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王业不偏安

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206节

  “丞相,魏延这厮根本就不知大局为何物!

  “方才建策弄险也是,此刻擅自出阵亦然!

  “依我看…”

  不待其人言罢,丞相辄以羽扇令其噤声,其后无奈叹了一气:

  “不论何时,只要是大汉臣子,便皆有建策之权责。

  “而事到如今,不论是文长伯圭的激流勇进之策,还是公威你反驳他们二人的稳妥之策,都没有对错,只关乎抉择。

  “陛下授我升旗建纛之权,则抉择之责,在我一人,你们莫要因建策再起龃龉。”

  “可是丞相……”杨仪仍认为魏延孟琰二人弄险之策全无是处。

  丞相知晓他要说什么,遂摇头:

  “正如文长、伯圭所言,司马懿派出来这两万部曲,战心不振,兵甲不利,显然并非精锐。

  “而文长所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也没错。

  “我大汉如今拥精锐之师,锐盛之气,若行激进勇猛之策,确有不小几率能很快击破眼前这两万魏寇,使魏寇丧胆失魄。

  “而行稳妥坚守之策,与眼前魏寇久持消磨,也诚如他们所言,大有老我师兵,颓我士气之可能。

  “兵者诡道,胜负难料。

  “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这些抉择是对是错。

  “我不能全算,最后也只能是凭感觉择一而行,不敢说必无谬误,唯愿不坏大局而已。”

  丞相言罢,不再理会杨仪,扭头将目光往骊山台地投去。

  此时,魏军派往骊山台地纵火的万人队伍,已全部登上台地。

  片刻后,又全部消失在丞相视线当中,进入台地腹地去了。

  约摸一刻钟后,台地上终于冒起滚滚浓烟,并向台地下吹来,空气中渐渐出现草木焦糊的气味,教人有些呼吸不畅。

  陈式走上将台,急切相问:“丞相,骊山台地火起,我们要不要派出部曲,联合台地上的吴班,围杀登台那支魏寇?”

  丞相闻言再次望向骊山台地。

  虽看不见台地上火势究竟如何,但彼处滚滚浓烟已是冲天而起,并在东南风的作用下,直向司马懿所在的魏军中军卷去。

  由此观之,这火并非登台魏军所为,而是留守台地的吴班所纵。

  “今日战局关键不在侧翼,就在我们这座八卦阵中。

  “彼处不论输赢都无关大局,司马懿既派人去前,便已输了一筹,若强攻彼处,于我更加有利,是故无须理会,坚守此阵即可。”

  …

  漕渠以北。

  将台之上。

  刘禅望见台地突然火起,心中忽然紧张:“子龙将军,丞相何不派人阻止魏寇登台,难道是那片台地已被丞相放弃了?”

  由不得刘禅不紧张,须知,丞相之所以到那座台地立寨,除了封锁新丰外,

  另一个原因就是那座台地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并具有视野优势,可以从容指挥。

  所以按理说,按刘禅所想,丞相应该就在那片台地!

  赵云收起同样的忧心,宽慰道:

  “陛下无须忧心,我想丞相大概不在那座台地,而在八卦阵内居中调度。

  “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魏延虽也演练这八卦阵二三年,但他用兵刚猛,与眼下这座八卦阵所呈的稳扎稳打之势并不相合。”

  闻听老将军此言,因台地火起而紧张的刘禅略一宽心,随即将狻猊覆面摘下,挂在腰间。

  然而片刻后又将心提了起来,看着老将军脸上皱纹,徐徐相问:

  “子龙将军,那片台地就在新丰城北一里,若被魏军占据,再藉此俯冲而下,便能将新丰城中守军彻底解放出来。

  “城中虎豹骑若是被放出来,再登上台地,居高临下产生的种种优势下,对战局的影响……”

  赵云神情一滞。

  天子所言确有道理。

  片刻后又终于反应过来:

  丞相之所以放弃台地,大概就是想让司马懿确定,大汉丞相就在那座八卦阵中,欲以此吸引司马懿用尽全力去攻吧?!

  魏军阵中。

  诸将见到台地火起,一时大喜。

  而司马懿也将目光从汉魏双方的军阵中移开,望着台地浓烟滚滚,心中不知为何竟不喜反忧,莫名其妙生出一种不祥之感。

第134章 增援

  “陛下,镇东将军,哨骑急报,敌军步骑已至鸿门!

  “侦得战马逾四千之数!步骑合众不下万二!”

  就在骊山台地火起之时,虎骑监麋威大步登上将台。

  腿甲与外露的义肢不断碰撞,当啷作响。

  “万二?”刘禅面无表情。

  “奔我们来,还是奔丞相去?”

  “骑卒漕渠南北皆有!步卒则俱在漕渠以南!”麋威作答。

  刘禅思索一二,微微颔首。

  并州轻骑来援在意料之中,但步卒也来,只能是后面的郑县、华阴两城的守军在孤注一掷了。

  若是此战司马懿败了,这两城绝计是无法久守的。

  “步骑合众不下万二…”赵云神情有些狐疑。

  “依近日所获情报,东方郑县、华阴二县仅有守卒三千余人,是河东又派人增援?还是说,派了民夫至此虚张声势?”

  麋威摇头,表示不知:

  “魏寇数千骑来势汹汹,逼退我哨骑,不能靠近查探,我远远看了一眼,以为…来骑应不止四千之数,约有六千上下。”

  六千上下?刘禅微微皱眉。

  这个数量,也难怪分别布置在漕渠南北两地了。

  自鸿门至新丰近二十里,是一条两公里宽的走廊。

  若是六千骑全部摆在这条并不宽阔的走廊上,一旦遇袭被阻,陷入混乱,很容易自相蹈籍。

  就连大汉手中所握的七千余骑也分成了两部。

  丞相阵中只留了三千余骑,另外四千余骑,则在刘禅所在的渭水漕渠相夹的宽阔野地上。

  得侍天子身侧的杨条自告奋勇:

  “陛下,臣请领安定轻骑二千,往东方阻截查探!”

  刘禅闻言,看向赵云。

  赵云沉吟片刻,看向天子:

  “陛下,臣以为杨安定不必去。

  “不管魏寇今日来一万步骑还是两万步骑,战局关键不在彼处。

  “我们只须后发制人,在此结阵自守,以逸待劳即可。”

  刘禅闻此,也没有异议。

  对于并州来骑的战力,谁心里都没个准。

  毕竟再怎么说,那也是刚刚随田豫、牵招二将在并州斩得鲜卑首级万余的得胜之师。

  而如今羁縻于大汉麾下的七八千骑,最好用的就是杨条,最值得信任的也是杨条,把他留在身边,是用来为大汉托底的。

  其余那几千陇右胡骑,不是刘禅信不过他们。

  而是这些胡骑本就是松散的部落联盟,一旦碰上大的逆风仗,诸如杨千万、姚柯回这些被选举出来的头领未必能指挥得动下属。

  毕竟就连神威将军马超都在这群胡骑手上吃过好几次亏。

  刘禅还没与这些部落建立任何利益或情感上的羁绊,号召力估计连当年马超都不如。

  一旦势颓,这些胡骑未必不会被魏军吓得倒冲大汉本阵,又或直接作鸟兽散。

  但他们也不是没有作用。

  为大汉壮壮声势,在大汉得胜之后放出去收割残敌,这种活是能够托付的,也是这些胡骑乐意、乃至本就期望去做的。

  一念至此,刘禅脑子里十分不吉利地浮现了苻天王的淝水之战,所谓投鞭断流的八十万大军……最后还不是跑得影子都没了?

  至于什么大汉天威……这些胡骑甚至到现在都还不晓得,他这位大汉天子就在此处。

  说白了,不信任。

首节 上一节 206/2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1566:摄政天下

下一篇: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