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 第203节
与此同时,东方集团军群还得到了大批仆从军的协助:俄罗斯解放军已完成了最初3个师的编制,正开展第二批3个师的编成,除此之外,已发表过独立宣言的原苏联各加盟国部队也在陆续编成,到1943年1月初,总兵力高达17个师——其中乌克兰5个,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各3个(原本有党卫军部队,现在全变成有关国防军),白俄罗斯、哥萨克各2个,立陶宛、卡尔梅克各组建了1个师。这些基本是按德军统一编制组建而成的部队,每师人员接近1.5万,而不是红军那些只有5000多人的小师,总兵力已突破了30万。根据这些国家自己的预计和承受能力,未来将至少突破25个师。这批部队的去向是明确的,除直接编入一线作战的集团军群外,一律编入东方集团军群。
考虑到协调这些部队需要很高的威望和军衔,1月12日,霍夫曼签署调令,原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魏克斯元帅接任东方集团军群司令官,他的位置则由防御大师莫德尔大将接替,而他给莫德尔的命令也非常简单——弹性防御并要求打出高交换比。
仆从军的战斗力虽然不能与德军相提并论,但存在意义很大,他们一方面利用武装力量在本国积极推动集体农场或工厂分配过程,另一方面又承担二线防御任务,帮助德军在后勤、补给、反游击战、治安等方面减轻压力,特别是在搜捕游击队过程中,德军经常面临人生地不熟的窘迫,而当地国家国防军却一抓一个准。个别战斗力相对较强的部队甚至还直接编入了作战部队,服从所属集团军群的命令。三个集团军群的兵力虽然只有310万,但几乎全部投入野战——这与日本在中国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霍夫曼三令五申的要求之下,东线后勤处给这些仆从部队的武器装备不算差,全部用缴获的俄国军火武装起来,由于缴获装备多部队少,这些部队除坦克之外的装备水平很快就超过了俄军各师的水平,而且这批挑选过的装备大都是战前生产、做工精良的货色,可不是红军手中最近一年来粗制滥造、用来应急的低劣产品。
在本民族国家独立浪潮的推动下,更在土地分配的诱惑下,红军中几乎每天都有人员叛逃,有些是早就心怀不满、一直在寻找机会脱离的人员,有些是因为战役失败被追责或害怕被内务部追责的官兵,由于北方、中央两个集团军群相对战事不激烈,叛逃过来的人员甚至比德军自己抓的俘虏还多。
一边是分田到户和军属免税的优待,一边是越来越多投奔自己的伙伴,仆从军们的士气一下子就激发出来,作战意志也格外旺盛,德军也不是什么人都收,年龄明显偏大、身体偏弱的人员干脆利落的打发他们复员退伍,而战俘营里的非俄罗斯民族俘虏释放速度也大大加速,到1月上旬,除部分中高级军官和政工人员外,几乎已看不到非俄罗斯战俘了。虽然这些战俘和叛逃人员中肯定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参谋部已放心大胆地将二线任务交给了这些仆从军,专门用对付红军,至于甄别混在里面的破坏分子,那是盖世太保和新生各国情报与警察系统的任务,兼之党卫队特种分队取消了犹太人“最终解决”任务,也被赋予了类似使命。在德国国内抓叛国集团颇有心得的鲍曼被委派了这项任务,而一直无所事事的希姆莱则以极大的兴趣投入了犹太人交易,两人都沉浸其中而忙得不可开交。
从斯大林的本意出发,他认为仆从军们是比德军更凶恶的对手,特别是俄罗斯解放军更是梗在他喉咙口的一根刺,急于除之而后快,为此他派出了一拨又一拨的“肃反”队伍,深入敌后破坏,但从汇报上来的情况来看,效果显然没有预计得好,这些国家的集体土地分配工作虽然受到了这样那样的干扰,但基本可以在春播前分配完毕,他派去暗杀独立运动领导人和俄罗斯解放军指挥官的任务也大多失败,只是白白赔进去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情报人员。他的心腹,收拾大清洗烂摊子的贝利亚没敢告诉他——很多情报人员一到目的地就叛变了。
内务部提交上来有关被占领土报告虽然隐晦并充满了乐观主义调门,但斯大林是知道后面潜台词的,游击战争收效甚微且反抗层级和规模越来越低,亲德反俄成为主流,一旦让这些分配下去的田地收获了一个完整季节,只怕再也不能阻挡他们投奔德国人怀抱的决心了。而让他更焦虑的是,情报显示红军撤退时破坏的顿涅茨克盆地煤矿已基本被德国修复完成,即将进行大规模开采,在大量煤炭开采出来并用于发电后,制约西部被占地区的取暖与工业动力问题将不再成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西部工业生产得到恢复,他都不敢想象未来战争的前景会如何。
“你是说,德国人已去了伊斯坦布尔,同时还给土耳其人送去了2个师的装备?”听完贝利亚有关被占地区动态情况汇报后,斯大林话题一转,又问到了土耳其人身上。
“是的。”贝利亚斟酌着用词,“情报表明,土军方欣然接受,其激进分子与德国法西斯一拍即合,但伊诺努总统和部分谨慎人物尚在犹豫之中。”
“波斯战事紧啊……”斯大林感叹了一句,便沉默了下来。
第3章 斯大林的焦虑(下)
“英国人的情况怎么样?”
“很糟糕……比我们预计的还要糟。”贝利亚顿了一下,“2天前,也就是1月13日,得到增援的隆美尔继续进攻,威尔逊上将手里的印度部队非常不经打,他们已丢掉了阿瓦士油田群,向伊斯法罕仓皇撤退,唯一的好消息是油田群被他们破坏了。另外,有一支德国分舰队在阿巴斯港登陆,配合德国空降旅占领了港口,还有一批油船在半路上被截获……”
“这批蠢货,为什么不沉船?哪怕把港口堵了也好。”
“上面都是成品油,是英国人从阿巴丹炼油厂抢运出来的,总数大概有十几万吨,原打算偷偷摸摸溜到印度去,没想到半路上碰到前来登陆的德国巡洋舰编队。”贝利亚干笑了一声,“现在英国的原油供应基地全被德国人占了,航线又被日本人封锁着,所以……”
“这物资供应渠道一断,真令人头疼啊……”斯大林叹了口气,想到自己的供应短缺问题,颓然地坐在沙发上。
事实上,由于北非战事进展很快,从11月份开始,经过波斯的援助通道就开始恶化,一开始丘吉尔只是挪用了重点装备,各类物资和原料还是能得到的,等到了联合舰队突入印度洋后,这条渠道就彻底关闭了。11月份以后,苏联只接收了100多辆坦克,200多架飞机,在12月份,这个数字下降了一半还多。从上周开始,红军装甲钢便开始出现短缺,原本美国人承诺帮苏联人补上这个缺口的。说这话时,斯大林还不知道原本应该给他的几十万双皮靴、几千吨罐头都已成了德国人的战利品。
由于虎式坦克的威胁,基层关于彻底停掉T-60T-70KV系列生产线、全力确保T-34产量的呼声一直很高,鉴于不能只考虑性能,还必须有一定数量,最后斯大林没同意关闭T-70生产线,只同意关掉T-60和KV系列生产线(KV-85只算是应急产品),集中精力生产T-70和T-34,同时为了作战应急,加大了Su-76、Su-85两款坦克歼击车的生产力度。
按斯大林的要求,T-34月产量不少于1500辆,T-70月产量不少于500辆,坦克歼击车不能少于500辆,同时还不能耽误其他新型号的试生产与改进,但实际上,军工部门拼尽全力,T-34月产量也只达到1200多,T-70月产量勉强过了300,哪怕再加上Su-76Su-85的生产量,总数也没有突破2000。一方面是日益扩大和恢复的T-34生产,另一方面是各种材料、物资的短缺,虽通过简化工艺、降低标准等方式竭尽全力进行了弥补,但依然达不到目标,再加上顿河战役中损失颇大,到1月初,红军坦克保有量并没有明显上升。虽然军工部门不说,但斯大林心知肚明:现在的T-34和战前的T-34完全是两种品质,如果连美国装甲钢都用不上,只怕质量和产量还会更差。
此时,德国4号h型坦克生产量一个月已到了1200,三号突击炮加追猎者的月产量是700,而斯柯达手里那条T-34连修复带生产,一个月产量稳稳地突破了300,在坦克装备上,德军不仅有了数量优势,还有极大的质量优势。如果再考虑到比T-70性能更优越的3号后期型都在逐步退出德军装备,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东线装甲战德军总是可以打出1:6、1:5的战果来。
“虎式坦克生产量摸清楚了么?”
“我们的同志没能搞到,但英美有一份情报转给我们。”贝利亚讪讪一笑,“他们估计说月产量在150-170之间。”
“有这么多?”斯大林心里一惊,随即又想到前线的战况,虽然不愿相信,却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
“我们能有机会破坏那些工厂么?”
“基本上很难,这些工厂戒备森严、防御严密,外人很难混进去。而且周围还有大量的假目标,美国空军对这些工厂和配套厂进行了针对性的轰炸,听说几个月里被打掉了几百架飞机,全都是重型轰炸机。”贝利亚露出无可奈何的表情,“只有一次大概有几枚炸弹命中了目标,结果两天后德国人就完全修复了。”
空袭!
这是斯大林目前最不愿意听到的字眼,总参谋部已不止一次地警告说巴库有可能遭到德国飞机轰炸,这已成为他心头最大的隐患——没了美国的装甲钢,T-34大不了数量少点、质量差点,如果没了巴库的石油,苏维埃一半的能源来源都会没着落。
“你汇报的情况我都知道了,密切关注土耳其方向的一切动静,波斯可以用军事手段解决,土耳其一定要靠政治手段,现在把莫洛托夫和朱可夫两位同志叫过来吧。”
“康斯坦丁同志,我们能在波斯发起大规模进攻将德国人赶走么?”朱可夫一进来,斯大林就问了他一个高难度的问题。
朱可夫仔细想了一想,摇摇头:“恐怕很难。”
“你需要什么?部队?装备?飞机?所有这一切我都可以给你调,顿河前线的部队也可以撤下来安排到这个方向。”斯大林焦急地说,“现在德国人把刀子顶在我们肚子上,这滋味比罗斯托夫方向还难受。”
“斯大林同志,您的判断是对的,但军事上真的很难,除非我们可以得到土耳其的帮助。”朱可夫走到地图前为斯大林细细讲解起来,“从我掌握的情况看,目前伊拉克、波斯方向的德军指挥官是隆美尔,他手下现在有3个装甲师,2个伞兵旅——都是非常灵活且富有盛名的部队,战斗力很强,同时又得到了数万伊拉克军队的协助,这意味着德军不但有可靠的后方,而且不用担心自己的后勤补给。从地形上看,波斯以西、德军目前占领的中东地区大部分是平原和沙漠,非常有利于装甲部队行动,而我们所在的外高加索和波斯北部却是群山围绕——糟糕的道路系统意味着我们无法快速投入兵力,勉强投放也只能是轻型步兵师——他们不会有太强的进攻能力。”
事实证明朱可夫的判断没有错,虽然抽调15万部队入波斯的决定一周前就下达了,但到目前为止,除原先和英军瓜分波斯时的驻军外,红军先头部队才刚刚过了大不里士,离德黑兰还有500多公里,离阿瓦士油田群足有800多公里,如果德军一直呆在阿瓦士周围不动,双方到本月底都不见得能交上火。
“先行进攻摩苏尔是否可行?”斯大林指着大不里士西南方向350公里处的摩苏尔油田群问道,“如果我们能占领这里,基本上也能达成目标。”
“非常困难。那里有维京师守着,或许还有一个意大利伞兵旅和1-2万伊拉克部队,我们至少要出动6-7万部队、300辆以上坦克才有希望,等这些部队到位,德国人的增援部队又会上来,现在英美对德军通过东地中海海运增援速度的估计是每个月2个装甲师或4个步兵师。”朱可夫苦笑道,“我们曾经问能否干扰或迟滞他们,英美表示无能为力,马耳他现在自顾不暇,而且德军部队调动不一定要走意大利这条路线,完全可以通过希腊港口海运到东地中海的海法登陆——走这条路比从意大利海运更快、更便捷。”
斯大林终于明白为什么朱可夫刚才一直在强调要得到“土耳其的帮助”,如果土耳其站在自己这一边,就可以动用飞机轰炸从希腊出发的德国运输船队,同时能迅速得到几十甚至上百万土耳其军队的支援,他们再不经打也能用兵力优势压倒摩苏尔方向的德军。
他转过头问莫洛托夫:“通过第三者渠道与土耳其的接触情况怎么样?他们要什么条件才肯参战?”
后者摇摇头:“不太理想,土耳其人要价很高——北面要求得到外高加索的地盘,包括我们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南面要求拿到摩苏尔地区。”
这种条件问都不用问,斯大林肯定是不会同意的,他可是格鲁吉亚人,难道一觉醒来变成土耳其公民了?当然土耳其也有理由,历次俄土战争中土耳其丢了大片领土,现在找点回来实属应当。
“土耳其人想干什么?对我们有领土野心?”斯大林冷笑起来,“他们居然如此不自量力。”
“斯大林同志,我认为这其实是拒绝加入我们的意思——无法是用我们无法拒绝的理由罢了。”莫洛托夫想了一想,“美国出价5亿美元买土耳其中立。”
“罗斯福可真大方,宁可花5亿美元也不愿意给我们多送点装备来。”斯大林盯着莫洛托夫,“请您和英美联系,务必加大对我们的输送力度,否则苏维埃顶不了多久。”
“另外……”他转过头对朱可夫说,“制定一个相对可靠的方案,看看我们在波斯的防线划在哪里比较合适——无论如何要保住巴库。”
第4章 霍夫曼的野望
考虑到协调这些部队需要很高的威望和军衔,1月12日,霍夫曼签署调令,原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魏克斯元帅接任东方集团军群司令官,他的位置则由防御大师莫德尔大将接替,而他给莫德尔的命令也非常简单——弹性防御并要求打出高交换比。
仆从军的战斗力虽然不能与德军相提并论,但存在意义很大,他们一方面利用武装力量在本国积极推动集体农场或工厂分配过程,另一方面又承担二线防御任务,帮助德军在后勤、补给、反游击战、治安等方面减轻压力,特别是在搜捕游击队过程中,德军经常面临人生地不熟的窘迫,而当地国家国防军却一抓一个准。个别战斗力相对较强的部队甚至还直接编入了作战部队,服从所属集团军群的命令。三个集团军群的兵力虽然只有310万,但几乎全部投入野战——这与日本在中国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霍夫曼三令五申的要求之下,东线后勤处给这些仆从部队的武器装备不算差,全部用缴获的俄国军火武装起来,由于缴获装备多部队少,这些部队除坦克之外的装备水平很快就超过了俄军各师的水平,而且这批挑选过的装备大都是战前生产、做工精良的货色,可不是红军手中最近一年来粗制滥造、用来应急的低劣产品。
在本民族国家独立浪潮的推动下,更在土地分配的诱惑下,红军中几乎每天都有人员叛逃,有些是早就心怀不满、一直在寻找机会脱离的人员,有些是因为战役失败被追责或害怕被内务部追责的官兵,由于北方、中央两个集团军群相对战事不激烈,叛逃过来的人员甚至比德军自己抓的俘虏还多。
一边是分田到户和军属免税的优待,一边是越来越多投奔自己的伙伴,仆从军们的士气一下子就激发出来,作战意志也格外旺盛,德军也不是什么人都收,年龄明显偏大、身体偏弱的人员干脆利落的打发他们复员退伍,而战俘营里的非俄罗斯民族俘虏释放速度也大大加速,到1月上旬,除部分中高级军官和政工人员外,几乎已看不到非俄罗斯战俘了。虽然这些战俘和叛逃人员中肯定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参谋部已放心大胆地将二线任务交给了这些仆从军,专门用对付红军,至于甄别混在里面的破坏分子,那是盖世太保和新生各国情报与警察系统的任务,兼之党卫队特种分队取消了犹太人“最终解决”任务,也被赋予了类似使命。在德国国内抓叛国集团颇有心得的鲍曼被委派了这项任务,而一直无所事事的希姆莱则以极大的兴趣投入了犹太人交易,两人都沉浸其中而忙得不可开交。
从斯大林的本意出发,他认为仆从军们是比德军更凶恶的对手,特别是俄罗斯解放军更是梗在他喉咙口的一根刺,急于除之而后快,为此他派出了一拨又一拨的“肃反”队伍,深入敌后破坏,但从汇报上来的情况来看,效果显然没有预计得好,这些国家的集体土地分配工作虽然受到了这样那样的干扰,但基本可以在春播前分配完毕,他派去暗杀独立运动领导人和俄罗斯解放军指挥官的任务也大多失败,只是白白赔进去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情报人员。他的心腹,收拾大清洗烂摊子的贝利亚没敢告诉他——很多情报人员一到目的地就叛变了。
内务部提交上来有关被占领土报告虽然隐晦并充满了乐观主义调门,但斯大林是知道后面潜台词的,游击战争收效甚微且反抗层级和规模越来越低,亲德反俄成为主流,一旦让这些分配下去的田地收获了一个完整季节,只怕再也不能阻挡他们投奔德国人怀抱的决心了。而让他更焦虑的是,情报显示红军撤退时破坏的顿涅茨克盆地煤矿已基本被德国修复完成,即将进行大规模开采,在大量煤炭开采出来并用于发电后,制约西部被占地区的取暖与工业动力问题将不再成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西部工业生产得到恢复,他都不敢想象未来战争的前景会如何。
“你是说,德国人已去了伊斯坦布尔,同时还给土耳其人送去了2个师的装备?”听完贝利亚有关被占地区动态情况汇报后,斯大林话题一转,又问到了土耳其人身上。
“是的。”贝利亚斟酌着用词,“情报表明,土军方欣然接受,其激进分子与德国法西斯一拍即合,但伊诺努总统和部分谨慎人物尚在犹豫之中。”
“波斯战事紧啊……”斯大林感叹了一句,便沉默了下来。
第3章 斯大林的焦虑(下)
“英国人的情况怎么样?”
“很糟糕……比我们预计的还要糟。”贝利亚顿了一下,“2天前,也就是1月13日,得到增援的隆美尔继续进攻,威尔逊上将手里的印度部队非常不经打,他们已丢掉了阿瓦士油田群,向伊斯法罕仓皇撤退,唯一的好消息是油田群被他们破坏了。另外,有一支德国分舰队在阿巴斯港登陆,配合德国空降旅占领了港口,还有一批油船在半路上被截获……”
“这批蠢货,为什么不沉船?哪怕把港口堵了也好。”
“上面都是成品油,是英国人从阿巴丹炼油厂抢运出来的,总数大概有十几万吨,原打算偷偷摸摸溜到印度去,没想到半路上碰到前来登陆的德国巡洋舰编队。”贝利亚干笑了一声,“现在英国的原油供应基地全被德国人占了,航线又被日本人封锁着,所以……”
“这物资供应渠道一断,真令人头疼啊……”斯大林叹了口气,想到自己的供应短缺问题,颓然地坐在沙发上。
事实上,由于北非战事进展很快,从11月份开始,经过波斯的援助通道就开始恶化,一开始丘吉尔只是挪用了重点装备,各类物资和原料还是能得到的,等到了联合舰队突入印度洋后,这条渠道就彻底关闭了。11月份以后,苏联只接收了100多辆坦克,200多架飞机,在12月份,这个数字下降了一半还多。从上周开始,红军装甲钢便开始出现短缺,原本美国人承诺帮苏联人补上这个缺口的。说这话时,斯大林还不知道原本应该给他的几十万双皮靴、几千吨罐头都已成了德国人的战利品。
由于虎式坦克的威胁,基层关于彻底停掉T-60T-70KV系列生产线、全力确保T-34产量的呼声一直很高,鉴于不能只考虑性能,还必须有一定数量,最后斯大林没同意关闭T-70生产线,只同意关掉T-60和KV系列生产线(KV-85只算是应急产品),集中精力生产T-70和T-34,同时为了作战应急,加大了Su-76、Su-85两款坦克歼击车的生产力度。
按斯大林的要求,T-34月产量不少于1500辆,T-70月产量不少于500辆,坦克歼击车不能少于500辆,同时还不能耽误其他新型号的试生产与改进,但实际上,军工部门拼尽全力,T-34月产量也只达到1200多,T-70月产量勉强过了300,哪怕再加上Su-76Su-85的生产量,总数也没有突破2000。一方面是日益扩大和恢复的T-34生产,另一方面是各种材料、物资的短缺,虽通过简化工艺、降低标准等方式竭尽全力进行了弥补,但依然达不到目标,再加上顿河战役中损失颇大,到1月初,红军坦克保有量并没有明显上升。虽然军工部门不说,但斯大林心知肚明:现在的T-34和战前的T-34完全是两种品质,如果连美国装甲钢都用不上,只怕质量和产量还会更差。
此时,德国4号h型坦克生产量一个月已到了1200,三号突击炮加追猎者的月产量是700,而斯柯达手里那条T-34连修复带生产,一个月产量稳稳地突破了300,在坦克装备上,德军不仅有了数量优势,还有极大的质量优势。如果再考虑到比T-70性能更优越的3号后期型都在逐步退出德军装备,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东线装甲战德军总是可以打出1:6、1:5的战果来。
“虎式坦克生产量摸清楚了么?”
“我们的同志没能搞到,但英美有一份情报转给我们。”贝利亚讪讪一笑,“他们估计说月产量在150-170之间。”
“有这么多?”斯大林心里一惊,随即又想到前线的战况,虽然不愿相信,却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
“我们能有机会破坏那些工厂么?”
“基本上很难,这些工厂戒备森严、防御严密,外人很难混进去。而且周围还有大量的假目标,美国空军对这些工厂和配套厂进行了针对性的轰炸,听说几个月里被打掉了几百架飞机,全都是重型轰炸机。”贝利亚露出无可奈何的表情,“只有一次大概有几枚炸弹命中了目标,结果两天后德国人就完全修复了。”
空袭!
这是斯大林目前最不愿意听到的字眼,总参谋部已不止一次地警告说巴库有可能遭到德国飞机轰炸,这已成为他心头最大的隐患——没了美国的装甲钢,T-34大不了数量少点、质量差点,如果没了巴库的石油,苏维埃一半的能源来源都会没着落。
“你汇报的情况我都知道了,密切关注土耳其方向的一切动静,波斯可以用军事手段解决,土耳其一定要靠政治手段,现在把莫洛托夫和朱可夫两位同志叫过来吧。”
“康斯坦丁同志,我们能在波斯发起大规模进攻将德国人赶走么?”朱可夫一进来,斯大林就问了他一个高难度的问题。
朱可夫仔细想了一想,摇摇头:“恐怕很难。”
“你需要什么?部队?装备?飞机?所有这一切我都可以给你调,顿河前线的部队也可以撤下来安排到这个方向。”斯大林焦急地说,“现在德国人把刀子顶在我们肚子上,这滋味比罗斯托夫方向还难受。”
“斯大林同志,您的判断是对的,但军事上真的很难,除非我们可以得到土耳其的帮助。”朱可夫走到地图前为斯大林细细讲解起来,“从我掌握的情况看,目前伊拉克、波斯方向的德军指挥官是隆美尔,他手下现在有3个装甲师,2个伞兵旅——都是非常灵活且富有盛名的部队,战斗力很强,同时又得到了数万伊拉克军队的协助,这意味着德军不但有可靠的后方,而且不用担心自己的后勤补给。从地形上看,波斯以西、德军目前占领的中东地区大部分是平原和沙漠,非常有利于装甲部队行动,而我们所在的外高加索和波斯北部却是群山围绕——糟糕的道路系统意味着我们无法快速投入兵力,勉强投放也只能是轻型步兵师——他们不会有太强的进攻能力。”
事实证明朱可夫的判断没有错,虽然抽调15万部队入波斯的决定一周前就下达了,但到目前为止,除原先和英军瓜分波斯时的驻军外,红军先头部队才刚刚过了大不里士,离德黑兰还有500多公里,离阿瓦士油田群足有800多公里,如果德军一直呆在阿瓦士周围不动,双方到本月底都不见得能交上火。
“先行进攻摩苏尔是否可行?”斯大林指着大不里士西南方向350公里处的摩苏尔油田群问道,“如果我们能占领这里,基本上也能达成目标。”
“非常困难。那里有维京师守着,或许还有一个意大利伞兵旅和1-2万伊拉克部队,我们至少要出动6-7万部队、300辆以上坦克才有希望,等这些部队到位,德国人的增援部队又会上来,现在英美对德军通过东地中海海运增援速度的估计是每个月2个装甲师或4个步兵师。”朱可夫苦笑道,“我们曾经问能否干扰或迟滞他们,英美表示无能为力,马耳他现在自顾不暇,而且德军部队调动不一定要走意大利这条路线,完全可以通过希腊港口海运到东地中海的海法登陆——走这条路比从意大利海运更快、更便捷。”
斯大林终于明白为什么朱可夫刚才一直在强调要得到“土耳其的帮助”,如果土耳其站在自己这一边,就可以动用飞机轰炸从希腊出发的德国运输船队,同时能迅速得到几十甚至上百万土耳其军队的支援,他们再不经打也能用兵力优势压倒摩苏尔方向的德军。
他转过头问莫洛托夫:“通过第三者渠道与土耳其的接触情况怎么样?他们要什么条件才肯参战?”
后者摇摇头:“不太理想,土耳其人要价很高——北面要求得到外高加索的地盘,包括我们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南面要求拿到摩苏尔地区。”
这种条件问都不用问,斯大林肯定是不会同意的,他可是格鲁吉亚人,难道一觉醒来变成土耳其公民了?当然土耳其也有理由,历次俄土战争中土耳其丢了大片领土,现在找点回来实属应当。
“土耳其人想干什么?对我们有领土野心?”斯大林冷笑起来,“他们居然如此不自量力。”
“斯大林同志,我认为这其实是拒绝加入我们的意思——无法是用我们无法拒绝的理由罢了。”莫洛托夫想了一想,“美国出价5亿美元买土耳其中立。”
“罗斯福可真大方,宁可花5亿美元也不愿意给我们多送点装备来。”斯大林盯着莫洛托夫,“请您和英美联系,务必加大对我们的输送力度,否则苏维埃顶不了多久。”
“另外……”他转过头对朱可夫说,“制定一个相对可靠的方案,看看我们在波斯的防线划在哪里比较合适——无论如何要保住巴库。”
第4章 霍夫曼的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