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 第707节
目前党卫军已有7个1944型装甲师,国防军已有2个,等于今年还需再完成11个装甲师编制。为完成150万裁军任务,最高统帅部除大刀阔斧削减步兵师番号外,还决定削减6个装甲师的番号。
说是削减6个,实际一个都没少。因为4个装甲师打算拆解、重组后变成海军陆战旅,陆军账面上少了4个装甲师,海军会多8个陆战旅,另外2个装甲师将充当预备队——将其余各师缺编和部分老兵退役后的缺口直接这两个装甲师的人员进行填满。
步兵们就没有这么好运气了,1942年、1943年动员的新组建师基本都要裁撤,凯特尔一口气将所有300多、400多番号的步兵师全部列入裁汰范围——先一口气干掉50个步兵师再说。
听完这些介绍,绍肯欣然接受了克兰克提出的作战方案……
第52章 尼米茨的反击(6)
克兰克在做出决定前先征求了绍肯的意见:“倘若双方海军互不参与这次战役,面对12万左右且至少拥有1000架作战飞机的美军进攻,您认为战役走向会怎么样?”
绍肯给予了肯定回答:“如果刚刚送达的兵力和物资未到,我还不敢保证,但现在本集群已拥有6万多部队,且飞行堡垒装甲师还是最新锐的1944型部队,第7装甲师也齐装满员、休整多时,空军有两个联队共430余架飞机,各方面物资都很充足,即便美军拥有2倍优势,我认为完全有的打。退一步说,假设敌军拥有3倍于我的优势,我军至少能守住美洲共和国与两州核心地带——在阿根廷和乌拉圭还有两个陆战旅可充当后备队,美洲共和国前期又征发了5000余名德意志志愿者,紧急状态下可扩军至8万人。”
这次克兰克和欣茨增援过来的物资和兵力绝对是及时雨,极大地提升了绍肯集群的后续作战能力,另外在蒙特罗政变、巴西政权倒戈,进军圣保罗市和里约市后,他又获得了储存在这里的近10万吨油料(包括2万余吨非常重要的美国航空燃油)——既有巴西军用、民用的贡献,也有美军的贡献。所以他现在底气很足。
“您这么说我就放心了。”克兰克方案很简单,“如果陆军认为可以坚持住,海军打算先不管美军舰队,先捉一会迷藏再说——我准备用尼米茨自己的战术来对付他。”
通过审讯被俘的美军飞行员,克兰克不但知道上次在马岛和南非海域与自己交手的是斯普鲁恩斯,还知道尼米茨已取代了英格索尔成为美国大西洋舰队的统帅。
“您的意思是?”
“您知道中途岛战役么?”
一说起这个,绍肯先认真思索起来,然后问:“您准备先行离开再反击?”
“不!我是打算离开,但不是反击,而是要拖延敌人的时间,具体何时反击需等待更有利时机。”克兰克解释道,“尼米茨是个很谨慎的人物,对自己的战术更熟悉,一旦找不到我军舰队,他绝不会冒被偷袭的风险展开登陆战——这就能让您摆脱腹背受敌的危险。”
欣茨奇怪地问道:“您不打算尽快反击?”
“不,我不着急,应该是敌人找不到我们而感到烦恼……”
欣茨最初反对克兰克的战术,认为舰队不能退走,一旦退走,则地面部队会有不小的麻烦,另外从舰队现有的规模和实力(包括3艘航空母舰、2艘护航航母、3艘战列舰)来看,算非常强大的力量,不打一场就退走对柏林方面无法交代,对官兵士气也是极大挫伤,但克兰克最终说服了他。
克兰克解释了他的原委:“再过40多天,马沙尔元帅就会率从本土出发的主力舰队赶到巴西,届时两军汇合我军将拥有压倒性优势,我为什么要急于和尼米茨在这个时候决战?着急开战的应该是他而不是我。”
经过反复探讨,陆、海、空三方就战役开展达成共识。
克兰克判断尼米茨的战役目标是利用目前德军海军两支舰队分开在南、北大西洋的局面抢先发动进攻,先吃掉南大西洋分舰队,然后回头对付马沙尔的主力舰队,为达成该目的,他需要增加美国陆军兵力并要求其发动配合进攻,用陆地战事吃紧来逼迫德国海军投入交战。
绍肯判断美军在接下去的地面战事中有两种战术:第一种是以全部兵力投入正面进攻,兵分两路,一路从沿海地带进攻,即顺着圣埃斯皮里图州、里约州、圣保罗州一线前进,目标是占领里约和圣保罗两个重点大城市,扑灭蒙特罗亲德巴西政权,这一路交通状况相对较好,又靠近沿海可得到海军支援,预计是美军进攻主力;另一路从米纳斯吉拉斯州的纵深地带向圣保罗州、柏拉拿州迂回包抄,这一路交通条件差,应该是偏师,有2万人差不多了,再多美军后勤也难以支撑。
第二种战术与第一种大同小异,无非是将第一路迂回攻势中的部队改变用途,即以10万兵力在沿海一线正面进攻,同时以2万兵力在本方侧后展开登陆,用腹背夹击的办法动摇德军军心,包围或者迫使绍肯集群撤退,然后不战而得圣保罗和里约
“美军登陆的地点,不外乎里约、桑托斯、弗洛里亚诺波利斯三个重点港口城市。”绍肯皱着眉头道,“按我最初的想法,只要管住弗洛里亚诺波利斯即可,其他两个地点美军登陆与否毫不相关,但听您刚才传达的意思,杜特拉政权这里我还不能不管?”
现在巴西政府已完全分裂,亲德派都加入了蒙特罗控制的南部巴西政府(以前陆军部长杜特拉为总统),亲美派都加入奥斯瓦尔多-阿拉尼亚(前外长,亲美派)控制的北部巴西政府(仍以被囚禁的瓦加斯为总统),双方正大打出手,展开残酷的内战。亲德派控制的军队更多,但亲美派控制的地盘更大且与美军直接结合在一起。
两派虽然都号称自己是代表巴西正统的中央政府,但真正能控制的地盘都不大:亲德派控制的只有圣保罗、里约、圣埃斯皮里图三个州,目前正在尝试控制第4个——米纳斯吉拉斯州;亲美派控制了东北部以累西腓地区为核心的十个州。广袤的巴西内陆地区陷入无所适从的地步,不知道该服从谁。
亲德派虽然控制的地盘少,但人口却不少。圣保罗、里约两州是巴西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圣保罗市和里约是不但是巴西第一、二大城市,后者还是巴西首都,因此从法统来说,亲德派是占据主流的,一声不吭就放弃似乎也有点说不过去。
这一点克兰克也有点纠结,犹豫一下后说道:“我觉得不应该放弃,这个巴西政权是好不容易才扶持起来的,更何况圣保罗和里约两座城市十分重要,他们的得失决定了巴西未来政局的走向——能不能形成对我们有利的战后条件,我认为取决于上述两点。”
绍肯叹了口气:“如果这样,陆军部署就要进行相应调整,我本来打算且战且退,以放弃圣保罗、里约为诱饵,逐步拉长美军补给线,降低敌军兵力密度,然后在适当时展开反击……”
欣茨劝道:“您是否可以制定两套方案,一套是以保住圣保罗、里约两市和巴西政权为目标,一套以您刚才阐述的策略为依托,一起发给柏林方面,我们还有一点时间。”
7月17日清晨,霍夫曼案头摆上了以克兰克、绍肯、欣茨三人联名发来的作战方案,只不过方案是大相径庭的两套,约德尔一一在地图上进行了阐述:
“从目前掌握的敌情来看,美军在巴西拥有7个师,大约14万左右的陆军兵力,1000-1200架作战飞机,另有4万亲美巴西傀儡军协同作战,美大西洋舰队主力倾巢出动,拥有3-4艘舰队航母,3-4艘新锐战列舰,10-12艘轻型或护航航母,另有大量运输舰和辅助军舰,我南大西洋战区根据敌我兵力对比态势和最高统帅部确定的战略目标,拟定了两个作战方案:
激进方案:克兰克南大西洋舰队扼守桑托斯、里约一线海岸线,实现灵活机动作战,在避免与敌舰队主力硬碰硬的前提下挫败敌军登陆企图,陆军从乌拉圭抽调一个海军陆战旅防御弗洛里亚诺波利斯,绍肯集群主力沿圣保罗州、里约州北部边境展开,在巴西政府军(近8万)配合下,以攻势防御和灵活突击击退美军进攻,等待‘守望’计划展开;
保守方案:克兰克南大西洋舰队扼守弗洛里亚诺波利斯,避敌锋芒,实现大范围灵活机动作战,陆军从乌拉圭抽调一个海军陆战旅防御弗洛里亚诺波利斯,绍肯集群以一部分兵力(2-3个陆战旅)在圣保罗州、里约州北部边境进行迟滞作战,逐步后退,必要时可放弃圣保罗市、里约市,待敌军战线拉长、占领范围扩大后,以前期埋伏的飞行堡垒装甲师、第7装甲师为主力迂回敌军右翼,实施穿插作战,伺机歼灭美军1-2个师,配合‘守望’计划展开再行反攻。”
霍夫曼问:“前线指挥官自己趋向于哪种选择?”
“两种均可接受,似乎克兰克更倾向于前者,绍肯更倾向于后者。”
“你们呢?”
最高统帅部有人选前者,有人选后者,霍夫曼看了一下,大体上海军将领如马沙尔、邓尼茨选前者,陆军将领如蔡茨勒、隆美尔选后者,空军将领有选前者的也有选后者的。
只有凯特尔和约德尔两人未表态。
霍夫曼问两人:“你们有更好的建议?”
“从纯粹军事角度出发,我们愿意选后者,但从政治角度出发,我认为应当选前者。”凯特尔道,“不过最终都要打赢才行。”
“我选前者!”霍夫曼解释了他的理由,“不仅因为政治因素在这里对战后布局至关重要,还在于另外一种可能性——谁规定美国人拿下圣保罗和里约必须再向美洲共和国进攻而拉长战线的?如果是我,打完就地休整,等下一批增援部队上来再说。”
第53章 尼米茨的反击(7)
“警报解除……”
“长官,敌军侦察机被赶走了。”
“还是没追上么?”
说是削减6个,实际一个都没少。因为4个装甲师打算拆解、重组后变成海军陆战旅,陆军账面上少了4个装甲师,海军会多8个陆战旅,另外2个装甲师将充当预备队——将其余各师缺编和部分老兵退役后的缺口直接这两个装甲师的人员进行填满。
步兵们就没有这么好运气了,1942年、1943年动员的新组建师基本都要裁撤,凯特尔一口气将所有300多、400多番号的步兵师全部列入裁汰范围——先一口气干掉50个步兵师再说。
听完这些介绍,绍肯欣然接受了克兰克提出的作战方案……
第52章 尼米茨的反击(6)
克兰克在做出决定前先征求了绍肯的意见:“倘若双方海军互不参与这次战役,面对12万左右且至少拥有1000架作战飞机的美军进攻,您认为战役走向会怎么样?”
绍肯给予了肯定回答:“如果刚刚送达的兵力和物资未到,我还不敢保证,但现在本集群已拥有6万多部队,且飞行堡垒装甲师还是最新锐的1944型部队,第7装甲师也齐装满员、休整多时,空军有两个联队共430余架飞机,各方面物资都很充足,即便美军拥有2倍优势,我认为完全有的打。退一步说,假设敌军拥有3倍于我的优势,我军至少能守住美洲共和国与两州核心地带——在阿根廷和乌拉圭还有两个陆战旅可充当后备队,美洲共和国前期又征发了5000余名德意志志愿者,紧急状态下可扩军至8万人。”
这次克兰克和欣茨增援过来的物资和兵力绝对是及时雨,极大地提升了绍肯集群的后续作战能力,另外在蒙特罗政变、巴西政权倒戈,进军圣保罗市和里约市后,他又获得了储存在这里的近10万吨油料(包括2万余吨非常重要的美国航空燃油)——既有巴西军用、民用的贡献,也有美军的贡献。所以他现在底气很足。
“您这么说我就放心了。”克兰克方案很简单,“如果陆军认为可以坚持住,海军打算先不管美军舰队,先捉一会迷藏再说——我准备用尼米茨自己的战术来对付他。”
通过审讯被俘的美军飞行员,克兰克不但知道上次在马岛和南非海域与自己交手的是斯普鲁恩斯,还知道尼米茨已取代了英格索尔成为美国大西洋舰队的统帅。
“您的意思是?”
“您知道中途岛战役么?”
一说起这个,绍肯先认真思索起来,然后问:“您准备先行离开再反击?”
“不!我是打算离开,但不是反击,而是要拖延敌人的时间,具体何时反击需等待更有利时机。”克兰克解释道,“尼米茨是个很谨慎的人物,对自己的战术更熟悉,一旦找不到我军舰队,他绝不会冒被偷袭的风险展开登陆战——这就能让您摆脱腹背受敌的危险。”
欣茨奇怪地问道:“您不打算尽快反击?”
“不,我不着急,应该是敌人找不到我们而感到烦恼……”
欣茨最初反对克兰克的战术,认为舰队不能退走,一旦退走,则地面部队会有不小的麻烦,另外从舰队现有的规模和实力(包括3艘航空母舰、2艘护航航母、3艘战列舰)来看,算非常强大的力量,不打一场就退走对柏林方面无法交代,对官兵士气也是极大挫伤,但克兰克最终说服了他。
克兰克解释了他的原委:“再过40多天,马沙尔元帅就会率从本土出发的主力舰队赶到巴西,届时两军汇合我军将拥有压倒性优势,我为什么要急于和尼米茨在这个时候决战?着急开战的应该是他而不是我。”
经过反复探讨,陆、海、空三方就战役开展达成共识。
克兰克判断尼米茨的战役目标是利用目前德军海军两支舰队分开在南、北大西洋的局面抢先发动进攻,先吃掉南大西洋分舰队,然后回头对付马沙尔的主力舰队,为达成该目的,他需要增加美国陆军兵力并要求其发动配合进攻,用陆地战事吃紧来逼迫德国海军投入交战。
绍肯判断美军在接下去的地面战事中有两种战术:第一种是以全部兵力投入正面进攻,兵分两路,一路从沿海地带进攻,即顺着圣埃斯皮里图州、里约州、圣保罗州一线前进,目标是占领里约和圣保罗两个重点大城市,扑灭蒙特罗亲德巴西政权,这一路交通状况相对较好,又靠近沿海可得到海军支援,预计是美军进攻主力;另一路从米纳斯吉拉斯州的纵深地带向圣保罗州、柏拉拿州迂回包抄,这一路交通条件差,应该是偏师,有2万人差不多了,再多美军后勤也难以支撑。
第二种战术与第一种大同小异,无非是将第一路迂回攻势中的部队改变用途,即以10万兵力在沿海一线正面进攻,同时以2万兵力在本方侧后展开登陆,用腹背夹击的办法动摇德军军心,包围或者迫使绍肯集群撤退,然后不战而得圣保罗和里约
“美军登陆的地点,不外乎里约、桑托斯、弗洛里亚诺波利斯三个重点港口城市。”绍肯皱着眉头道,“按我最初的想法,只要管住弗洛里亚诺波利斯即可,其他两个地点美军登陆与否毫不相关,但听您刚才传达的意思,杜特拉政权这里我还不能不管?”
现在巴西政府已完全分裂,亲德派都加入了蒙特罗控制的南部巴西政府(以前陆军部长杜特拉为总统),亲美派都加入奥斯瓦尔多-阿拉尼亚(前外长,亲美派)控制的北部巴西政府(仍以被囚禁的瓦加斯为总统),双方正大打出手,展开残酷的内战。亲德派控制的军队更多,但亲美派控制的地盘更大且与美军直接结合在一起。
两派虽然都号称自己是代表巴西正统的中央政府,但真正能控制的地盘都不大:亲德派控制的只有圣保罗、里约、圣埃斯皮里图三个州,目前正在尝试控制第4个——米纳斯吉拉斯州;亲美派控制了东北部以累西腓地区为核心的十个州。广袤的巴西内陆地区陷入无所适从的地步,不知道该服从谁。
亲德派虽然控制的地盘少,但人口却不少。圣保罗、里约两州是巴西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圣保罗市和里约是不但是巴西第一、二大城市,后者还是巴西首都,因此从法统来说,亲德派是占据主流的,一声不吭就放弃似乎也有点说不过去。
这一点克兰克也有点纠结,犹豫一下后说道:“我觉得不应该放弃,这个巴西政权是好不容易才扶持起来的,更何况圣保罗和里约两座城市十分重要,他们的得失决定了巴西未来政局的走向——能不能形成对我们有利的战后条件,我认为取决于上述两点。”
绍肯叹了口气:“如果这样,陆军部署就要进行相应调整,我本来打算且战且退,以放弃圣保罗、里约为诱饵,逐步拉长美军补给线,降低敌军兵力密度,然后在适当时展开反击……”
欣茨劝道:“您是否可以制定两套方案,一套是以保住圣保罗、里约两市和巴西政权为目标,一套以您刚才阐述的策略为依托,一起发给柏林方面,我们还有一点时间。”
7月17日清晨,霍夫曼案头摆上了以克兰克、绍肯、欣茨三人联名发来的作战方案,只不过方案是大相径庭的两套,约德尔一一在地图上进行了阐述:
“从目前掌握的敌情来看,美军在巴西拥有7个师,大约14万左右的陆军兵力,1000-1200架作战飞机,另有4万亲美巴西傀儡军协同作战,美大西洋舰队主力倾巢出动,拥有3-4艘舰队航母,3-4艘新锐战列舰,10-12艘轻型或护航航母,另有大量运输舰和辅助军舰,我南大西洋战区根据敌我兵力对比态势和最高统帅部确定的战略目标,拟定了两个作战方案:
激进方案:克兰克南大西洋舰队扼守桑托斯、里约一线海岸线,实现灵活机动作战,在避免与敌舰队主力硬碰硬的前提下挫败敌军登陆企图,陆军从乌拉圭抽调一个海军陆战旅防御弗洛里亚诺波利斯,绍肯集群主力沿圣保罗州、里约州北部边境展开,在巴西政府军(近8万)配合下,以攻势防御和灵活突击击退美军进攻,等待‘守望’计划展开;
保守方案:克兰克南大西洋舰队扼守弗洛里亚诺波利斯,避敌锋芒,实现大范围灵活机动作战,陆军从乌拉圭抽调一个海军陆战旅防御弗洛里亚诺波利斯,绍肯集群以一部分兵力(2-3个陆战旅)在圣保罗州、里约州北部边境进行迟滞作战,逐步后退,必要时可放弃圣保罗市、里约市,待敌军战线拉长、占领范围扩大后,以前期埋伏的飞行堡垒装甲师、第7装甲师为主力迂回敌军右翼,实施穿插作战,伺机歼灭美军1-2个师,配合‘守望’计划展开再行反攻。”
霍夫曼问:“前线指挥官自己趋向于哪种选择?”
“两种均可接受,似乎克兰克更倾向于前者,绍肯更倾向于后者。”
“你们呢?”
最高统帅部有人选前者,有人选后者,霍夫曼看了一下,大体上海军将领如马沙尔、邓尼茨选前者,陆军将领如蔡茨勒、隆美尔选后者,空军将领有选前者的也有选后者的。
只有凯特尔和约德尔两人未表态。
霍夫曼问两人:“你们有更好的建议?”
“从纯粹军事角度出发,我们愿意选后者,但从政治角度出发,我认为应当选前者。”凯特尔道,“不过最终都要打赢才行。”
“我选前者!”霍夫曼解释了他的理由,“不仅因为政治因素在这里对战后布局至关重要,还在于另外一种可能性——谁规定美国人拿下圣保罗和里约必须再向美洲共和国进攻而拉长战线的?如果是我,打完就地休整,等下一批增援部队上来再说。”
第53章 尼米茨的反击(7)
“警报解除……”
“长官,敌军侦察机被赶走了。”
“还是没追上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