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王业不偏安

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189节

  郝昭领四千余人沿着漕渠旁的官道徐徐东向。

  队伍长逾一里,四列并行。

  这足以表明,这是一支处于行军状态的军队。

  夜色之下,蜀军纵有伏骑,又如何能看出他们是否穿着甲?

  虽然还是会因队伍太长而导致指挥失灵,但他四千人贴着漕渠而走,那么蜀军伏骑纵来,也只能从前方或者东南方来袭一途。

  再加上将士已有心理准备,中伏大乱的可能性已降到最低。

  郝昭走在队伍最前头,没发现前方有什么动静。

  又往东南方向望去。

  只见七八里外,月色下的骊山露出漆黑的轮廓,颇似一头伏地沉睡的巨兽。

  文钦三千骑便在彼处行军了。

  这个距离恰到好处,刚好能勉强看见郝昭四千步军举的火把,又能避免被汉军伏骑察觉。

  郝昭牵马而行,每走上百余步,便以听瓮扣地,伏地而听。

  这绝活有个专业名词,叫作“罂听”,关键在于听瓮瓮口蒙了一层薄薄的皮革,骑兵大规模奔驰时,会产生特定的频率,听瓮便会随之发出特定的声音。

  这是郝昭在凉州练出来的。

  侦测范围大约三四里。

  不算远,但在夜里,却是比眼睛要可靠得多。

  视力再好的人,在夜间一里以外便已是人马不分,二里以外不论人马都已与夜色融为一体了,就算有月光都无济于事。

  大军行进半里,郝昭再次伏地罂听,这一次,却是终于听到瓮中传来那阵特定的嗡鸣之声。

  直起身来努力朝前方望去,却仍是什么也望不见。

  “全军戒备!”

  “准备迎敌!”

  郝昭下了第一条军令。

  大军不再行进,进入戒严状态。

  郝昭再次伏地罂听,只觉瓮中声音越发清晰。

  片刻后直起身来,翻身上马。

  不过几十个呼吸的工夫,耳边已传来真切的马蹄踏地之声。

  又十几个工夫后,马背上的他终于望见前方有黑影攒动。

  “熄灭火把!”

  “擂鼓聚阵!”郝昭连连下令。

  熄灭火把,一是解放双手,二是由亮到暗眼睛需要一段时间适应,三是给文钦发出信号。

  战鼓声隆隆而起,火把被熄灭的一瞬间,不少人直接丧失视野,只能精神紧张地往队伍中间,鼓声响起的方向聚去。

  杨条一马当先,闻得魏军队中鼓声响起后,只望见魏军前军向后,后军向前,全部往中间聚去。

  未及他率军杀至魏军跟前,魏军前部便已组织出了较为密集的军阵,且开始有箭矢向他们抛射而来。

  不得不说,魏军紧贴漕渠而走,又背靠漕渠列阵,使得他们列阵之时更加从容,受击面也只有两面。

  一时之间,杨条与身后两千余骑竟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

  只得一边纵马自魏军阵侧越过,一边朝右手侧的魏军放箭。

  而在汉军骑弓朝魏军阵中抛射试探的同时,魏军步弓也向汉骑抛来更加密集的箭雨。

  仅仅一个回合,便对汉军伏骑造成了四十余骑的杀伤。

  若非魏军后阵紧张无措,列阵不及,弓弩不多,被杨条为首的精锐羌骑以几乎贴脸的方式射杀百余,那么这第一个回合,怕是汉军的损失还要更大。

  察觉到魏军后阵是薄弱之处,杨条连连下令,命手下三百精锐羌骑绕着魏军后阵进行游射。

  其余不善骑射之人则各自为战,驻马而射,一箭又一箭。

  见魏军压上前来,便拔马跑路。

  倒不是夜里不好结阵,而是羌人根本不识什么骑射之阵。

  没练过,让他们结阵环射实在是有些为难他们了。

  这支骑兵的表现很快尽收于郝昭眼底,明白这支骑兵绝非虎豹骑那样的精锐,只是两千多头四蹄巨兽声势浩大,看起来唬人罢了。

  他手中四千人有角弓一千多张,阵势一但摆开,背水列阵,这些骑兵绝然不是对手。

  等文钦三千骑绕后赶至,便要将这群胡骑尽诛于此。

  倒不是郝昭多厉害,而是在重甲突骑没有出现之前,以步制骑实在不是什么太艰难之事,一汉当五胡不是说着玩的。

  就算羌骑手中弓矢比一汉当五胡的时代先进不少,但骑射技术战法却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一汉就算当不了五胡,当个三胡不成问题。

  再则,杨条虽引两千余骑出现,于早有准备的魏军而言不算突然,真说不好到底是谁在伏击谁。

  在被射杀两百余人,溃逃一百余人后,魏军成功在鼓声的指挥下结好了阵势。

  既背水列阵,又被队列松散的蜀军骑兵团团围住,几乎无路可走,所以除却一战,这三千余魏军倒也没了别的选择。

  尤其是所有人都明白,文钦为首的援军马上就要到了。

  但郝昭却未下令进击,只是依旧背水维持阵形,步弓持而不引。

  汉骑在两箭距离之外驻马而立,与魏军步卒对峙起来。

  “有些不对劲。”杨条敏锐察觉到了些什么。

  刘豹之子刘聪扭头问:“羌王,怎么了?”

  事实上,杨条与刘豹早些年就打过交道,阳平距离安定不算远,关中又是人烟稀少,双方常常互市,交换种马及盐铁等物。

  杨条道:“你没发现魏寇早早披甲,且没有辎重队随行吗?”

  “这怎么了?”刘聪不解。

  杨条道:“他们此番目的,无疑是回援新丰,讲究一个兵贵神速。

  “没有辎重队随行可以理解,说明灞桥方面魏寇已经腾不出更多的人手给他们了。

  “但披甲而行是为什么?又缘何面对俺们奇袭反应如此之快?”

  刘聪一滞,随即瞳孔大张:“说明他们早就料到我们会来?”

  杨条颔首:

  “没错。

  “但既然料到俺们会来,就不可能没有别的准备。”

  说着,杨条朝四周望去,可因为黑暗,什么也望不见。

  “那里似乎有火光!”刘聪手往西一指,那是灞陵方向。

  “是魏寇?”杨条似是自语,却是望不见,显然,人老了,视力不如年轻人了。

  刘聪看了眼漕渠前列阵的魏军,又看向西面隐约可见的几粒火光,不敢确定。

  他们在傍晚渡过渭水后,便与丞相失去了联系,只知道入夜后大汉与灞桥魏军会有一战,却不知丞相此刻到底有没有打败魏军。

  “现在怎么办?”刘聪问。

  “能从火光看出是步是骑吗?”杨条问。

  “应是步军。”刘聪答,火光已经从几粒变成了几片。

  杨条思索一二,遂扭身看向背后的骊山:

  “魏寇既晓得俺们会来偷袭,必有准备。

  “俺若是魏寇,便引骑兵自骊山向东而行,绕到俺们后面再向西,与此处步军合击。

  “届时俺们只能往灞水方向跑。

  “如此说来……这西面火光多半也是魏寇。”

  刘聪头皮一紧,惊愕相对:“咱们被魏寇包围了?这如何是好?当往何处走?”

  又环顾四周,道:

  “北面是漕渠,东西两面皆是魏军援兵,咱们要走,便只能往西南。

  “可万一西南也有魏军埋伏,当如何是好?”

  杨条沉默起来,怎么突然间好像身陷死地了?

  “不对,不对。”

  杨条连连出声。

  “魏寇的兵力应付丞相就已经捉襟见肘,哪来那么多人来埋伏咱们这两千来骑?

  “西面的火光,必是丞相带人打过来了!”

  “这么快?”刘聪愕然,他倒愿意相信西面是魏军。

首节 上一节 189/2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1566:摄政天下

下一篇: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