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第530节

锦衣卫不认识他们这种事,他们自己都不信,唯一的可能就是,皇上只针对郭琎。

他们自己屁股不干净,怕遭到清算,眼下自然要力挺小皇帝。

其他人不明就里,但三人却统一口径,骂的郭琎骂得比朱祁镇还狠。

李青暗暗撇嘴,心说:“都说文人相轻,此言非虚啊!

一起嫖过娼的情谊都能不顾,真够可以的。”

罢黜一个官员并不是了不得的大事,哪怕是吏部的尚书。

对群臣来说,走了一个尚书,就等同于多了一个机会。

尤其是已有三位大佬赞同的情况下,自然不会再有人唱反调。

就这样,郭琎被革了职,一代天官落下帷幕。

王卺三人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小嫖怡情,大嫖伤身,怡情楼以后还是少去为好。

其实他们不差钱儿,朝廷对纳妾也没标准,想要女人完全可以纳妾,去青楼不过是找刺激罢了。

毕竟……家花没有野花香。

但经此一事,他们长了记性,还是安分守己的好。

找刺激和仕途相比,谁轻谁重,一目了然。

朝堂舆论被朱祁镇掌握,一些心有不甘的官员也不好说什么,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很快,群臣又对吏部尚书人选,展开了激烈讨论。

对此,李青是没有半点儿兴趣儿,眼眸低垂,双耳不闻窗外事。

朱祁镇有意让群臣陷入内卷怪圈儿,所以一直不同意,不反对,亦不拒绝,渣男品性暴露无遗。

群臣争论到散朝,也没争出个所以然来。

一下朝,他们就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讨论着皇上是否要继承先帝遗志,来个严打青楼。

户部侍郎王佐禁不起问,说了实情。

然后,所有人都知道了。

皇上不是要严打青楼,而是要整治郭琎,这下,所有人都放心了。

但同时,也暗暗惊醒,青楼还是少去为妙,省得被小皇帝,亦或同僚抓住把柄。

朱祁镇年岁渐长,对权力的掌控也越来越强,浑水摸鱼的可行性越来越少,群臣很难受,却无有效办法反制。

其实,自杨士奇离去后,他们就很难对皇权发起进攻了。

本来杨溥是有的,但他不想一条道儿走到黑了,于是果断放弃了杨士奇留下的权力空缺。

内阁随着杨士奇的离去,开始衰弱,而六部郁郁久居内阁之下,开始了反击。

本来一致对抗皇权的他们,陷入了自相残杀,让朱祁镇白捡了一个大便宜。

~

三日后,召藩属国来朝贡的诏书下放出去,剩下的就是等使臣来朝贡,然后和洽淡贸易事宜。

李青放松下来,又开始了无所事事。

主要是朝堂逐渐趋于平静,他不想破坏这份宁静,亦不想逼人太甚。

因为群臣的工作态度,已经开始端正起来,虽还达不到宣德朝,但相比之前,好了太多太多。

李青很满足了,经常劝朱祁镇不要急燥,需一步一个脚印儿,慢慢来。

让李青感到庆幸的是,朱祁镇年轻虽小,却不意气用事,很听劝。

这点,让李青很喜欢。

吏部尚书的缺儿,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被王直给得了便宜。

王直一鼓作气,直接从礼部侍郎,升任吏部尚书,令所有人侧目。

于是乎,于谦成了众矢之的。

原因无他,于谦和王直还有那杨洪,三人是姻亲关系。

如今,杨洪就在京营,掌着军权,人数不算太多,却也是一股有生力量,再加上王直这个吏部尚书,于谦的权势不可谓不大。

甚至已经到了脱离六部,自成一派的体量。

这是李青乐意见到的,事实上,王直能升任吏部尚书,就是他向朱祁镇建议的。

李青这么做,原因很简单,三角形才是最稳定的结构。

这点不仅放在物理上适用,放在政治上也一样行得通。

想想三国鼎立了那么久,就不难理解了。

朝堂还是要有争斗的,有争斗的朝堂,才是一个健康的朝堂,群臣斗来斗去,皇帝才方便管理。

但也要把握一个度,光争斗不干活也不成。

在李青的引导,朱祁镇的实践下,朝堂斗争逐渐趋于内卷化。

至此,李青总算是放松下来了。

群臣的战斗力已经很弱了,剩下的,就是一步步慢慢蚕食。

李青相信,用不了十年,便能一转颓势,恢复到宣德朝的巅峰状态。

按部就班的生活很枯燥,渐渐地,李青又开始偷奸耍滑,经常不上早朝。

朱祁镇和他爹一个样儿,真扣了李青俸禄。

不过,扣了俸禄后的李青,更是彻底放飞自我,索性皇帝不召见,他就不上朝。

整日宅在家里,看看书,和毛驴说说话,经常把毛驴聊得食欲不振,他自己却开心的紧。

李青的刻意淡化自己还是很有效果的,群臣对他的注意力越来越少,最后更是连弹劾都懒得弹劾他了。

当然,主要是弹劾李青的奏疏,朱祁镇统统留中不发,他们知道弹劾李青,除了浪费纸张,没有半点作用。

时光飞逝,眨眼,夏去冬来。

正统七年,冬月。

朝鲜、日本、琉球、吕宋、满剌加……各藩属国使臣,前来朝贡。

第38章 使臣来朝

今日,李青起了个大早,捅破水缸结的厚厚一层冰,打上一盆儿冰水洗漱。

他寒暑不侵,懒得再去烧水,也喜欢这种冰冰凉凉的刺激感。

早饭很简单,两颗茶叶蛋,一杯热茶,就给解决了。

其实李青的生活还是很精致的,今日之所以这么对付,是因为中午有宴席。

皇帝宴请各国使臣,规格又岂会差了,李青自然要留肚子吃好的。

看看时间,早朝时间已经过了,李青自语,“反正也不赶趟儿了,今儿就不去了。”

他昨儿也是这么说的。

李青拿上一捆草料来到驴棚,天气转冷,李青动手给毛驴搭了个木棚,让它住得舒服些。

小毛驴儿这半年来吃得好,睡得好,长大了一圈儿,一身皮毛黑得发亮,大眼炯炯有神,卖相极好。

李青很有爱心,怕毛驴待着无聊,于是搬来马扎,蹲坐在马槽前,“驴兄,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毛驴咀嚼的动作一顿,往后退了半步,有神的大眼流露出一丝惊恐,“嗯~啊~”

“从前啊……”

这一坐,就是一个时辰。

李青倾诉完,一身轻松。

毛驴却是精神萎靡,生无可恋地望向天空,似是在说:如果我有错,请用拉磨来制裁我,而不是听这厮絮叨。

“啪——!”

李青在驴头拍了一下,“走了,吃席可不能迟到,吃席不积极,脑袋有问题。”

我是驴啊,驴是拉磨的,不是用来骑的……毛驴还是顺从走出木棚,驮着李青出了门。

它的驴脾气在李青这儿,根本没有半点儿用处。

~

近些年,朝廷对官员上朝的规格放松了,五品及以上官员,皆可以骑马坐轿上朝。

奈何李青是七品,享受不到这个待遇。

骑马不行,骑驴总可以了吧?

李青的出行工具,放眼整个京官团体,都是相当炸裂的存在,可以说:蝎子拉屎——独一份。

首节 上一节 530/23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开局扶苏被贬,忽悠他造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