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 第870节
第四,同意大不列颠合并纽芬兰,但不允许驻军,作为交易,美国在爱德华王子岛也不驻军;
第五,南美势力范围稳定在现有范畴,德国不是喜欢玩两个么?美国配合德国把巴西也切成两个;
第六,对欧洲、非洲的领土和殖民地变动,如德国愿意给美国公平的商业贸易机会,美国将完全予以承认,作为交换,北美市场也允许欧洲实力进入;
第七,日本问题由美国单独解决,至少日本占领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是不可接受的,其余远东与印度状况可以“理解”……
第八,美德合作,共治世界,反对布尔什维克;
……
林林总总的意见一共阐述了十二条,基本上代表了杜勒斯上台后对美德停战的新思维,很多立场在原有基础上予以软化,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美国强调用“经济和资本”而不是用驻军来解决问题,背后的潜台词是希望用美国战后强大的经济实力把欧洲势力挤出去或者实现事实上的对等待遇。
为弥补德国的“让步与损失”,杜勒斯又认为可以给德国经济补偿——他相信德国经济也非常困难,亟待美国资本润滑。
至于日本问题,只要德国不公开插手就行——美国一定要想办法搞定日本,否则今后在大国中说话分量就不响,当然消灭或打服日本是不可能的,迫使日本低头才是美国比较可取的出路。
当然,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杜勒斯也不少,他前脚刚和斯大林老爹达成“战略合作、全面互利”的秘密协议,后脚又准备和霍夫曼达成“共同反对布尔什维克”的秘密协议——反正怎么有利怎么啦。
里宾特洛甫听完,对杜勒斯的想法大致有数了,便说道:“您讲述的意见我基本明白了,不过我得汇报给元首,这两天他忙着操心北爱尔兰、冰岛、丹麦的公投,可能要缓几天才能给予答复。”
杜勒斯皮笑肉不笑地回答道:“那当然可以,为表示我方诚意,美国政府不会在这件事上给德国政府添乱,但如果将来和平谈判进行得不顺利,我们只能寻求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里宾特洛甫耸耸肩:“我无所谓,元首有信心摆平这一切。”
“他当然有信心,不过,少花点力气不是更好?与美国合作,更有利于德国统治欧洲,他是聪明人,当然知道该怎么选。”
“杜勒斯最后这么说?”
“是的。”里宾特洛甫讨好般地说道,“他这是狂妄!”
霍夫曼微微摇头,杜勒斯这句话不是纯粹威胁,而是一种“提醒”:如果德国对美压迫过甚,美国一定会对欧盟捣蛋,一定会千方百计拉拢欧盟里面的墙头草和投机分子,德国需要自己掂量一下代价。
“我知道了,让我好好考虑下。”
里宾特洛甫退走后,霍夫曼的脸色彻底阴沉下来,在办公室里踱步了半小时,让达尔格斯唤来了奥托·斯科尓兹内。
“有关情报、地理和其他情况熟悉了么?”
“能利用的都利用了,行动方案基本已完善。”
霍夫曼点点头:“如果差不多就准备开始,您有信心么?”
大块头斯科尓兹内站得笔直,眼神中流露出无限狂热:“我的元首,我很荣幸为您效劳。”
“不是为我,是为1亿德意志人民,更为了……”霍夫曼缓缓说道,“像兰克一样的、无数德意志烈士的血不白流!”
“我们将竭尽所能!即便我们全部战死,德意志将永远存在!”
第10卷 彷徨:战争与和平
第1章 最危险的男人(1)
1945年1月27日入夜时分,在冰冷的北海雨夜中,2艘xxiii级潜艇悄悄驶出基尔港,开始向大西洋深处进发,潜艇上满载以斯科尓兹内为首的,全部德国特种部队精英共36人!
此时此刻,全欧政治目光都聚焦在同时进行的三场公民投票上:北爱尔兰公投、冰岛公投、丹麦公投。
投票时间还剩最后一天,但速度最快的冰岛公投已统计了85%选票,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赞成取消独立、成为德意志冰岛省的票数已超过了70%,这意味着哪怕最后投票的全是反对票也不可能阻挠法案通过,冰岛毫无悬念地成为第三帝国的一部分。
其他两场公投还在胶着中,北爱尔兰统计了近一半选票,赞成与爱尔兰合并的票数不过51%,赞同继续与大不列颠保持同一个整体的倒有47%,另外2%是弃权票;丹麦统计了三分之一选票,赞同成为德意志北方省的选票大概为53%,反对的46%,还有1%弃权票——没有敢说胜券在握的。
这三场投票一共引入了欧洲24国观察员,涉及的英、德、爱尔兰等国都接受了观察员监督,虽然24国大部分都是轴心盟国,基本上对德国与丹麦、冰岛合并持赞同态度,但至少形象上还要维持体面——德国能搞些小动作,却不能太让国际舆论下不了台。
至于军事观察家们则把目光投向了加勒比海战事:轴心主力舰队抵达圭亚那后,并未如美国预料一般地直接发动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进攻或对其他地区的进攻,反而开始从容不迫地释放兵力:人数将近5000的大不列颠部队,人数超过4000的法兰西军队,人数近1500的荷兰军队下船并分拨驻守,随即举行了盛大的典礼。
这是德国履行承诺,将自己在前不久占领的法属、英属、荷属圭亚那分别交给三国的举动,标志着欧洲列强压缩流亡政府生存空间,恢复对加勒比海行使权力的开始,也是德国作为轴心盟主、欧洲霸主必不可少的一环——看到没有,这些地盘以后我罩着了!
期间一直风平浪静,除几架不识趣的美军轰炸机前来袭扰一番外,其余各方向美军都在紧急加强防御,力图以步步抵抗、徐徐迟滞来削弱轴心。整套美国作战思路如果讲给小泽听,他一定哑然失笑——这不是日本海军苦心谋划20年,结果一事无成的九段渐减邀击决战美国版么?
所有人都知道表面平静之下蕴藏着怒涛,但只有极少数人知道,怒涛下面潜伏着更深、更彻底的怒火。
杜勒斯强势求和的行动虽得到了德国“热切”回应,甚至在个别领域取得了一致意见,但双方根深蒂固的分歧和冲突反而进一步强化,杜勒斯主张“以中美换南美”、“尊重原势力”论点虽在表面上部分契合了德方意见,却引发了其他思考,他强调美国可同意战前在加勒比海有势力和领地的英、法、荷恢复统治,但不同意德意把手伸进加勒比海的观点刺激了霍夫曼敏感的神经。
在霍夫曼看来,这是美国试图分裂、瓦解欧洲阵营的先兆,杜勒斯以承认英、法、荷传统利益为代价,试图对轴心阵营拉一派打一派,这是德国断然不会容忍的,为什么他强调恢复英、法、荷在加勒比海的统治?不是德国认为他们可怜而同情他们,而是需要他们站在德国一方与美国对抗,如果德国帮英、法、荷恢复旧有势力范围而置自身与最亲密的战友意大利的利益于不顾,将来如何服众?
虽然美国同意用南美利益和经济利益来补偿德意,但南美除圭亚那外,现在基本或即将落入德国掌控,美国承认与否都不会改变现实,至于那区区几百亿美元,霍夫曼也没放在眼里——德国不是日本,还没穷到见几百亿美元就挪不动脚的份上,光是已初见雏形的石油马克将来就是德国金融霸权的一部分,岂是区区几百亿美元就可以收买的?
这里出现一个悖论:美国愿意花几百亿收买德国,却不愿意花同样钱收买日本,结果前者看不上,后者看得上却拿不到。
在探明杜勒斯来意后,霍夫曼得出两个结论:
其一,这基本是美国新政府的原则立场,除非战场形势有大变动,否则美国政府口径不会变;
其二,美国政府有充分底气,能给予这份底气的,不外乎“曼哈顿计划”或船台上疯狂建造的埃塞克斯级,也可能兼而有之——这一点霍夫曼猜得不错。
这两个结论是杜威和杜勒斯深入商议并反复酝酿和讨论后的底线,但有一点是霍夫曼没料到的:美国政府尤其是高层因为平民“赎买”行动,已在心里上做好了暂时“丢失”夏威夷群岛的准备,认为这个失败不会导致政府垮台,反而会激起民众更大、更强烈的反弹,更有利于持久作战。
霍夫曼和堀悌吉毕竟不是上帝,谁也算不到美国人究竟心里怎么想,大家只能根据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预判到的“事实”来完成决策,而没法根据完整客观现实来决策,没有人敢冒这种险,
第五,南美势力范围稳定在现有范畴,德国不是喜欢玩两个么?美国配合德国把巴西也切成两个;
第六,对欧洲、非洲的领土和殖民地变动,如德国愿意给美国公平的商业贸易机会,美国将完全予以承认,作为交换,北美市场也允许欧洲实力进入;
第七,日本问题由美国单独解决,至少日本占领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是不可接受的,其余远东与印度状况可以“理解”……
第八,美德合作,共治世界,反对布尔什维克;
……
林林总总的意见一共阐述了十二条,基本上代表了杜勒斯上台后对美德停战的新思维,很多立场在原有基础上予以软化,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美国强调用“经济和资本”而不是用驻军来解决问题,背后的潜台词是希望用美国战后强大的经济实力把欧洲势力挤出去或者实现事实上的对等待遇。
为弥补德国的“让步与损失”,杜勒斯又认为可以给德国经济补偿——他相信德国经济也非常困难,亟待美国资本润滑。
至于日本问题,只要德国不公开插手就行——美国一定要想办法搞定日本,否则今后在大国中说话分量就不响,当然消灭或打服日本是不可能的,迫使日本低头才是美国比较可取的出路。
当然,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杜勒斯也不少,他前脚刚和斯大林老爹达成“战略合作、全面互利”的秘密协议,后脚又准备和霍夫曼达成“共同反对布尔什维克”的秘密协议——反正怎么有利怎么啦。
里宾特洛甫听完,对杜勒斯的想法大致有数了,便说道:“您讲述的意见我基本明白了,不过我得汇报给元首,这两天他忙着操心北爱尔兰、冰岛、丹麦的公投,可能要缓几天才能给予答复。”
杜勒斯皮笑肉不笑地回答道:“那当然可以,为表示我方诚意,美国政府不会在这件事上给德国政府添乱,但如果将来和平谈判进行得不顺利,我们只能寻求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里宾特洛甫耸耸肩:“我无所谓,元首有信心摆平这一切。”
“他当然有信心,不过,少花点力气不是更好?与美国合作,更有利于德国统治欧洲,他是聪明人,当然知道该怎么选。”
“杜勒斯最后这么说?”
“是的。”里宾特洛甫讨好般地说道,“他这是狂妄!”
霍夫曼微微摇头,杜勒斯这句话不是纯粹威胁,而是一种“提醒”:如果德国对美压迫过甚,美国一定会对欧盟捣蛋,一定会千方百计拉拢欧盟里面的墙头草和投机分子,德国需要自己掂量一下代价。
“我知道了,让我好好考虑下。”
里宾特洛甫退走后,霍夫曼的脸色彻底阴沉下来,在办公室里踱步了半小时,让达尔格斯唤来了奥托·斯科尓兹内。
“有关情报、地理和其他情况熟悉了么?”
“能利用的都利用了,行动方案基本已完善。”
霍夫曼点点头:“如果差不多就准备开始,您有信心么?”
大块头斯科尓兹内站得笔直,眼神中流露出无限狂热:“我的元首,我很荣幸为您效劳。”
“不是为我,是为1亿德意志人民,更为了……”霍夫曼缓缓说道,“像兰克一样的、无数德意志烈士的血不白流!”
“我们将竭尽所能!即便我们全部战死,德意志将永远存在!”
第10卷 彷徨:战争与和平
第1章 最危险的男人(1)
1945年1月27日入夜时分,在冰冷的北海雨夜中,2艘xxiii级潜艇悄悄驶出基尔港,开始向大西洋深处进发,潜艇上满载以斯科尓兹内为首的,全部德国特种部队精英共36人!
此时此刻,全欧政治目光都聚焦在同时进行的三场公民投票上:北爱尔兰公投、冰岛公投、丹麦公投。
投票时间还剩最后一天,但速度最快的冰岛公投已统计了85%选票,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赞成取消独立、成为德意志冰岛省的票数已超过了70%,这意味着哪怕最后投票的全是反对票也不可能阻挠法案通过,冰岛毫无悬念地成为第三帝国的一部分。
其他两场公投还在胶着中,北爱尔兰统计了近一半选票,赞成与爱尔兰合并的票数不过51%,赞同继续与大不列颠保持同一个整体的倒有47%,另外2%是弃权票;丹麦统计了三分之一选票,赞同成为德意志北方省的选票大概为53%,反对的46%,还有1%弃权票——没有敢说胜券在握的。
这三场投票一共引入了欧洲24国观察员,涉及的英、德、爱尔兰等国都接受了观察员监督,虽然24国大部分都是轴心盟国,基本上对德国与丹麦、冰岛合并持赞同态度,但至少形象上还要维持体面——德国能搞些小动作,却不能太让国际舆论下不了台。
至于军事观察家们则把目光投向了加勒比海战事:轴心主力舰队抵达圭亚那后,并未如美国预料一般地直接发动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进攻或对其他地区的进攻,反而开始从容不迫地释放兵力:人数将近5000的大不列颠部队,人数超过4000的法兰西军队,人数近1500的荷兰军队下船并分拨驻守,随即举行了盛大的典礼。
这是德国履行承诺,将自己在前不久占领的法属、英属、荷属圭亚那分别交给三国的举动,标志着欧洲列强压缩流亡政府生存空间,恢复对加勒比海行使权力的开始,也是德国作为轴心盟主、欧洲霸主必不可少的一环——看到没有,这些地盘以后我罩着了!
期间一直风平浪静,除几架不识趣的美军轰炸机前来袭扰一番外,其余各方向美军都在紧急加强防御,力图以步步抵抗、徐徐迟滞来削弱轴心。整套美国作战思路如果讲给小泽听,他一定哑然失笑——这不是日本海军苦心谋划20年,结果一事无成的九段渐减邀击决战美国版么?
所有人都知道表面平静之下蕴藏着怒涛,但只有极少数人知道,怒涛下面潜伏着更深、更彻底的怒火。
杜勒斯强势求和的行动虽得到了德国“热切”回应,甚至在个别领域取得了一致意见,但双方根深蒂固的分歧和冲突反而进一步强化,杜勒斯主张“以中美换南美”、“尊重原势力”论点虽在表面上部分契合了德方意见,却引发了其他思考,他强调美国可同意战前在加勒比海有势力和领地的英、法、荷恢复统治,但不同意德意把手伸进加勒比海的观点刺激了霍夫曼敏感的神经。
在霍夫曼看来,这是美国试图分裂、瓦解欧洲阵营的先兆,杜勒斯以承认英、法、荷传统利益为代价,试图对轴心阵营拉一派打一派,这是德国断然不会容忍的,为什么他强调恢复英、法、荷在加勒比海的统治?不是德国认为他们可怜而同情他们,而是需要他们站在德国一方与美国对抗,如果德国帮英、法、荷恢复旧有势力范围而置自身与最亲密的战友意大利的利益于不顾,将来如何服众?
虽然美国同意用南美利益和经济利益来补偿德意,但南美除圭亚那外,现在基本或即将落入德国掌控,美国承认与否都不会改变现实,至于那区区几百亿美元,霍夫曼也没放在眼里——德国不是日本,还没穷到见几百亿美元就挪不动脚的份上,光是已初见雏形的石油马克将来就是德国金融霸权的一部分,岂是区区几百亿美元就可以收买的?
这里出现一个悖论:美国愿意花几百亿收买德国,却不愿意花同样钱收买日本,结果前者看不上,后者看得上却拿不到。
在探明杜勒斯来意后,霍夫曼得出两个结论:
其一,这基本是美国新政府的原则立场,除非战场形势有大变动,否则美国政府口径不会变;
其二,美国政府有充分底气,能给予这份底气的,不外乎“曼哈顿计划”或船台上疯狂建造的埃塞克斯级,也可能兼而有之——这一点霍夫曼猜得不错。
这两个结论是杜威和杜勒斯深入商议并反复酝酿和讨论后的底线,但有一点是霍夫曼没料到的:美国政府尤其是高层因为平民“赎买”行动,已在心里上做好了暂时“丢失”夏威夷群岛的准备,认为这个失败不会导致政府垮台,反而会激起民众更大、更强烈的反弹,更有利于持久作战。
霍夫曼和堀悌吉毕竟不是上帝,谁也算不到美国人究竟心里怎么想,大家只能根据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预判到的“事实”来完成决策,而没法根据完整客观现实来决策,没有人敢冒这种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