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治世 第265节
登莱的民兵对于棱堡的防守都是个个熟悉得很,辽东军的训练虽然不如山东军,也没有经历过多少战争的洗礼,但守城却是不在话下,就是去和清兵硬拼,以他们的装备情况,也胜算极大。
……
三线部队与西线山东军合兵后,在正午时分,斥候终于在海州北部三十里外遭遇到了清兵的踪迹。
赵勇和林毅二人随即将斥候主要布置在海州北部方向,不过并未对其他方向放松警惕,基本的无死角警戒是要保留的,之所以将大部分斥候派到北部,是要准备与清兵斥候展开残酷的厮杀。
与三线部队合兵后,赵勇和林毅带着西线作战集团继续向北推进,对于出现在北部的清军并不在意。
只要清军没有靠近到十里之内,没必要进行太大的反应。
就在第一营与骑兵营、炮兵营向鞍山推进时,前方的斥候已经与清军斥候展开了激烈的冲突。
只见在绿草青青的平原地带,不断有骑兵互相碰撞,然后杀死对方,割下对方的头颅。
在这样的前线冲突中,山东军的斥候面对同等数量的清军斥候,几乎处于无敌状态。
山东军的斥候,无一不是精挑细选,训练上更是最为艰苦,装备也是最为精良,精通警报方式、地图绘制、测算敌军数量等技能。
在侦查上,山东军的斥候每人一把望远镜,而且小队之间相互呼应,在发现清军斥候后,若是敌人少便冲上去砍掉清军斥候的脑袋,若是人数多,就联系其他的斥候小队配合行动。
大军后在三十里之外,他们有足够的缓冲距离。
清军斥候与山东军斥候遭遇后,都是一面倒的被斩落下马,山东军身上的板甲防御力非常高,本身就很占便宜。
同时山东军的斥候小队在搏杀时非常注重配合,有的持刀,有的手持狼牙棒,有的手持镗把。
不过山东军的斥候也时常出现伤亡,斥候的负伤率、阵亡率一直是各兵种中最高的,这就是他们的职业,这就是他们的战斗。
清军斥候在数量上是比不过山东军的,山东军从连级开始就有斥候,同时清军的斥候也不如山东军的精锐,往往都是客串,到前面侦查的效率、意识都不高。
在山东军斥候的剿杀下,清军斥候节节败退,不出半个时辰,清军斥候见到山东军的斥候,已经是像是老鼠见到猫一样了。
反正在这前线,又没有人督战,明知道打不过为什么不跑?
清军斥候的不战而退,让他们完全失去了用途,山东军的斥候已经成功达到掩盖主力行踪的目的。
同时清军斥候的节节败退,让山东军的斥候看到了清军的主力部队。
正止步在海州北部四十里外的清军部队中,硕拖和济尔哈朗二人正各自拿着一支单筒望远镜,看着远处迫近的山东军斥候。
“肃亲王,我们的斥候可都山白山下跟随太祖打天下的子弟兵,竟然不敌明军斥候,看来这些明军斥候很强悍啊!”济尔哈朗对硕拖说道:“而且明军好像警惕很高,这么远就把斥候撒出来了。”
“的确精锐无比。”硕拖点了点头,“不过小队斥候没用,我们可以派大队斥候去,明军的斥候皆是五六人一小队,就算联合十个小队也才五六十人,我看他们如何抵挡。”
硕拖说着,点出五个牛录,一共一千五百人,分成五个方向,向海州搜索而去,以硕拖估计,如此一来,必然能够找到明军的主力队伍身处何处。
五个牛录撒了出去,硕拖和济尔哈朗开始等待起来,明军就在这附近了,他们赶了两天的路,马匹已是需要休息了。
等发现了明军的主力位置,他们就能伺机突击,给与明军雷霆一击。
不论是硕拖还是济尔哈朗都非常小心,无论是九年的关内大败,还是镇江大败,都是吃了大炮的亏。
明军的大炮之犀利程度,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也因为不明白明军火炮性能的缘故,阿巴泰、豪格、代善都是被当阵炸死的。
阿济格在明军火炮下逃得一命,不过后面命不好,被活捉生擒。多铎也在明军的火炮下逃得性命,不过现在却成了皇帝。整个辽东的满清高层,此刻都已经把黄台吉忘到脑后了。
所以现在硕拖和济尔哈朗都决定,和明军对阵的时候,一定要躲得远远的,因为就算明军火炮再猛,也不可能把他们的兵马全炸死,但却有可能把他们炸死。
就在五个牛录出发后不久,正在行进中的骑兵营很快接到了前面斥候回报的消息,只见林毅点出一千名骑兵,然后分成两队,朝着靠近的清军牛录杀去。
正在朝主力部队行来的两个清军牛录,一路畅通无阻的推进到了五里外,这时各自就看到一支五百人的骑兵正气势汹汹的向他们冲来。
行进中的明军骑兵,显得非常整齐,清一色的黑色板甲,清一色高度的战马,清一色的步伐,简直就如同一个精密的机器一般。
其中一个对骑兵作战颇为自负的清军牛录,也一往无前的撞了上去。然而他们一冲,队形马上就变得稀稀拉拉起来。
一波箭雨射去,让几个明军从马上掉了下去,清军的弓箭对于身着板甲的骑兵营来说效果不大。
这时前面的骑兵营这时候也一排骑枪打了过去,不过数量不多,清军牛录也只是几人从马上摔下,双方半斤八两。
“冲锋!”
骑兵营的士兵纷纷拔出武器,保持着密集的箭头阵形,一往无前的冲向对面的清军牛录。
双方瞬间撞在一起,队形零散的清军一冲就破,被骑兵营轻易的撕开了一个口子,口子逐渐扩大,骑兵营士兵本身在全局数量上就占有优势,密集的阵形让他们在局部也具有绝对优势,防护能力较之清兵又更强,被他们扫过的清军,就向是被刮掉了一层皮肉一般,数十名清军倒下了。
冲破清军牛录的骑兵营士兵,这时勒马转头,飞快的将队形整理好,然后再次朝着清军牛录冲了过去。
那个清军牛录上下大为惊骇,看到冲来的骑兵营士兵,立刻拍马便逃。
而另外一个清军牛录,在见到骑兵营那整齐到夸张的阵形后,吓得当场就掉头跑路了,清军虽是游猎民族,本身并不擅长骑兵作战,但自从反明以来,骑兵数量不断扩大,对马战已是较为熟悉,自然知道骑兵交锋时队形乃是关键。
这两个牛录,被骑兵营一路追杀,一直赶到了十里之外,骑兵营这才开始返回。另外一个牛录是前往海州方向侦查的,骑兵营便不去管他们,主力部队继续向鞍山推进。
第一营和炮兵营都有庞大的辎重部队,人数达到三千人,一律使用马车运载,运载的补给非常多。
按照平常的情况,补给用上大半个月不成问题,不过收编了一万五千三线部队,粮草仅够支撑七天,不过时间还是很宽裕的。
……
三线部队与西线山东军合兵后,在正午时分,斥候终于在海州北部三十里外遭遇到了清兵的踪迹。
赵勇和林毅二人随即将斥候主要布置在海州北部方向,不过并未对其他方向放松警惕,基本的无死角警戒是要保留的,之所以将大部分斥候派到北部,是要准备与清兵斥候展开残酷的厮杀。
与三线部队合兵后,赵勇和林毅带着西线作战集团继续向北推进,对于出现在北部的清军并不在意。
只要清军没有靠近到十里之内,没必要进行太大的反应。
就在第一营与骑兵营、炮兵营向鞍山推进时,前方的斥候已经与清军斥候展开了激烈的冲突。
只见在绿草青青的平原地带,不断有骑兵互相碰撞,然后杀死对方,割下对方的头颅。
在这样的前线冲突中,山东军的斥候面对同等数量的清军斥候,几乎处于无敌状态。
山东军的斥候,无一不是精挑细选,训练上更是最为艰苦,装备也是最为精良,精通警报方式、地图绘制、测算敌军数量等技能。
在侦查上,山东军的斥候每人一把望远镜,而且小队之间相互呼应,在发现清军斥候后,若是敌人少便冲上去砍掉清军斥候的脑袋,若是人数多,就联系其他的斥候小队配合行动。
大军后在三十里之外,他们有足够的缓冲距离。
清军斥候与山东军斥候遭遇后,都是一面倒的被斩落下马,山东军身上的板甲防御力非常高,本身就很占便宜。
同时山东军的斥候小队在搏杀时非常注重配合,有的持刀,有的手持狼牙棒,有的手持镗把。
不过山东军的斥候也时常出现伤亡,斥候的负伤率、阵亡率一直是各兵种中最高的,这就是他们的职业,这就是他们的战斗。
清军斥候在数量上是比不过山东军的,山东军从连级开始就有斥候,同时清军的斥候也不如山东军的精锐,往往都是客串,到前面侦查的效率、意识都不高。
在山东军斥候的剿杀下,清军斥候节节败退,不出半个时辰,清军斥候见到山东军的斥候,已经是像是老鼠见到猫一样了。
反正在这前线,又没有人督战,明知道打不过为什么不跑?
清军斥候的不战而退,让他们完全失去了用途,山东军的斥候已经成功达到掩盖主力行踪的目的。
同时清军斥候的节节败退,让山东军的斥候看到了清军的主力部队。
正止步在海州北部四十里外的清军部队中,硕拖和济尔哈朗二人正各自拿着一支单筒望远镜,看着远处迫近的山东军斥候。
“肃亲王,我们的斥候可都山白山下跟随太祖打天下的子弟兵,竟然不敌明军斥候,看来这些明军斥候很强悍啊!”济尔哈朗对硕拖说道:“而且明军好像警惕很高,这么远就把斥候撒出来了。”
“的确精锐无比。”硕拖点了点头,“不过小队斥候没用,我们可以派大队斥候去,明军的斥候皆是五六人一小队,就算联合十个小队也才五六十人,我看他们如何抵挡。”
硕拖说着,点出五个牛录,一共一千五百人,分成五个方向,向海州搜索而去,以硕拖估计,如此一来,必然能够找到明军的主力队伍身处何处。
五个牛录撒了出去,硕拖和济尔哈朗开始等待起来,明军就在这附近了,他们赶了两天的路,马匹已是需要休息了。
等发现了明军的主力位置,他们就能伺机突击,给与明军雷霆一击。
不论是硕拖还是济尔哈朗都非常小心,无论是九年的关内大败,还是镇江大败,都是吃了大炮的亏。
明军的大炮之犀利程度,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也因为不明白明军火炮性能的缘故,阿巴泰、豪格、代善都是被当阵炸死的。
阿济格在明军火炮下逃得一命,不过后面命不好,被活捉生擒。多铎也在明军的火炮下逃得性命,不过现在却成了皇帝。整个辽东的满清高层,此刻都已经把黄台吉忘到脑后了。
所以现在硕拖和济尔哈朗都决定,和明军对阵的时候,一定要躲得远远的,因为就算明军火炮再猛,也不可能把他们的兵马全炸死,但却有可能把他们炸死。
就在五个牛录出发后不久,正在行进中的骑兵营很快接到了前面斥候回报的消息,只见林毅点出一千名骑兵,然后分成两队,朝着靠近的清军牛录杀去。
正在朝主力部队行来的两个清军牛录,一路畅通无阻的推进到了五里外,这时各自就看到一支五百人的骑兵正气势汹汹的向他们冲来。
行进中的明军骑兵,显得非常整齐,清一色的黑色板甲,清一色高度的战马,清一色的步伐,简直就如同一个精密的机器一般。
其中一个对骑兵作战颇为自负的清军牛录,也一往无前的撞了上去。然而他们一冲,队形马上就变得稀稀拉拉起来。
一波箭雨射去,让几个明军从马上掉了下去,清军的弓箭对于身着板甲的骑兵营来说效果不大。
这时前面的骑兵营这时候也一排骑枪打了过去,不过数量不多,清军牛录也只是几人从马上摔下,双方半斤八两。
“冲锋!”
骑兵营的士兵纷纷拔出武器,保持着密集的箭头阵形,一往无前的冲向对面的清军牛录。
双方瞬间撞在一起,队形零散的清军一冲就破,被骑兵营轻易的撕开了一个口子,口子逐渐扩大,骑兵营士兵本身在全局数量上就占有优势,密集的阵形让他们在局部也具有绝对优势,防护能力较之清兵又更强,被他们扫过的清军,就向是被刮掉了一层皮肉一般,数十名清军倒下了。
冲破清军牛录的骑兵营士兵,这时勒马转头,飞快的将队形整理好,然后再次朝着清军牛录冲了过去。
那个清军牛录上下大为惊骇,看到冲来的骑兵营士兵,立刻拍马便逃。
而另外一个清军牛录,在见到骑兵营那整齐到夸张的阵形后,吓得当场就掉头跑路了,清军虽是游猎民族,本身并不擅长骑兵作战,但自从反明以来,骑兵数量不断扩大,对马战已是较为熟悉,自然知道骑兵交锋时队形乃是关键。
这两个牛录,被骑兵营一路追杀,一直赶到了十里之外,骑兵营这才开始返回。另外一个牛录是前往海州方向侦查的,骑兵营便不去管他们,主力部队继续向鞍山推进。
第一营和炮兵营都有庞大的辎重部队,人数达到三千人,一律使用马车运载,运载的补给非常多。
按照平常的情况,补给用上大半个月不成问题,不过收编了一万五千三线部队,粮草仅够支撑七天,不过时间还是很宽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