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军神 第120节
他也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之所以救陈旭,就是为了找一个能够辅佐的主公。大贤良师虽好,已是墓中枯骨;黄巾声势虽然浩大,灭亡已成定局。
就在他心灰意冷之时,却听到陈旭被陷害入狱的消息,他如何不欣喜若狂?
与陈旭交战时间虽然不长,他却能够感受到陈旭的才华。
不知为何,他每次看到陈旭的时候,都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若是自己能够追随在这个人身旁,将来绝对会有一番成就。
摇了摇头,王延自嘲的笑了一笑,这真是一个奇怪的想法啊。
探马从东阿城向四方侦查,密切注视着各个县城官兵的动向。王延心思缜密,哪怕明知县城中的官兵不敢前来攻击,他也不会有丝毫大意。
大汉国卧虎藏龙,他曾经在陈旭、陈宫、程昱手上已经吃过很大的亏。作为一军统帅,若不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已经离灭亡不远。
据西南方向的探马来报,陈旭带来的五百人,与陈静的五百黄巾军汇合,并没有发生过什么意外。
曾经战场上的死敌,现在汇聚一起,不得不让人感叹风云之变幻。
陈旭来到东阿,见过王延以后,再三感谢他不计前嫌,不远千里前来相助。
两人都有大志,且非常人,相见自然欢愉无比。虽然双方手下之间,还有些隔阂,但是在两方将领的周旋之下,也没有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
见到被软禁在军中的程昱,陈旭趋步上前,连忙下拜作揖,说道:“舍弟无礼,冒犯先生,还请先生海涵!”
陈旭身上的伤,还未痊愈。程昱看着脸色苍白的陈旭,心中唏嘘不已。
拉起拜在地上的陈旭,程昱说道:“文昭既然已经来此,不知可否放我回去?”
闻言,陈旭挣脱拉他的手,再次拜在地上,目光灼灼看着程昱,说道:“先生,如您这样的智者,难道还看不清天下大势吗?”
“朝廷腐败,宦官当道,民不聊生。再加上两次党锢之祸,不知是的多少士人离心?如今的大汉,还有得救么?”
本来,天子与士大夫共掌天下,士大夫的利益就与皇室休戚与共。
但是,自东汉桓帝、灵帝时,当权者分为宦官、外戚两派,交替专权。两次党锢之祸,更是极大削弱了士大夫的势力,使得士大夫的利益屡屡受到侵害。
不管是后来的凉州名士阎忠,在皇甫嵩平定黄巾之乱后,劝其趁机政变;还是此后冀州刺史王芬,以及许攸等人,密谋发动政变,诛杀汉灵帝,都表现出了士大夫对汉室的极度不满。
可以说,黄巾起义如果是大汉分崩离析的开端,那么两次党锢之祸,就已经为大汉的灭亡埋下祸端。
程昱闻言,身子一震。他有经天纬地之才,这些东西,他如何看不到?
程昱注视着一脸真诚的陈旭,叹了一口气,说道:“虎死余威在,你们注定不可能成功。”
话毕,任凭陈旭如何劝告,程昱都不再言语。
第72章 华雄
陈旭对于东阿豪强大户的处置,与濮阳一般无二,那些侥幸逃得性命的人,都是喜极而泣。
被陈静威胁过,见过他很辣的手段以后,这些人对于死亡,才更加充满了恐惧。
薛房与他的家眷呆在家中,宛如身在梦中。
薛家是东阿大户,家中粮草、钱财不计其数,他本以为黄巾攻破城池以后,家中数代积累的财富,都会被席卷一空。
却没想到,自始至终,除了他才开始被关押起来之外,家中财物一分不少。
这时,他不禁感到庆幸。他们薛家,素来行善布施,不会欺压良善。哪怕上次被陈旭变相勒索过后,他心中虽有怨言,也没有参与陷害陈旭之事。
正是因为如此,他不仅保住了全家的性命,就连家中财物,也分毫不差。想起陈静睚眦必报的样子,他心中还是一阵发寒。
“以后绝对不去招惹他们!”薛房看着那些被挂在城墙上的人头,在心中暗暗想到。
陈旭并非一意抢劫豪强,只要他们行为端正,不与他作对,陈旭也不会主动招惹他们。
与薛房有相同心思的豪强大户,绝不在少数。若是陈旭知道了这些人心中的想法,估计会开怀大笑。他处心积虑行事,要的正是这个效果。
如今已经是八月中旬,陈旭等人头抹黄巾,终于抵达冀州巨鹿郡。
与王延汇合,离开东阿以后,两人合兵一处,欲北上投奔张角。
当初陈静向黄巾军求援,很多黄巾军将领以及士卒,都不愿前去救援陈旭。
王延出面以后,谓众人言:“我等响应大贤良师号召,兴义军以讨腐朽的汉室。却不想,我等在东郡屡战屡败,故此才对这次起义毫无信心。”
“容诸位看中,愿意与我王延落草为寇。然而,某之心中,日夜思念大贤良师,从未忘记推翻汉室之事。”
“陈文昭乃世之奇才,领兵打仗,若天马行空,常人不可揣测。若我等救出此人,将他引见给大贤良师,此举必可壮我黄巾声势。”
“我等虽与陈文昭有旧怨,然,私怨与天下黄巾军的报负相比,孰轻孰重?”
王延的一番话,让帐下所有士卒哑口无言。他们虽然跟随王延落草,没有北上投奔张角。但是,在他们心中,仍是无法忘记,大贤良师勾勒出来的那个美好世界。
以前,数次遭受打击,使他们对于黄巾军的前途担忧无比。但是若果真如同王延说的那样,将陈旭这个能招来雷神之人,拉近黄巾阵营之中,对于缺乏优秀统帅的黄巾军而言,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事。
所以,他们都动心了。
他们不愿一辈子东躲西藏,成为山贼流寇。若是能够选择,若是还有希望,他们宁愿高喊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战死沙场。
就在他心灰意冷之时,却听到陈旭被陷害入狱的消息,他如何不欣喜若狂?
与陈旭交战时间虽然不长,他却能够感受到陈旭的才华。
不知为何,他每次看到陈旭的时候,都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若是自己能够追随在这个人身旁,将来绝对会有一番成就。
摇了摇头,王延自嘲的笑了一笑,这真是一个奇怪的想法啊。
探马从东阿城向四方侦查,密切注视着各个县城官兵的动向。王延心思缜密,哪怕明知县城中的官兵不敢前来攻击,他也不会有丝毫大意。
大汉国卧虎藏龙,他曾经在陈旭、陈宫、程昱手上已经吃过很大的亏。作为一军统帅,若不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已经离灭亡不远。
据西南方向的探马来报,陈旭带来的五百人,与陈静的五百黄巾军汇合,并没有发生过什么意外。
曾经战场上的死敌,现在汇聚一起,不得不让人感叹风云之变幻。
陈旭来到东阿,见过王延以后,再三感谢他不计前嫌,不远千里前来相助。
两人都有大志,且非常人,相见自然欢愉无比。虽然双方手下之间,还有些隔阂,但是在两方将领的周旋之下,也没有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
见到被软禁在军中的程昱,陈旭趋步上前,连忙下拜作揖,说道:“舍弟无礼,冒犯先生,还请先生海涵!”
陈旭身上的伤,还未痊愈。程昱看着脸色苍白的陈旭,心中唏嘘不已。
拉起拜在地上的陈旭,程昱说道:“文昭既然已经来此,不知可否放我回去?”
闻言,陈旭挣脱拉他的手,再次拜在地上,目光灼灼看着程昱,说道:“先生,如您这样的智者,难道还看不清天下大势吗?”
“朝廷腐败,宦官当道,民不聊生。再加上两次党锢之祸,不知是的多少士人离心?如今的大汉,还有得救么?”
本来,天子与士大夫共掌天下,士大夫的利益就与皇室休戚与共。
但是,自东汉桓帝、灵帝时,当权者分为宦官、外戚两派,交替专权。两次党锢之祸,更是极大削弱了士大夫的势力,使得士大夫的利益屡屡受到侵害。
不管是后来的凉州名士阎忠,在皇甫嵩平定黄巾之乱后,劝其趁机政变;还是此后冀州刺史王芬,以及许攸等人,密谋发动政变,诛杀汉灵帝,都表现出了士大夫对汉室的极度不满。
可以说,黄巾起义如果是大汉分崩离析的开端,那么两次党锢之祸,就已经为大汉的灭亡埋下祸端。
程昱闻言,身子一震。他有经天纬地之才,这些东西,他如何看不到?
程昱注视着一脸真诚的陈旭,叹了一口气,说道:“虎死余威在,你们注定不可能成功。”
话毕,任凭陈旭如何劝告,程昱都不再言语。
第72章 华雄
陈旭对于东阿豪强大户的处置,与濮阳一般无二,那些侥幸逃得性命的人,都是喜极而泣。
被陈静威胁过,见过他很辣的手段以后,这些人对于死亡,才更加充满了恐惧。
薛房与他的家眷呆在家中,宛如身在梦中。
薛家是东阿大户,家中粮草、钱财不计其数,他本以为黄巾攻破城池以后,家中数代积累的财富,都会被席卷一空。
却没想到,自始至终,除了他才开始被关押起来之外,家中财物一分不少。
这时,他不禁感到庆幸。他们薛家,素来行善布施,不会欺压良善。哪怕上次被陈旭变相勒索过后,他心中虽有怨言,也没有参与陷害陈旭之事。
正是因为如此,他不仅保住了全家的性命,就连家中财物,也分毫不差。想起陈静睚眦必报的样子,他心中还是一阵发寒。
“以后绝对不去招惹他们!”薛房看着那些被挂在城墙上的人头,在心中暗暗想到。
陈旭并非一意抢劫豪强,只要他们行为端正,不与他作对,陈旭也不会主动招惹他们。
与薛房有相同心思的豪强大户,绝不在少数。若是陈旭知道了这些人心中的想法,估计会开怀大笑。他处心积虑行事,要的正是这个效果。
如今已经是八月中旬,陈旭等人头抹黄巾,终于抵达冀州巨鹿郡。
与王延汇合,离开东阿以后,两人合兵一处,欲北上投奔张角。
当初陈静向黄巾军求援,很多黄巾军将领以及士卒,都不愿前去救援陈旭。
王延出面以后,谓众人言:“我等响应大贤良师号召,兴义军以讨腐朽的汉室。却不想,我等在东郡屡战屡败,故此才对这次起义毫无信心。”
“容诸位看中,愿意与我王延落草为寇。然而,某之心中,日夜思念大贤良师,从未忘记推翻汉室之事。”
“陈文昭乃世之奇才,领兵打仗,若天马行空,常人不可揣测。若我等救出此人,将他引见给大贤良师,此举必可壮我黄巾声势。”
“我等虽与陈文昭有旧怨,然,私怨与天下黄巾军的报负相比,孰轻孰重?”
王延的一番话,让帐下所有士卒哑口无言。他们虽然跟随王延落草,没有北上投奔张角。但是,在他们心中,仍是无法忘记,大贤良师勾勒出来的那个美好世界。
以前,数次遭受打击,使他们对于黄巾军的前途担忧无比。但是若果真如同王延说的那样,将陈旭这个能招来雷神之人,拉近黄巾阵营之中,对于缺乏优秀统帅的黄巾军而言,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事。
所以,他们都动心了。
他们不愿一辈子东躲西藏,成为山贼流寇。若是能够选择,若是还有希望,他们宁愿高喊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战死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