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王业不偏安

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242节

  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

  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

  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龙之为物,又可比世之英雄。

  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

  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龙在哪?

  英雄,又是谁?

第155章 天厌魏德?

  伊水。

  官道。

  棨戟十二具开道。

  前导八,后从四。

  骖驾之舆,向洛阳徐行。

  大魏之制。

  郡守配棨戟八具。

  九卿、刺史,配棨戟十具。

  三公、大将军、大司马,配棨戟十二。

  列侯,加配棨戟二具。

  沿途百姓见有棨戟开道,无不避让,根本不去数到底几具,反正是惹不起的朱紫贵人。

  一些知礼之人在仔细辨认棨戟数量后便有了猜测,坐在三马车驾内的大官,不是当朝三公,便是功封列侯的刺史、九卿。

  于是避让道旁,不敢言语。

  待车驾越过他们后才加快脚步速速离去。

  一骑自洛水之畔奔回,至车驾前下马骇然道:“君侯,洛水…是洛水断流了!”

  其声落罢,车厢侧帘被掀开。

  “什么?”豫州刺史、阳里亭侯贾逵灰白驳杂的须髯随风轻动,眉头微皱间,给人一种老而弥坚、不猛而威之感。

  再度往洛阳城,或者说洛水方向凝望片刻后,这位本就心有惴惴的豫州刺史愈发不能自安。

  『洛水枯,圣人出』的谶语,早在月前就已经传到了距洛阳千里之遥的豫州南部。

  襄樊战事本就急如星火,他此番领豫州军前往支援,却在大军刚到宛城时,突然接到了天子四百里加急召他入洛的旨意,并让他将豫州大军调往武关戍守。

  如此一来,他对司马懿在关中的战事便有了极其不妙的猜测,此刻洛水断流,再配合上那则妖言惑众的洛水之谶。

  ——事大不妙啊。

  车驾沿着伊水官道一路北行,很快来到了洛水之畔。

  有棨戟开道,伊洛之交的百姓很快四散一空。

  一身素衣的贾逵弃了车驾棨戟,仅带着十几名护卫仆从,溯洛水河道而下。

  行不二里,远离了洛阳城的洛水之畔,数百上千百姓聚在一起,嘈杂吵闹地议论着什么。

  神情严肃的贾逵不声不响,没入洛水之畔的人海声潮中。

  大部分百姓都是洛阳周边豪强富户家里的佃农田隶,今日起早,只是遵主家之命来抢水灌溉田地,不曾想洛水今日竟直接枯竭。

  所谓『洛水枯,圣人出』的谶语于他们而言没什么现实意义,刘汉还是曹魏当权执政,于他们而言大概也并没什么两样。

  但大旱是事实存在的,洛水断流是事实存在的,田地恐将绝收,无数人恐将饿死,也是可以预见的。

  说百姓们因此哭天抢地,说此地因此哀鸿遍野,似乎有些夸张。

  但这群衣衫褴褛之人俯仰之间,麻木与呆滞的目光碰撞,一种难以言喻的愁苦,一种极端压抑的绝望,便开始如野火般无声蔓延。

  别有用心之人大概早就预见了这种愁苦与绝望,躲藏在人群中吼出了暗中排练了无数遍的话术。

  “天厌魏德,旱魃作祟!”

  “天佑炎刘,降魏天罚!”

  “洛枯龙隐,渭涨龙兴!”

  “迎回大汉,旱灾就会结束!”

  “……”

  贾逵躲在熙熙攘攘的人群当中,却根本辨别不出这些别有用心的声音从何处传来。

  他身边的护卫,则欲拔刀将这群妖言惑众之人驱离喝散,以避免愚昧无知的百姓被妖言蛊惑,却被贾逵按住阻止。

  继续在洛水之畔的人群中缓缓穿行,贾逵很快便对民意的暗流有了大致的了解,神情愈发复杂。

  这暗流本与愚民黔首无关,但居心叵测之人躲在这群愚民黔首中,借种种不利于大魏之事施以蛊惑,便与他们有关了。

  若当真把这群愚民黔首说动,鼓动他们去闹事,激怒朝廷,使得天子一怒便在洛水之畔大开杀戒,那别有用心之人的目的就达成了。

  今日之事一定会传遍天下的。

  只是……汉魏禅代这么多年了,何以还有这么多人心系前汉,推波助澜?

  从『洛水枯,圣人出』的谶语传到千里外的豫州,再到如今『天厌魏德,炎刘当兴』这样的妖言借着洛水枯竭的天灾大行其道。

  就连他这个豫州刺史还没有收到司马懿关中已败的确切消息,洛水之畔的百姓就已经在传,伪汉天子刘禅御驾亲征,大破司马,复现汉高祖刘邦还定三秦之势云云。

  一时之间,当年关羽威震华夏,魏讽、陈祎于邺城造反,侯音、卫开在南阳作乱的情景,再度浮现在他眼前。

  贾逵继续沿河道东走。

  走到人群边缘,只见一群衣衫褴褛的黔首跪在干裂的河床上,对着洛水残存的水洼磕头祈祷。

  一名身被五斗米教道袍的白发老者,持道杖手舞足蹈做法一番后涕泗横流,颤声不已:

  “洛神啊洛神。

  “立春以来,滴雨未降。

  “洛水干涸,庄稼枯萎。

  “再不降下甘霖,恢复水流,今年恐怕就要颗粒无收,人间恐要再生不忍言之事!

  “洛神啊洛神!

  “愿你怜悯百姓万民!

  “垂鲛人之泪,洒作甘霖!

  “遣雨师之车,驰润枯壤!”

  “……”

  洛水断流不过是今晨之事,大魏天子都还不及从城里派人出来驱逐百姓,禁止流言,五斗米妖道都已经就位了?

  就在五斗米仙师仍在祈雨之时,人群中忽有一农夫模样的人大喝:

  “当年汉室逢灾,便罢黜三公以谢天谴!

  “如今大魏三公宰辅不修德政,对老百姓横征暴敛,洛神见老百姓赋税徭役负担过重,才降此天灾,警示魏朝!”

  贾逵眯着眼往那人望去,那人显然也不是真正的农夫。

  招来护卫看住那人,其后继续隐没在人群中观望。

  就在此时,又有人嚷道:

  “关东大旱,洛水断流,关西河渭二水却没有受旱迹象,这正是大汉天子身入关中,德感天地所致啊!

  “听闻大汉天子已经从魏朝手中夺回长安!若能迎回大汉天子,或许洛神就会降雨!”

  “谁还敢妖言惑众!”人群中突然传来一声怒喝,“给我杀!”

  贾逵顿时扭头望去。

  却见十余武士凶神恶煞向刚刚喊话那几人冲去。

  待这群武士腰刀出鞘,贾逵这才发现,这群人手中刀乃是军刀。

  不少人手中刀还在往下滴血,显然刚杀过人。

  “住手!”贾逵这时怒喝一声。

  几名武士脚步为之一滞,见出声之人不过一介素衣耆老,便又继续提刀冲入人群,目标明确去擒杀方才妖言惑众的为首之人。

  贾逵的护卫亦拔刀冲上前去。

  “尔等究竟何人,竟敢回护这群妖言惑众的逆贼?!”这群武士的为首之人看向贾逵。

  贾逵却是不答反问:“谁让你们至此杀人?当道杀人,难道是大魏的律法吗?!”

  喝罢心中烦闷难言。

首节 上一节 242/2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1566:摄政天下

下一篇: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