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第273节

朱棣淡淡道,“瓦剌这是故意露出部分实力,好让我们按照他们预定的路线进军。”

“皇上英明!”李远拱手道。

朱瞻基问:“那我们该怎么办?”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朱棣冷哼道,“朕还是那句话,不管瓦剌打着什么主意,在绝对实力面前,都将不堪一击,都去准备吧,明日一早大军挺进。”

众将对视一眼,拱手应是。

~

朱棣、朱瞻基相对而坐,李青打横作陪,帅营除了还有个起居官在,再无他人。

“瞻基,战场上的感觉如何?”朱棣饮了口酒,考教道,“有什么收获?”

“热血沸腾、酣畅淋漓!”朱瞻基神色向往,接着,讪讪道,“暂时还未有太大收获,虽然屡战屡胜,却未让敌军伤筋动骨。”

“朕不是问你这个……算了。”朱棣摇头失笑,“好好感悟,好好学。”

头一次上战场,朱棣也不想太苛刻,大道理别人讲一万句,也不及自己悟一句。

正所谓,鸡汤还得自己熬!

朱棣转而看向李青,“你出征这么多次,对马哈木的这种行为有什么看法?”

“元人善骑射,他们在草原上讨生活,几乎个个都是天然骑兵,其精锐也必然是骑兵。”李青沉吟道,“目前来看,马哈木绝对在憋大招!

臣以为,他们十有八九是让我军引入一处险地,从而以骑兵来进行突击,欲以这种打法取得胜利。”

“嗯,朕也是这么想的。”朱棣点头,“不过他们还是太乐观了,只知己,却不知彼,我大明军队又岂是他们以为的那般?”

顿了顿,“瞻基,若假设成立,你以为我军该如何应对呢?”

对于爷爷的考教,朱瞻基十分重视,认真思考片刻,道:“孙儿以为,应当以火器应对,骑兵冲势虽强,但仍无法和犀利的火铳、火炮相比。”

朱棣哈哈一笑,显然对这个答案很满意。

“还有呢?”

“呃……孙儿愚钝,只能想到这么多了。”朱瞻基讪讪道。

“李青你呢?”朱棣又问。

李青苦笑道,“皇上就不用考教我了吧?”

“你参加了那么多战役,就算是条狗,也有长进了。”朱棣板着脸道,“朕的话不好使了是吧?”

“……臣有一计!”

“说来听听。”

李青吁了口气,认真道,“元人的骑兵与我们明军不同,他们不喜欢用长矛,反而对弯刀情有独钟;

所以,想对抗元人骑兵,首先得想办法对付他们的弯刀。”

“比如呢?”

“狼牙棒!”李青道,“据臣所知,我们至少有近万士兵使用的这种兵器,狼牙棒虽造价低廉,却是对抗元人弯刀的不二法门;

蒙古弯刀只有一面开刃,而狼牙棒却是浑身是刺,一旦抡起来,任何角度都能有效杀伤敌人。”

顿了顿,“最后的主战场,瓦剌必定会采取侧翼进攻的手段,我们需让手持狼牙棒的士兵,分散在左右翼,同时,收缩阵营……”

巴拉巴拉……

朱棣频频点头,“嗯,不错,朕也是这么想的。”

李青无语,他觉得老四这就在剽窃他的创意。

讨论了近一个时辰的应敌之策,最终朱棣道,“先做好遭受突击的准备,不过,具体战法还得等到时候再做打算;

毕竟,瓦剌到底会用什么战法还不确定,到决战战场在再说。”

“皇上英明。”李青说了句套话,便回营了。

傍晚,朱瞻基拎着酒肉过来,邀李青吃喝,顺便讨教夺命十三枪。

……

翌日,大军再次挺进。

十数万作战部队在草原行进,目标太大了,根本无法掩人耳目,朱棣也没想着隐藏,他就是要强势碾压。

你马哈木不是想诱敌深入吗?

好,我就入给你看!

明军犹如压路机,所到之处寸草不留,瓦剌军一退再退,被杀的溃不成军。

大军屡战屡胜,屡胜屡战,所向睥睨。

在这样战斗下,明军进军神速,仅数日功夫便前行了百余里,瓦剌根本挡不住。

~

另一边。

屡战屡败的马哈木非但不愁,反而在得知明军进军路线后,显得异常欢喜。

“诸位,明军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正在一步步落入我们设下的圈套。”马哈木信心满满,“这一次,我们一定能赢!”

众将也是兴奋异常,对取得胜利充满信心。

齐声应和:“一定能赢!”

马哈木意气风发,看向儿子,“都准备好了吧?”

“父亲放心,所有精锐都已聚集在预定战场。”脱欢神情振奋道,“只要明军一到,必给他们迎头一击!”

“很好。”马哈木道,“击溃明军主力后,你带着两万大军,去截断他们粮草供给,然后从后方反攻。”

这一刻,他野心空前膨胀,“全歼明军之日,就是我们反攻大明之时,入主中原,指日可待!”

众将个个脸孔涨红,终于,不用再过这种风刮日晒的日子,可以返回中原了。

一想到中原的富庶,他们就激动的想要发狂。

……

这边,明军在击溃瓦剌小股部队后,再次进军。

这一路,经历了十数战,每一战都是碾压式大胜,不过建树却不大,因为瓦剌军的规模实在太少了。

大军又连续前行数十里,一场像样的仗也没打上,仅遇到几支数十人的瓦剌小队,似乎在特意为明军指路。

帅营里。

朱棣展开地图,仔细观察良久,笃定道:“决战即将到来!”

“战场在哪儿?”朱瞻基问。

朱棣指着地图一角的多山区域,“前方五十里,忽兰忽失温!”

……

第54章 决战忽兰忽失温

一昼夜的休整,明军将士再次龙精虎猛。

天蒙蒙亮,朱棣便令斥候兵前去打探消息,同时,下达作战指示,做战阵部署。

……

晨曦洒在草地上,熠熠生辉;洒在甲胄兵刃上,寒光深深。

十余万大军开启了新征程,奔袭数千里,终于迎来了决战,打完这一仗就可以回去,将士们士气高涨。

朱棣神采奕奕,尽管一把年纪了,但在这种时刻,仍是无法保持平常心。

朱瞻基更是满心激动,期待着最终决战。

唯有李青一脸淡然,十分平静,他明白此战不会有任何意外。

因为在朱棣的缜密安排下,马哈木的计谋再如何诡谲,也无济于事。

这一次,朱棣将明军所有潜力,都彻底激发了出来,在这种作战方式下,不惧一切阴谋。

大军一路前行,皇帝亲征,对士气的正向影响,不是一般的大,连各路主将也是如此,都想在皇上面前好好表现一把。

同样的军事才能,皇帝亲征和大帅带兵,有着云泥之别。

三十里,二十里,十里……

距离目标战场越来越近,大军仍在有序不紊的前进。

斥候兵没有赶回来,但不回来,也相当于是一种反馈。

大军继续前行,进入忽兰忽失温地带,此处多山脉,最适合大军掩藏,同时,也是骑兵冲锋的最佳场地。

朱棣目视前方,冷冷一笑,“马哈木,但愿你别让朕失望。”

~

马哈木没有辜负朱棣的期望,在发现明军到来,尤其是步兵在前的阵形后,他整个人都激动得浑身颤抖。

这真是瞌睡送枕头,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啊!

首节 上一节 273/23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开局扶苏被贬,忽悠他造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