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军神 第1074节
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这就是程昱给孔融制定的三条重罪。
继而,程昱又厉声高呼:“融有此三罪,死不足惜。其人于太和殿中畏罪自杀,又与典满将军何干?”
“纵融苟活至今,亦当杀其身,灭其族,以儆效尤。”
说到这里,程昱阴测测扫视了众多太学生一眼,喝道:“尔等现在散去,围堵大将军府之罪既往不咎。再敢于此闹事者,以孔融同党论处,格杀勿论!”
程昱一番话,使不少学员被气得瑟瑟发抖,纷纷怒声喝道:“大将军虽然有功于天下,却也不能纵容属下如此诬陷少卿。”
“少卿名声著于四海,诬陷贤良,必失人心!”
“诬陷贤良,必失人心!”
程昱这一招不可谓不狠毒,把三条罪状扣在了孔融身上,不管典满是逼死了孔融,还是真杀了他,都已经无关紧要了。
因为陈旭已经代表朝廷,将孔融定为了该杀之人。
如果这三条罪名坐实,不但孔融一生清名会毁于一旦,恐怕连他家人也会遭受诛连。
故此,太学生们反应才会如此激烈,居然开始将矛头指向了陈旭本人。因为他们知道,这件事情若非陈旭授意,程昱绝对没有胆量如此行事。
第660章 以死相谏
虽然有不少学员激愤难当,然而更多人却是目瞪口呆,心中凛然。
太学几个分院之中,只有传统经学分院门槛最高,能够考进去的学员,没有一个是傻瓜。
通过程昱历数孔融罪状的表现,他们已经明白陈旭这是铁了心要保住典满,为此甚至不惜诬陷孔融,得罪许多大儒、名士。
如此一来,他们所谓的请愿,就显得有些可笑了。
在一个纵横沙场十几年的枭雄面前,如果妄图以这种方式逼他改变心意,绝对不现实。
一时间,大将军府外面有许多学员,显得有些进退维谷。
若继续待在此地闹事,非但于事无补,甚至有可能会为自己惹来杀身之祸;假如现在退去,却显得有些虎头蛇尾,恐怕会惹人嘲笑。
学员们固然有气节,有热血,却更有脑子。
除了那些真心敬佩孔融之人,其他学员心中都或多或少产生了一丝退意。
正如文昭前面所言,父母将他们送到这里学习,不是为了让他们闹事,而是想要他们能够学到一些东西,并且更好地进入关中权利核心。
若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纵然帮助孔融伸冤也没有什么,可是当事情已经不可挽回的时候,再如何挣扎也都已经成了枉然。
自古以来,能伸张正义者固然不少,可是能够为了正义而不惜性命的人,却也并不很多。
最重要的是,在门口许多学员心中,他们并非真正想要为难文昭,其实很多人甚至十分拥戴陈旭这个当朝大将军。
毕竟,关中能够发展到今日之局面,几乎全是陈旭的功劳。
现在,他们已经看到了文昭强硬之态度,看到了陈旭的决心,若是继续逼迫,只能与陈旭闹翻。
故此,许多人都开始犹豫不决,不知道后面到底该怎么办是好。
至于那些仍在继续叫嚣的学员,要么与孔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要么仗着自己后台过人,无所畏惧。
还有些人,完全是意图不轨,甚至于被他人所利用都不知晓。
将众人表情尽收眼底,文昭脸上才微微露出了笑容,现在这个情况正是他要的效果。
诬陷孔融,虽然会激怒一部分大臣,甚至让文昭在士林之中的名声,变得非常不好。可这件事情所带来的利益,却也非常巨大。
首先,文昭无疑是表明了自己强硬态度,颇有杀鸡儆猴的意味。
试想一下,连孔融这个圣人后代,名扬天下的大儒,文昭都能够毫无顾忌的诬陷、定罪,更何况是其他人?
文昭的所作所为,对于那种忠于汉室,却顾惜自己性命的人,就会成为一种无形震慑。
以后如果还有人想要闹事,就会先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考虑自己是否能够承受这种结果。
朝中大臣固然有一些忠于汉室,可如果说这些人能够为了汉室去死,文昭却不相信,纵然真有几个人,也绝对不会太多。
这样的话,文昭日后再专权朝堂,遇到的阻力必会大大降低。
至于自己在士林之中的名声,文昭并非十分在意,因为他出身不好,也就注定了会很难得到当世大儒的认同。
文昭之所以能够走到今日,手下还有不少士人为之效命,凭借的不是名声,而是实力。
如果他的势力膨胀到一定程度,哪怕有些士人不见得喜欢陈旭,可是为了家族利益,也会投在他麾下效命。
而且此次逼死孔融,与杨彪闹翻,也已经使得陈旭再无退路,只能硬着头皮逆流而上。
冷冷扫视了哪些叫嚣的学员几圈,文昭待他们慢慢冷静下来以后,才反手将利剑收入鞘中。
他淡然说道:“太学生就应该有太学生的样子,这件事情朝廷自会有所公断,你们还是散去吧。”
“如果你们真想早日参与朝议,为百姓们做些实事,就好好学习,争取早点毕业,而后谋个一官半职。”
继而,程昱又厉声高呼:“融有此三罪,死不足惜。其人于太和殿中畏罪自杀,又与典满将军何干?”
“纵融苟活至今,亦当杀其身,灭其族,以儆效尤。”
说到这里,程昱阴测测扫视了众多太学生一眼,喝道:“尔等现在散去,围堵大将军府之罪既往不咎。再敢于此闹事者,以孔融同党论处,格杀勿论!”
程昱一番话,使不少学员被气得瑟瑟发抖,纷纷怒声喝道:“大将军虽然有功于天下,却也不能纵容属下如此诬陷少卿。”
“少卿名声著于四海,诬陷贤良,必失人心!”
“诬陷贤良,必失人心!”
程昱这一招不可谓不狠毒,把三条罪状扣在了孔融身上,不管典满是逼死了孔融,还是真杀了他,都已经无关紧要了。
因为陈旭已经代表朝廷,将孔融定为了该杀之人。
如果这三条罪名坐实,不但孔融一生清名会毁于一旦,恐怕连他家人也会遭受诛连。
故此,太学生们反应才会如此激烈,居然开始将矛头指向了陈旭本人。因为他们知道,这件事情若非陈旭授意,程昱绝对没有胆量如此行事。
第660章 以死相谏
虽然有不少学员激愤难当,然而更多人却是目瞪口呆,心中凛然。
太学几个分院之中,只有传统经学分院门槛最高,能够考进去的学员,没有一个是傻瓜。
通过程昱历数孔融罪状的表现,他们已经明白陈旭这是铁了心要保住典满,为此甚至不惜诬陷孔融,得罪许多大儒、名士。
如此一来,他们所谓的请愿,就显得有些可笑了。
在一个纵横沙场十几年的枭雄面前,如果妄图以这种方式逼他改变心意,绝对不现实。
一时间,大将军府外面有许多学员,显得有些进退维谷。
若继续待在此地闹事,非但于事无补,甚至有可能会为自己惹来杀身之祸;假如现在退去,却显得有些虎头蛇尾,恐怕会惹人嘲笑。
学员们固然有气节,有热血,却更有脑子。
除了那些真心敬佩孔融之人,其他学员心中都或多或少产生了一丝退意。
正如文昭前面所言,父母将他们送到这里学习,不是为了让他们闹事,而是想要他们能够学到一些东西,并且更好地进入关中权利核心。
若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纵然帮助孔融伸冤也没有什么,可是当事情已经不可挽回的时候,再如何挣扎也都已经成了枉然。
自古以来,能伸张正义者固然不少,可是能够为了正义而不惜性命的人,却也并不很多。
最重要的是,在门口许多学员心中,他们并非真正想要为难文昭,其实很多人甚至十分拥戴陈旭这个当朝大将军。
毕竟,关中能够发展到今日之局面,几乎全是陈旭的功劳。
现在,他们已经看到了文昭强硬之态度,看到了陈旭的决心,若是继续逼迫,只能与陈旭闹翻。
故此,许多人都开始犹豫不决,不知道后面到底该怎么办是好。
至于那些仍在继续叫嚣的学员,要么与孔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要么仗着自己后台过人,无所畏惧。
还有些人,完全是意图不轨,甚至于被他人所利用都不知晓。
将众人表情尽收眼底,文昭脸上才微微露出了笑容,现在这个情况正是他要的效果。
诬陷孔融,虽然会激怒一部分大臣,甚至让文昭在士林之中的名声,变得非常不好。可这件事情所带来的利益,却也非常巨大。
首先,文昭无疑是表明了自己强硬态度,颇有杀鸡儆猴的意味。
试想一下,连孔融这个圣人后代,名扬天下的大儒,文昭都能够毫无顾忌的诬陷、定罪,更何况是其他人?
文昭的所作所为,对于那种忠于汉室,却顾惜自己性命的人,就会成为一种无形震慑。
以后如果还有人想要闹事,就会先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考虑自己是否能够承受这种结果。
朝中大臣固然有一些忠于汉室,可如果说这些人能够为了汉室去死,文昭却不相信,纵然真有几个人,也绝对不会太多。
这样的话,文昭日后再专权朝堂,遇到的阻力必会大大降低。
至于自己在士林之中的名声,文昭并非十分在意,因为他出身不好,也就注定了会很难得到当世大儒的认同。
文昭之所以能够走到今日,手下还有不少士人为之效命,凭借的不是名声,而是实力。
如果他的势力膨胀到一定程度,哪怕有些士人不见得喜欢陈旭,可是为了家族利益,也会投在他麾下效命。
而且此次逼死孔融,与杨彪闹翻,也已经使得陈旭再无退路,只能硬着头皮逆流而上。
冷冷扫视了哪些叫嚣的学员几圈,文昭待他们慢慢冷静下来以后,才反手将利剑收入鞘中。
他淡然说道:“太学生就应该有太学生的样子,这件事情朝廷自会有所公断,你们还是散去吧。”
“如果你们真想早日参与朝议,为百姓们做些实事,就好好学习,争取早点毕业,而后谋个一官半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