鼠辈而已,若非刘禅在关中闹事,这些鼠辈哪来的胆子敢到大魏寇边?

  …

  荆州。

  青泥湾。

  当年关羽绝北道之地。

  魏军最后一支在汉水阻击的船队被吴军大败,落荒而逃。

  右都督孙桓受命为前军先锋,领徐盛、周泰、潘璋、丁奉诸大将,率水步军四万余人,水陆并进,杀向襄阳。

  吴王孙权与东吴大都督陆逊,则领二万水师,押送粮草辎重,以为孙桓后继。

  此外,全琮、朱然为偏师,佯攻合肥,牵制淮南的曹休。

  诸葛瑾、步骘则阻临沮,防止新城、上庸的魏军跑出来,截襄阳吴军的粮道后路。

  身临汉水,负手而立的孙权袖袍凌空,望着浩浩荡荡北去的船队意气风发道:

  “伯言,这青泥已克,往北至襄阳这二百里水路,便再无阻碍了。

  “曹魏明知我大吴可能来袭,守备却仍如此薄弱。

  “看来确实是没有太多兵力可以调遣,只能固守襄樊,真是天助我大吴啊。”

  好几年了,孙权亲征没赢过,现在虽只是小胜几场,却也打破了他的不胜神话,一时军心大振,孙权本人也兴奋起来。

  都是北上中原的通道,合肥成了他的噩梦,而这襄阳,却似乎跟他有些缘分,怎么没有早点来打?

  陆逊也鼓气道:

  “至尊,如今中原旱象已显。

  “而曹魏居天下之中,北击鲜卑,西抗蜀汉,南拒大吴,三面受敌。

  “近来,各种谣言谶语更是甚嚣尘上,闹得曹魏四境人心大乱。

  “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在魏,我大吴此番必可夺下襄阳,尽有江汉天险。”

  “嗯!”孙权紫髯飘飘,豪迈顿生。

  如陆逊所言,如今天时、地利、人和,没有一项站在曹魏这边,完全可以说是曹魏夺汉祚以来最脆弱的时候。

  如果这时候都不能夺下襄阳,那他这吴王恐怕真的只能窝在江南,当一辈子的吴王了。

  “当真要感谢刘禅,若非他在关中斩了曹真,把司马懿大军逼回了关中,孤又岂能如此顺利地兵临襄樊?

  “希望他跟诸葛亮在关中陇右跟司马懿、张郃多鏖一阵,替我们多争取些时间。”

  待孙桓的船队消失在孙权眼中,孙权转身离去。

  却见到一个来自蜀中的熟人自远处向他而来。

  “孝起,许久不见,汉主这次怎么把你给派来了,可是有什么重要的消息?”孙权大笑着问道。

  常常出使东吴的费祎、邓芝、陈震几位使臣,皆有大臣之体,孙权与他们处得很不错。

  这位是大汉尚书令陈震,去年丞相遣其人前来,与大魏吴王沟通伐魏的消息。

  尚书令陈震递出文书,笑道:

  “吴侯,天子新斩张郃,丞相已克陇右。

  “今天子与丞相已合兵关中,兵临长安,特遣我来为吴侯传此捷报。”

  长上短下的大魏吴王与他身后那位大都督陆逊皆是猛的一滞。

  “蜀主新斩张郃?什么时候的事?”孙权惊愕相问,就连颌下紫髯的颜色似乎都黯淡了些。

  诸葛亮拿下陇右他不惊讶。

  可张郃与曹真二人,可以算是曹魏的名将了,前些年在江陵让大吴吃尽了苦头,现在告诉他,突然之间全部被刘禅干掉了?

  到底是刘禅太厉害,还是他吴王太菜?一时之间,孙权有些怀疑起了自己的人生。

  “震也不知,吴侯可看信。”陈震笑了笑。

  “忘了恭贺吴侯成功从魏寇手中夺下青泥,如今襄樊在望,吴侯可勉之!”

第104章 威仪更甚

  五丈塬。

  两万多俘虏已被移到了军营十里开外的下游,隔离驻扎。

  每日都有染疾的俘虏被送入隔离营寨,每日都有几十具尸体从营寨中搬出,焚烧,填埋。

  曾负责看守的将士共两百余人染疾,被收容进了专门给汉军将士修筑的“庵庐”之中。

  每日艾草熏着,汤药喝着,肉羹养着,却还是死了四十余人,数字每日都在增加。

  他们没有死在战场上,按理自然是没有抚恤的,但刘禅还是从自己的内帑中拨给抚恤。

  不少人对此看不懂,觉得没有必要。

  又不是为国死命,病死只能怨他们倒霉,命苦。

  而命苦不苦,是祖坟风水等问题决定的,怨不了别人。

  这就是这年头绝大多数人的想法,但刘禅显然不这么觉得。

  对于他这个天子来说,这么点钱帛算不了什么。

  但对于这些不幸因病死命的将士来说,关乎他们的父母子女会不会被乡人凌辱,田宅私产会不会被人侵占。

  好在发现得还算及时,隔离得比较彻底,这场可能爆发的瘟疫,基本被控制在了俘虏营中。

  刘禅还发得起抚恤,丞相带下来的大军也没有被波及,攻打长安的战役还能继续。

  “你们几个在做什么,陛下的诏令你们都当耳旁风吗,全部给我去军法处领五杖!”

  在上一战中策勋四转,成为勋官飞骑尉的龙骧郎季八尺,此刻正对着十几个在斜水河畔掬水而饮的辅卒破口大骂。

  这些辅卒都是自斜谷来的,也不知是尚不知晓陛下不得再饮生水的诏令,还是明知故犯。

  如果不是陛下最近颁下法令,收回了上级军官对犯法士卒的处置权,季八尺现在就想冲上去亲自给这些人每人来上五杖。

  那些辅卒本来还欲反驳,可见到这位骂他们的,竟是位身长八尺有余,身覆盆领重铠的壮汉,顿时怂了。

  这一看就是天子亲卫啊!

  “你们归谁管,哪个营的?一起说。”季八尺问道。

  “俺们…俺们是典农都尉白寿所部,丁字五营三帐的。”

  几个人异口同声,根本不敢有丝毫欺瞒。

首节 上一节 157/2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1566:摄政天下

下一篇: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