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铁十字

铁十字 第397节

“内务部同样对社会和政治风气进行了调查,5月份开始,叛国投敌的人员增加较多,虽然基层组织进行了严密控制与思想教育,依然发现很多动摇分子……”

“不是信念动摇了,是他们的肚子动摇了……”斯大林制止了贝利亚的解释与备注,“直接告诉我数字就行。”

实际上,内务部要获得这些数字也很困难,基层不是傻子,上面突然来调查叛国投敌的人数明显动机不良,说不定还要抓管控不力的基层负责人当典型,这可是要掉脑袋的大事,所以都尽可能倾向于瞒报或不报。但贝利亚不是吃干饭的,他很快就想出了应对招数,让各组织系统对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大换班,让新官员去负责监督统计。并明确告诉他们,如果他不说实话、不查出问题,那今后抽查如果发现有问题,原负责人无责,需要督查之人负全部责任;反之,如果检查出问题,则督查之人无责。

理论上说,内务部无权干涉基层党组织的人事调动与组织运作,但内务部来头太响,大清洗余威犹在,再说又不是真插手任免事务,只不过临时进行对调,各地只能捏着鼻子接受。这办法一出来,下面人疯了一样——谁也不愿意给其他人背黑锅,再说自己的辖区还有问题呢。

再往上报的数字相对就要可靠很多,当然可能也免不了集体串联作假,但这毕竟是少数,内务部查到现在还没发现。不是真发现不了,而是贝利亚不让下面乱来,他隐隐约约感觉到斯大林同志的思想和做法在发生变化,现在以安定为妙,不要生事。

“5月份以来,逃亡敌占区人口总计40余万,另外尚有20-30万人口被基层组织拦截……”贝利亚偷偷看了斯大林一眼,“逃亡人群中大多数人成分不好,在当地历来表现也很一般,以中年妇女带着婴幼儿逃亡最多,其次是60多岁的男性,直接从部队逃亡的人数不多。”

斯大林点点头,直觉告诉他这数字比较可信,部队粮食供应情况比民间好得多,控制力度也强得多,一旦发现逃兵就是枪毙。

“如果我再送他们200万如何?”

“这……”贝利亚愣住了,他不明白斯大林在想什么。

“后方有很多人员已丧失了劳动力,同时我们又没有足够的粮食养活他们,从人道主义出发也为了减轻我们的负担,把他们推到敌人一边,你说弗拉索夫会怎么想?”不等贝利亚回答,斯大林仿佛又自言自语地说,“他不是标榜要把俄罗斯人民从水深火热当中救出来么?那先让他替我们把这200万人口养起来。”

说着说着他的语气就严厉起来:“如果敌人不肯养,则他们的谣言不攻自破,人民会认清他的真面目;如果敌人真接受了这200万人口,势必大大加重他们的经济、财政与粮食负担,还能牵制必要的兵力与社会安顿的时间,我不信弗拉索夫拿得出东西来管这些人,他都不管,希特勒会管么?如果让党卫军送他们进集中营就更好了——这只会激励人民与法西斯打到底。”

贝利亚头低得很低,小声提醒道:“这会不会有损于党的形象?而且会给人民思想造成冲击?”

“影响不可避免,可控就行,难道还能比成片饿死人更影响形象?”斯大林下定了决心,“内务部和基层党组织根据掌握的人口进行安排,比例暂时控制在5%,一定要保证是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患有各种伤病的人口。”

贝利亚很快应承了下来。

最后汇报的是关于对和谈情况的秘密调查,主要是针对高级将领和重要官员,完全由内务部自行调查。在汇报前,贝利亚吃不准斯大林的用意,一口气写了三份报告:第一份是大多数人赞同;第二份是大多数人反对;第三份才是他调查出来的结论和分析。他原本想从前面两个调查汇报中探出斯大林的口风,以便针对性地递交相应报告,让领袖的话看上去有说服力,但目前来看,他还摸不清斯大林的底牌。

犹豫半天,他最后一狠心从公文袋里取出了第三份报告。

“政治-局委员当中,75%以上的人赞同您提出的决策,认为不妨与敌人接触一下,谈谈条件,哪怕能在事实上拖延时间,捱过这个冬天也好;其余同志认为可仿效列宁同志当初的做法,迅速与德国人媾和,甚至可暂时将敌占区割让给德国人,至于他们自行占领还是扶持傀儡政权,我们不予干涉,但绝不能主动承认傀儡政权;在非政治-局委员的联共中央委员中,大部分人认为目前牺牲太大,但仍可以咬牙坚持。”

斯大林点点头,这局面符合他的认知,通过保加利亚与德国两次媾和的消息在政治-局会议上是通过气的,而中央委员这个层面就不得而知,所以他们会有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止一次地听到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同志对和谈的议论,他主张党和国家以及军队彻底搬迁到乌拉尔山以东去,同敌人缔结一个不战不和的停战协定,而且……”贝利亚顿了一顿,“还听到他把该说法向其他个别几个政治-局委员和方面军司令员兜售……目前来说……”

贝利亚忽然停住了。

“说下去,为什么不说了?”

“下面这些情况是内务部同志推测的结果,没有直接证据。”贝利亚小声道,没有授权直接监控一个政治-局委员的事可大可小,他不得不小心一点。

“无妨,继续说。”

“其他政治-局同志对该观点表示赞同的似乎不多,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几个方面军司令员对此比较反感,……似乎朱可夫同志、华西列夫斯基同志和库兹涅佐夫同志有一次谈到局势的时候,讨论过这个思路。”

“他们怎么说?”斯大林感觉自己的呼吸有点急促起来:重头戏来了。

“朱可夫同志认为:目前这场战争我们暂时只能采用诱敌深入的办法,在拿破仑时代,诱敌到莫斯科一线就足够了,但因为时代与技术力量的进步,军队机动性增强,现在需要诱敌的空间更大、更多,后退到乌拉尔山不失为一条很好的策略。

同时,从中国的战争实践也可以看到,日军从入侵中国满洲开始,中国政治中心就逐渐向内陆转移,一口气从南京退到了1500公里之外的重庆,最后在长时间抵抗下,迫使敌人不断拉长战线,以至于维持不住而被迫收缩,如果不能按照斯您的设想达成一个比较体面的停战局面,不妨将有生力量退往乌拉尔山以东。

如果德军要前出迫近乌拉尔山,意味着他们的补给线西到亚速尔,南到南非,北到挪威,东到乌拉尔山,无论哪个方向都将近5000公里(往南超过1万公里),以德国的领土、人口和工业能力,无论如何维持不住,最终只能向心崩塌。

另外,德国的敌人不光是我们,还有英美。尤其是美国,虽然最近几次打得比较狼狈,但其人口和工业实力决定了武装1000万以上军队毫无问题,在德国目前无力威胁美国本土的局面下,美国不会轻易与德国媾和,其潜力和实力尚未完全得到发挥,一旦英美重新在海上夺回优势,德国将陷入苦战……”

第274章 夏日惊雷(6)

听贝利亚说完,斯大林长长地松口气,他现在最怕就是赫鲁晓夫、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几人联合起来搞“反党集团”,这样内有政治局委员为政治靠山,外有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两个军头,声势就太大了。要清洗他们很容易,只要现在他动动嘴,不到半小时内务部就能把人都抓起来,可抓起来以后怎么办?再像以前那样清洗掉?那是会出大乱子的。

清洗赫鲁晓夫没什么问题,一个前乌克兰第一书记而已,资格也够不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但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却不能轻动,他找不出可以替代这两人的将领来了。他清楚地知道朱可夫在这批方面军司令员中威望很高,特别是南线那几个刺头——瓦图京、叶廖缅科和罗科索夫斯基,其他谁也不服,就只服朱可夫。如果他们一听朱可夫被捕后自乱阵脚怎么办?要是这三个南线方面军也仿效布良斯克方面军一样投敌,党和国家就真完蛋了。

华西列夫斯基也不能轻动,他后面还站着老元帅沙波什尼科夫呢,动了前者会让虽然隐退、但部属一大堆的沙波什尼科夫怎么想?

他微笑着问道:“康斯坦丁同志既然有这么清晰的思路,为什么不在我面前阐述呢?我看讲得不错嘛。”

“这个……”贝利亚犹豫了一下,最后决定还是实话实话,适当再为朱可夫美化一些,“他表示,因为布良斯克方面军投敌叛变,最近不宜公开讨论这个话题,要给斯大林同志留一点思考的余地,不要逼迫他,全党和全军还等着总书记确定最后方向。他说总参谋部只会从军事角度看问题,总书记站得高、看得远,善于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思考问题,善于围绕人民的根本和长远利益进行决策……”

“后面半句是你加上去的吧?”

贝利亚咬了咬牙:“朱可夫同志没这个原话,但意思是差不多的,而且也没发现他和其他人串联的踪迹。”

“华西列夫斯基同志求见,说有紧急军情汇报。”

“请他进来。”斯大林叹了口气。

“今天清晨,敌军在北起米丘林斯克、南至米哈伊若夫卡一线发起了猛烈进攻,这次是以一线平推、扇形展开的方式进行进攻,截止目前,德军已冲破我军中路防线30-40公里,总参谋部认为,我们无力在这条连续战线上进行守卫,为避免损失有生力量,请求总书记同意部队撤退。”

这也是斯大林认为离不开朱可夫的原因:城堡战役结束后,朱可夫认为德军在城堡战役结束后会有一段空档期用于补给和调度,当初朱可夫估计的是300公里进攻线与2周左右的休整期,事实证明他的判断都是非常准确的,德军攻势在280公里处停了下来,然后休整用了18天。

红军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拼命调度与补给。

唯一有所出入的是,大本营认为这一次进攻依然是钳形攻势的如法炮制,却没料到德军会在如此宽大的正面上打出一线平推战术。

“我们还能退到哪里?”斯大林平静地问道。

“中央防线再往后撤退300公里。”
首节 上一节 397/10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的岳父大人叫吕布

下一篇:近身狂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