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 第417节
“大西洋方向继续维持守势,航母编队继续在本土训练、培养,太平洋战区力量必须加强,北卡罗来纳号搁浅后,尼米茨手里可用的战列舰只有3艘,数量太少,建议抽调2艘战列舰和部分陆军兵力增援远东,另外,太平洋战区也提出了新的作战计划——打算等联合舰队主力过境后去进攻马绍尔群岛。”
“他能守住吉尔伯特群岛?”
“守不住没关系。哪怕重新让敌人占领也没关系。”
众人不解金上将为什么这么说。
李海揭开了谜底:日军哪怕再夺回塔拉瓦,也没足够时间再建立与原先类似的防御体系了,第二次、第三次夺岛战役就会轻松很多。本质上来说,决定能不能夺岛的不是地面力量,而是海军——太平洋这么大,太平洋舰队和联合舰队完全可以捉迷藏,直到双方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变化。
罗斯福微微点头:“如果能把马绍尔群岛搞下来,也算了不起的胜利,等于我们一脚踹开了日本帝国在中太平洋的防御门户,抽走2艘战列舰对大西洋局势有危害么?”
“问题不大,10月末威斯康星号战列舰(衣阿华级)可以服役,12月份上旬密苏里号(衣阿华级)可服役,力量不会削弱太多,所以这次打算把衣阿华号和西弗吉尼亚号调给他——这是以前就欠他的,顺便再提供几艘护航航母,反正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马上就要大量服役了。”
一说起护航航母,罗斯福就是一阵抽风似地牙痛,护航航母这玩意虽然造得快,但其实价格很不便宜,一艘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不含舰载机)造价1200万美元,约等于六分之一艘埃塞克斯级舰队航母,但生命力实在过于脆弱,上次提供给了英国5艘护航航母,经过德军舰队和潜艇破交折腾,到现在全部完蛋,连同上面的飞机和其他装备,1亿美元就这样轻飘飘没了。
现在护航航母几乎是海军第一人员损失大户,比潜艇损失率还高。第二个损失大户就是陆航,新的B-29轰炸机大约65万美元一架,从列装到现在至少已掉了400架,B-17B-25B-24C-47等都不是省油的灯,本年损失的数字都要用千来计算,账本上那密密麻麻的数字看得人心慌。至于被击沉的自由轮和上面的物资都算是毛毛雨了,当初的想法就是只要能来回一趟就够本。
上上下下现在都明白船其实不是关键,轴心的船也不是特别多,但上面的水兵和飞行员才是关键,随着损失加快,有经验的老韭菜一茬一茬被割掉,现在很多海军护卫艇、鱼雷艇上的舰长甚至是珍珠港事件后才毕业、加入海军还不到2年的军官,一些护航驱逐舰甚至迫于无奈,启用了很多一战时期的退伍老军官,有些人年纪甚至比尼米兹还大!舰载机飞行员就更惨,95%以上都是战争开始后才入伍的新手。
海军情况不妙,陆航也好不到哪里去,这次第7航空队派驻墨尔本的攻击群去进攻日军舰队,一次就损失将近100架飞机,而且几乎没什么成果,第二天不信邪的美军和澳军飞行员又去试了一次,结果差不多还是如此,战果仍然寥寥无几,损失率倒很稳定——三分之二左右。弄到后来对海进攻几乎和敢死队决死冲击一样了,出征之前都要先写好遗书、交代遗言,有人曾看见阿诺德将军收到战报后偷偷在抹眼泪——再这么下去,第7航空队早晚要步第8航空队的后尘,但又不能不去,尼米茨的舰队不肯回澳洲救援,如果陆航再不出击,澳大利亚人一定认为美国已出卖了他们。
其实毫无战果只是假象,联合舰队的损失还是有一点的。几艘主力舰又吃了炸弹,虽不致命,但伤痕累累,龙田号轻巡、若月号、夕立号驱逐舰又先后被击沉、其他还损失了1艘运输舰和1艘油轮,飞行员陆续阵亡了十几个,战斗机其实已更新了一半,要不是有运输舰和补充航母顶着,机动舰队老早就不行了。相对于庞大的队伍来说,这损失很小、很不显著罢了。但日军这种横扫一切、如蝗虫过境一般的气势让人看得害怕。也就是尼米兹敢于拿自己的前途抗命不回,要是换了个人,说不定早就哇哇叫着冲回去了。
这一点金上将看得很清楚,所以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维护住尼米兹。
与损失相比,更不能接受的是心里上的屈辱:联合舰队一路绕着澳洲海岸打把人给打傻了,澳大利亚本来并不强大的海军遭了秧,商船队被逼得不能出港——不出港也不见得安全,停在墨尔本的商船全部被联合舰队的飞机和舰炮炸了个底朝天。现在全澳一片恐慌,澳洲东海岸已在紧急疏散人员,所有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全部被打乱,大量建筑物、工厂被夷为平地,其间损失不知凡几。
澳大利亚有内陆纵深可供疏散,新西兰的民众疏散到哪里去?所以,第7航空队情知不敌,也得继续挺着往前死,他们不死就得太平洋舰队死,罗斯福想来想去,觉得还是飞机容易造一些。所以,他很能体谅阿诺德发火,陆航牺牲的高潮还没到来呢。这种前赴后继的送死镜头在巴拿马之战中已上演过一次,没想到又要在澳新上演一轮。
“除舰队之外,给远东多派一些飞机,特别是高性能的P-51P-47,俯冲轰炸机、高射炮以及其他防御装备也要尽量提供,下次不能再出现这个局面了。”罗斯福脸色凝重地表示,“澳新是我们在远东的基石,万不容有失。”
金上将点点头,总统嘴上不肯表态调整“先欧后亚”方针,但又是调军舰,又是加飞机,其实很能看得出来他心里也是十分矛盾的。
“接下去我希望做好三件事:第一,确保英加航线畅通,扩大战略空运的体量,让英国人坚持抗战决心;第二,巩固南非防御,持续加强力量,确保这个桥头堡不失;第三,进一步修改完善C计划,亚速尔这颗钉子是一定要拔掉的,不解决的话,无论是反攻欧洲大陆还是维护英伦三岛都会面临严峻挑战。”
马歇尔追问了一句:“印度呢?”
“告诉蒙巴顿,日军主力舰队目前在澳新肆虐,在印度登陆的不过5-6万德日军队,让他们想办法反攻——他们手里有30万军队呢。”罗斯福没好气地说,“如果连这点敌人都打不过,美国就是再多动员一倍兵力也打不赢战争!”
第22章 麻烦(3)
似乎嫌坏消息不够多,下午6点钟,参联会众人正想暂时休会用餐,冷不防更大的爆炸新闻涌了进来。
“诸位,刚刚收到最新消息,法国人向伦敦提交最后通牒了……”下午开会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国务卿赫尔忽然报告了一个噩耗。
“什么?”与会众人大吃一惊,法国人要上轴心的船了。
“贝当以什么理由?”
“第一,要求英国移送被判有罪的戴高乐等人回法国,禁止‘自由法国’活动,宣布承诺不再支持反法运动;
第二,归还欧战期间流落英国及其殖民地的黄金储备与重要文物;
第三,赔偿英国背信弃义夺取法国殖民地、进攻法国舰队的损失并惩办有关责任人……”
国他一口气读了七条要求,最后说道:“巴黎当局勒令伦敦方面于24小时内答复,拒绝其中之一或逾期不予答复的,视为拒绝该最后通牒,两国关系将于巴黎时间7月28日中午12时起处于战争状态!”
“贝当疯了吗?法兰西一个战败国,居然还敢对我们宣战?希特勒给他灌了什么迷魂汤?”
“不是我们,是英国。”赫尔无奈地表示,“驻巴黎大使发来紧急电文,这已是法国内部的一致意见了,伦敦要么接受,要么打仗。另外,法国人表示,不希望与我们为敌,建议两国关系仍宣告中立。”
迷魂汤霍夫曼当然是要给贝当灌一点的,但更重要的是要给达尔朗灌一点。所有法国高层都清楚,贝当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而德国的声望和威势却如日中天,法兰西这艘大船很快就面临着新的抉择。
德国元首态度很明确:贝当之后,如达尔朗坚持法德和解、欧盟一体,则支持他成为法国元首,如果达尔朗不肯,则支持赖伐尔成为法国元首,而且德国在欧盟里给法国留下了第二把交椅的位置——虽然目前看起来意大利是第二把交椅,但无论是国土、实力还是经济,法国其实都胜过意大利,因此是个历史性契机。
另外,为拉拢法国人,霍夫曼除在非洲英属殖民地上让法国能占到一些便宜之外,还让中东油田对法国资本开放了一部分,同时又说服日本方面在印度大陆给法国分一杯羹——允许法国扩大在印度几个殖民地的面积,条件是法国同意签署将法属印度支那全部移交日本的声明。
虽然日本现在占领着整个印度支那,但总归名不正言不顺,得到法国的背书自然最好不过,至于印度的法国殖民地本就存在,日本也认为自己无力独吞整片次大陆,让法国人沾点便宜没什么,反而能加速英属印度的瓦解。
“希特勒出人意料地给了法国很多优惠条件,被占领的法国领土归还了,法军俘虏提前释放了,允许法国重新武装,甚至包括组建最先进的装甲师和航空兵,针对法国工业和大资本家下了大量订单,甚至把自己的轮船图纸和航空发动机图纸也给了法国人,现在包括德国标准卡车、意志轮、4号坦克配件、火车机车等产品很多都在法国生产,更不必说法国原本就具有优势的火炮工业和船舶工业,法国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德国……”赫尔苦笑道,“法国除顶着战败国的名头不太好听之外,其他方面过得并不差,人民的生活水平基本维持了原样,失业率还因为战争景气大大下降,德军在法国的占领行为大体还是比较温和的,没有太多恶性事件。”
金上将补了一句:“当初法国人还把整支舰队完整移交给了德国,与我们交手、前去大西洋破交的就有不少法国军舰,法国西海岸到处都是德国潜艇库区……”
马歇尔也补了一句:“听说党卫军也在法国招募志愿兵,法国人加入的还不少,至少有2万人!”
“这么说,英法互相宣战势在必然?我们不必再外交斡旋了?”罗斯福皱着眉头说道,“我本以为以贝当的狡诈,他是不屑于这么做的。”
“关键是戴高乐分子!”
“好吧……”罗斯福叹了口气,“需要我们对法国宣战么?”
众人一起摇头,法国对英国宣战不见得双方真会打起来,这多半是个政治态度,可如果美国对法国宣战,那只能把法国往德国怀抱里推得更远,一想到一个世界第五的工业国即将被德国所用,众人都感觉一阵头皮发麻。
“情况还不在于这么简单,大使在紧急电文中还披露了一个消息——是法国人告诉他的。”赫尔显得很焦虑,“希特勒开出了在非洲抢夺殖民地的通知单,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荷兰甚至希腊都得到了通知,允许他们派兵去抢罗得西亚,德国不参与,其他谁抢到就归谁,以后由欧盟统一保护!”
众人倒吸一口冷气,罗得西亚是英国目前在非洲仅剩的殖民地,与南非密切相连,德国这招够狠毒,等于是要纠集大陆反英同盟——如果这票国家都被德国鼓动着去打劫英国,今后反攻欧陆那是难上加难。
“为什么我们在这些国家的外交官没收到通知?”史-汀生奇怪地问道。
“他能守住吉尔伯特群岛?”
“守不住没关系。哪怕重新让敌人占领也没关系。”
众人不解金上将为什么这么说。
李海揭开了谜底:日军哪怕再夺回塔拉瓦,也没足够时间再建立与原先类似的防御体系了,第二次、第三次夺岛战役就会轻松很多。本质上来说,决定能不能夺岛的不是地面力量,而是海军——太平洋这么大,太平洋舰队和联合舰队完全可以捉迷藏,直到双方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变化。
罗斯福微微点头:“如果能把马绍尔群岛搞下来,也算了不起的胜利,等于我们一脚踹开了日本帝国在中太平洋的防御门户,抽走2艘战列舰对大西洋局势有危害么?”
“问题不大,10月末威斯康星号战列舰(衣阿华级)可以服役,12月份上旬密苏里号(衣阿华级)可服役,力量不会削弱太多,所以这次打算把衣阿华号和西弗吉尼亚号调给他——这是以前就欠他的,顺便再提供几艘护航航母,反正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马上就要大量服役了。”
一说起护航航母,罗斯福就是一阵抽风似地牙痛,护航航母这玩意虽然造得快,但其实价格很不便宜,一艘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不含舰载机)造价1200万美元,约等于六分之一艘埃塞克斯级舰队航母,但生命力实在过于脆弱,上次提供给了英国5艘护航航母,经过德军舰队和潜艇破交折腾,到现在全部完蛋,连同上面的飞机和其他装备,1亿美元就这样轻飘飘没了。
现在护航航母几乎是海军第一人员损失大户,比潜艇损失率还高。第二个损失大户就是陆航,新的B-29轰炸机大约65万美元一架,从列装到现在至少已掉了400架,B-17B-25B-24C-47等都不是省油的灯,本年损失的数字都要用千来计算,账本上那密密麻麻的数字看得人心慌。至于被击沉的自由轮和上面的物资都算是毛毛雨了,当初的想法就是只要能来回一趟就够本。
上上下下现在都明白船其实不是关键,轴心的船也不是特别多,但上面的水兵和飞行员才是关键,随着损失加快,有经验的老韭菜一茬一茬被割掉,现在很多海军护卫艇、鱼雷艇上的舰长甚至是珍珠港事件后才毕业、加入海军还不到2年的军官,一些护航驱逐舰甚至迫于无奈,启用了很多一战时期的退伍老军官,有些人年纪甚至比尼米兹还大!舰载机飞行员就更惨,95%以上都是战争开始后才入伍的新手。
海军情况不妙,陆航也好不到哪里去,这次第7航空队派驻墨尔本的攻击群去进攻日军舰队,一次就损失将近100架飞机,而且几乎没什么成果,第二天不信邪的美军和澳军飞行员又去试了一次,结果差不多还是如此,战果仍然寥寥无几,损失率倒很稳定——三分之二左右。弄到后来对海进攻几乎和敢死队决死冲击一样了,出征之前都要先写好遗书、交代遗言,有人曾看见阿诺德将军收到战报后偷偷在抹眼泪——再这么下去,第7航空队早晚要步第8航空队的后尘,但又不能不去,尼米茨的舰队不肯回澳洲救援,如果陆航再不出击,澳大利亚人一定认为美国已出卖了他们。
其实毫无战果只是假象,联合舰队的损失还是有一点的。几艘主力舰又吃了炸弹,虽不致命,但伤痕累累,龙田号轻巡、若月号、夕立号驱逐舰又先后被击沉、其他还损失了1艘运输舰和1艘油轮,飞行员陆续阵亡了十几个,战斗机其实已更新了一半,要不是有运输舰和补充航母顶着,机动舰队老早就不行了。相对于庞大的队伍来说,这损失很小、很不显著罢了。但日军这种横扫一切、如蝗虫过境一般的气势让人看得害怕。也就是尼米兹敢于拿自己的前途抗命不回,要是换了个人,说不定早就哇哇叫着冲回去了。
这一点金上将看得很清楚,所以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维护住尼米兹。
与损失相比,更不能接受的是心里上的屈辱:联合舰队一路绕着澳洲海岸打把人给打傻了,澳大利亚本来并不强大的海军遭了秧,商船队被逼得不能出港——不出港也不见得安全,停在墨尔本的商船全部被联合舰队的飞机和舰炮炸了个底朝天。现在全澳一片恐慌,澳洲东海岸已在紧急疏散人员,所有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全部被打乱,大量建筑物、工厂被夷为平地,其间损失不知凡几。
澳大利亚有内陆纵深可供疏散,新西兰的民众疏散到哪里去?所以,第7航空队情知不敌,也得继续挺着往前死,他们不死就得太平洋舰队死,罗斯福想来想去,觉得还是飞机容易造一些。所以,他很能体谅阿诺德发火,陆航牺牲的高潮还没到来呢。这种前赴后继的送死镜头在巴拿马之战中已上演过一次,没想到又要在澳新上演一轮。
“除舰队之外,给远东多派一些飞机,特别是高性能的P-51P-47,俯冲轰炸机、高射炮以及其他防御装备也要尽量提供,下次不能再出现这个局面了。”罗斯福脸色凝重地表示,“澳新是我们在远东的基石,万不容有失。”
金上将点点头,总统嘴上不肯表态调整“先欧后亚”方针,但又是调军舰,又是加飞机,其实很能看得出来他心里也是十分矛盾的。
“接下去我希望做好三件事:第一,确保英加航线畅通,扩大战略空运的体量,让英国人坚持抗战决心;第二,巩固南非防御,持续加强力量,确保这个桥头堡不失;第三,进一步修改完善C计划,亚速尔这颗钉子是一定要拔掉的,不解决的话,无论是反攻欧洲大陆还是维护英伦三岛都会面临严峻挑战。”
马歇尔追问了一句:“印度呢?”
“告诉蒙巴顿,日军主力舰队目前在澳新肆虐,在印度登陆的不过5-6万德日军队,让他们想办法反攻——他们手里有30万军队呢。”罗斯福没好气地说,“如果连这点敌人都打不过,美国就是再多动员一倍兵力也打不赢战争!”
第22章 麻烦(3)
似乎嫌坏消息不够多,下午6点钟,参联会众人正想暂时休会用餐,冷不防更大的爆炸新闻涌了进来。
“诸位,刚刚收到最新消息,法国人向伦敦提交最后通牒了……”下午开会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国务卿赫尔忽然报告了一个噩耗。
“什么?”与会众人大吃一惊,法国人要上轴心的船了。
“贝当以什么理由?”
“第一,要求英国移送被判有罪的戴高乐等人回法国,禁止‘自由法国’活动,宣布承诺不再支持反法运动;
第二,归还欧战期间流落英国及其殖民地的黄金储备与重要文物;
第三,赔偿英国背信弃义夺取法国殖民地、进攻法国舰队的损失并惩办有关责任人……”
国他一口气读了七条要求,最后说道:“巴黎当局勒令伦敦方面于24小时内答复,拒绝其中之一或逾期不予答复的,视为拒绝该最后通牒,两国关系将于巴黎时间7月28日中午12时起处于战争状态!”
“贝当疯了吗?法兰西一个战败国,居然还敢对我们宣战?希特勒给他灌了什么迷魂汤?”
“不是我们,是英国。”赫尔无奈地表示,“驻巴黎大使发来紧急电文,这已是法国内部的一致意见了,伦敦要么接受,要么打仗。另外,法国人表示,不希望与我们为敌,建议两国关系仍宣告中立。”
迷魂汤霍夫曼当然是要给贝当灌一点的,但更重要的是要给达尔朗灌一点。所有法国高层都清楚,贝当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而德国的声望和威势却如日中天,法兰西这艘大船很快就面临着新的抉择。
德国元首态度很明确:贝当之后,如达尔朗坚持法德和解、欧盟一体,则支持他成为法国元首,如果达尔朗不肯,则支持赖伐尔成为法国元首,而且德国在欧盟里给法国留下了第二把交椅的位置——虽然目前看起来意大利是第二把交椅,但无论是国土、实力还是经济,法国其实都胜过意大利,因此是个历史性契机。
另外,为拉拢法国人,霍夫曼除在非洲英属殖民地上让法国能占到一些便宜之外,还让中东油田对法国资本开放了一部分,同时又说服日本方面在印度大陆给法国分一杯羹——允许法国扩大在印度几个殖民地的面积,条件是法国同意签署将法属印度支那全部移交日本的声明。
虽然日本现在占领着整个印度支那,但总归名不正言不顺,得到法国的背书自然最好不过,至于印度的法国殖民地本就存在,日本也认为自己无力独吞整片次大陆,让法国人沾点便宜没什么,反而能加速英属印度的瓦解。
“希特勒出人意料地给了法国很多优惠条件,被占领的法国领土归还了,法军俘虏提前释放了,允许法国重新武装,甚至包括组建最先进的装甲师和航空兵,针对法国工业和大资本家下了大量订单,甚至把自己的轮船图纸和航空发动机图纸也给了法国人,现在包括德国标准卡车、意志轮、4号坦克配件、火车机车等产品很多都在法国生产,更不必说法国原本就具有优势的火炮工业和船舶工业,法国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德国……”赫尔苦笑道,“法国除顶着战败国的名头不太好听之外,其他方面过得并不差,人民的生活水平基本维持了原样,失业率还因为战争景气大大下降,德军在法国的占领行为大体还是比较温和的,没有太多恶性事件。”
金上将补了一句:“当初法国人还把整支舰队完整移交给了德国,与我们交手、前去大西洋破交的就有不少法国军舰,法国西海岸到处都是德国潜艇库区……”
马歇尔也补了一句:“听说党卫军也在法国招募志愿兵,法国人加入的还不少,至少有2万人!”
“这么说,英法互相宣战势在必然?我们不必再外交斡旋了?”罗斯福皱着眉头说道,“我本以为以贝当的狡诈,他是不屑于这么做的。”
“关键是戴高乐分子!”
“好吧……”罗斯福叹了口气,“需要我们对法国宣战么?”
众人一起摇头,法国对英国宣战不见得双方真会打起来,这多半是个政治态度,可如果美国对法国宣战,那只能把法国往德国怀抱里推得更远,一想到一个世界第五的工业国即将被德国所用,众人都感觉一阵头皮发麻。
“情况还不在于这么简单,大使在紧急电文中还披露了一个消息——是法国人告诉他的。”赫尔显得很焦虑,“希特勒开出了在非洲抢夺殖民地的通知单,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荷兰甚至希腊都得到了通知,允许他们派兵去抢罗得西亚,德国不参与,其他谁抢到就归谁,以后由欧盟统一保护!”
众人倒吸一口冷气,罗得西亚是英国目前在非洲仅剩的殖民地,与南非密切相连,德国这招够狠毒,等于是要纠集大陆反英同盟——如果这票国家都被德国鼓动着去打劫英国,今后反攻欧陆那是难上加难。
“为什么我们在这些国家的外交官没收到通知?”史-汀生奇怪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