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 第1036节
“下面您见到的是世界上威力最大的炸弹——统称原子弹或超级炸弹,这颗炸弹虽然只拥有4.5吨的重量,但其爆炸时可迸发出相当于50万吨tnt炸药的能量,足以将5个柏林这么大的城市夷为平地,或直接摧毁一支舰队。元首指出,这种威力巨大的超级炸弹是人类和平的终极保障,困扰欧洲几百甚至上千年的战争历史将在今后予以终结,动荡不安的欧洲将在欧洲联盟框架内变成和平欧洲、繁荣欧洲,各国人民将亲如一家人,共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各国代表无论其立场和想法如何,最开始见到目光都是骇然的,贝当和爱德华八世彼此对望一眼,然后又迅速把目光挪开——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热切,同时又痛感目前的困难。
德国以施佩尔计划为引导,开始有意识地控制两国大型企业并展开融合,比如造发动机的罗-罗公司现在有德国股份,开始联合探索喷气发动机,而法国造火炮出名的施耐德公司也有莱茵金属入内,甚至于各方装备都统一化。
德国为欧洲联合部队划定了装备统一的圈子,而在联合部队以外的各国独立军事力量又规定得非常小——德国自身武力还不到70万,英、法、意大利加起来一共才60万,这可是包括三军和火箭部队在内的全部武装实力,这个规模根本支撑不起庞大且独立的军工体系研究,而意大利军工体系早就已和德国融合了,想挣脱也不可能;战争期间法国军工与德国融合也很多,现在正向意大利这个过程演变,而英国虽然离心程度更多,但德国显然也不想放过。
这就逼得各国只能重点围绕联合部队进行装备投入,否则根本不可能实现研发经费的摊销,而全欧竞争又使得融合变为非常必要。
于是就出现了非常滑稽的一幕: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可能只有火箭和核武器开发德国才不会要求融合——这却是英法唯一想融合的部门。
第78章 通向铁幕之路(81)
地面方阵完毕之后接下去就是空中方阵,所有观众都感受到这样一个事实:螺旋桨战斗机的余晖虽然还在,但已一去不复返了,今后将是喷气飞机的时代。
平心而论,为了胜利大阅兵,德国还是拿出了几款堪称先进的末日螺旋桨飞机——比如换装军刀发动机的Ta-252空军制空战斗机,军刀发动机的功率远远胜过格里芬发动机或者德国的Db603n,堪称末代液冷发动机王者,不过缺点也很明显,依靠高转速的军刀发动机寿命不长,只有格里芬或者Db603的30-40%,然后就要进入大修。
英德两国专家为提高耐用性试验了无数材料,绞尽脑汁想尽办法也只能起到微乎其微的提升,而为了那么一点性能进步,付出的代价却非常高昂。最后主管军备生产的施佩尔看不下去了,说道:“提不上去就算了,反正今后没有激烈战事,飞机的使用频率没有这么高,多准备几个备用发动机不就完事了吗?再说,活塞发动机的时代只剩下3-5年了,你们费尽心机延长他的寿命有价值么?”
一语惊醒梦中人,于是大家愉快地放弃改进军刀发动机材料的念头,而把更多精力投放在新发动机上。
但刨除耐用性差这个缺点,Ta-252的纸面性能是相当彪悍的,在装备2门30mm阿登机炮(Mk413,也可装备4门20mm转膛炮)的前提下,Ta-252最高飞行速度首次突破800公里大关,达到807公里/小时,比美国津津乐道的P-51h型还快上20多公里,除了最大航程略逊一筹外,无论速度、翻滚率、火力、爬升速度都超过了P-51h。
海军也不甘示弱,为对抗美国海军新服役的F8f熊猫舰载战斗机,拿出同样装备军刀发动机、以海毒牙舰载战斗机为基础的BF-419舰载战斗机,并迅速成为欧洲联合舰队的标配——法国人根据德国图纸建造的轴心级航母上就搭载了部分BF-419。
在见识过德国飞机凶猛的机炮火力后,美国人终于也有了进步,不再抱着12.7mm传家宝不放了,在F8f上装备了4门20mmm3机炮,可惜M3依然不是阿登机炮的对手,而由于采用了轻量化思路,美国飞机原先的最大特点——皮实耐用在F8f上也进行了消退,到不是说F8f就不够结实,而是以往F6f那种变态的结实再也看不见了。
从性能对比而言,BF-419依然略压f8f一筹,考虑到德美双方飞行员精锐程度对比,这个差距就更大。
除了这两种新锐战斗机外,其他螺旋桨飞机便不值得一提了,唯一能抓人眼球的大概只有公开展示携带原子弹模型掠过的Me-464机群,显示六位一体核威慑的厉害。
而在喷气飞机领域,德国却完全走在了世界各国前列,Me-262经过多次改进后已彻底宣布从一线退役,只用作高级教练机,现在喷气机当家花旦是谭克博士的Ta-183,不过沃尔夫公司很快就要面临新的挑战,梅塞施密特公司的P.1101项目取得了重大成功,在霍夫曼提出两侧进气设想后,素以“马屁精”(外界攻击梅塞施密特博士的说法)闻名的他立即指示手下重点向两侧进气发展,恰好P.1101项目中也有两侧进气的方案且效果在风洞试验中还不错,于是梅塞施密特立即命令这款型号成为主要的立项申报。
1946年1月,P.1101项目获得通过,两侧进气方案获得重视,被确定为优先发展,到4月份时,初定名为BF-519。从纸面数据来看,BF-519相当不俗,装备2门30mm阿登机炮,最快速度1150公里/小时,最大升限1.55万米,不挂副油箱的最大航程就可达1600公里——除从舰载机转行而来的BF-219,空军几乎就没用过这么大航程的飞机。
BF-519是非常标准的薄形后掠翼,说明在航空理论方面该公司也是过关的——此时美国独立研制的F-84喷气战斗机也进入了原型机后期验证阶段,但依然是平直翼设计,而美国相当于米格15水平的f-86战斗机虽然是后掠翼的,不过此时还停留在风洞实验中,连原型机都没能造出来,综合看起来比德国落后两个身位——德国从Ta-183开始就是后掠翼了。而美国还在平直翼和后掠翼上进退维谷,F-86是后掠翼的,图纸上的F-89又几乎是平直翼的。
此时梅塞施密特博士的野心昭然若揭——空军、舰载两个市场他要通吃!6月份时,BF-519舰载版在北海号上起降成功,不过因为舰载型重量略重的缘故,最大速度少了近45公里/小时,最大航程少了100多公里。但即便这样,也显示了不错的运用能力。
根据霍夫曼的理解,Ta-183的数据和性能超过了历史上的米格15,BF-519的实验水平超过了米格17最初型的水平,接近于米格-17f。如果BF-519能够在1947年正式服役的话,哪怕德国一点也不进步,在未来5年内可以牢牢压住f-848689等系列飞机,至于俄国人的那些米格,霍夫曼不知道在没有英国发动机的支援下,斯大林还能不能拿出来。
虽然成绩喜人,但霍夫曼还是提出了进一步改进需求:第一,必须加装先进雷达,两侧进气不是为了好看,是为了装好雷达;第二,必须加装空空、空地导弹火控模块,Ta-183就算了,但BF-519必须具备;第三,必须换装新发动机,实现超音速飞行——现有BF-519在个别试验时可以突破音障,但很不稳定,飞行姿态不稳,探索超音速飞行能力需要从材料、布局、设计到理论的全面创新;第四,必须准备与地面数据控制链相结合。
这4个需求没有一个需求是轻而易举能实现的,梅塞施密特博士哀叹几乎要重新设计,施佩尔也不想惯他这个毛病,便以国家利益为理由,告诉他1948年后,有关BF-519的设计图纸、资料和其他专利必须向经过遴选的德国本土战斗机公司开放。据说这条规矩是霍夫曼亲自制定的,那意思很明显,如果你想藏着不肯大步前进,霍夫曼有的是办法用其他人逼迫你前进。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区区几架BF-519并没有引起众人的高度重视,但随后而来的飞机却让所有人掉了一地的眼珠子——因为完全颠覆了传统飞机造型,或者说,更像一片飞翼。
虽然航空界有过对飞翼的探索,不过民众是没有多少见识的,乍看之下还颇为惊人。
霍夫曼当初在军备重整案中下过明确规定,不要搞什么飞碟、飞翼、不对称、双体、前后双发动机等怪异布局,军备部不给钱、不支持。但正如他坚决反对超重型坦克设计,保时捷博士还要偷偷摸摸自己干那样,在航空界也有这样的愣头青,比保时捷博士更进一步的是,他们居然还成功了,这款飞机便是霍顿兄弟造出来的飞机——Go-229(空军标准代码Ho-229)。
第79章 通向铁幕之路(82)
正如美国的约翰·K·诺斯罗普一样,霍顿兄弟也是狂热的飞翼迷,除了飞翼之外,他们脑袋里空空如也,几乎拿不出什么优秀的设计,于是不甘寂寞而又别无他路的两兄弟只能一条道走到黑,在没有军备部支持下自带干粮上路,设计出了Go-229,并在哥达飞机场进行了原型机建造。
由于此时德国已基本胜利在望,所以材料也好,发动机也好,都比历史上要宽裕,型号还是这个型号,但不至于用部分木材代替金属,用蹩脚发动机试验,于是居然在1945年10月份完成了首飞。
飞行姿态看上去很怪异,不过依然能成功起降。
对这样的刺头军备部当然是要打击的,但恰好这时候保时捷博士私下研制超重型坦克的事情也暴露了,哭笑不得的施佩尔只好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将两者都放下。
或许是从超级坦克欺骗案中受到了启发,霍夫曼忽然认为造一下飞翼也没什么不好的,不就是几千万马克嘛,现在有钱、有闲还有取之不尽的资源,为什么不探索一把呢?
于是霍顿兄弟突然被天上掉下的馅饼砸中,Go-229有了正式户口不说,军备部还一口气订购了12架,并表示前期的研发费用会资助一笔。这样一来,Ho-229几乎就和BF-519同步发展。
霍顿兄弟虽然在学术上比较执拗,不过为人处世可一点也不傻,他们知道梅塞施密特公司后台硬,绝口不提Ho-229是战斗机,一个劲宣称自己是新型轰炸机——顶多是战斗轰炸机,避免直接顶上被人穿小鞋,再加上Ho-229的速度才刚刚突破1000公里/小时大关,连Ta-183的水平也没到,梅塞施密特公司自然不会横加阻挠。
到6月份,Ho-229造出了8架逐次改进的原型机,不过也摔了2架,虽然飞行员依靠弹射座椅都安然无恙,但也从证明要操控飞翼确实是比较困难的,不过战略欺骗嘛,自然是怎么噱头怎么来。
于是在解说员口中,Ho-229就变成了极端高大上的东西:“这是划时代的新型喷气战斗机,在速度超过1000公里/小时的情况下,能够携带1.5吨炸弹飞行超过2500公里,更重要的是,这种特殊的气动结构和材料运用使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雷达波免疫的飞行器诞生了……换而言之就是个不可思议的结果,这是架隐形飞机!说隐形并不是肉眼看不见,而是这架飞机拥有特殊涂层,在漆黑的夜晚会无视一切雷达,依靠1.6万米的最高升限,悄然无息地抵达目标上空,并依靠德意志最新研制的精确制导弹药,像最高明的剑客那样一击必杀!元首亲自将其命名为:幽灵!”
“哇”地一下人群全都尖叫起来:幽灵?隐形飞机?
爱德华八世皱了皱眉头,问身边的空军参谋长波特尔元帅:“真可能有所谓的隐形轰炸机么?”
“陛下,没德国人吹得这么玄虚,不过还真可能有……”波特尔解释道,“我们的专家认为,要避免飞机被雷达发现,干扰是一个办法,缩小反射面积同样是一个办法,如果我们把一架飞机的反射面造型缩小到只有大雁或老鹰这么大,那要侦查起来就非常麻烦了,就好像现在海军雷达在海上侦探小型军舰不太顺当那样,很容易被外界干扰。我猜想这种极端特立独行的造型,这种所谓的涂层一定是德国人研究出来用于减少雷达波反射的奥秘……”
“看样子我们也得跟上,如果再来第二次不列颠之战,那恐怕会有天大的麻烦。”
波特尔心想:别说飞机了,光德国那些导弹就是天大的麻烦,不过既然国王开口要抓紧,他回头就能管议会多要点钱,这买卖还是划得来的。
所有人都不知道,这是霍夫曼提前把B2的拉风特点给安插在ho-229身上了,波特尔到底也是专业人士,一语就道破天机,可惜,越是道破天机,越是认为抓住了事情的奥秘,越是容易陷进去。吃瓜群众听听有隐形飞机这种事笑笑就过去了,谁会当真呢?
人群中的东久迩宫稔彦王脸色惨白,对身边的石原莞尔道:“石原君,这么大的技术差距怎么办?我来之前还信心满满,认为帝国将来至少是世界三极之一,说不定有朝一日还能跃居第一,可一看这些玩意,深感压力,三极能不能维持都是个问题。”
“殿下,急是急不得的,德国发展多少年,日本发展多少年?需要时间!不过堀君思路我认为是对的,今后要少打仗了,多花点心思把经济、把科学技术搞上去,特别是科学家一定要重视,今后日本再好的青年不能都进军队了,必须先进大学、进研究所。”
“你也这么想?”
各国代表无论其立场和想法如何,最开始见到目光都是骇然的,贝当和爱德华八世彼此对望一眼,然后又迅速把目光挪开——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热切,同时又痛感目前的困难。
德国以施佩尔计划为引导,开始有意识地控制两国大型企业并展开融合,比如造发动机的罗-罗公司现在有德国股份,开始联合探索喷气发动机,而法国造火炮出名的施耐德公司也有莱茵金属入内,甚至于各方装备都统一化。
德国为欧洲联合部队划定了装备统一的圈子,而在联合部队以外的各国独立军事力量又规定得非常小——德国自身武力还不到70万,英、法、意大利加起来一共才60万,这可是包括三军和火箭部队在内的全部武装实力,这个规模根本支撑不起庞大且独立的军工体系研究,而意大利军工体系早就已和德国融合了,想挣脱也不可能;战争期间法国军工与德国融合也很多,现在正向意大利这个过程演变,而英国虽然离心程度更多,但德国显然也不想放过。
这就逼得各国只能重点围绕联合部队进行装备投入,否则根本不可能实现研发经费的摊销,而全欧竞争又使得融合变为非常必要。
于是就出现了非常滑稽的一幕: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可能只有火箭和核武器开发德国才不会要求融合——这却是英法唯一想融合的部门。
第78章 通向铁幕之路(81)
地面方阵完毕之后接下去就是空中方阵,所有观众都感受到这样一个事实:螺旋桨战斗机的余晖虽然还在,但已一去不复返了,今后将是喷气飞机的时代。
平心而论,为了胜利大阅兵,德国还是拿出了几款堪称先进的末日螺旋桨飞机——比如换装军刀发动机的Ta-252空军制空战斗机,军刀发动机的功率远远胜过格里芬发动机或者德国的Db603n,堪称末代液冷发动机王者,不过缺点也很明显,依靠高转速的军刀发动机寿命不长,只有格里芬或者Db603的30-40%,然后就要进入大修。
英德两国专家为提高耐用性试验了无数材料,绞尽脑汁想尽办法也只能起到微乎其微的提升,而为了那么一点性能进步,付出的代价却非常高昂。最后主管军备生产的施佩尔看不下去了,说道:“提不上去就算了,反正今后没有激烈战事,飞机的使用频率没有这么高,多准备几个备用发动机不就完事了吗?再说,活塞发动机的时代只剩下3-5年了,你们费尽心机延长他的寿命有价值么?”
一语惊醒梦中人,于是大家愉快地放弃改进军刀发动机材料的念头,而把更多精力投放在新发动机上。
但刨除耐用性差这个缺点,Ta-252的纸面性能是相当彪悍的,在装备2门30mm阿登机炮(Mk413,也可装备4门20mm转膛炮)的前提下,Ta-252最高飞行速度首次突破800公里大关,达到807公里/小时,比美国津津乐道的P-51h型还快上20多公里,除了最大航程略逊一筹外,无论速度、翻滚率、火力、爬升速度都超过了P-51h。
海军也不甘示弱,为对抗美国海军新服役的F8f熊猫舰载战斗机,拿出同样装备军刀发动机、以海毒牙舰载战斗机为基础的BF-419舰载战斗机,并迅速成为欧洲联合舰队的标配——法国人根据德国图纸建造的轴心级航母上就搭载了部分BF-419。
在见识过德国飞机凶猛的机炮火力后,美国人终于也有了进步,不再抱着12.7mm传家宝不放了,在F8f上装备了4门20mmm3机炮,可惜M3依然不是阿登机炮的对手,而由于采用了轻量化思路,美国飞机原先的最大特点——皮实耐用在F8f上也进行了消退,到不是说F8f就不够结实,而是以往F6f那种变态的结实再也看不见了。
从性能对比而言,BF-419依然略压f8f一筹,考虑到德美双方飞行员精锐程度对比,这个差距就更大。
除了这两种新锐战斗机外,其他螺旋桨飞机便不值得一提了,唯一能抓人眼球的大概只有公开展示携带原子弹模型掠过的Me-464机群,显示六位一体核威慑的厉害。
而在喷气飞机领域,德国却完全走在了世界各国前列,Me-262经过多次改进后已彻底宣布从一线退役,只用作高级教练机,现在喷气机当家花旦是谭克博士的Ta-183,不过沃尔夫公司很快就要面临新的挑战,梅塞施密特公司的P.1101项目取得了重大成功,在霍夫曼提出两侧进气设想后,素以“马屁精”(外界攻击梅塞施密特博士的说法)闻名的他立即指示手下重点向两侧进气发展,恰好P.1101项目中也有两侧进气的方案且效果在风洞试验中还不错,于是梅塞施密特立即命令这款型号成为主要的立项申报。
1946年1月,P.1101项目获得通过,两侧进气方案获得重视,被确定为优先发展,到4月份时,初定名为BF-519。从纸面数据来看,BF-519相当不俗,装备2门30mm阿登机炮,最快速度1150公里/小时,最大升限1.55万米,不挂副油箱的最大航程就可达1600公里——除从舰载机转行而来的BF-219,空军几乎就没用过这么大航程的飞机。
BF-519是非常标准的薄形后掠翼,说明在航空理论方面该公司也是过关的——此时美国独立研制的F-84喷气战斗机也进入了原型机后期验证阶段,但依然是平直翼设计,而美国相当于米格15水平的f-86战斗机虽然是后掠翼的,不过此时还停留在风洞实验中,连原型机都没能造出来,综合看起来比德国落后两个身位——德国从Ta-183开始就是后掠翼了。而美国还在平直翼和后掠翼上进退维谷,F-86是后掠翼的,图纸上的F-89又几乎是平直翼的。
此时梅塞施密特博士的野心昭然若揭——空军、舰载两个市场他要通吃!6月份时,BF-519舰载版在北海号上起降成功,不过因为舰载型重量略重的缘故,最大速度少了近45公里/小时,最大航程少了100多公里。但即便这样,也显示了不错的运用能力。
根据霍夫曼的理解,Ta-183的数据和性能超过了历史上的米格15,BF-519的实验水平超过了米格17最初型的水平,接近于米格-17f。如果BF-519能够在1947年正式服役的话,哪怕德国一点也不进步,在未来5年内可以牢牢压住f-848689等系列飞机,至于俄国人的那些米格,霍夫曼不知道在没有英国发动机的支援下,斯大林还能不能拿出来。
虽然成绩喜人,但霍夫曼还是提出了进一步改进需求:第一,必须加装先进雷达,两侧进气不是为了好看,是为了装好雷达;第二,必须加装空空、空地导弹火控模块,Ta-183就算了,但BF-519必须具备;第三,必须换装新发动机,实现超音速飞行——现有BF-519在个别试验时可以突破音障,但很不稳定,飞行姿态不稳,探索超音速飞行能力需要从材料、布局、设计到理论的全面创新;第四,必须准备与地面数据控制链相结合。
这4个需求没有一个需求是轻而易举能实现的,梅塞施密特博士哀叹几乎要重新设计,施佩尔也不想惯他这个毛病,便以国家利益为理由,告诉他1948年后,有关BF-519的设计图纸、资料和其他专利必须向经过遴选的德国本土战斗机公司开放。据说这条规矩是霍夫曼亲自制定的,那意思很明显,如果你想藏着不肯大步前进,霍夫曼有的是办法用其他人逼迫你前进。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区区几架BF-519并没有引起众人的高度重视,但随后而来的飞机却让所有人掉了一地的眼珠子——因为完全颠覆了传统飞机造型,或者说,更像一片飞翼。
虽然航空界有过对飞翼的探索,不过民众是没有多少见识的,乍看之下还颇为惊人。
霍夫曼当初在军备重整案中下过明确规定,不要搞什么飞碟、飞翼、不对称、双体、前后双发动机等怪异布局,军备部不给钱、不支持。但正如他坚决反对超重型坦克设计,保时捷博士还要偷偷摸摸自己干那样,在航空界也有这样的愣头青,比保时捷博士更进一步的是,他们居然还成功了,这款飞机便是霍顿兄弟造出来的飞机——Go-229(空军标准代码Ho-229)。
第79章 通向铁幕之路(82)
正如美国的约翰·K·诺斯罗普一样,霍顿兄弟也是狂热的飞翼迷,除了飞翼之外,他们脑袋里空空如也,几乎拿不出什么优秀的设计,于是不甘寂寞而又别无他路的两兄弟只能一条道走到黑,在没有军备部支持下自带干粮上路,设计出了Go-229,并在哥达飞机场进行了原型机建造。
由于此时德国已基本胜利在望,所以材料也好,发动机也好,都比历史上要宽裕,型号还是这个型号,但不至于用部分木材代替金属,用蹩脚发动机试验,于是居然在1945年10月份完成了首飞。
飞行姿态看上去很怪异,不过依然能成功起降。
对这样的刺头军备部当然是要打击的,但恰好这时候保时捷博士私下研制超重型坦克的事情也暴露了,哭笑不得的施佩尔只好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将两者都放下。
或许是从超级坦克欺骗案中受到了启发,霍夫曼忽然认为造一下飞翼也没什么不好的,不就是几千万马克嘛,现在有钱、有闲还有取之不尽的资源,为什么不探索一把呢?
于是霍顿兄弟突然被天上掉下的馅饼砸中,Go-229有了正式户口不说,军备部还一口气订购了12架,并表示前期的研发费用会资助一笔。这样一来,Ho-229几乎就和BF-519同步发展。
霍顿兄弟虽然在学术上比较执拗,不过为人处世可一点也不傻,他们知道梅塞施密特公司后台硬,绝口不提Ho-229是战斗机,一个劲宣称自己是新型轰炸机——顶多是战斗轰炸机,避免直接顶上被人穿小鞋,再加上Ho-229的速度才刚刚突破1000公里/小时大关,连Ta-183的水平也没到,梅塞施密特公司自然不会横加阻挠。
到6月份,Ho-229造出了8架逐次改进的原型机,不过也摔了2架,虽然飞行员依靠弹射座椅都安然无恙,但也从证明要操控飞翼确实是比较困难的,不过战略欺骗嘛,自然是怎么噱头怎么来。
于是在解说员口中,Ho-229就变成了极端高大上的东西:“这是划时代的新型喷气战斗机,在速度超过1000公里/小时的情况下,能够携带1.5吨炸弹飞行超过2500公里,更重要的是,这种特殊的气动结构和材料运用使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雷达波免疫的飞行器诞生了……换而言之就是个不可思议的结果,这是架隐形飞机!说隐形并不是肉眼看不见,而是这架飞机拥有特殊涂层,在漆黑的夜晚会无视一切雷达,依靠1.6万米的最高升限,悄然无息地抵达目标上空,并依靠德意志最新研制的精确制导弹药,像最高明的剑客那样一击必杀!元首亲自将其命名为:幽灵!”
“哇”地一下人群全都尖叫起来:幽灵?隐形飞机?
爱德华八世皱了皱眉头,问身边的空军参谋长波特尔元帅:“真可能有所谓的隐形轰炸机么?”
“陛下,没德国人吹得这么玄虚,不过还真可能有……”波特尔解释道,“我们的专家认为,要避免飞机被雷达发现,干扰是一个办法,缩小反射面积同样是一个办法,如果我们把一架飞机的反射面造型缩小到只有大雁或老鹰这么大,那要侦查起来就非常麻烦了,就好像现在海军雷达在海上侦探小型军舰不太顺当那样,很容易被外界干扰。我猜想这种极端特立独行的造型,这种所谓的涂层一定是德国人研究出来用于减少雷达波反射的奥秘……”
“看样子我们也得跟上,如果再来第二次不列颠之战,那恐怕会有天大的麻烦。”
波特尔心想:别说飞机了,光德国那些导弹就是天大的麻烦,不过既然国王开口要抓紧,他回头就能管议会多要点钱,这买卖还是划得来的。
所有人都不知道,这是霍夫曼提前把B2的拉风特点给安插在ho-229身上了,波特尔到底也是专业人士,一语就道破天机,可惜,越是道破天机,越是认为抓住了事情的奥秘,越是容易陷进去。吃瓜群众听听有隐形飞机这种事笑笑就过去了,谁会当真呢?
人群中的东久迩宫稔彦王脸色惨白,对身边的石原莞尔道:“石原君,这么大的技术差距怎么办?我来之前还信心满满,认为帝国将来至少是世界三极之一,说不定有朝一日还能跃居第一,可一看这些玩意,深感压力,三极能不能维持都是个问题。”
“殿下,急是急不得的,德国发展多少年,日本发展多少年?需要时间!不过堀君思路我认为是对的,今后要少打仗了,多花点心思把经济、把科学技术搞上去,特别是科学家一定要重视,今后日本再好的青年不能都进军队了,必须先进大学、进研究所。”
“你也这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