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征战岁月(下) 第313节
在这一点上,即便是此前最受宠的苏联肃反委员会前主席,现在不想到所踪的贝利亚,以及现在的总参谋长彼得罗希洛夫元帅,都比不上,也没有这个待遇,斯大林可以敞开心怀的与莫洛托夫探讨各类事情,无论是光明正大或者是卑鄙龌龊,两个人都没有任何的心理障碍。
而且,斯大林对莫洛托夫的才华和头脑,非常欣赏,外交乃至政务这一块儿,都交给莫洛托夫去处理,斯大林自己从来不过问,至掌握大方向,但莫洛托夫都做得非常漂亮,现在,这位亲密战友加铁杆儿心腹,素有智慧的莫洛托夫,一个劲儿对自己使眼色,显然,他的心中,有了更好的主意,只不过,不宜在这样的场合说出来罢了!
斯大林强压下臭骂巴达琴科大将一番的冲动,但语气却冷峻了许多,说道:“巴达琴科同志,你要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保卫莫斯科,你手里的部队,就是为了这一目标而存在的,三天之后,我会与政治局的部分同志,到莫斯科军区的阵地去视察,希望你能够让政治局的同志们放心,即使是德**队兵临莫斯科城下,你的部队,也有能力,将德军阻挡在莫斯科郊外!”
“是,斯大林同志!”巴达琴科大将,感觉到了斯大林同志的愤怒,赶紧回答道,心里暗自后悔,自己出这个风头干什么,觉得这样回答,还不足以表示决心,“莫斯科军区的所有指战员,都牢记您的命令,绝不让德国法西斯的铁蹄,踏进莫斯科半步,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他又接着说道。
但是,如何为华西列夫斯基的部队,打开通往欧洲战场的通道?还有其他的解决办法吗,巴达琴科大将心意茫然的坐下,这时,莫洛托夫在笔记本上,飞快的写下一行字,撕下来之后,递给了斯大林。
斯大林打开一看,就简单的几句话,“斯大林同志,关于外蒙古方面军的问题,请您暂时搁置,集中精力研究远东方面军的问题,散会之后,我有要事,需要与您密谈!此外,关于远东方面军的问题,我个人意见,以救援较为妥当!”
也就是莫洛托夫有这个资格和权力,直截了当的阐明自己的观点,建议领袖改变会议主题,只不过,莫洛托夫非常聪明,他是暗中递条子,这样做,既可以避免将问题公开化,又能保证斯大林同志的威信,一举两得之事,此人最擅长。
斯大林看完这张纸条儿,脸上,露出明显的松弛神色,尽管莫洛托夫的话,让自己一点儿头绪都摸不着,也不知道他要与自己密谈什么,可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莫洛托夫的纸条,却有这样的魔力,斯大林感觉到,莫洛托夫有很好的,能够解决外蒙古方面军遇到的困境的办法。
不过,斯大林依然感觉到难受,那个中国人唐秋离,给外蒙古方面军设置的障碍,不得不暂时搁置,远东方面军的问题,还需要再次拿到桌面上儿,他的心里一阵悲哀。
斯大林沉默了片刻,说道:“同志们,鉴于外蒙古方面军所遇到的问题,十分复杂,需要我们更加慎重的决定,因此,暂时搁置,下面,我们还是回到远东方面军的问题上来!”
参加会议的苏联党政军大佬们,一阵错愕,外蒙古方面军的问题,悬而未决,怎么又扯回到远东方面军的问题上来了,斯大林同志今天表现,很不正常啊!
远东方面军的问题,貌似很简单,并不复杂,就是救与不救的问题,但是,简单的选择,却牵扯到了苏联的前途命运的大事,两难的选择,谁也不敢轻易发表意见。
斯大林提出问题之后,大家都保持了沉默,其实,沉默也是一种态度,斯大林同志在犹豫什么,我们就在犹豫什么,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领袖的手里。
可以这样说,远东方面军一百多万士兵的命运,被莫洛托夫的一张纸条,彻底改变了。
原本,在斯大林的考虑之中,对远东方面军的部队,是不予救援的,原因很简单也很残酷,东方地区的部队,拖不起,一旦陷入与远东曰军部队的长期作战之中,那此前所有的努力,都是在浪费时间。
斯大林也清醒的知道,德军迟早要兵临莫斯科城下,莫斯科军区可以保证在一段时间之内,阻击德军攻入市区,但以后呢,久困无必守之城,只有从外部,打破德军的包围,莫斯科才能避免沦陷,因此,远东地区的几个方面军部队,就是斯大林手中,唯一也是最可依仗的底牌。
这种情况下,如任敢让远东地区的几个方面军,再次陷入与曰军长久的纠缠之中,当然,斯大林的内心,是绝对痛苦的,在反复权衡与思考之中,他彻夜难眠,如果外兴安岭方面军和贝加尔湖方面军,不回头救援远东方面军,那朱可夫的部队,就是全军覆没的结局,一百余万精锐的部队,就这样被曰本人一口口的吃掉,斯大林岂能不撕心裂肺的心疼。
还有那个朱可夫,是斯大林自己最为欣赏的将领,负责一个读力战役方向,斯大林也最放心,在决定放弃远东方面军的同时,斯大林给空军总司令科斯塔迪诺夫大将,下达了一个绝密的命令,“在远东方面军即将全军覆没之前,派出最好的运输机飞行员,最好的战斗机飞行员,将司令员朱可夫同志,接回莫斯科!”
这个命令,就装在空军总司令科斯塔迪诺夫大将的脑袋里,甚至,连莫洛托夫和总参谋长彼得罗希洛夫元帅,都不知道这件事儿,斯大林不但要从战场之中,将朱可夫救出来,他还为朱可夫大将,准备看一个新的的职务,整合欧洲方向各个军区部队之后,新编组而成的莫斯科方面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这个在斯大林设想之中的莫斯科方面军,担负的唯一任务,就是保卫莫斯科,并在莫斯科建立防线,将会德军的进攻,阻挡在莫斯科一线,他认为,只有朱可夫具有这种能力,莫斯科军区现任司令员巴达琴科大将,显然不具备这种力挽狂澜的能力和才华。
但是,放弃拥有一百余万兵力,且在与曰本关东军几年的作战之中,锻炼出来的远东方面军,无疑是个非常痛苦的决定,即便是冷酷如斯大林,也是犹豫不决,下不了狠心,这也是朱可夫发来告急电报之后,迟迟得不到莫斯科答复的原因。
面对德军的狂猛攻势,苏联军队的溃不成军,斯大林也曾经考虑过,放弃莫斯科——迁都,这样做,也许会减轻苏联军队面前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但是,首都迁到那里,是个最难解决的难题,苏联欧洲部分的城市,都在德军的攻击范围之内,那个都不安全,说不定首都前脚刚刚迁过来,后脚,德国人就会将这里作为必须夺取的目标。
欧洲部分没有立足之地,苏联亚洲部分,广袤的土地如何,夜深人静的时候,斯大林将自己关在屋子里,拿着放大镜,将亚洲部分的城市,仔细的看了个遍,不是没有中意的东方,比如、库尔干、新西伯利亚、克麦罗沃,甚至伊尔库茨克,都是不错的的战时陪都的落脚点。
既远离欧洲的战火,避开德军的进攻锋芒,又可安定的指挥抗击德军的战争,有着乌拉尔山脉和唐努山脉,这两道天然屏障,德国人是打不过来的,但是,斯大林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一旦迁都,莫斯科落入希特勒之后,对苏联军民信心上的打击,是绝对沉重的。
当然,这还不是追主要的原因,影响斯大林不迁都的决定姓原因,就因为一个人——中华民**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掌握**最大一支武装集团的唐秋离。
斯大林甚至恼怒的想到,“自己这是怎么了,怎么会想到,将首都迁移到远东去,放在哪个卑鄙加狡诈,心狠手辣、贪得无厌全具备的中国人的眼皮子底下,斯大林都能想象得到,苏联的战时陪都,一旦迁移到了东方地区,一觉醒来,中国人就会兵临城下,自己很快就会成为唐秋离的俘虏。
在斯大林的心目之中,希特勒和唐秋离,是一样可憎又可怕的敌人,甚至,唐秋离在斯大林诅咒的名单上,要超过希特勒,尽管哪个疯子般的德国元首,正在对苏联大打出手,希特勒是明着来,而唐秋离是尽出阴谋诡计,比如,现在给外蒙古方面军造成的困境和威胁。
((未完待续。)
第两千一百八十章 远东方面军的希望
一刹那心动之后的反思,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将自己欲将首都迁移到亚洲部分的想法,彻底打消了,甚至,这位苏联的强人,自嘲的想到:“如果将战时首都迁到亚洲部分,自己的举动,就是将一块儿香喷喷的肥肉,送到那个阴险和卑鄙兼而有之的唐秋离嘴边,只要那个中国人愿意,随时都可以一口吞下。”
办公室内,超乎寻常的安静,将斯大林从痛苦的回忆之中,惊醒过来,回到冰冷的现实,远东方面军所面临的问题,几天来,都是政治局会议讨论的主题,只是,始终没有做出决定,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的态度,还不够明朗,政治局委员们,摸不清步子,不敢轻易表态。
今天也是如此,斯大林知道,到了自己做决定的时候了,莫洛托夫的一张纸条,坚定了自己的决心,对于这位最亲密的战友和助手,斯大林相信,他有足够的智慧,来解决外蒙古方面军所遇到的问题,这是一种毫无保留的相信,而且,莫洛托夫具有这个能力和手段。
只不过,斯大林略微奇怪的是,为什么在前几天的政治局会议上,莫洛托夫一言不发,表现得很是超然,涉及到军队的事情,他一般是不表态的,今天却在小范围会议上,采取这样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的态度,不过,此刻显然不是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
斯大林站起身,步子又恢复了以往的沉稳和有规律,他的动作,马上将办公室内几个人的目光,吸引过去,熟悉领袖风格的几个人都知道,一旦斯大林同志有这样的动作,那就意味着,对某一件大事,做出了决定,而且,是不可更改的决定,几个人心情既紧张又复杂,目光追随着斯大林的步伐。
果然,在踱了一圈儿之后,斯大林就站在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纯羊毛地毯上,开口说道:“同志们,关于远东方面军的问题,到了决定的时候了,经过几天时间的讨论,广泛的征求了政治局全体同志的意见,尤其是主管军事的彼得罗希洛夫同志的意见,政治局会议作出决定,命令外兴安岭方面军和贝加尔湖方面军,暂停撤回欧洲战场的行动,全力救援远东方面军!”
在场的几个人,都情绪复杂的松口气,尽管各自考虑的角度不同,他们在内心里,还是希望斯大林同志作出这个决定的,怎么说呢,朱可夫那家伙并不讨人厌,而且,是个很有才干的将领,远东方面军的战斗力,也是有目共睹的,这样一支部队,倘若毁在曰本人的手里,是苏联的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可是,想到欧洲战场糟糕的战局,攻势凶猛,正在步步逼近莫斯科的德**队,几个党政军大员,又都心情异常的沉重,东方地区的部队,无法按时赶到欧洲战场,那对于依然陷入苦苦支撑局面的部队来说,可谓是最糟糕的决定,基本上被打得半残的苏联红军,能挺到那一刻吗?
“同志们,做出这个决定,是需要冒很大的风险的,意味着,在至少一个月时间内,我们在欧洲战场上的部队,得不到任何的兵力增援,他们将要面对德国法西斯军队的巨大压力,所以,彼得罗希洛夫同志,你们总参谋部要尽可能的协调和调集各个军区部队,在现有防线上,坚持一个月的时间,为我们解决远东方面军的问题,赢得足够的时间!”斯大林说道。
彼得罗希洛夫元帅,急忙起身,回答道:“是的,斯大林同志,总参谋部正在酝酿,打破现有各个军区各自为战的局面,统一编组几个适应现在战场形势的野战兵团,担负各自方向的作战任务!”
斯大林点点头,没有过多的评价总参谋长的话,战场上的实际情况,自己心里清楚得很,各个军区的很多部队,基本上是名存实亡了,被德国人打得伤亡惨重,重新编组,实为必要,但是,他心里更清楚,恐怕总参谋部的计划,会永远停留在纸面儿上,就眼下的战局情况而言,总参谋部还能联系上多少部队,恐怕连彼得罗希洛夫心里都没数儿?
不过,这个时候,显然不是谈论这些不愉快问题的场合,斯大林接着说道:“前线的情况,同志们都很清楚,战局对我们不利,仅仅以现有的部队,阻挡德国人一个月的时间,很难,因此我决定,巴达琴科同志,你们莫斯科军区的部队,立即开赴前线,加强阻击德军的兵力,只在首都留下少量部队即可!”
莫斯科军区司令员巴达琴科大将,急忙起身,说道:“是,斯大林同志,我立即执行您的命令,不过,请斯大林同志考虑,莫斯科军区的部队,是否有必要全部开赴前线,首都的防务,也需要大批的部队,按照目前军区司令部制定的保卫莫斯科防御计划,光是第一道防线,就需要至少四到五个集团军的兵力!”
见斯大林的脸色,没有什么变化,巴达琴科大将接着说道:“防御计划是在莫斯科周边,构筑三道防线,每道防线之间,距离为七十五公里,这样,才能构成大纵深的防御体系,统计下来,需要的总兵力,在二十五个集团军以上,如果莫斯科军区的部队,开赴前线,首都的防务,就极度空虚了,请斯大林同志考虑这一点!”
巴达琴科大将说完,目光平静的看着斯大林,平心而论,巴达琴科大将的发言,是实情,绝不是出于保存实力的私心,不愿意调动自己指挥的部队,开赴消耗严重的前线,但是,他的建议,有些不合时宜。
斯大林的脸色,骤然铁青起来,尖刻的问道:“巴达琴科同志,一旦我们的防线被德军突破,以莫斯科军区现有的兵力和实力,能保证将德国人阻挡在距离莫斯科几百公里以外的地区吗?”
而且,斯大林对莫洛托夫的才华和头脑,非常欣赏,外交乃至政务这一块儿,都交给莫洛托夫去处理,斯大林自己从来不过问,至掌握大方向,但莫洛托夫都做得非常漂亮,现在,这位亲密战友加铁杆儿心腹,素有智慧的莫洛托夫,一个劲儿对自己使眼色,显然,他的心中,有了更好的主意,只不过,不宜在这样的场合说出来罢了!
斯大林强压下臭骂巴达琴科大将一番的冲动,但语气却冷峻了许多,说道:“巴达琴科同志,你要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保卫莫斯科,你手里的部队,就是为了这一目标而存在的,三天之后,我会与政治局的部分同志,到莫斯科军区的阵地去视察,希望你能够让政治局的同志们放心,即使是德**队兵临莫斯科城下,你的部队,也有能力,将德军阻挡在莫斯科郊外!”
“是,斯大林同志!”巴达琴科大将,感觉到了斯大林同志的愤怒,赶紧回答道,心里暗自后悔,自己出这个风头干什么,觉得这样回答,还不足以表示决心,“莫斯科军区的所有指战员,都牢记您的命令,绝不让德国法西斯的铁蹄,踏进莫斯科半步,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他又接着说道。
但是,如何为华西列夫斯基的部队,打开通往欧洲战场的通道?还有其他的解决办法吗,巴达琴科大将心意茫然的坐下,这时,莫洛托夫在笔记本上,飞快的写下一行字,撕下来之后,递给了斯大林。
斯大林打开一看,就简单的几句话,“斯大林同志,关于外蒙古方面军的问题,请您暂时搁置,集中精力研究远东方面军的问题,散会之后,我有要事,需要与您密谈!此外,关于远东方面军的问题,我个人意见,以救援较为妥当!”
也就是莫洛托夫有这个资格和权力,直截了当的阐明自己的观点,建议领袖改变会议主题,只不过,莫洛托夫非常聪明,他是暗中递条子,这样做,既可以避免将问题公开化,又能保证斯大林同志的威信,一举两得之事,此人最擅长。
斯大林看完这张纸条儿,脸上,露出明显的松弛神色,尽管莫洛托夫的话,让自己一点儿头绪都摸不着,也不知道他要与自己密谈什么,可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莫洛托夫的纸条,却有这样的魔力,斯大林感觉到,莫洛托夫有很好的,能够解决外蒙古方面军遇到的困境的办法。
不过,斯大林依然感觉到难受,那个中国人唐秋离,给外蒙古方面军设置的障碍,不得不暂时搁置,远东方面军的问题,还需要再次拿到桌面上儿,他的心里一阵悲哀。
斯大林沉默了片刻,说道:“同志们,鉴于外蒙古方面军所遇到的问题,十分复杂,需要我们更加慎重的决定,因此,暂时搁置,下面,我们还是回到远东方面军的问题上来!”
参加会议的苏联党政军大佬们,一阵错愕,外蒙古方面军的问题,悬而未决,怎么又扯回到远东方面军的问题上来了,斯大林同志今天表现,很不正常啊!
远东方面军的问题,貌似很简单,并不复杂,就是救与不救的问题,但是,简单的选择,却牵扯到了苏联的前途命运的大事,两难的选择,谁也不敢轻易发表意见。
斯大林提出问题之后,大家都保持了沉默,其实,沉默也是一种态度,斯大林同志在犹豫什么,我们就在犹豫什么,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领袖的手里。
可以这样说,远东方面军一百多万士兵的命运,被莫洛托夫的一张纸条,彻底改变了。
原本,在斯大林的考虑之中,对远东方面军的部队,是不予救援的,原因很简单也很残酷,东方地区的部队,拖不起,一旦陷入与远东曰军部队的长期作战之中,那此前所有的努力,都是在浪费时间。
斯大林也清醒的知道,德军迟早要兵临莫斯科城下,莫斯科军区可以保证在一段时间之内,阻击德军攻入市区,但以后呢,久困无必守之城,只有从外部,打破德军的包围,莫斯科才能避免沦陷,因此,远东地区的几个方面军部队,就是斯大林手中,唯一也是最可依仗的底牌。
这种情况下,如任敢让远东地区的几个方面军,再次陷入与曰军长久的纠缠之中,当然,斯大林的内心,是绝对痛苦的,在反复权衡与思考之中,他彻夜难眠,如果外兴安岭方面军和贝加尔湖方面军,不回头救援远东方面军,那朱可夫的部队,就是全军覆没的结局,一百余万精锐的部队,就这样被曰本人一口口的吃掉,斯大林岂能不撕心裂肺的心疼。
还有那个朱可夫,是斯大林自己最为欣赏的将领,负责一个读力战役方向,斯大林也最放心,在决定放弃远东方面军的同时,斯大林给空军总司令科斯塔迪诺夫大将,下达了一个绝密的命令,“在远东方面军即将全军覆没之前,派出最好的运输机飞行员,最好的战斗机飞行员,将司令员朱可夫同志,接回莫斯科!”
这个命令,就装在空军总司令科斯塔迪诺夫大将的脑袋里,甚至,连莫洛托夫和总参谋长彼得罗希洛夫元帅,都不知道这件事儿,斯大林不但要从战场之中,将朱可夫救出来,他还为朱可夫大将,准备看一个新的的职务,整合欧洲方向各个军区部队之后,新编组而成的莫斯科方面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这个在斯大林设想之中的莫斯科方面军,担负的唯一任务,就是保卫莫斯科,并在莫斯科建立防线,将会德军的进攻,阻挡在莫斯科一线,他认为,只有朱可夫具有这种能力,莫斯科军区现任司令员巴达琴科大将,显然不具备这种力挽狂澜的能力和才华。
但是,放弃拥有一百余万兵力,且在与曰本关东军几年的作战之中,锻炼出来的远东方面军,无疑是个非常痛苦的决定,即便是冷酷如斯大林,也是犹豫不决,下不了狠心,这也是朱可夫发来告急电报之后,迟迟得不到莫斯科答复的原因。
面对德军的狂猛攻势,苏联军队的溃不成军,斯大林也曾经考虑过,放弃莫斯科——迁都,这样做,也许会减轻苏联军队面前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但是,首都迁到那里,是个最难解决的难题,苏联欧洲部分的城市,都在德军的攻击范围之内,那个都不安全,说不定首都前脚刚刚迁过来,后脚,德国人就会将这里作为必须夺取的目标。
欧洲部分没有立足之地,苏联亚洲部分,广袤的土地如何,夜深人静的时候,斯大林将自己关在屋子里,拿着放大镜,将亚洲部分的城市,仔细的看了个遍,不是没有中意的东方,比如、库尔干、新西伯利亚、克麦罗沃,甚至伊尔库茨克,都是不错的的战时陪都的落脚点。
既远离欧洲的战火,避开德军的进攻锋芒,又可安定的指挥抗击德军的战争,有着乌拉尔山脉和唐努山脉,这两道天然屏障,德国人是打不过来的,但是,斯大林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一旦迁都,莫斯科落入希特勒之后,对苏联军民信心上的打击,是绝对沉重的。
当然,这还不是追主要的原因,影响斯大林不迁都的决定姓原因,就因为一个人——中华民**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掌握**最大一支武装集团的唐秋离。
斯大林甚至恼怒的想到,“自己这是怎么了,怎么会想到,将首都迁移到远东去,放在哪个卑鄙加狡诈,心狠手辣、贪得无厌全具备的中国人的眼皮子底下,斯大林都能想象得到,苏联的战时陪都,一旦迁移到了东方地区,一觉醒来,中国人就会兵临城下,自己很快就会成为唐秋离的俘虏。
在斯大林的心目之中,希特勒和唐秋离,是一样可憎又可怕的敌人,甚至,唐秋离在斯大林诅咒的名单上,要超过希特勒,尽管哪个疯子般的德国元首,正在对苏联大打出手,希特勒是明着来,而唐秋离是尽出阴谋诡计,比如,现在给外蒙古方面军造成的困境和威胁。
((未完待续。)
第两千一百八十章 远东方面军的希望
一刹那心动之后的反思,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将自己欲将首都迁移到亚洲部分的想法,彻底打消了,甚至,这位苏联的强人,自嘲的想到:“如果将战时首都迁到亚洲部分,自己的举动,就是将一块儿香喷喷的肥肉,送到那个阴险和卑鄙兼而有之的唐秋离嘴边,只要那个中国人愿意,随时都可以一口吞下。”
办公室内,超乎寻常的安静,将斯大林从痛苦的回忆之中,惊醒过来,回到冰冷的现实,远东方面军所面临的问题,几天来,都是政治局会议讨论的主题,只是,始终没有做出决定,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的态度,还不够明朗,政治局委员们,摸不清步子,不敢轻易表态。
今天也是如此,斯大林知道,到了自己做决定的时候了,莫洛托夫的一张纸条,坚定了自己的决心,对于这位最亲密的战友和助手,斯大林相信,他有足够的智慧,来解决外蒙古方面军所遇到的问题,这是一种毫无保留的相信,而且,莫洛托夫具有这个能力和手段。
只不过,斯大林略微奇怪的是,为什么在前几天的政治局会议上,莫洛托夫一言不发,表现得很是超然,涉及到军队的事情,他一般是不表态的,今天却在小范围会议上,采取这样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的态度,不过,此刻显然不是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
斯大林站起身,步子又恢复了以往的沉稳和有规律,他的动作,马上将办公室内几个人的目光,吸引过去,熟悉领袖风格的几个人都知道,一旦斯大林同志有这样的动作,那就意味着,对某一件大事,做出了决定,而且,是不可更改的决定,几个人心情既紧张又复杂,目光追随着斯大林的步伐。
果然,在踱了一圈儿之后,斯大林就站在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纯羊毛地毯上,开口说道:“同志们,关于远东方面军的问题,到了决定的时候了,经过几天时间的讨论,广泛的征求了政治局全体同志的意见,尤其是主管军事的彼得罗希洛夫同志的意见,政治局会议作出决定,命令外兴安岭方面军和贝加尔湖方面军,暂停撤回欧洲战场的行动,全力救援远东方面军!”
在场的几个人,都情绪复杂的松口气,尽管各自考虑的角度不同,他们在内心里,还是希望斯大林同志作出这个决定的,怎么说呢,朱可夫那家伙并不讨人厌,而且,是个很有才干的将领,远东方面军的战斗力,也是有目共睹的,这样一支部队,倘若毁在曰本人的手里,是苏联的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可是,想到欧洲战场糟糕的战局,攻势凶猛,正在步步逼近莫斯科的德**队,几个党政军大员,又都心情异常的沉重,东方地区的部队,无法按时赶到欧洲战场,那对于依然陷入苦苦支撑局面的部队来说,可谓是最糟糕的决定,基本上被打得半残的苏联红军,能挺到那一刻吗?
“同志们,做出这个决定,是需要冒很大的风险的,意味着,在至少一个月时间内,我们在欧洲战场上的部队,得不到任何的兵力增援,他们将要面对德国法西斯军队的巨大压力,所以,彼得罗希洛夫同志,你们总参谋部要尽可能的协调和调集各个军区部队,在现有防线上,坚持一个月的时间,为我们解决远东方面军的问题,赢得足够的时间!”斯大林说道。
彼得罗希洛夫元帅,急忙起身,回答道:“是的,斯大林同志,总参谋部正在酝酿,打破现有各个军区各自为战的局面,统一编组几个适应现在战场形势的野战兵团,担负各自方向的作战任务!”
斯大林点点头,没有过多的评价总参谋长的话,战场上的实际情况,自己心里清楚得很,各个军区的很多部队,基本上是名存实亡了,被德国人打得伤亡惨重,重新编组,实为必要,但是,他心里更清楚,恐怕总参谋部的计划,会永远停留在纸面儿上,就眼下的战局情况而言,总参谋部还能联系上多少部队,恐怕连彼得罗希洛夫心里都没数儿?
不过,这个时候,显然不是谈论这些不愉快问题的场合,斯大林接着说道:“前线的情况,同志们都很清楚,战局对我们不利,仅仅以现有的部队,阻挡德国人一个月的时间,很难,因此我决定,巴达琴科同志,你们莫斯科军区的部队,立即开赴前线,加强阻击德军的兵力,只在首都留下少量部队即可!”
莫斯科军区司令员巴达琴科大将,急忙起身,说道:“是,斯大林同志,我立即执行您的命令,不过,请斯大林同志考虑,莫斯科军区的部队,是否有必要全部开赴前线,首都的防务,也需要大批的部队,按照目前军区司令部制定的保卫莫斯科防御计划,光是第一道防线,就需要至少四到五个集团军的兵力!”
见斯大林的脸色,没有什么变化,巴达琴科大将接着说道:“防御计划是在莫斯科周边,构筑三道防线,每道防线之间,距离为七十五公里,这样,才能构成大纵深的防御体系,统计下来,需要的总兵力,在二十五个集团军以上,如果莫斯科军区的部队,开赴前线,首都的防务,就极度空虚了,请斯大林同志考虑这一点!”
巴达琴科大将说完,目光平静的看着斯大林,平心而论,巴达琴科大将的发言,是实情,绝不是出于保存实力的私心,不愿意调动自己指挥的部队,开赴消耗严重的前线,但是,他的建议,有些不合时宜。
斯大林的脸色,骤然铁青起来,尖刻的问道:“巴达琴科同志,一旦我们的防线被德军突破,以莫斯科军区现有的兵力和实力,能保证将德国人阻挡在距离莫斯科几百公里以外的地区吗?”
上一篇:近身狂兵
下一篇:重生之征战岁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