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 第208节
他忍不住叹了口气,美国加入世界大战已13个月了,但除了巨大的潜力和充足的物资,军队特别是陆军还根本没做好全球战争的准备。现在能拉出来打的都是战前训练、培养的基干队伍,是他看着成长起来的,是合众国为数不多、仅有的优秀部队。国内军队虽然已一口气扩张到了300多万,但很多都还处于手忙脚乱训练新兵阶段,里面的老兵比例不到10%,军官也是没多少实践经验的菜鸟,丢了这些基干部队之后——他实在不敢想象将新设部队拉出来打仗会有什么后果。
他清醒地意识到,这点损失放英国、德国、苏联中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值得一提,哪个没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损失?英国人光北非战役就丢了30万人马,中东战场上那10万人马估计也保不住,俄国人丢的队伍估计没700万也有600万,7-8万人对斯大林来说就是一周的损失而已。就是一直高歌猛进的德国人照样有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他估计德国到目前为止至少已损失了100万——实际上自苏德战争开始后,德国在各条战线上的伤亡已突破了120万。
但英国人、德国人、苏联人可以毫不在意地承受这些损失,美国却承受不起——有经验的士兵和军官实在太少了。怕什么偏偏来什么,美国单场战役的伤亡从几千上升到1万2万,突然现在一口气变成5万。而他们现在的对手却是从波兰战役开始就享誉世界的名将——古德里安、隆美尔、凯塞林,哪个不是响当当的人物?
如果可以选择,艾森豪威尔现在很想把这些部队重新拉回美国或英国去,再不济也要退回南非,而不是这样畏畏缩缩地躲在肯尼亚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在机动舰队逮住并消灭莫桑比克海峡空船返回的舰队后,大家已对海上运输不报任何希望,因为谁也不知道该死的日本舰队会从哪里冒出来,没有舰队提供的帮助,他去哪里找足够的物资和支援来构筑东非防线?他可不认为按一战方式的战壕挖掘可以挡住德国装甲部队——更可悲的是,现在连铁丝网和地雷都不够!
“长官,今天有一条船进港——他是偷偷摸摸沿海岸线从马达加斯加开过来的,路上没碰到日本鬼子。”
“真是些勇敢的人。”艾森豪威尔叹了口气,“船上面有什么?”
“一些面粉、朗姆酒、橄榄油、羊毛外套……哦,还有一点汽油——大约1000桶,他说是马达加斯加守军托他带给我们的。”
“很好,很好。”他高兴极了,“统统买下来,可以多给一点钱。”
“这个……”后勤军官为难地说,“我们没这方面预算,再说除了汽油,其他东西也不是特别缺。”
“我们需要物资,所有东西都不能放过,鬼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恢复正常航行。”他耐心解释道,“汽油是我们最急需的物资——就冲他们冒着风险帮忙运汽油的份上,都应给予合理报酬。”
他不是矫情,这是切切实实的需要。军人首先要服从命令,火炬计划失败了,战争却还在继续,非洲战区司令官的名头听上去很响亮,但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罗斯福总统和马歇尔将军给他的指示很明确,想尽一切办法在东非构筑一道可靠防线,保住盟军反攻的希望,他仔细考虑了两天又和部下反复沟通开会了好几次,大家都觉得这任务很难完成。
更要命的是,非洲战区还要负责挽救那些从前方败退下来的将士,他们包括在非洲之角抢滩登陆的英美官兵,包括从开罗、阿斯旺方向退下来的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官兵,包括从苏丹、厄立特里亚等各处退下来的残兵败将,更糟的是,他们没有坚强的组织,没有足够的后勤,甚至都没有多少可供利用的车辆,这样的军队数目最开始是2万,后来是4万,最后各方面累加起来发现已突破了6万。
理论上这些部队都归盟军非洲战区指挥部管制,可除了能在地图上大致摸清他们的方位,能通过电报联络上他们,对他们其他所有行为他都无能为力。
如果这些都是坚强而有力的部队,都拥有战斗意志和充分的作战物资,他会毫不犹豫地立即率领自己手中其他3个师一起赶上去发起反攻——可惜,这6万多人已被打掉了斗志、丢弃了辎重,是一个气喘吁吁、急需挽救的危重病人。他现在要做的不是反攻,而是要绞尽脑汁把这些部队尽快救下来。经过痛苦思考,艾森豪威尔决定让这些部队全部撤退到肯尼亚来——力争在这里挡住德军,苏丹也好、埃塞俄比亚也好、索马里也好都只能统统放弃。
对这样的布置,丘吉尔啰啰嗦嗦讲了一大通不同意的理由,但罗斯福总统毫不犹豫就同意了,马歇尔暗示他可以行使非洲战区最高长官的职权,一贯的“老好人艾克”立即心领神会,果断下达了命令,所有部队都表示拥护和服从,只希望蒙巴萨方面给予帮助,伦敦最后也捏着鼻子同意了。
与此同时,德军的进展很快,在补足后勤物资、安顿好后方、收集到足够的列车之后,古德里安率3个装甲师和2个埃及步兵师浩浩荡荡地南下,当初拉姆斯登退兵时与德国之间有10天不准进攻的协定,这协定当然是遵守了的,但拉姆斯登也不敢完全将希望寄托在德军守信上,更不会傻乎乎再呆在阿斯旺,澳新联军找到了阿斯旺所有能收集到的船舶、汽车,不顾一切地向南撤退。
虽然亚历山大上将的行为让人觉得特别无耻,但不得不说,提前撤退的决定真是非常英明,他手下那万余部队很轻松地抢到了足够的船只沿尼罗河南下,而拉姆斯登做同样的事却费时费力,当最后一个新西兰士兵登上船只离开阿斯旺时,古德里安的先头部队距离阿斯旺机场只有不到15公里了。
皇家空军的特德将军虽然没像亚历山大一样被免职,但遭到了伦敦毫不留情的训斥,迫使他不得不强打起精神来对付现在的局面,阿斯旺方向的飞机有多少算多少,他都准备搜刮到汽油后向咯士穆飞去,可最后的结果很头疼,不但飞机数量多油料少,而且飞行距离超过了900公里,最后那些短腿的喷火、飓风等短程战斗机只能无奈放弃——把油料让给更需要的飞机。
由于澳、新师只有随身携带的一点步兵武器,现在落魄到连手榴弹和迫击炮都算是高端火力了,向埃及人交涉对方又不理——埃及废除一切英埃协定之后,埃军理论上是可以动武的,但大英帝国多年积攒的底蕴还在,埃及指挥官不愿将事情闹大,只当视而不见。
可怜的英国人碰壁之后甚至找不到足够的炸药来摧毁这些飞机,用汽油爆炸也舍不得,最后解决问题的方法令人啼笑皆非——在当地市政官员的牵线搭桥下,埃及方面偷偷摸摸提供了几条船和十几辆卡车给拉姆斯登,而英军则做出匆匆忙忙撤退的样子,让埃及人顺利接收了机场及滞留下来的20多架喷火与飓风——双方都认为自己做了一笔划算的买卖。
当德军侦查部队冲进机场时,一边是欢呼雀跃的埃及士兵,一边是头顶离去不久的英国沙漠空军——只剩下不到100架飞机了。
第11章 蒙巴萨(2)
有人向古德里安报告了埃及人与英国人之间的猫腻,他立即明白了过来,但他并不认为拉姆斯登可以跑掉,面对地图迅速找到了应对办法:一边派遣部队迅速接管城防并让空军进驻机场,一边指示各部队分头展开追击。
进攻在令人瞠目结舌的状态中展开,3个装甲师快速向南挺进,几乎与撤退的英军一路同行——无非英国人走的是水路,德国人走的是陆地。
很快,拉姆斯登就尝到了被追杀的痛苦。
1月17日,古德里安主力部队抵达阿斯旺,下午时分第一波飞机从阿斯旺出发,攻击尼罗河里的英国撤退部队,特德将军的沙漠空军毫无还手之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德军单方面进攻本方部队,这一天英国人损失了2条船,900多人毙命;
1月18日,非洲集团军迅速向南开拔,尼罗河里的英军损失了3条船,1200多人毙命,除此之外,德军飞机还误击了部分埃及、苏丹之间的正常货轮,尼罗河全线停航,只有英国撤退船队仍在夺路而逃;
1月19日,非洲军先头部队跨过埃及与苏丹分界线,在英军聚集的瓦迪哈勒法——这是英军脱离尼罗河水道并登上苏丹火车向南继续逃窜的必由之路,仅仅一个营、只有装甲车没有一辆坦克的德军侦查部队对近1万人的英军部队发起猛烈进攻,打得对方尸横遍野、满目疮痍,所有英军只想夺路而逃,没人愿意留下来阻击一下德军进攻,直到只有随身轻武器的澳、新联军赶到,用简陋的机枪、步枪和为数不多的迫击炮才堪堪抵挡住了德军,付出的伤亡代价高达近2000。
1月20日,德军主力部队赶到,由于燃油和后勤供应一直供应不上,大军困顿于瓦迪哈勒法,但收获依然不小——澳新联军后卫部队被抓到了2000余人,英军撤退火车被炸毁了2列,伤亡又达3000余人,甚至包括2个上校。
短短几天,从阿斯旺陆续逃跑的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联军损失近万,从出发时的3万余人直接掉到了2万多人,无论是澳新还是英军,其士气均跌落到了谷底,而他们此刻距离苏丹首都喀士穆还有整整900公里。在后世,这一段从阿斯旺撤退到喀士穆的路程被称为血路,在德军一路追杀之下,成功撤退、无病无伤的盟军官兵最终没超过2000人,绝大多数人都倒在黎明之前。
艾森豪威尔曾以为非洲军会因补给和燃油制约困顿于苏丹边境,但德国人用内河运输的办法完美地解决了困境:满载着补给、燃油和埃及步兵师的船队从亚历山大和开罗浩浩荡荡南下,无论是船只还是燃油、补给都是英国人遗留在有亚历山大港的战利品,凭借这些物资的帮助,到1月21日,非洲军就得到了继续前进的补给,他们的下一步思路十分清晰——沿着尼罗河两岸一直向南推进并直扑喀士穆。
在另一个方向,巴顿率领的美国第2装甲师和英国第78步兵师比英国人的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他们在索马里登陆后遇见了当地驻守的英国部队,获得了急需的后勤接济,且没遭遇任何敌机、敌军阻击,但飞行堡垒装甲旅在苏丹港登陆并进攻厄立特里亚的消息让巴顿敏锐地感到了危机——摩加迪沙太靠近沿海了,只要轴心组织一次登陆,不用太多部队,只要有一个装甲团和相应步兵,完全能够吃掉自己手里的这点实力。因此,他一边收拢部队向内陆撤退,一边拼命呼叫蒙巴萨希望得到支援。
在飞机数量极其有限的前提下,面对救援拉姆斯登还是救援巴顿的困难抉择,艾森豪威尔只用了半分钟就做出了决定——该决定宣告了西路英、澳、新部队的死刑。
按最初的想法,巴顿应当率领相关部队去埃塞俄比亚的亚的斯亚贝巴,准备在那里积蓄力量并进行休整,但距离埃塞俄比亚最近的国境线也超过600公里,而他的部队除了两条腿,根本没有足够的运输工具。而且在巴顿看来去亚的斯亚贝巴也是一条死路,德军南下的装甲部队很明显会把后续进攻目标放在那里,在他的建议之下,非洲战区最后同意他率部队去1000多公里之外的肯尼亚并直接退往蒙巴萨。
巴顿和其余2万多人一样,深一脚浅一脚走在索马里大地上——部队里全部车辆加起来最多只能搭载4000人,根本不足以让所有人撤退,但这难不倒物流能力拔尖的美国人,他们很快想出了好办法:整支部队每天前进10小时,分上午、下午两个半场,包括巴顿在内所有具备行动能力的官兵必须服从统一安排——每个半场中每人乘坐汽车1小时,步行3小时,休息1小时。巴顿将士兵们分为5波,每次卡车运走最后一波人员,通过让汽车来回开5趟的方式不断向肯尼亚境内滚动前进。
心急如焚的艾森豪威尔搜集了他所能找到的所有车辆前去接应。比起纯粹步行来说,这样的行程安排更快一点,几乎每天能向前运动120公里左右,很多士兵抱怨,从生下来之后就没走过这么长的路。在这一点上,美国士兵天生存在不足,无论苏军、德军都有大量徒步士兵,只有美军官兵超过5公里以上都必须依靠车辆,这段行军近乎要了他们的老命。
在整个过程中,为保障巴顿部队的行动物资供应,美国和英国的航空队真是拼尽了全力,所有航程足够的飞机无论是B-17轰炸机还是c-47运输机,都从南非起飞,先到马达加斯加岛上降落补充油料,然后再从马达加斯加转场到蒙巴萨,最后从蒙巴萨装载各类物资去索马里方向空投,油料、补给、医药,源源不断的物资通过空中走廊输送到这支庞大的军队头上……
第12章 蒙巴萨(3)
为给巴顿的军队输送物资,艾森豪威尔又回到了自己早年最熟悉的参谋军官角色上,调集所有非洲战区可使用的轰炸机和运输机,甚至连停泊在蒙巴萨的“暴怒”号航母上的Tbm舰载机也被拿来承担运输责任,即便这样,要靠空投满足一支远在1600多公里之外部队的补给依然非常困难,其挑战难度几乎不亚于远东的驼峰航线,所幸索马里没有喜马拉雅山这样的恶劣地形与天气,才使蒙巴萨运输集群保持了较高的出动率。随着巴顿的队伍越来越往南,空投补给的距离越来越短,也有更多的飞机能投入空投之中。
空投补给的壮举和巴顿率部队徒步行军向南进发的无畏成为美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故事,虽然因战时保密的缘故不能对外披露具体细节,但巴顿拄着拐杖、斗志昂扬地带领手下步行在索马里大地上的硬汉形象却被随行记者永远定格在相片里。无论是蒙巴萨的艾森豪威尔还是华盛顿的罗斯福与马歇尔等人,每个人都把目光投射到了遥远的东非——这片他们根本不熟悉的土地之上,每天罗斯福起来要关注的第一件事就是巴顿的队伍走到那里了,他像个初学地理的小学生一样,一点一点把巴顿行军经过的地点和路线标注在在地图上,并亲自计算还要过多久才能抵达蒙巴萨。
“长官,前方发来电报,第一批运输车辆已与巴顿将军接洽上了。”
“太好了!”艾森豪威尔欣喜若狂地站了起来,“情况怎么样?部队精神面貌怎么样?”
“总体情况还可以,精神面貌也不错,但他们的身体很虚弱,随行医生抽查了部分官兵的身体状况,他们的体重平均轻了10-15磅……一路走来因各种原因减员的人数在300人左右。”
“很好,很好,尽快把他们拉回来休整……”正在他庆幸救援工作基本告一段落时,忽然响起了凄厉的防空警报声,他皱起眉头问道,“怎么回事?”
参谋们面面相觑,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电话已打了过来,一个惶恐不安的声音报告道:“长官,我们的雷达站发现不明机群,距离我们恐怕只有不到100公里了……”
他清醒地意识到,这点损失放英国、德国、苏联中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值得一提,哪个没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损失?英国人光北非战役就丢了30万人马,中东战场上那10万人马估计也保不住,俄国人丢的队伍估计没700万也有600万,7-8万人对斯大林来说就是一周的损失而已。就是一直高歌猛进的德国人照样有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他估计德国到目前为止至少已损失了100万——实际上自苏德战争开始后,德国在各条战线上的伤亡已突破了120万。
但英国人、德国人、苏联人可以毫不在意地承受这些损失,美国却承受不起——有经验的士兵和军官实在太少了。怕什么偏偏来什么,美国单场战役的伤亡从几千上升到1万2万,突然现在一口气变成5万。而他们现在的对手却是从波兰战役开始就享誉世界的名将——古德里安、隆美尔、凯塞林,哪个不是响当当的人物?
如果可以选择,艾森豪威尔现在很想把这些部队重新拉回美国或英国去,再不济也要退回南非,而不是这样畏畏缩缩地躲在肯尼亚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在机动舰队逮住并消灭莫桑比克海峡空船返回的舰队后,大家已对海上运输不报任何希望,因为谁也不知道该死的日本舰队会从哪里冒出来,没有舰队提供的帮助,他去哪里找足够的物资和支援来构筑东非防线?他可不认为按一战方式的战壕挖掘可以挡住德国装甲部队——更可悲的是,现在连铁丝网和地雷都不够!
“长官,今天有一条船进港——他是偷偷摸摸沿海岸线从马达加斯加开过来的,路上没碰到日本鬼子。”
“真是些勇敢的人。”艾森豪威尔叹了口气,“船上面有什么?”
“一些面粉、朗姆酒、橄榄油、羊毛外套……哦,还有一点汽油——大约1000桶,他说是马达加斯加守军托他带给我们的。”
“很好,很好。”他高兴极了,“统统买下来,可以多给一点钱。”
“这个……”后勤军官为难地说,“我们没这方面预算,再说除了汽油,其他东西也不是特别缺。”
“我们需要物资,所有东西都不能放过,鬼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恢复正常航行。”他耐心解释道,“汽油是我们最急需的物资——就冲他们冒着风险帮忙运汽油的份上,都应给予合理报酬。”
他不是矫情,这是切切实实的需要。军人首先要服从命令,火炬计划失败了,战争却还在继续,非洲战区司令官的名头听上去很响亮,但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罗斯福总统和马歇尔将军给他的指示很明确,想尽一切办法在东非构筑一道可靠防线,保住盟军反攻的希望,他仔细考虑了两天又和部下反复沟通开会了好几次,大家都觉得这任务很难完成。
更要命的是,非洲战区还要负责挽救那些从前方败退下来的将士,他们包括在非洲之角抢滩登陆的英美官兵,包括从开罗、阿斯旺方向退下来的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官兵,包括从苏丹、厄立特里亚等各处退下来的残兵败将,更糟的是,他们没有坚强的组织,没有足够的后勤,甚至都没有多少可供利用的车辆,这样的军队数目最开始是2万,后来是4万,最后各方面累加起来发现已突破了6万。
理论上这些部队都归盟军非洲战区指挥部管制,可除了能在地图上大致摸清他们的方位,能通过电报联络上他们,对他们其他所有行为他都无能为力。
如果这些都是坚强而有力的部队,都拥有战斗意志和充分的作战物资,他会毫不犹豫地立即率领自己手中其他3个师一起赶上去发起反攻——可惜,这6万多人已被打掉了斗志、丢弃了辎重,是一个气喘吁吁、急需挽救的危重病人。他现在要做的不是反攻,而是要绞尽脑汁把这些部队尽快救下来。经过痛苦思考,艾森豪威尔决定让这些部队全部撤退到肯尼亚来——力争在这里挡住德军,苏丹也好、埃塞俄比亚也好、索马里也好都只能统统放弃。
对这样的布置,丘吉尔啰啰嗦嗦讲了一大通不同意的理由,但罗斯福总统毫不犹豫就同意了,马歇尔暗示他可以行使非洲战区最高长官的职权,一贯的“老好人艾克”立即心领神会,果断下达了命令,所有部队都表示拥护和服从,只希望蒙巴萨方面给予帮助,伦敦最后也捏着鼻子同意了。
与此同时,德军的进展很快,在补足后勤物资、安顿好后方、收集到足够的列车之后,古德里安率3个装甲师和2个埃及步兵师浩浩荡荡地南下,当初拉姆斯登退兵时与德国之间有10天不准进攻的协定,这协定当然是遵守了的,但拉姆斯登也不敢完全将希望寄托在德军守信上,更不会傻乎乎再呆在阿斯旺,澳新联军找到了阿斯旺所有能收集到的船舶、汽车,不顾一切地向南撤退。
虽然亚历山大上将的行为让人觉得特别无耻,但不得不说,提前撤退的决定真是非常英明,他手下那万余部队很轻松地抢到了足够的船只沿尼罗河南下,而拉姆斯登做同样的事却费时费力,当最后一个新西兰士兵登上船只离开阿斯旺时,古德里安的先头部队距离阿斯旺机场只有不到15公里了。
皇家空军的特德将军虽然没像亚历山大一样被免职,但遭到了伦敦毫不留情的训斥,迫使他不得不强打起精神来对付现在的局面,阿斯旺方向的飞机有多少算多少,他都准备搜刮到汽油后向咯士穆飞去,可最后的结果很头疼,不但飞机数量多油料少,而且飞行距离超过了900公里,最后那些短腿的喷火、飓风等短程战斗机只能无奈放弃——把油料让给更需要的飞机。
由于澳、新师只有随身携带的一点步兵武器,现在落魄到连手榴弹和迫击炮都算是高端火力了,向埃及人交涉对方又不理——埃及废除一切英埃协定之后,埃军理论上是可以动武的,但大英帝国多年积攒的底蕴还在,埃及指挥官不愿将事情闹大,只当视而不见。
可怜的英国人碰壁之后甚至找不到足够的炸药来摧毁这些飞机,用汽油爆炸也舍不得,最后解决问题的方法令人啼笑皆非——在当地市政官员的牵线搭桥下,埃及方面偷偷摸摸提供了几条船和十几辆卡车给拉姆斯登,而英军则做出匆匆忙忙撤退的样子,让埃及人顺利接收了机场及滞留下来的20多架喷火与飓风——双方都认为自己做了一笔划算的买卖。
当德军侦查部队冲进机场时,一边是欢呼雀跃的埃及士兵,一边是头顶离去不久的英国沙漠空军——只剩下不到100架飞机了。
第11章 蒙巴萨(2)
有人向古德里安报告了埃及人与英国人之间的猫腻,他立即明白了过来,但他并不认为拉姆斯登可以跑掉,面对地图迅速找到了应对办法:一边派遣部队迅速接管城防并让空军进驻机场,一边指示各部队分头展开追击。
进攻在令人瞠目结舌的状态中展开,3个装甲师快速向南挺进,几乎与撤退的英军一路同行——无非英国人走的是水路,德国人走的是陆地。
很快,拉姆斯登就尝到了被追杀的痛苦。
1月17日,古德里安主力部队抵达阿斯旺,下午时分第一波飞机从阿斯旺出发,攻击尼罗河里的英国撤退部队,特德将军的沙漠空军毫无还手之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德军单方面进攻本方部队,这一天英国人损失了2条船,900多人毙命;
1月18日,非洲集团军迅速向南开拔,尼罗河里的英军损失了3条船,1200多人毙命,除此之外,德军飞机还误击了部分埃及、苏丹之间的正常货轮,尼罗河全线停航,只有英国撤退船队仍在夺路而逃;
1月19日,非洲军先头部队跨过埃及与苏丹分界线,在英军聚集的瓦迪哈勒法——这是英军脱离尼罗河水道并登上苏丹火车向南继续逃窜的必由之路,仅仅一个营、只有装甲车没有一辆坦克的德军侦查部队对近1万人的英军部队发起猛烈进攻,打得对方尸横遍野、满目疮痍,所有英军只想夺路而逃,没人愿意留下来阻击一下德军进攻,直到只有随身轻武器的澳、新联军赶到,用简陋的机枪、步枪和为数不多的迫击炮才堪堪抵挡住了德军,付出的伤亡代价高达近2000。
1月20日,德军主力部队赶到,由于燃油和后勤供应一直供应不上,大军困顿于瓦迪哈勒法,但收获依然不小——澳新联军后卫部队被抓到了2000余人,英军撤退火车被炸毁了2列,伤亡又达3000余人,甚至包括2个上校。
短短几天,从阿斯旺陆续逃跑的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联军损失近万,从出发时的3万余人直接掉到了2万多人,无论是澳新还是英军,其士气均跌落到了谷底,而他们此刻距离苏丹首都喀士穆还有整整900公里。在后世,这一段从阿斯旺撤退到喀士穆的路程被称为血路,在德军一路追杀之下,成功撤退、无病无伤的盟军官兵最终没超过2000人,绝大多数人都倒在黎明之前。
艾森豪威尔曾以为非洲军会因补给和燃油制约困顿于苏丹边境,但德国人用内河运输的办法完美地解决了困境:满载着补给、燃油和埃及步兵师的船队从亚历山大和开罗浩浩荡荡南下,无论是船只还是燃油、补给都是英国人遗留在有亚历山大港的战利品,凭借这些物资的帮助,到1月21日,非洲军就得到了继续前进的补给,他们的下一步思路十分清晰——沿着尼罗河两岸一直向南推进并直扑喀士穆。
在另一个方向,巴顿率领的美国第2装甲师和英国第78步兵师比英国人的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他们在索马里登陆后遇见了当地驻守的英国部队,获得了急需的后勤接济,且没遭遇任何敌机、敌军阻击,但飞行堡垒装甲旅在苏丹港登陆并进攻厄立特里亚的消息让巴顿敏锐地感到了危机——摩加迪沙太靠近沿海了,只要轴心组织一次登陆,不用太多部队,只要有一个装甲团和相应步兵,完全能够吃掉自己手里的这点实力。因此,他一边收拢部队向内陆撤退,一边拼命呼叫蒙巴萨希望得到支援。
在飞机数量极其有限的前提下,面对救援拉姆斯登还是救援巴顿的困难抉择,艾森豪威尔只用了半分钟就做出了决定——该决定宣告了西路英、澳、新部队的死刑。
按最初的想法,巴顿应当率领相关部队去埃塞俄比亚的亚的斯亚贝巴,准备在那里积蓄力量并进行休整,但距离埃塞俄比亚最近的国境线也超过600公里,而他的部队除了两条腿,根本没有足够的运输工具。而且在巴顿看来去亚的斯亚贝巴也是一条死路,德军南下的装甲部队很明显会把后续进攻目标放在那里,在他的建议之下,非洲战区最后同意他率部队去1000多公里之外的肯尼亚并直接退往蒙巴萨。
巴顿和其余2万多人一样,深一脚浅一脚走在索马里大地上——部队里全部车辆加起来最多只能搭载4000人,根本不足以让所有人撤退,但这难不倒物流能力拔尖的美国人,他们很快想出了好办法:整支部队每天前进10小时,分上午、下午两个半场,包括巴顿在内所有具备行动能力的官兵必须服从统一安排——每个半场中每人乘坐汽车1小时,步行3小时,休息1小时。巴顿将士兵们分为5波,每次卡车运走最后一波人员,通过让汽车来回开5趟的方式不断向肯尼亚境内滚动前进。
心急如焚的艾森豪威尔搜集了他所能找到的所有车辆前去接应。比起纯粹步行来说,这样的行程安排更快一点,几乎每天能向前运动120公里左右,很多士兵抱怨,从生下来之后就没走过这么长的路。在这一点上,美国士兵天生存在不足,无论苏军、德军都有大量徒步士兵,只有美军官兵超过5公里以上都必须依靠车辆,这段行军近乎要了他们的老命。
在整个过程中,为保障巴顿部队的行动物资供应,美国和英国的航空队真是拼尽了全力,所有航程足够的飞机无论是B-17轰炸机还是c-47运输机,都从南非起飞,先到马达加斯加岛上降落补充油料,然后再从马达加斯加转场到蒙巴萨,最后从蒙巴萨装载各类物资去索马里方向空投,油料、补给、医药,源源不断的物资通过空中走廊输送到这支庞大的军队头上……
第12章 蒙巴萨(3)
为给巴顿的军队输送物资,艾森豪威尔又回到了自己早年最熟悉的参谋军官角色上,调集所有非洲战区可使用的轰炸机和运输机,甚至连停泊在蒙巴萨的“暴怒”号航母上的Tbm舰载机也被拿来承担运输责任,即便这样,要靠空投满足一支远在1600多公里之外部队的补给依然非常困难,其挑战难度几乎不亚于远东的驼峰航线,所幸索马里没有喜马拉雅山这样的恶劣地形与天气,才使蒙巴萨运输集群保持了较高的出动率。随着巴顿的队伍越来越往南,空投补给的距离越来越短,也有更多的飞机能投入空投之中。
空投补给的壮举和巴顿率部队徒步行军向南进发的无畏成为美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故事,虽然因战时保密的缘故不能对外披露具体细节,但巴顿拄着拐杖、斗志昂扬地带领手下步行在索马里大地上的硬汉形象却被随行记者永远定格在相片里。无论是蒙巴萨的艾森豪威尔还是华盛顿的罗斯福与马歇尔等人,每个人都把目光投射到了遥远的东非——这片他们根本不熟悉的土地之上,每天罗斯福起来要关注的第一件事就是巴顿的队伍走到那里了,他像个初学地理的小学生一样,一点一点把巴顿行军经过的地点和路线标注在在地图上,并亲自计算还要过多久才能抵达蒙巴萨。
“长官,前方发来电报,第一批运输车辆已与巴顿将军接洽上了。”
“太好了!”艾森豪威尔欣喜若狂地站了起来,“情况怎么样?部队精神面貌怎么样?”
“总体情况还可以,精神面貌也不错,但他们的身体很虚弱,随行医生抽查了部分官兵的身体状况,他们的体重平均轻了10-15磅……一路走来因各种原因减员的人数在300人左右。”
“很好,很好,尽快把他们拉回来休整……”正在他庆幸救援工作基本告一段落时,忽然响起了凄厉的防空警报声,他皱起眉头问道,“怎么回事?”
参谋们面面相觑,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电话已打了过来,一个惶恐不安的声音报告道:“长官,我们的雷达站发现不明机群,距离我们恐怕只有不到100公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