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 第276节
围攻巴库的轴心部队包括11万德军,2万伊朗军,10万土耳其军,拥有400辆坦克和500架飞机,在巴库坚守的红军只剩下6万士气低落、建制不全、指挥混乱的部队,坦克还不到50辆,飞机几乎等于没有。更让他们绝望的是,除了收到莫斯科总参谋部和斯大林发来的“坚持到最后一人!”的电报外,什么支援和补给也没能获得,里海里空空荡荡,一条船也没有。
他们唯一值得称道的举动是将这巴库——苏联最著名的石油城炸成了一片废墟,但这阻碍不了轴心进军的脚步,巴库的陷落近在眼前了。
第一百十4章 高加索(1)
“什么?你说他们全部投降了?”3月23日,克里姆林宫收到令人无比震惊的消息:6万多内无补给、外无援兵,后无退路的红军余部在绝望中放下武器投降。
“是的,斯大林同志,无论是我们掌握的情报还是巴库方面最后发来电报,情况就是如此。”
“叛徒!叛徒!我要把他们统统绞死!绞死!”斯大林怒不可遏地发着脾气,所有人都噤若寒蝉。
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对视了一眼,露出了无奈的眼神:巴库守军投降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莫斯科只强调让部队坚持打到“最后一人”,却什么援助、补给也不给,也不通过里海船只进行运输,只片面强调“大无畏的革命气势”,这当然不可能让守军坚持到底。虽然在敌人猛烈的空袭面前,在里海里开展大规模运输存在很大困难,问题是连希望都不给守军,怎么可能还让他们坚持到底呢?
斯大林希望利用这些守军消耗轴心国兵力的企图破了产,整个外高加索战役,红军连伤亡、俘虏与投诚算在一起,一共损失了17万人,但他们给轴心过造成的损失——连德国人、伊朗人和土耳其人全部加在一起不过是2万余人,其中德国人只占了45%。
从本月初开始进攻到巴库守军正式放下武器投降,轴心集团利用仅仅3周左右的时间,不但拿下了外高加索的大片领土,还占领了苏联的石油重镇——巴库。总算守军还有点良心,在投降前将巴库的油田设施炸成了一片废墟,但这于事无补,苏联的石油产量一下子就掉到1000多万吨这个可怕的数字。
这场大胜(因为德军损失了近万人且很多都是精锐部队,因此在高斯眼中算不得完美)给了两个新加入轴心的小兄弟很大鼓舞:土耳其一下子拿到了包括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在内的近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伊朗不但收复了全部国土,还在德国的默许和纵容下,借口多年来的传统民族势力与领土纠纷,从临近的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南部抢到了近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虽然土耳其对此表示不满,但伊朗人说的也并非毫无道理,再加上外高加索的精华部分和巴库油田都掌握在土耳其手里,土耳其外交部长嘟囔了几句就不响了。
实际上,这场胜利不但没有缓解土耳其伊诺努总统身上的压力,反而给他带来更多困挠:他原本只想见好就收,拿回外高加索的领土就可以暂时告一段落和苏联人谈谈了,没想到这个轻而易举获得的战果大大刺激了军内鹰派的野心,几乎是逼迫着政府同意再度扩军60万,土耳其国内所有的报刊舆论都口径一致地要求“复仇”和“收复全部故土”,在这样的风口浪尖,凡主张“趁势和谈”都被当成是卖国贼看待。
而且,伊诺努总统还发现他对军队分而治之的策略也在逐渐失效,因为德国人派出了博克元帅,土耳其军方几个主要高层可以相互之间不买账,但在老资格的德国陆军元帅、担任过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的博克面前,他们无一例外都表现得恭恭敬敬,这种恭敬不仅因为博克的名声和以往战绩,还因为德军强大的攻击力——外高加索最难打的战役全是德国人带头打的,逼降巴库守军也是德国人的功劳。红军习惯性地对兵力比他们多几倍的土耳其人保持蔑视,但在数量同等或更少的德军面前却被打得溃不成军。
伊朗国内就更不用说了,新继位的巴列维凭借光复国土、开疆拓土两项成就就足以稳定国内的局势,再加上德国除了对石油有需求之外,并未殖民伊朗的打算,在其他方面也给予了伊朗很大支持,连最新式的虎式坦克都答应提供给该国,还表示后续可赠送伊朗一批护卫艇、鱼雷艇用于近海防御、保障石油输出,这让该国本来就十分强大的亲德势力更加发狂,巴列维一口气新募集了6个师,准备全部交给隆美尔带领——他想得很清楚,外高加索地区因土耳其的缘故他没法再争,但伊朗东北部却与苏联土库曼接壤,而且上面也不是俄罗斯族,只要把部队练出来了,那里有大把的运作空间。
外高加索战事告一段落后,轴心进攻的重点是在高加索山脉的隘口与据点上,这些任务不适合机械化部队,所以攻坚重任交给了伊朗和土耳其,隆美尔只派出党卫军欧根亲王师助战,以发挥该师山地作战的特长。在前期胜利的鼓舞之下,土耳其和伊朗人打得很疯狂,不过由于地形和敌军据险死守的缘故,他们只能打出1:1左右的交换比来。
“高加索山脉各主要隘口受到了德国人、伊朗人和土耳其人的冲击,秋列涅夫同志打得很艰苦,一再要求我们派遣援兵给他,至少要派足够的技术兵器,尤其是飞机。”朱可夫说道,“我原准备调6-8个航空团给他,但是……”
在高加索山脉作战,坦克不是第一位的,火炮也很难推到一线大规模运用,但飞机却万万不能少。在空中力量上,德国占据了显著优势,Ju-87改造而成的对地攻击机发挥了极大优势,而燃烧弹在很多时候又比普通炸弹要好用。如果没有德国飞机助战,累死土耳其人和伊朗人也很难拿下这些隘口。
“但是什么?”斯大林听到了朱可夫欲言又止的回答,疑惑地问道。
“总参谋部估计敌人很快要在顿河流域发动大规模进攻,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所有航空兵必须留在最要紧的地方。”
“你们得到了可靠情报?为什么会有这种判断?”斯大林疑惑地问道,“最近1、2个月德国人不是保持了相对平静的态势么?”
“第一,曼施坦因太平静了,这不符合大兵团对峙的情况,也不符合他的风格与习惯;第二个重要的因素是,天气回暖,再接下去就要进入春天了。”
“天气回暖……”斯大林反复斟酌着这几个字,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俄罗斯北部的高寒地带要在4月下旬甚至5月初才进入春天,但在南部地区,这个过程会提前到4月中旬。在东线,进入春天对战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那意味着土地解冻很快要开始了,大片冻得发硬、碾过去如同水泥地一样的土地很快就要变成一片烂泥浆,严重的时候车辆开过去能没掉半个车轮——那些轮式卡车、半履带装甲车很快就要动弹不得,而制造精密、减震性能强的交错重叠负重轮们也将因泥土进入轮子缝隙间而不断被卡死,只有T-34们特有的全履带大负重轮们才能最大限度地抵消这一影响。一句话,德军机械化部队马上就要进入举步维艰的时期。
“这是好事,我正打算度过这个时期将顿河前线那三个方面军撤下来。”斯大林轻轻点头道。
“我们认为敌人很快就要发动大规模进攻,目标就是那三个方面军。”华西列夫斯基解释道,“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前期相对平静并不是无所作为,我们有可靠情报,敌人利用这两个月积累了大量兵力和装备,因此大规模进攻很快就会发起,而且这个窗口期很短,因为进入4月份,特别是4月中下旬,土地解冻变成一摊烂泥地后就不适合德军机械化部队运动了。”
“你们认为如果敌人进攻的话,会是什么时候?”
“快的话下周一,慢的话月底。”朱可夫汇报道,“而且不会打很长时间,最长可能就是一个月。”
斯大林默不作声:现在发起大规模进攻就如同进入初冬时的那场进攻一样,唯一的区别是,那时候刚刚结束翻浆期而土地冻结,而现在是即将进入翻浆期,从气候条件来说都在避开严寒的同时保持了交通条件。
正沉默间,忽然有惊人的消息传来:2小时前,在500多公里的战线上,南翼德军发起全线进攻,40万发大口径炮弹在短时间内倾泻一空,战区上空德国战机数量高达1500架,升空迎击的200多架红军战斗机在半个小时内被悉数击落。各方面军一开始以为这只是德军的牵制性进攻,但等到以4个装甲师、3个重装甲营为突击力量的兵力出现在面前时,几个方面军司令员才明白过来——这不是普通进攻,这是德军全线进攻了。
“看来,既不是下周一也不是三月末,敌人的大规模进攻是在今天。”斯大林看了一下地图,又转过去问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你们有信心挡住法西斯么?”
“有!斯大林同志,我马上去前线。”朱可夫被曼施坦因利用中午进攻这出其不意的一手弄得很狼狈,马上大声回答到:“我们这两个月来针对德军的进攻有一系列预案。”
“很好,命令前线的同志们挡住敌军,寸步不退。”
第一百十5章 高加索(2)
朱可夫抱着极度愤懑的心情出了会议室,然后马不停蹄地搭乘飞机赶往前线协调作战,目前战争事态的演变对他打击很大:
一是因为曼施坦因在今天白天突然发起的总攻突破了他的预计,不但让他形成了战略误判,而且让他在会上当场出了很大的丑,特别是他刚说完“快的话下周一、慢的话月底”这句话时来这么一下,那情况要多讽刺就有多讽刺,只感觉冷不防被人狠狠扇了一个耳光,脸上火辣辣的疼。虽然最高统帅部大多数人都欣赏他对战局的判断能力,也认可了他的判断,但曼施坦因这出其不意的行为让他感觉很难堪。
二是因为外高加索战事的不顺让他十分担心。虽然斯大林同志这次并未迁怒任何人,甚至对高加索方面军司令员秋列涅夫和已殉国的梅佐夫中将的态度都还算得上温和,哪怕听到巴库守军投降消息后的怒火也只持续了一下子,并未有交代内务部深究到底的意图,但朱可夫仍觉得心情很不好受——虽然外高加索战役不是他直接指挥的,再加土耳其的突然进攻大大恶化了局势,但总参谋部负有统御全局的责任,他觉得自己应该提早预料到这些,提早做好应对准备。
三是为外高加索的局面感到难过,格鲁吉亚是斯大林同志的家乡,年轻时斯大林在格鲁吉亚特别是第比利斯一带参加过过多次革命活动,对该地区具有深厚的感情,虽然斯大林同志看上去比俄罗斯人还俄罗斯人,对格鲁吉亚的丢失也没有特别想要追究手下责任的意思,但朱可夫仍为格鲁吉亚的沦陷而感到不安。
最后是为今后的战局感到揪心:红军丢掉了西部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地区,丢掉了顿涅茨克盆地中的大型煤矿和巴库的油田,经济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哪怕在远东或者其他地方进行补充生产也无济于事。虽然这几个月战场局势看上去还比较稳定,但朱可夫很清楚,这是假象与幻觉,实际上红军的持续战斗能力一直在持续下降,特别是在今年夏秋之交的蓝色行动中为应付德军进攻与穿插而迫不得已大量强制征兵后,军队实力已到了惨不忍睹的地步:无论兵员素质、指挥能力、装备水平还是后勤补给全面落后于德军。
朱可夫特意研究了前线发来的战报,特别从这次近卫重型坦克第11旅的战况他就能看出很多问题来:被红军上下寄予厚望的KV-3坦克并不是虎式坦克的对手,哪怕剔除空袭影响,在面对面装甲战中,KV-3的战场幸存时间只比T-34/76要好一点,与虎式的交换比依然高达5:1甚至6:1,这是非常令人难以接受的结果。红军总参谋部预计德国现在有1000-1500辆虎式(实际上哪怕把突击虎和出口的虎式全算上,德军总体拥有量也未超过700辆),而红军重型坦克只有400-500辆,其中大部分还是已过时的KV-1和KV-2系列,性能和机械水平很不稳定KV-3居然还算的上是新坦克。
伏罗希洛夫已指示技术专家们在KV-3基础上研发新坦克,同时还给这个装备取了新编号——IS-1,在坚持开发重型坦克的同时,红军还启动了针对T-34坦克的全面升级计划,但与4号坦克迅速升级到h型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为T-34/76换装85mm口径火炮的T-34/85方案迟迟不能落地,实施当中又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让朱可夫焦虑汪峰。现在前线坦克不占优势、飞机不占优势、后勤保障也不占优势,唯一占优势的大概只有部队数量与规模了——可惜德国人打起来根本不认这个道理,照样打得大批红军雪崩般溃退。
更要命的是,三条接受盟国外援支持的道路来源一口被断绝了2条,目前只有从远东还能顺利输入物资,但日本人会不会掐掉这条路线现在还是未知数,而且就算日本继续执行不干涉的方针,要将物资快速运抵前线,中间的损耗数目与耽搁时间依然高得惊人,而且运抵的物资根本就不够前线需求或后方生产需要。
是华西列夫斯基却比他冷静与沉稳得多,他的观点是:“我们都判断出曼施坦因要发起进攻,甚至也看到他的进攻路线与我们设想的基本一直,唯一猜错的或许是总攻时间和方式,但除了一开始突然打击造成的困挠外,这种举动并不能改变整体的战局推演和力量对比,可德国人为什么要打这种仗呢?”
在总参谋部准备的预案里,他们对南方集团军群的进攻路线是有预判的,希望能够将德军引诱到斯大林格勒附近去,利用城市防线拖住德军,然后通过两翼迂回包抄歼灭突入的部队,并最终获得胜利。
现在曼施坦因正一步步按照这个想法来,华西列夫斯基反而要犯嘀咕,事情真的这么容易么?如果德国人这么容易上当的话,为什么这一年半来红军一直都在溃退呢?哪怕在1-2月份双方彼此都未开展大的战事这样的时期,红军的表现也很笨拙:红军几个方面军曾考虑利用冬季发起过猛攻,结果在德军坚固的防线和机动防御措施面前撞得头破血流,前线报告上来的伤亡、伤病乃至逃亡和投降总人数超过了30万,而他们估计对面的德军伤亡甚至不超过5万,加上更好的运输、医疗和交通条件,德国伤兵将来重返战场的比例将超过60%——这是个很可怕的数字。
华西列夫斯基的担忧和善意的提醒朱可夫暂时听不进去,他现在满脑子都是稳固阵脚、逐步后退,然后依托有利地形挡住敌人并对其进行全面反攻的想法……
第一百十6章 高加索(3)
他们唯一值得称道的举动是将这巴库——苏联最著名的石油城炸成了一片废墟,但这阻碍不了轴心进军的脚步,巴库的陷落近在眼前了。
第一百十4章 高加索(1)
“什么?你说他们全部投降了?”3月23日,克里姆林宫收到令人无比震惊的消息:6万多内无补给、外无援兵,后无退路的红军余部在绝望中放下武器投降。
“是的,斯大林同志,无论是我们掌握的情报还是巴库方面最后发来电报,情况就是如此。”
“叛徒!叛徒!我要把他们统统绞死!绞死!”斯大林怒不可遏地发着脾气,所有人都噤若寒蝉。
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对视了一眼,露出了无奈的眼神:巴库守军投降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莫斯科只强调让部队坚持打到“最后一人”,却什么援助、补给也不给,也不通过里海船只进行运输,只片面强调“大无畏的革命气势”,这当然不可能让守军坚持到底。虽然在敌人猛烈的空袭面前,在里海里开展大规模运输存在很大困难,问题是连希望都不给守军,怎么可能还让他们坚持到底呢?
斯大林希望利用这些守军消耗轴心国兵力的企图破了产,整个外高加索战役,红军连伤亡、俘虏与投诚算在一起,一共损失了17万人,但他们给轴心过造成的损失——连德国人、伊朗人和土耳其人全部加在一起不过是2万余人,其中德国人只占了45%。
从本月初开始进攻到巴库守军正式放下武器投降,轴心集团利用仅仅3周左右的时间,不但拿下了外高加索的大片领土,还占领了苏联的石油重镇——巴库。总算守军还有点良心,在投降前将巴库的油田设施炸成了一片废墟,但这于事无补,苏联的石油产量一下子就掉到1000多万吨这个可怕的数字。
这场大胜(因为德军损失了近万人且很多都是精锐部队,因此在高斯眼中算不得完美)给了两个新加入轴心的小兄弟很大鼓舞:土耳其一下子拿到了包括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在内的近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伊朗不但收复了全部国土,还在德国的默许和纵容下,借口多年来的传统民族势力与领土纠纷,从临近的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南部抢到了近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虽然土耳其对此表示不满,但伊朗人说的也并非毫无道理,再加上外高加索的精华部分和巴库油田都掌握在土耳其手里,土耳其外交部长嘟囔了几句就不响了。
实际上,这场胜利不但没有缓解土耳其伊诺努总统身上的压力,反而给他带来更多困挠:他原本只想见好就收,拿回外高加索的领土就可以暂时告一段落和苏联人谈谈了,没想到这个轻而易举获得的战果大大刺激了军内鹰派的野心,几乎是逼迫着政府同意再度扩军60万,土耳其国内所有的报刊舆论都口径一致地要求“复仇”和“收复全部故土”,在这样的风口浪尖,凡主张“趁势和谈”都被当成是卖国贼看待。
而且,伊诺努总统还发现他对军队分而治之的策略也在逐渐失效,因为德国人派出了博克元帅,土耳其军方几个主要高层可以相互之间不买账,但在老资格的德国陆军元帅、担任过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的博克面前,他们无一例外都表现得恭恭敬敬,这种恭敬不仅因为博克的名声和以往战绩,还因为德军强大的攻击力——外高加索最难打的战役全是德国人带头打的,逼降巴库守军也是德国人的功劳。红军习惯性地对兵力比他们多几倍的土耳其人保持蔑视,但在数量同等或更少的德军面前却被打得溃不成军。
伊朗国内就更不用说了,新继位的巴列维凭借光复国土、开疆拓土两项成就就足以稳定国内的局势,再加上德国除了对石油有需求之外,并未殖民伊朗的打算,在其他方面也给予了伊朗很大支持,连最新式的虎式坦克都答应提供给该国,还表示后续可赠送伊朗一批护卫艇、鱼雷艇用于近海防御、保障石油输出,这让该国本来就十分强大的亲德势力更加发狂,巴列维一口气新募集了6个师,准备全部交给隆美尔带领——他想得很清楚,外高加索地区因土耳其的缘故他没法再争,但伊朗东北部却与苏联土库曼接壤,而且上面也不是俄罗斯族,只要把部队练出来了,那里有大把的运作空间。
外高加索战事告一段落后,轴心进攻的重点是在高加索山脉的隘口与据点上,这些任务不适合机械化部队,所以攻坚重任交给了伊朗和土耳其,隆美尔只派出党卫军欧根亲王师助战,以发挥该师山地作战的特长。在前期胜利的鼓舞之下,土耳其和伊朗人打得很疯狂,不过由于地形和敌军据险死守的缘故,他们只能打出1:1左右的交换比来。
“高加索山脉各主要隘口受到了德国人、伊朗人和土耳其人的冲击,秋列涅夫同志打得很艰苦,一再要求我们派遣援兵给他,至少要派足够的技术兵器,尤其是飞机。”朱可夫说道,“我原准备调6-8个航空团给他,但是……”
在高加索山脉作战,坦克不是第一位的,火炮也很难推到一线大规模运用,但飞机却万万不能少。在空中力量上,德国占据了显著优势,Ju-87改造而成的对地攻击机发挥了极大优势,而燃烧弹在很多时候又比普通炸弹要好用。如果没有德国飞机助战,累死土耳其人和伊朗人也很难拿下这些隘口。
“但是什么?”斯大林听到了朱可夫欲言又止的回答,疑惑地问道。
“总参谋部估计敌人很快要在顿河流域发动大规模进攻,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所有航空兵必须留在最要紧的地方。”
“你们得到了可靠情报?为什么会有这种判断?”斯大林疑惑地问道,“最近1、2个月德国人不是保持了相对平静的态势么?”
“第一,曼施坦因太平静了,这不符合大兵团对峙的情况,也不符合他的风格与习惯;第二个重要的因素是,天气回暖,再接下去就要进入春天了。”
“天气回暖……”斯大林反复斟酌着这几个字,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俄罗斯北部的高寒地带要在4月下旬甚至5月初才进入春天,但在南部地区,这个过程会提前到4月中旬。在东线,进入春天对战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那意味着土地解冻很快要开始了,大片冻得发硬、碾过去如同水泥地一样的土地很快就要变成一片烂泥浆,严重的时候车辆开过去能没掉半个车轮——那些轮式卡车、半履带装甲车很快就要动弹不得,而制造精密、减震性能强的交错重叠负重轮们也将因泥土进入轮子缝隙间而不断被卡死,只有T-34们特有的全履带大负重轮们才能最大限度地抵消这一影响。一句话,德军机械化部队马上就要进入举步维艰的时期。
“这是好事,我正打算度过这个时期将顿河前线那三个方面军撤下来。”斯大林轻轻点头道。
“我们认为敌人很快就要发动大规模进攻,目标就是那三个方面军。”华西列夫斯基解释道,“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前期相对平静并不是无所作为,我们有可靠情报,敌人利用这两个月积累了大量兵力和装备,因此大规模进攻很快就会发起,而且这个窗口期很短,因为进入4月份,特别是4月中下旬,土地解冻变成一摊烂泥地后就不适合德军机械化部队运动了。”
“你们认为如果敌人进攻的话,会是什么时候?”
“快的话下周一,慢的话月底。”朱可夫汇报道,“而且不会打很长时间,最长可能就是一个月。”
斯大林默不作声:现在发起大规模进攻就如同进入初冬时的那场进攻一样,唯一的区别是,那时候刚刚结束翻浆期而土地冻结,而现在是即将进入翻浆期,从气候条件来说都在避开严寒的同时保持了交通条件。
正沉默间,忽然有惊人的消息传来:2小时前,在500多公里的战线上,南翼德军发起全线进攻,40万发大口径炮弹在短时间内倾泻一空,战区上空德国战机数量高达1500架,升空迎击的200多架红军战斗机在半个小时内被悉数击落。各方面军一开始以为这只是德军的牵制性进攻,但等到以4个装甲师、3个重装甲营为突击力量的兵力出现在面前时,几个方面军司令员才明白过来——这不是普通进攻,这是德军全线进攻了。
“看来,既不是下周一也不是三月末,敌人的大规模进攻是在今天。”斯大林看了一下地图,又转过去问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你们有信心挡住法西斯么?”
“有!斯大林同志,我马上去前线。”朱可夫被曼施坦因利用中午进攻这出其不意的一手弄得很狼狈,马上大声回答到:“我们这两个月来针对德军的进攻有一系列预案。”
“很好,命令前线的同志们挡住敌军,寸步不退。”
第一百十5章 高加索(2)
朱可夫抱着极度愤懑的心情出了会议室,然后马不停蹄地搭乘飞机赶往前线协调作战,目前战争事态的演变对他打击很大:
一是因为曼施坦因在今天白天突然发起的总攻突破了他的预计,不但让他形成了战略误判,而且让他在会上当场出了很大的丑,特别是他刚说完“快的话下周一、慢的话月底”这句话时来这么一下,那情况要多讽刺就有多讽刺,只感觉冷不防被人狠狠扇了一个耳光,脸上火辣辣的疼。虽然最高统帅部大多数人都欣赏他对战局的判断能力,也认可了他的判断,但曼施坦因这出其不意的行为让他感觉很难堪。
二是因为外高加索战事的不顺让他十分担心。虽然斯大林同志这次并未迁怒任何人,甚至对高加索方面军司令员秋列涅夫和已殉国的梅佐夫中将的态度都还算得上温和,哪怕听到巴库守军投降消息后的怒火也只持续了一下子,并未有交代内务部深究到底的意图,但朱可夫仍觉得心情很不好受——虽然外高加索战役不是他直接指挥的,再加土耳其的突然进攻大大恶化了局势,但总参谋部负有统御全局的责任,他觉得自己应该提早预料到这些,提早做好应对准备。
三是为外高加索的局面感到难过,格鲁吉亚是斯大林同志的家乡,年轻时斯大林在格鲁吉亚特别是第比利斯一带参加过过多次革命活动,对该地区具有深厚的感情,虽然斯大林同志看上去比俄罗斯人还俄罗斯人,对格鲁吉亚的丢失也没有特别想要追究手下责任的意思,但朱可夫仍为格鲁吉亚的沦陷而感到不安。
最后是为今后的战局感到揪心:红军丢掉了西部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地区,丢掉了顿涅茨克盆地中的大型煤矿和巴库的油田,经济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哪怕在远东或者其他地方进行补充生产也无济于事。虽然这几个月战场局势看上去还比较稳定,但朱可夫很清楚,这是假象与幻觉,实际上红军的持续战斗能力一直在持续下降,特别是在今年夏秋之交的蓝色行动中为应付德军进攻与穿插而迫不得已大量强制征兵后,军队实力已到了惨不忍睹的地步:无论兵员素质、指挥能力、装备水平还是后勤补给全面落后于德军。
朱可夫特意研究了前线发来的战报,特别从这次近卫重型坦克第11旅的战况他就能看出很多问题来:被红军上下寄予厚望的KV-3坦克并不是虎式坦克的对手,哪怕剔除空袭影响,在面对面装甲战中,KV-3的战场幸存时间只比T-34/76要好一点,与虎式的交换比依然高达5:1甚至6:1,这是非常令人难以接受的结果。红军总参谋部预计德国现在有1000-1500辆虎式(实际上哪怕把突击虎和出口的虎式全算上,德军总体拥有量也未超过700辆),而红军重型坦克只有400-500辆,其中大部分还是已过时的KV-1和KV-2系列,性能和机械水平很不稳定KV-3居然还算的上是新坦克。
伏罗希洛夫已指示技术专家们在KV-3基础上研发新坦克,同时还给这个装备取了新编号——IS-1,在坚持开发重型坦克的同时,红军还启动了针对T-34坦克的全面升级计划,但与4号坦克迅速升级到h型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为T-34/76换装85mm口径火炮的T-34/85方案迟迟不能落地,实施当中又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让朱可夫焦虑汪峰。现在前线坦克不占优势、飞机不占优势、后勤保障也不占优势,唯一占优势的大概只有部队数量与规模了——可惜德国人打起来根本不认这个道理,照样打得大批红军雪崩般溃退。
更要命的是,三条接受盟国外援支持的道路来源一口被断绝了2条,目前只有从远东还能顺利输入物资,但日本人会不会掐掉这条路线现在还是未知数,而且就算日本继续执行不干涉的方针,要将物资快速运抵前线,中间的损耗数目与耽搁时间依然高得惊人,而且运抵的物资根本就不够前线需求或后方生产需要。
是华西列夫斯基却比他冷静与沉稳得多,他的观点是:“我们都判断出曼施坦因要发起进攻,甚至也看到他的进攻路线与我们设想的基本一直,唯一猜错的或许是总攻时间和方式,但除了一开始突然打击造成的困挠外,这种举动并不能改变整体的战局推演和力量对比,可德国人为什么要打这种仗呢?”
在总参谋部准备的预案里,他们对南方集团军群的进攻路线是有预判的,希望能够将德军引诱到斯大林格勒附近去,利用城市防线拖住德军,然后通过两翼迂回包抄歼灭突入的部队,并最终获得胜利。
现在曼施坦因正一步步按照这个想法来,华西列夫斯基反而要犯嘀咕,事情真的这么容易么?如果德国人这么容易上当的话,为什么这一年半来红军一直都在溃退呢?哪怕在1-2月份双方彼此都未开展大的战事这样的时期,红军的表现也很笨拙:红军几个方面军曾考虑利用冬季发起过猛攻,结果在德军坚固的防线和机动防御措施面前撞得头破血流,前线报告上来的伤亡、伤病乃至逃亡和投降总人数超过了30万,而他们估计对面的德军伤亡甚至不超过5万,加上更好的运输、医疗和交通条件,德国伤兵将来重返战场的比例将超过60%——这是个很可怕的数字。
华西列夫斯基的担忧和善意的提醒朱可夫暂时听不进去,他现在满脑子都是稳固阵脚、逐步后退,然后依托有利地形挡住敌人并对其进行全面反攻的想法……
第一百十6章 高加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