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军神 第134节
董卓此人虽然脾气暴躁,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残暴。但是总体来讲,他对自己部下还是不错。不然的话,历史上也不会有那么人对他忠心耿耿了。
董卓属下,大多都是西凉人士。那里汉胡杂居,民风彪悍,强者为尊。
史书上记载董卓,说他“少好侠,尝游羌中”,“性粗猛有谋”。
董卓不仅体魄健壮,力气过人,还通晓武艺,骑上骏马,能带着两鞋弓箭,左右驰射。
他那野蛮凶狠的性格,以及粗壮强悍的体魄,使得当地人们都畏他三分。不仅乡里人不敢惹他,周边羌人也不敢有丝毫怠慢。
羌族首领豪帅为了保全自己,都要极力迎合趋附董卓,以求暂时相安无事。地方豪帅们,经常带着大量的牲畜和财物,前来拜望董卓,与他称兄道弟。
正是这样一个人,才能在西凉那个地方立足,而且势力慢慢壮大。不提他的残暴,不得不说,董卓是一个非常有本事的人。
大帐之中,一个青衣儒士走了出来,对着董卓说道:“主公,事到如今,其余官兵我们大可不管,只要保住那些跟从我们从西凉过来的士卒就行了。”
董卓闻言一愣,问道:“文优此言何意?”
说话的文士正是李儒,是董卓的首席谋士。历史上董卓进京、废立皇帝、毒杀废帝刘辩,一系列惊世骇俗的事件之中,都有此人的身影。
可以说,董卓乱政,使得到大汉威严扫地、诸侯并起,李儒功不可没。
“主公接替卢公之位,与黄巾交战以来,屡战屡败。朝中本来就有很多人对主公心存不满,如此良机,他们又怎么不会在陛下面前进谗言?”
“所以,现在主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躲避陛下的责罚,而非这场战争的胜利。”
董卓闻言,心中大惊。
他与黄巾交战日久,寸功未立,反而数次兵败,丢掉两座城池。若是他被朝中众人弹劾,丢官罢职,恐怕已经是很轻的惩罚了。
“文优救我!”董卓霍然惊醒,一把抓住李儒的手臂,大声说道。
大帐之中,董卓的其他心腹,也是心中大惊。他们的利益与董卓休戚与共,董卓被朝廷责罚,他们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李儒的眼中,散发出智慧的光芒。
他微微一笑,说道:“主公勿忧,只需派人前往洛阳,给张让他们多送点财物,即可逃脱朝廷的责罚。”
听到李儒的话,董卓才一拍额头,暗骂自己愚蠢。十常侍贪婪无度,陛下荒唐无比。他们就连官职都拿来卖,区区罪名,如何不能花钱洗清?
第82章 李儒三策
十常侍贪婪无度,董卓虽然心疼钱财,但是如果能够保住自己官职,就不怕捞不回来。
他不再纠结,继续向李儒问道:“文优,我等粮道被断,该如何是好?”
日后纵然能够逃脱朝廷责罚,也要先保住性命才行。
威县已经被黄巾军彻底包围,如今粮道被断,数万黄巾军虎视眈眈。哪怕是董卓本人,亦是感到有些心惊胆战。
李儒脸上仍是波澜不惊,缓缓说道:“我有上中下三策,可供主公选择。”
董卓闻言大喜,急忙问道:“文优教我!”
董卓为人粗犷,但是对于那些有名望士子,往往却是敬重有加。这点从历史上董卓进京以后,大肆拉拢士人就可以看出。
说到底,他只是地方豪强出身,在那些世家大族这些真正的贵族眼中,无疑是个暴发户似的存在。
士族们几百年来养成记的傲气,又岂能轻易改变?
董卓在西凉虽然呼风唤雨,备受敬重,但是在这些人眼中,却是实实在在的一个乡下土包子。
况且,西凉乃贫瘠荒凉之地,这里虽然民风彪悍,却是缺少读书人,更是缺少名扬天下的士人。
李儒是一个寒门士子,他有惊世才华,却苦于无用武之地。后来遇到董卓,董卓对他的才华称赞不已,数次邀请李儒来到自己帐下用命。
李儒投奔董卓以后,董卓更是对他言听计从,这更让李儒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汉代的寒门士子,虽然不乏才华横溢之辈,但是相比起豪门士子,他们却更难出头。所以一旦遇到伯乐,他们便会拼死报答。
有很多人误以为鬼才郭嘉是寒门士子,其实并非如此。郭嘉少年之时,就喜欢与长者交谈,常使长者们自愧不如。
郭嘉更是交游广阔。
他的朋友遍布天下,长者如名士田丰、程昱,年龄相仿者如荀攸、荀彧,都是他的至交好友。
郭嘉以前曾被好友田丰鼓动,让他投奔袁绍。后来郭嘉宁愿在家闲置六年,也要弃风头正盛的袁绍而去。有很多人就说,是因为郭嘉出身寒门,不受袁绍重视的缘故。
事实并非如此。
当时,袁绍其实对郭嘉极为敬重,更是厚礼待之。但数十日一过,郭嘉便看出袁绍不懂得用人之道,非成大事之人。于是,郭嘉毅然离袁而去。
袁绍如此心高气傲,若是郭嘉果真出身寒门,又怎会厚礼待之?
李儒此人,生卒年不详,哪里人氏亦是无从考究。但是,以一介士人的身份,投奔到身为地方豪强的董卓手下,就可以看出他出身不好。
若是果真出身大族,以士人们眼高于顶的作风,如何会正眼去看董卓这个地方豪强?
要知道,哪怕日后董卓权倾朝野之时,那些士人也未曾真正投奔他,只是惧怕他的权势,与他虚与委蛇罢了。
董卓属下,大多都是西凉人士。那里汉胡杂居,民风彪悍,强者为尊。
史书上记载董卓,说他“少好侠,尝游羌中”,“性粗猛有谋”。
董卓不仅体魄健壮,力气过人,还通晓武艺,骑上骏马,能带着两鞋弓箭,左右驰射。
他那野蛮凶狠的性格,以及粗壮强悍的体魄,使得当地人们都畏他三分。不仅乡里人不敢惹他,周边羌人也不敢有丝毫怠慢。
羌族首领豪帅为了保全自己,都要极力迎合趋附董卓,以求暂时相安无事。地方豪帅们,经常带着大量的牲畜和财物,前来拜望董卓,与他称兄道弟。
正是这样一个人,才能在西凉那个地方立足,而且势力慢慢壮大。不提他的残暴,不得不说,董卓是一个非常有本事的人。
大帐之中,一个青衣儒士走了出来,对着董卓说道:“主公,事到如今,其余官兵我们大可不管,只要保住那些跟从我们从西凉过来的士卒就行了。”
董卓闻言一愣,问道:“文优此言何意?”
说话的文士正是李儒,是董卓的首席谋士。历史上董卓进京、废立皇帝、毒杀废帝刘辩,一系列惊世骇俗的事件之中,都有此人的身影。
可以说,董卓乱政,使得到大汉威严扫地、诸侯并起,李儒功不可没。
“主公接替卢公之位,与黄巾交战以来,屡战屡败。朝中本来就有很多人对主公心存不满,如此良机,他们又怎么不会在陛下面前进谗言?”
“所以,现在主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躲避陛下的责罚,而非这场战争的胜利。”
董卓闻言,心中大惊。
他与黄巾交战日久,寸功未立,反而数次兵败,丢掉两座城池。若是他被朝中众人弹劾,丢官罢职,恐怕已经是很轻的惩罚了。
“文优救我!”董卓霍然惊醒,一把抓住李儒的手臂,大声说道。
大帐之中,董卓的其他心腹,也是心中大惊。他们的利益与董卓休戚与共,董卓被朝廷责罚,他们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李儒的眼中,散发出智慧的光芒。
他微微一笑,说道:“主公勿忧,只需派人前往洛阳,给张让他们多送点财物,即可逃脱朝廷的责罚。”
听到李儒的话,董卓才一拍额头,暗骂自己愚蠢。十常侍贪婪无度,陛下荒唐无比。他们就连官职都拿来卖,区区罪名,如何不能花钱洗清?
第82章 李儒三策
十常侍贪婪无度,董卓虽然心疼钱财,但是如果能够保住自己官职,就不怕捞不回来。
他不再纠结,继续向李儒问道:“文优,我等粮道被断,该如何是好?”
日后纵然能够逃脱朝廷责罚,也要先保住性命才行。
威县已经被黄巾军彻底包围,如今粮道被断,数万黄巾军虎视眈眈。哪怕是董卓本人,亦是感到有些心惊胆战。
李儒脸上仍是波澜不惊,缓缓说道:“我有上中下三策,可供主公选择。”
董卓闻言大喜,急忙问道:“文优教我!”
董卓为人粗犷,但是对于那些有名望士子,往往却是敬重有加。这点从历史上董卓进京以后,大肆拉拢士人就可以看出。
说到底,他只是地方豪强出身,在那些世家大族这些真正的贵族眼中,无疑是个暴发户似的存在。
士族们几百年来养成记的傲气,又岂能轻易改变?
董卓在西凉虽然呼风唤雨,备受敬重,但是在这些人眼中,却是实实在在的一个乡下土包子。
况且,西凉乃贫瘠荒凉之地,这里虽然民风彪悍,却是缺少读书人,更是缺少名扬天下的士人。
李儒是一个寒门士子,他有惊世才华,却苦于无用武之地。后来遇到董卓,董卓对他的才华称赞不已,数次邀请李儒来到自己帐下用命。
李儒投奔董卓以后,董卓更是对他言听计从,这更让李儒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汉代的寒门士子,虽然不乏才华横溢之辈,但是相比起豪门士子,他们却更难出头。所以一旦遇到伯乐,他们便会拼死报答。
有很多人误以为鬼才郭嘉是寒门士子,其实并非如此。郭嘉少年之时,就喜欢与长者交谈,常使长者们自愧不如。
郭嘉更是交游广阔。
他的朋友遍布天下,长者如名士田丰、程昱,年龄相仿者如荀攸、荀彧,都是他的至交好友。
郭嘉以前曾被好友田丰鼓动,让他投奔袁绍。后来郭嘉宁愿在家闲置六年,也要弃风头正盛的袁绍而去。有很多人就说,是因为郭嘉出身寒门,不受袁绍重视的缘故。
事实并非如此。
当时,袁绍其实对郭嘉极为敬重,更是厚礼待之。但数十日一过,郭嘉便看出袁绍不懂得用人之道,非成大事之人。于是,郭嘉毅然离袁而去。
袁绍如此心高气傲,若是郭嘉果真出身寒门,又怎会厚礼待之?
李儒此人,生卒年不详,哪里人氏亦是无从考究。但是,以一介士人的身份,投奔到身为地方豪强的董卓手下,就可以看出他出身不好。
若是果真出身大族,以士人们眼高于顶的作风,如何会正眼去看董卓这个地方豪强?
要知道,哪怕日后董卓权倾朝野之时,那些士人也未曾真正投奔他,只是惧怕他的权势,与他虚与委蛇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