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 第99节
“贵国的消息令人十分振奋,其他修改条款都可以答应,唯独黄金……”前来迎接的古正之不好意思地说道,“敝国没那么多……”
科尔当然知道对方在扯淡,日本光进攻东南亚就捞了不少黄金,现在这么说无非是想再压点价,他没理会期间的弯弯绕绕,反而装作惊讶地说:“阁下,这些推动印度独立与民族解放所需要的代价当然不能完全由日本来支付,印度人民是不是也该为这种帮助承担一些呢?我听说印度大大小小寺庙里可是藏着上千吨黄金的……”
“这是真的?”古正之不明真假,便把问询目光投射到钱德拉-鲍斯身上。
钱德拉-鲍斯知道整件事情能不能成就看自己表态了,他一咬牙后说道:“敝国人民有佩戴、使用黄金的风俗,各处寺庙通过历史积累也确实有一点黄金,不过没几千吨这么夸张,几百吨说不定有,只要轴心同盟各友邦帮助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并提供武装斗争所需要的军火装备,我们愿意出钱购买,我可以承诺将来提供不少于200吨的黄金,德国需要的那些黄金就由印度支付了,剩余部分算是购买日本军火、抚恤负伤牺牲日本将士的开支。”
“200吨?”古正之感到一阵晕眩,印度还真是肥得流油的地方啊,难怪都说印度次大陆是大英帝国皇冠上的明珠,此言诚不虚。现在有了冤大头买单,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古正之也不好意思再装下去,便汇报裕仁圣裁。
“经过与美国方面通过秘密渠道的反复磋商,事态已发展到如此明朗的一步,即我方准备的甲案改、甲案已完全失败,大本营、外务省经过研究认为到了已必须采用乙案的地步,经过前期沟通,我们认为德、意两国对乙案抱有特别赞同的态度、双方已就相关条件沟通一致,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钱德拉-鲍斯也已归来,并表示愿意和日本形成紧密同盟并参加大东亚共荣圈,同时承诺在印度获得独立后支付报酬。”
当与会重臣听到德国方面答应提供的资源和装备时已按捺不住兴奋,当听说印度人一开口就是200吨黄金并暗示成功后还有其他额外回报时,若不是顾忌御前会议的场合,很多人几乎都要高兴得跳起来,向来喜怒不形于色的裕仁也露出了笑意。
连多田骏这么沉稳的人也被刺激得有点飘飘然起来,说道:“既然这样,我们还在中国战场苦捱干什么呢?中国人穷哈哈的,下乡收集粮食还不如维持部队需要付出的多,中国军更比叫花子好不了多少,很多士兵身上的子弹都超不过10发,德国人看我们的75野炮正眼都不瞧一眼,中国军缴获我们的迫击炮兴奋地像过年,早该去印度抢英国人啊……”
“陆相,你鲁莽了……”
多田骏原以为裕仁不赞同他的观点,在古正之的提醒之下才反应过来——陛下面前怎么可以公然用“抢”这个字眼呢,应该是用“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这样文明的说法啊。他笑了起来,连忙道:“臣出言无状,请陛下责罚。”
井上成美代表海军、下村定代表陆军也阐述了执行乙案中的不利因素,比如除了从中国战区大量撤军外,还需要在保证本土安全和航路畅通的前提下从南洋部分岛屿撤军并收缩兵力,但总体而言均认为乙案是“积极而富有建设性”的。众人注意到,就连一贯持稳健态度的山本五十六海相也对印度洋战略表示认可,认为是日本死中求活、扭转局面的关键一步。
最后,内阁首相宇垣一成总结道:“臣等已就乙案问题形成一致意见,现恭请陛下圣裁……”
“陛下有诏……”内大臣木户孝一宣布了裕仁的观点:
“……拥有几千年历史和光辉文化传统的印度,今天已处在挣脱英国暴虐统治的绝好时机。帝国殷切期望印度作为印度人的印度恢复其本来地位,对其爱国努力将不惜给予援助,若印度不顾这种历史和传统,不觉悟其所负使命,仍为英国的甜言蜜语和诱饵所迷惑并任其驱使,朕不禁为印度民族将永远失掉其复兴机会而深切忧虑、夙夜不安……”
“臣等遵旨。”
1942年11月1日,《日、德、意三国关于印度及阿拉伯问题的共同宣言》正式签署并一致同意在战略执行后公开发表:
……印度和阿拉伯虽都具有光辉的文化传统,但却成了英帝国主义压榨的对象,至今尚在其桎梏下呻吟,这是现代文明的最大污点,也是祝愿各民族各得其所、为建设世界新秩序而战的日、德、意三国深感遗憾的。英国之所以拥有庞大帝国,固然是靠其无与伦比的伪善欺骗与老奸巨猾的分而治之政策,同时也仗恃其武力,现如今英国在东亚的军事据点已完全被毁灭,其在欧洲的势力亦早已为德意轴心所肃清,不甘心失败的英帝国妄图利用印度和阿拉伯民众及其美丽国土作垂死挣扎……如今印度和阿拉伯处在成为英帝国走狗并为其效劳到底或是起而将英帝国主义赶出印度和阿拉伯,建设光荣的印度人的印度、阿拉伯人的阿拉伯之十字路口……三国将坚决为打倒英帝国主义而全力以赴,若印度和阿拉伯继续充当走向灭亡的英帝国国防据点,三国断然不能漠然视之。
日、德、意三国现严正声明:三国并没有在印度和阿拉伯取代英国的野心,三国希望迅速实现印度人的印度、阿拉伯人的阿拉伯,期盼印度和阿拉伯作为自由民族早日重新为世界文化做出宝贵贡献,印度人和阿拉伯人若起来为获得自由而希望三国援助时,三国将不惜给予一切可能的援助。
……当英国在印度与阿拉伯势力即将被全面摧毁之际,三国再次期望印度和阿拉伯全体民众为粉碎英国多年羁绊,真正实现印度人的印度、阿拉伯人的阿拉伯而努力奋斗,为实现印度和阿拉伯的伟大复兴与历史崛起而奋勇前进!
第四卷完,请期待下一卷《碰撞:钢铁的较量》
第5卷 碰撞:钢铁的较量
第1章贝当的选择
一战英雄、法兰西国家元首兼维希政府灵魂亨利-菲利浦-贝当元帅完全老了,所有接近、了解这位已是86岁高龄仍担任着法兰西最高统治者的人都这么认为。
他的头发全白了,皮肤松弛下来,步伐也变得踉跄,不依赖拐杖或者他人搀扶根本走不了路,精力和记忆力大幅度衰退,一双老眼软弱无力地低垂着,口角时不时不由自主地渗出口水,甚至在高层开会时他都可能随时打瞌睡。在平时的行政工作中,他将日常事务与具体工作全部委托给了总理兼政府首脑赖伐尔去操办,他只是简单地说好或者不好,然后履行一下必要手续而已。但即便这样,依然没有人敢小看这位声名显赫的风云人物,因为在议论大事、做出重大决定时他那浑浊的眸子里总会迸射出震慑人心的精光来,他的威望仍然足以统领全局,没有他的拍板,维希政府不可能做出任何重要决定——这时候他就是法国的王,连赖伐尔也不敢忤逆他的意思。
今天他要会晤的是弗朗索瓦-达尔朗,法兰西海军上将、三军总司令,刚刚风尘仆仆地从北非返回国内。贝当元帅的侍从们知道,为了这次召见,老元帅已整整斟酌了五天,最后才下定决心,同样为了准备这次会面,这位86岁的老人特意在下午先午睡了3个小时,为的是保持在会谈中的充沛精力。
“尊敬的元首,看到您身体健康、气色出众,我感到无比高兴。”达尔朗现在才不过61岁,正是政治家的黄金年龄,他看到贝当似乎想站起来迎接他,连忙三步并作两步上前搀扶住这位老人并表示问候,同时示意他不必起身。
“看到您浑身充满干劲的模样,我就感觉法国还有希望。”贝当问道,“北非近来情况如何?”
“美国人、德国人都有代表前来秘密活动、拉拢,但我没理会太多,仅仅予以一般性地敷衍。”达尔朗说道,“局势在我控制之下,所有官兵都始终如一地忠诚于法国与元首您。”
“那些戴高乐分子呢?”
“有一些活动得比较厉害,但让我抓了起来,整体而言无损大局,具体如何处理还需要征求您的意见。”
“秘密关押一段时间,看看有没有韧劲,如果几个月以后他们还能不改初衷,可以秘密放他们去伦敦——既然他们这么想去找戴高乐的话。”贝当交代道,“我想他也不喜欢容易变节的分子吧?至于那些首鼠两端、很容易就叛变的动摇分子,放着也是祸害,该处理就处理吧。”
“是,阁下。”达尔朗没想到贝当居然会这么说,他露出奇怪的神色,但还是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对我的意见有异议?”
“这个……略微有点奇怪。”达尔朗说道,“我还记得您当初一力要求以叛国罪缺席审判戴高乐死刑呢。”
“呵呵。”贝当忽然露出如顽童般的笑容,“那是做给德国人看的,不然我们怎么过关?真想要他死我为什么不派刺客?英国方面有的是我们的人。”
“可惜他不能理解您的宽宏大量与一片苦心,居然肆无忌惮地攻击我们,还甘愿为丘吉尔火中取栗。”
“戴高乐是个人物,他只是和我们政见不合,但为了法国的心思我是理解的,行事操之过急、不择手段也是年轻人办事的通病,只希望他别中了丘吉尔的圈套。再说,政坛不就是这样奇怪么?1916年抵抗到底的法国英雄变成了1940年投降敌人的卖国贼……”
达尔朗知道贝当说的是他自己,早在1939年就有人建议贝当去竞选总统,他笑着拒绝了,并说道:“总统是战败后的元帅来充任的职务。”没想到后来一语成谶。达尔朗诚恳地安慰贝当道:“您千万别这么想,这对您不公平,是您将法国从悬崖边拉了回来,任何一个有良心的法国人或者历史学家都不会忘记您不惜声名拯救法国的功绩,这种功绩不会因为戴高乐分子的抹黑而消失,有些时候忍辱负重比慷慨一死更为艰难。”
“算了,先别说这些了。”
寒暄完毕,达尔朗奇怪地问道:“您这次急着召我回国有什么重要事情?”
“确实有重要决策。”贝当挥了挥手,侍从们机敏地退了下去,“听说过德国人和我们秘密洽谈的消息么?”
“有一点,但不知道详细情况。”达尔朗露出愤慨的神色,说道,“您知道的,赖伐尔总理把持着一切,他对我有成见。”
“不能完全怪他,是我吩咐保密的——因为这件事情太大了。”贝当递给达尔朗一份文件,“不过现在可以告诉你,文件上面是一个月前德国人发来的照会,上面列举了一些合作事宜,内阁与政府经过深入讨论,除个别条款进行修改外已基本同意接受,明天是德国人给我们的最后答复日,但我想在此之前听听你的意见。”
达尔朗慢慢地逐条看下去,最初的疑惑表情逐渐变成了严峻与不安:
1、德国在2个月内交还50万名法国战俘,并承诺按每年50万的标准在今后3年释放所有法国战俘(备注:德国人附有经济条件,要求我们后续用相关物资或产品偿付);
科尔当然知道对方在扯淡,日本光进攻东南亚就捞了不少黄金,现在这么说无非是想再压点价,他没理会期间的弯弯绕绕,反而装作惊讶地说:“阁下,这些推动印度独立与民族解放所需要的代价当然不能完全由日本来支付,印度人民是不是也该为这种帮助承担一些呢?我听说印度大大小小寺庙里可是藏着上千吨黄金的……”
“这是真的?”古正之不明真假,便把问询目光投射到钱德拉-鲍斯身上。
钱德拉-鲍斯知道整件事情能不能成就看自己表态了,他一咬牙后说道:“敝国人民有佩戴、使用黄金的风俗,各处寺庙通过历史积累也确实有一点黄金,不过没几千吨这么夸张,几百吨说不定有,只要轴心同盟各友邦帮助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并提供武装斗争所需要的军火装备,我们愿意出钱购买,我可以承诺将来提供不少于200吨的黄金,德国需要的那些黄金就由印度支付了,剩余部分算是购买日本军火、抚恤负伤牺牲日本将士的开支。”
“200吨?”古正之感到一阵晕眩,印度还真是肥得流油的地方啊,难怪都说印度次大陆是大英帝国皇冠上的明珠,此言诚不虚。现在有了冤大头买单,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古正之也不好意思再装下去,便汇报裕仁圣裁。
“经过与美国方面通过秘密渠道的反复磋商,事态已发展到如此明朗的一步,即我方准备的甲案改、甲案已完全失败,大本营、外务省经过研究认为到了已必须采用乙案的地步,经过前期沟通,我们认为德、意两国对乙案抱有特别赞同的态度、双方已就相关条件沟通一致,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钱德拉-鲍斯也已归来,并表示愿意和日本形成紧密同盟并参加大东亚共荣圈,同时承诺在印度获得独立后支付报酬。”
当与会重臣听到德国方面答应提供的资源和装备时已按捺不住兴奋,当听说印度人一开口就是200吨黄金并暗示成功后还有其他额外回报时,若不是顾忌御前会议的场合,很多人几乎都要高兴得跳起来,向来喜怒不形于色的裕仁也露出了笑意。
连多田骏这么沉稳的人也被刺激得有点飘飘然起来,说道:“既然这样,我们还在中国战场苦捱干什么呢?中国人穷哈哈的,下乡收集粮食还不如维持部队需要付出的多,中国军更比叫花子好不了多少,很多士兵身上的子弹都超不过10发,德国人看我们的75野炮正眼都不瞧一眼,中国军缴获我们的迫击炮兴奋地像过年,早该去印度抢英国人啊……”
“陆相,你鲁莽了……”
多田骏原以为裕仁不赞同他的观点,在古正之的提醒之下才反应过来——陛下面前怎么可以公然用“抢”这个字眼呢,应该是用“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这样文明的说法啊。他笑了起来,连忙道:“臣出言无状,请陛下责罚。”
井上成美代表海军、下村定代表陆军也阐述了执行乙案中的不利因素,比如除了从中国战区大量撤军外,还需要在保证本土安全和航路畅通的前提下从南洋部分岛屿撤军并收缩兵力,但总体而言均认为乙案是“积极而富有建设性”的。众人注意到,就连一贯持稳健态度的山本五十六海相也对印度洋战略表示认可,认为是日本死中求活、扭转局面的关键一步。
最后,内阁首相宇垣一成总结道:“臣等已就乙案问题形成一致意见,现恭请陛下圣裁……”
“陛下有诏……”内大臣木户孝一宣布了裕仁的观点:
“……拥有几千年历史和光辉文化传统的印度,今天已处在挣脱英国暴虐统治的绝好时机。帝国殷切期望印度作为印度人的印度恢复其本来地位,对其爱国努力将不惜给予援助,若印度不顾这种历史和传统,不觉悟其所负使命,仍为英国的甜言蜜语和诱饵所迷惑并任其驱使,朕不禁为印度民族将永远失掉其复兴机会而深切忧虑、夙夜不安……”
“臣等遵旨。”
1942年11月1日,《日、德、意三国关于印度及阿拉伯问题的共同宣言》正式签署并一致同意在战略执行后公开发表:
……印度和阿拉伯虽都具有光辉的文化传统,但却成了英帝国主义压榨的对象,至今尚在其桎梏下呻吟,这是现代文明的最大污点,也是祝愿各民族各得其所、为建设世界新秩序而战的日、德、意三国深感遗憾的。英国之所以拥有庞大帝国,固然是靠其无与伦比的伪善欺骗与老奸巨猾的分而治之政策,同时也仗恃其武力,现如今英国在东亚的军事据点已完全被毁灭,其在欧洲的势力亦早已为德意轴心所肃清,不甘心失败的英帝国妄图利用印度和阿拉伯民众及其美丽国土作垂死挣扎……如今印度和阿拉伯处在成为英帝国走狗并为其效劳到底或是起而将英帝国主义赶出印度和阿拉伯,建设光荣的印度人的印度、阿拉伯人的阿拉伯之十字路口……三国将坚决为打倒英帝国主义而全力以赴,若印度和阿拉伯继续充当走向灭亡的英帝国国防据点,三国断然不能漠然视之。
日、德、意三国现严正声明:三国并没有在印度和阿拉伯取代英国的野心,三国希望迅速实现印度人的印度、阿拉伯人的阿拉伯,期盼印度和阿拉伯作为自由民族早日重新为世界文化做出宝贵贡献,印度人和阿拉伯人若起来为获得自由而希望三国援助时,三国将不惜给予一切可能的援助。
……当英国在印度与阿拉伯势力即将被全面摧毁之际,三国再次期望印度和阿拉伯全体民众为粉碎英国多年羁绊,真正实现印度人的印度、阿拉伯人的阿拉伯而努力奋斗,为实现印度和阿拉伯的伟大复兴与历史崛起而奋勇前进!
第四卷完,请期待下一卷《碰撞:钢铁的较量》
第5卷 碰撞:钢铁的较量
第1章贝当的选择
一战英雄、法兰西国家元首兼维希政府灵魂亨利-菲利浦-贝当元帅完全老了,所有接近、了解这位已是86岁高龄仍担任着法兰西最高统治者的人都这么认为。
他的头发全白了,皮肤松弛下来,步伐也变得踉跄,不依赖拐杖或者他人搀扶根本走不了路,精力和记忆力大幅度衰退,一双老眼软弱无力地低垂着,口角时不时不由自主地渗出口水,甚至在高层开会时他都可能随时打瞌睡。在平时的行政工作中,他将日常事务与具体工作全部委托给了总理兼政府首脑赖伐尔去操办,他只是简单地说好或者不好,然后履行一下必要手续而已。但即便这样,依然没有人敢小看这位声名显赫的风云人物,因为在议论大事、做出重大决定时他那浑浊的眸子里总会迸射出震慑人心的精光来,他的威望仍然足以统领全局,没有他的拍板,维希政府不可能做出任何重要决定——这时候他就是法国的王,连赖伐尔也不敢忤逆他的意思。
今天他要会晤的是弗朗索瓦-达尔朗,法兰西海军上将、三军总司令,刚刚风尘仆仆地从北非返回国内。贝当元帅的侍从们知道,为了这次召见,老元帅已整整斟酌了五天,最后才下定决心,同样为了准备这次会面,这位86岁的老人特意在下午先午睡了3个小时,为的是保持在会谈中的充沛精力。
“尊敬的元首,看到您身体健康、气色出众,我感到无比高兴。”达尔朗现在才不过61岁,正是政治家的黄金年龄,他看到贝当似乎想站起来迎接他,连忙三步并作两步上前搀扶住这位老人并表示问候,同时示意他不必起身。
“看到您浑身充满干劲的模样,我就感觉法国还有希望。”贝当问道,“北非近来情况如何?”
“美国人、德国人都有代表前来秘密活动、拉拢,但我没理会太多,仅仅予以一般性地敷衍。”达尔朗说道,“局势在我控制之下,所有官兵都始终如一地忠诚于法国与元首您。”
“那些戴高乐分子呢?”
“有一些活动得比较厉害,但让我抓了起来,整体而言无损大局,具体如何处理还需要征求您的意见。”
“秘密关押一段时间,看看有没有韧劲,如果几个月以后他们还能不改初衷,可以秘密放他们去伦敦——既然他们这么想去找戴高乐的话。”贝当交代道,“我想他也不喜欢容易变节的分子吧?至于那些首鼠两端、很容易就叛变的动摇分子,放着也是祸害,该处理就处理吧。”
“是,阁下。”达尔朗没想到贝当居然会这么说,他露出奇怪的神色,但还是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对我的意见有异议?”
“这个……略微有点奇怪。”达尔朗说道,“我还记得您当初一力要求以叛国罪缺席审判戴高乐死刑呢。”
“呵呵。”贝当忽然露出如顽童般的笑容,“那是做给德国人看的,不然我们怎么过关?真想要他死我为什么不派刺客?英国方面有的是我们的人。”
“可惜他不能理解您的宽宏大量与一片苦心,居然肆无忌惮地攻击我们,还甘愿为丘吉尔火中取栗。”
“戴高乐是个人物,他只是和我们政见不合,但为了法国的心思我是理解的,行事操之过急、不择手段也是年轻人办事的通病,只希望他别中了丘吉尔的圈套。再说,政坛不就是这样奇怪么?1916年抵抗到底的法国英雄变成了1940年投降敌人的卖国贼……”
达尔朗知道贝当说的是他自己,早在1939年就有人建议贝当去竞选总统,他笑着拒绝了,并说道:“总统是战败后的元帅来充任的职务。”没想到后来一语成谶。达尔朗诚恳地安慰贝当道:“您千万别这么想,这对您不公平,是您将法国从悬崖边拉了回来,任何一个有良心的法国人或者历史学家都不会忘记您不惜声名拯救法国的功绩,这种功绩不会因为戴高乐分子的抹黑而消失,有些时候忍辱负重比慷慨一死更为艰难。”
“算了,先别说这些了。”
寒暄完毕,达尔朗奇怪地问道:“您这次急着召我回国有什么重要事情?”
“确实有重要决策。”贝当挥了挥手,侍从们机敏地退了下去,“听说过德国人和我们秘密洽谈的消息么?”
“有一点,但不知道详细情况。”达尔朗露出愤慨的神色,说道,“您知道的,赖伐尔总理把持着一切,他对我有成见。”
“不能完全怪他,是我吩咐保密的——因为这件事情太大了。”贝当递给达尔朗一份文件,“不过现在可以告诉你,文件上面是一个月前德国人发来的照会,上面列举了一些合作事宜,内阁与政府经过深入讨论,除个别条款进行修改外已基本同意接受,明天是德国人给我们的最后答复日,但我想在此之前听听你的意见。”
达尔朗慢慢地逐条看下去,最初的疑惑表情逐渐变成了严峻与不安:
1、德国在2个月内交还50万名法国战俘,并承诺按每年50万的标准在今后3年释放所有法国战俘(备注:德国人附有经济条件,要求我们后续用相关物资或产品偿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