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军神 第1052节
而且参考陈旭以往的所作所为,也的确能作出这种,强行“邀请”人才的事情。
可是令众人感到不解的是,诸葛亮现在尚未及冠,而且名声不显,陈旭又是如何知道世间有诸葛亮这一号人物呢?
任他们想破头皮也想不出来,陈旭乃是一个穿越者,知道历史上诸葛亮的成就。
孟建却是问道:“阿亮让书童假扮你,替你前往关中,就不怕那人恼羞成怒,害他性命么?”
诸葛亮尚未答话,一个身材矮小,长相不雅的年轻文士,当即向前走了两步。
他笑着说道:“若果真是那人想要邀请阿亮,以他的胸襟与气度,不仅不会为难书童,还会好生招待他,并且将其礼送回来。”
孟建略一思量,这才抚掌笑道:“士元之言大善,看来是我考虑不周了。”
这个身材矮小,长相不雅之人,正是襄阳名士庞德公的侄儿庞统。
庞统因为长相不好,故此年轻的时候显得有些自卑,也不太爱说话,看起来非常老实。故此,别人都不知道庞统的才华。
去年,也就是庞统二十岁的时候,他前去拜见了司马徽。
当时司马徽坐于桑树上采桑,而庞统坐于树下,两人相互交谈,一直从白天说到黑夜,都不感觉厌倦。
这场交谈,使得司马徽对庞统的才能大为惊异,并且说南州士子之中,没有人可以与庞统相比。
正是因为有司马徽这样的评价,庞统才渐渐为众人所知,并且慢慢找回了自信。
从此以后,庞统就经常与司马徽来往,也认识了诸葛亮几人,慢慢与他们成为好友。
诸葛亮等人都非常人,才华出众,胸襟宽广,并不是那种以貌取人之辈。他们了解到了庞统惊人的才华以后,也非常愿意与其交往。
这些人聚集在水镜山庄一带,真的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第642章 徐庶择主
水镜山庄之内贤才齐聚,最差的也是一州之才,他们聚集在一起,言语之中时常碰撞出亮丽的火花。
庞统被司马徽称赞,慢慢找回自信以后,也变得开朗了许多。
在水镜山庄之内,也只有诸葛亮一人,在与他争论的时候能够不落下风。
故此,司马徽一致认为诸葛亮与庞统,都乃当世大才,假以时日,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庞统忽然说道:“阿亮让书童假扮你前往关中,恐怕不单单是为了自己脱困吧?不然以你的能力,想要将那几个死士留在隆中,也没有丝毫问题。”
徐庶等人听见庞统的话,都不由将目光放在了诸葛亮身上。
他们都知道诸葛亮的才能,晓得此人虽然尚未及冠,可其心思之缜密,却是世间少有。
而且诸葛亮所学甚杂,天文地理,周易八卦,行军布阵,内政律法,几乎无所不通,无所不晓。
可以说,诸葛亮身上几乎汇聚了法家、儒家、墨家、兵家、阴阳家、道家的种种学说。
不仅如此,很少有人知道,诸葛亮本人亦是十分精通君子六艺,击剑、骑射都是出类拔萃。
当然,诸葛亮现在远远没有达到自己人生的巅峰,很多学说尚未精通。饶是如此,司马徽都常常感叹,天下之间为何会有如此博学、完美之人。
徐庶等人相信,凭借诸葛亮在墨家机关上面的造诣,想要杀死几个被困的关中死士,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可事实上,诸葛亮却没有杀死这几个人,反而让他们将自己书童带走了。
看到众人疑惑的眼神,诸葛亮摸了摸自己尚未长出来的胡须,面带微笑地说道:“世人对于陈文昭传闻有许多,天下诸侯之中,也只有此人我有些看不透。”
“此次吾亦想要通过身旁书童,进入关中以后的见闻,来看看陈文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孟建却是心中一动,忽然说道:“阿亮这样考察陈文昭,可是有心前去关中投奔于他?”
诸葛亮没有回答,只是脸上带着笑意。
庞统却是微微摇了摇头,暗暗想到:“阿亮虽然堪称完美,却也太过心高气傲。如今关中人才济济,纵然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前去投奔陈文昭,亦不能尽力展示自己的才华。”
“凭借阿亮的性情,若不能造就一段不可逾越的神话,他甚至愿意一直躬耕田野,永不出仕。”
不得不说,庞统对于诸葛亮的分析,却是一针见血。
历史上诸葛亮投奔刘备,不见得真是因为看重刘备的忠义、仁厚,也并不代表诸葛亮果真忠于汉室。
像他这样的智谋之士,又怎会愚忠已经腐朽没落的大汉?
不管是后来诸葛亮劝说刘备称帝,还是孙权称帝以后诸葛亮的态度,都可以从中看出一些端倪。
诸葛亮是忠诚之人,可他所忠之人乃是自己的主公,仅此而已。
他之所以投奔刘备,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刘备需要他,他也需要刘备这个舞台,来肆无忌惮展露自己的才华。
从诸葛亮一直自比为管仲、乐毅,就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的心比天高了。
只有辅佐像刘备这样,身无一片立锥之地的诸侯成就霸业,才能彰显自己过人的才华。
事实上,诸葛亮真正做到了,他的确辅佐了寄居在荆州的刘备,成就了一番王图霸业,也成就了他自己多智近乎妖的名声,真正永垂不朽。
可是令众人感到不解的是,诸葛亮现在尚未及冠,而且名声不显,陈旭又是如何知道世间有诸葛亮这一号人物呢?
任他们想破头皮也想不出来,陈旭乃是一个穿越者,知道历史上诸葛亮的成就。
孟建却是问道:“阿亮让书童假扮你,替你前往关中,就不怕那人恼羞成怒,害他性命么?”
诸葛亮尚未答话,一个身材矮小,长相不雅的年轻文士,当即向前走了两步。
他笑着说道:“若果真是那人想要邀请阿亮,以他的胸襟与气度,不仅不会为难书童,还会好生招待他,并且将其礼送回来。”
孟建略一思量,这才抚掌笑道:“士元之言大善,看来是我考虑不周了。”
这个身材矮小,长相不雅之人,正是襄阳名士庞德公的侄儿庞统。
庞统因为长相不好,故此年轻的时候显得有些自卑,也不太爱说话,看起来非常老实。故此,别人都不知道庞统的才华。
去年,也就是庞统二十岁的时候,他前去拜见了司马徽。
当时司马徽坐于桑树上采桑,而庞统坐于树下,两人相互交谈,一直从白天说到黑夜,都不感觉厌倦。
这场交谈,使得司马徽对庞统的才能大为惊异,并且说南州士子之中,没有人可以与庞统相比。
正是因为有司马徽这样的评价,庞统才渐渐为众人所知,并且慢慢找回了自信。
从此以后,庞统就经常与司马徽来往,也认识了诸葛亮几人,慢慢与他们成为好友。
诸葛亮等人都非常人,才华出众,胸襟宽广,并不是那种以貌取人之辈。他们了解到了庞统惊人的才华以后,也非常愿意与其交往。
这些人聚集在水镜山庄一带,真的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第642章 徐庶择主
水镜山庄之内贤才齐聚,最差的也是一州之才,他们聚集在一起,言语之中时常碰撞出亮丽的火花。
庞统被司马徽称赞,慢慢找回自信以后,也变得开朗了许多。
在水镜山庄之内,也只有诸葛亮一人,在与他争论的时候能够不落下风。
故此,司马徽一致认为诸葛亮与庞统,都乃当世大才,假以时日,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庞统忽然说道:“阿亮让书童假扮你前往关中,恐怕不单单是为了自己脱困吧?不然以你的能力,想要将那几个死士留在隆中,也没有丝毫问题。”
徐庶等人听见庞统的话,都不由将目光放在了诸葛亮身上。
他们都知道诸葛亮的才能,晓得此人虽然尚未及冠,可其心思之缜密,却是世间少有。
而且诸葛亮所学甚杂,天文地理,周易八卦,行军布阵,内政律法,几乎无所不通,无所不晓。
可以说,诸葛亮身上几乎汇聚了法家、儒家、墨家、兵家、阴阳家、道家的种种学说。
不仅如此,很少有人知道,诸葛亮本人亦是十分精通君子六艺,击剑、骑射都是出类拔萃。
当然,诸葛亮现在远远没有达到自己人生的巅峰,很多学说尚未精通。饶是如此,司马徽都常常感叹,天下之间为何会有如此博学、完美之人。
徐庶等人相信,凭借诸葛亮在墨家机关上面的造诣,想要杀死几个被困的关中死士,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可事实上,诸葛亮却没有杀死这几个人,反而让他们将自己书童带走了。
看到众人疑惑的眼神,诸葛亮摸了摸自己尚未长出来的胡须,面带微笑地说道:“世人对于陈文昭传闻有许多,天下诸侯之中,也只有此人我有些看不透。”
“此次吾亦想要通过身旁书童,进入关中以后的见闻,来看看陈文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孟建却是心中一动,忽然说道:“阿亮这样考察陈文昭,可是有心前去关中投奔于他?”
诸葛亮没有回答,只是脸上带着笑意。
庞统却是微微摇了摇头,暗暗想到:“阿亮虽然堪称完美,却也太过心高气傲。如今关中人才济济,纵然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前去投奔陈文昭,亦不能尽力展示自己的才华。”
“凭借阿亮的性情,若不能造就一段不可逾越的神话,他甚至愿意一直躬耕田野,永不出仕。”
不得不说,庞统对于诸葛亮的分析,却是一针见血。
历史上诸葛亮投奔刘备,不见得真是因为看重刘备的忠义、仁厚,也并不代表诸葛亮果真忠于汉室。
像他这样的智谋之士,又怎会愚忠已经腐朽没落的大汉?
不管是后来诸葛亮劝说刘备称帝,还是孙权称帝以后诸葛亮的态度,都可以从中看出一些端倪。
诸葛亮是忠诚之人,可他所忠之人乃是自己的主公,仅此而已。
他之所以投奔刘备,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刘备需要他,他也需要刘备这个舞台,来肆无忌惮展露自己的才华。
从诸葛亮一直自比为管仲、乐毅,就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的心比天高了。
只有辅佐像刘备这样,身无一片立锥之地的诸侯成就霸业,才能彰显自己过人的才华。
事实上,诸葛亮真正做到了,他的确辅佐了寄居在荆州的刘备,成就了一番王图霸业,也成就了他自己多智近乎妖的名声,真正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