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铁十字

铁十字 第454节

他一开始说这话的时候,还有点拘谨,但越说越放开,越说越大胆。

“即便我们达成了战役目的,所取得的成绩和战果也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借此消灭德军重兵集团,最多只能迫使敌人停下前进的脚步稳固后方,而我们却要动用为数不多的优秀部队执行进攻任务——这根本是以我之短攻敌之长,等我们把这点机动力量、装备消耗殆尽后,就算是撑过了这个冬天,明年春夏之交的日子也会很难过。”华西列夫斯基阐述了自己的想法,“目前距离冬天只有2个月,德军如果要进攻也只有2个月,我们放开中路让他们打,只要我们扼守住以莫斯科为核心的北翼和以斯大林格勒为核心的南翼,他们目前取得的任何进展都是一个巨型突出部,始终面临我们从突出部底线出击的威胁,德国人难道还能飞上天去?”

华西列夫斯基差不多洋洋洒洒说了大半个小时,他发现斯大林听得很认真,在旁边的伏罗希洛夫和莫洛托夫也频频点头,虽然这位红军总参谋长奇怪为什么今天汇报的时候斯大林同志让另外两位也在场,不过他还是毫无顾忌地说了。

“您说的意见很好。”斯大林追问道,“这些意见康斯坦丁同志知道么?”

“知道,我和他都交流过。”

“他有什么想法?”

“他还是没放弃在中亚战场的努力……”华西列夫斯基有些弄不懂这位老搭档的思路:中亚战场明明事不可为,为什么还死缠烂打不放?朱可夫现在不但工作重心在这里,连本人都跑去现场直接指挥了。不过他不愿意在最高领袖面前说对方的坏话,只解释了一句,“朱可夫同志还是坚持一贯的观点,认为苏维埃的未来不能再久拖不决,既然我们都打算和德国人搞停战谈判,那就痛痛快快打上一场,拖得越久对我们自身的伤害越大,对今后国家元气的恢复也越不利……不过我反对他这种自暴自弃的盲动态度,明知道取胜机会寥寥无几,硬要往前凑……”

平心而论,华西列夫斯基这段话虽然带有一点情绪,但还是把朱可夫的无奈说了出来,他相信斯大林完全明白朱可夫背后的用意。

“我明白您的想法了,容我再仔细思考一下,我希望总参谋部做好对德军可能发动的大规模进攻的应对。”

“是!”华西列夫斯基敬礼后就告辞了,只留下了斯大林、莫洛托夫和伏罗希洛夫三人组。

“对他刚才这番话你们怎么看?”斯大林问自己的两个亲密战友。

莫洛托夫叹了口气:“华西列夫斯基同志用自己专业的态度诠释了标准的军事路线,从这一点来说,他是一位合格的总参谋长,而朱可夫同志显然更像一员统帅,他真正知道党和国家需要什么。”

伏罗希洛夫摇摇头:“实际上朱可夫同志在作战计划个人意见的电报里将一切都说得很清楚了——综合权衡之后,这是目前的次优选择,华西列夫斯基同志要么没有接受这个结论,要么朱可夫同志没有把全部意见都告诉他,我猜是后一种可能。”

没有人傻乎乎去问为什么朱可夫不把自己的意见对华西列夫斯基全盘托出——这在政治上是很不成熟的表现,因为决定朱可夫下战役决心的已不是纯粹军事因素,更多时候掺入了政治和其他方面情绪的考量。朱可夫前次已对华西列夫斯基暗示,两人在重大决策上不能完全一致,这不仅是为了自身,更是为了红军的前途和命运。

在这一点上,朱可夫显然比华西列夫斯基更能明白斯大林决定放弃列宁格勒的用意:在后者看来,这个决定多半是为了改善不利的战线态势,而在前者眼中,这标志着斯大林同志已基本下定决心要和轴心媾和了,双方唯一的分歧在于具体条件还谈不拢,所以需要再磨一磨。而朱可夫认为计划的着重点就在于帮助下定决心、加快议和进程:要么是进攻成功,红军取得一定的优势,迫使德方答应布尔什维克的条件;要么是进攻失败,红军丧失最后的进攻能力,帮助斯大林同志下定决心接受德国条件——德国人会不会继续提高要价还在两说之间。

如果按华西列夫斯基的策略继续下去,红军当然能不断推迟决定命运的那一刻到来,但这反过来也避免决定性结果的出现——无论是好是坏!很多时候,媾和不一定比坚持抵抗代价更大。

第70章 第三次打击(完)

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看问题是有明显分歧的,很多时候甚至截然不同。就放弃列宁格勒这件事,华西列夫斯基的解读是出于军事需要——缩短了战线、节约了兵力,赢得了宝贵的重整机会,而朱可夫的解读是出于政治需要——斯大林同志需要试探一下德国人的可信度,更重要的是试探一下国内民众对与德国停战媾和的接受度,以及如何看待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问题。

所以朱可夫的结论是,斯大林同志即便同意南北两路向心进攻,出发点也不是为了将战争继续打下去,恰恰相反,他在寻找体面而稳妥的媾和之路,而华西列夫斯基的拖延战术注定因不符合政治前提而不会获得采纳。

就朱可夫而言,他其实还有一个最优选择,那就是立即利用现有的局势和条件迅速和德军媾和——因为英国人试图媾和的风声也已传了过来,一旦英国投降,东线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至于美国人,他不认为罗斯福有什么反扑能力,他们自己至少首先要解决马岛问题。

实践证明朱可夫的猜想是正确的,莫洛托夫用一句“合格的总参谋长”来形容华西列夫斯基,就把这种“书生意气”诠释得淋漓尽致。

不过,就如何媾和,斯大林显然还有不同想法,否则他也不会置朱可夫的“最优方案”于不顾,偏偏选择了次优方案,并且还琢磨着打上一仗。

“对停战这件事,基层的同志到底怎么看?”斯大林虽然已从贝利亚手中获取了一些民间的声音,但他还是有些不太放心,要再找别人印证或落实一下。

“基层的声音很复杂。”莫洛托夫叹了口气,“一部分同志认为,战争进展到这个程度,红军取得军事胜利的机会极其渺茫,学习列宁同志签署第二个布列斯特合约虽然痛苦,但还有东山再起的希望,这部分以领导干部、中级以上军官比较普遍;一小部分同志认为,战争打到现在,我们很困难,但敌人同样困难,继续坚持的话曙光可能会出现在眼前;还有极少的一部分同志认为,不能和敌人签署这种合约,但也不能再在这里坚持下去,建议将党和国家机构搬迁到远东和西伯利亚去,一部分红军化整为零,在沦陷国土打游击战——这个策略是借鉴了中国的例子,南京政府在丢掉大部分精华国土后不与日本和平,更不与日本傀儡政权发生关系,而是搬迁至西南地区持续抵抗。”

按照莫洛托夫的概括:第一种意见是主张学列宁;第二种意见主张学巴黎公社,第三种意见主张学中国,不过他很巧妙地避开了自己的倾向性意见。

斯大林把目光转向了伏罗希洛夫,后者回答道:“我个人认为第三种不是好办法,苏维埃和中国情况不同,远东和西伯利亚人口太少,甚至不到全国总人口的10%,而且经济基础羸弱,根本无法长期坚持。而中国的西南地区虽然发达程度比沿海要差很多,但差距并未像我们这么大,而其人口密度不算低,重庆政权在情况最恶劣的时候至少还拥有全国总人口的40%;至于第二种嘛,我认为要掌握斗争的策略……”

所谓策略,其实就是指当初列宁如果同意党内多数派与德国硬拼到底,新生的布尔什维克政权立即就会变成第二个巴黎公社。伏罗希洛夫是斯大林心腹干将之一,打仗的水平完全辱没了元帅这个称号,但政治力与察言观色、揣摩上意的水平完全超过了大多数人,不然最初五大元帅被清洗掉三个,另外一个布琼尼现在靠边站,只有他还活得有滋有味,要是没点水平,早就成了内务部的祭品了。

斯大林点点头,伏罗希洛夫的意见其实很明确,第三条不是好办法;第二条是死路,唯一能选择的就是第一条了。

“看来,大多数同志是赞同第一条办法的……”斯大林慢条斯理地说道,“这说明党中央前段时间的秘密行动和决定是得到群众拥护的,是反映了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的,你们是不是这么认为?”

莫洛托夫和伏罗希洛夫对望了一眼,又沉思了片刻,又不约而同地点点头。

看到两人如此表态,斯大林不由得松了口气:刚才他这句话如果谁从表面意思上去理解,谁就是不折不扣的大傻瓜——比如可怜的华西列夫斯基就可能掉进去。斯大林这个问题的隐含用意是问这两个心腹手下:如果他代表党和国家与轴心媾和,是否能继续得到多数人的赞同?是否不会影响党的地位和领袖的地位?

所以这两人要沉思后才敢点头,如果他们现在轻易点头,而一旦消息走漏出去遭到党内外群起反对,莫洛托夫和伏罗希洛夫很快就会被当成替罪羊推出去。

“你和里宾特洛甫的和谈情况怎么样?德国人会不会突然变卦,提高条件?”

“德国人的条件摆在那里,至少现在还没有调整。”莫洛托夫补充道,“相反,里宾特洛甫一再向我保证,希特勒没有彻底消灭布尔什维克的意图,更没有清算主要领袖的想法,他想得到的是一个排除了苏维埃,以德国为核心的欧洲——拥有相同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和政权组织,为了排除对其威胁最大的竞争对手,他发动了这场战争。他表示,今后两个俄罗斯各自独立,弗拉索夫的伪政权将被他吸收到一体化的欧洲,至于我们,完全可以独立存在。”

“他不是不想消灭我们,他是不愿意付出更高的代价,除非他打算再打上2-3年,死掉2、3百万日耳曼人。”斯大林冷笑一声,“之所以愿意和我们媾和,是因为他认为我们目前对德国已不构成威胁,他要集中精力对付美国,然后才能成全他的世界霸主迷梦。”

“这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地方。”伏罗希洛夫立即狗腿般地补上一句。

“发电报给朱可夫同志,请他回莫斯科坐镇,中亚各国就承认他们独立吧,反正都是些鞑靼人。”斯大林毫不在意地挥挥手,“请他立即部署作战方案,我的目标是,动用4个方面军,140万兵力执行南北对进的进攻计划,威胁但不要与敌军硬拼,让希特勒意识到我们的力量,迫使他接受有利于我们的条款修改。”

“需要请梅列茨科夫同志协助他么?”在前段时间私下的意见征求时,与朱可夫观念最接近的是梅列茨科夫,所以伏罗希洛夫有此一问。

“不必,继续请总参谋长协助,整体战役由康斯坦丁同志主持。”斯大林顿了顿,“北线集群由梅列茨科夫统帅,南线集群由……”

说到这里斯大林忽然卡壳了,他想到南面几个方面军司令员打得都不太好,一时间居然挑不出中意的指挥官人选,上次朱可夫推荐的巴格拉米扬也打得一塌糊涂。

莫洛托夫咳嗽了一声,提醒道:“还是瓦图京同志吧,叶廖缅科脾气太坏,罗科索夫斯基同志太滑头,马利诺夫斯基和托尔布欣同志资历不够,不过要给他配个高明一点的参谋长,同时政治委员也要得力一点。”

“这建议不错,参谋长就让谢尔盖-马特维耶维奇-什捷缅科同志担任,政治委员让赫鲁晓夫同志担任吧。”

伏罗希洛夫也是连连点头:如果是以前,这种头衔大家都抢着去,现在形势不好,大家都对局势有些畏惧,连这些炙手可热的位置都变得闲置起来,谁也不想变成铁木辛哥第二。

“关于合约内容,您想做什么修改?”

“第一,需双方政权共同发表宣言,说明共同遵循民族自决的意见,同时在俄罗斯内部,本着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不同理解,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单独探索、分别见过,双方均承认是苏维埃联盟政权的独立组成部分,是一个整体,对外交往时单独称呼俄罗斯(孟)和俄罗斯(布);第二,两国边界以现有实际控制线为准,设200公里安全区,可由德军驻扎,但德军总人数不应该超过100万,驻扎时间不超过5年,孟什维克政权内有关外国军队驻扎人数不得多于30万;第三,孟什维克政权拥有独立的法律、军队、经济体系,双方之间贸易往来互不征收关税;第四,孟什维克政权总兵力不超过50万,布尔什维克兵力不超过300万;第五,苏维埃对轴心赔款总规模不超过100亿马克,分30年支付,按1:6的比例在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之间分摊,后两者之间互不索赔……”
首节 上一节 454/10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的岳父大人叫吕布

下一篇:近身狂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