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要做皇帝

我要做皇帝 第134节


刘德握住赵胡的手,深情的道:“区区薄礼,卿万勿推辞!卿在中国的家族亲人,我也会时常派人去看望照顾的!”

“殿下厚遇,小臣感激不尽!”赵胡听了,立即就是感动的叩首。

赵佗老家在真定,其祖坟至今受到汉家天子的保护,当年为了笼络南越,刘德祖父甚至还给赵佗的从弟封官,现在,赵佗同族的亲人大部分都是生活在长安,赵胡在长安的日子里,也常常跟这些亲人走动,来往,因此多少有些感情。

刘德拍拍他的肩膀,扶起他问道:“卿何时归国?可定下日子了?”

“回禀殿下,小臣业已收拾好行李,三日后动身归国!”赵胡低着头答道。

“卿此去,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有相见之日……”刘德想了想,从自己身后的书架之上找出一卷竹简,递给赵胡,嘱咐他道:“这本《论语》卿带着回国,就算是身处南越蛮荒之地,卿也不可忘了学习!”

“诺!”赵胡非常感动的点点头,拿着那卷论语,爱不释手的抚摸着。

他早就想要一卷完整的论语了,可惜,找了许久也没找到,刘德送他这卷论语,比送他五百金更让他高兴。

因此,感动之下,赵胡脱口而出,郑重的道:“殿下,小臣保证,会有相见之时的,等小臣回国之后,若有幸蒙祖父不弃,天子恩德,立为越王,小臣必定来朝长安,届时,再与殿下不醉不休!”

“善!”刘德抚掌赞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就等着卿再来长安了!”

只要赵胡做了南越王后来长安朝觐,那么,南越国的问题就算是解决了!

届时的南越,就将脱离如今的割据独立状态,成为一个类似之前长沙王吴苪一般的汉室异姓诸侯王。

过个三五十年之后,南越国就会变得跟如今的齐楚赵一样,成为汉室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赵胡点点头,也很高兴的道:“小臣必不敢忘今日对殿下的承诺!”

他的思维与想法,跟他的祖父完全不同,来到长安,深入中原,见识了中国的强大跟富庶之后,他心里的那点子割据跟独立的想法,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而且,如今的事实是,汉家天子都不需要动手,吴王刘濞强盛的吴国,就足够碾平南越、闽越、东瓯三国了。

更何况在长安这两年来,他被儒家里里外外的洗了脑,如今满脑子都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效忠天子……

所以,朝觐长安,是他如今心里真实的愿望。

看着赵胡恭顺的模样,刘德心里也是很爽的。

连带着,刘德对儒家也多了许多好感!

“谁说儒家没用的,儒家在给蛮夷洗脑这方面还是很有用的嘛……”刘德想着,刘德就记得很清楚,七年之后,儒家将再立新功,他们居然策反了匈奴的五个部落的首领,让这五个部落在他们的首领带领下,归顺汉室,内迁到长城脚下。

而正是这五个匈奴部落,为汉家天子带来了大量优秀的种马跟牧马人,从此之后,汉家的马场就开始兴盛,短短十年时间,汉室的养马场规模扩大了五倍,马匹数量增加了七倍。

所以说,这世界上没有没用的学问,只有把学问用错了地方的统治者。

想到这里,刘德就觉得要趁热打铁,于是,对赵胡邀请道:“明日田叔将在长安开讲黄老学之道,卿可愿与我一同前去旁听?”

考虑到赵胡可能不知道田叔是谁,刘德于是就补充介绍道:“田叔乃是闻名天下的忠义大臣,高皇帝时被任命为汉中太守,先帝之时也备受尊重,是当世之长者!”

“既是长者授课,小臣愿陪殿下前去旁听……”赵胡乖巧的答应道。

虽然讲的是黄老学,但倘若是天下都有名的长者讲课,那么,借着这个机会去见识一下中国英才,回国之后好像其他兄弟姐妹吹牛逼,也是不错的!

“善!”刘德笑了一声,道:“明日一早,我便派人去接卿!”

第101章 暗流

翌日,长安城的气氛一下子就变得活跃了起来,来自三辅之地,甚至关东关西的士子、贵族子弟甚至是商人的子嗣,都纷纷的骚动起来。

刚刚天亮,未央宫北阙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忽然多起来的人流,让一直宅在皇宫之中的卫兵颇为紧张。

“陛下可有事要在这北阙公布?”一个穿着南军都尉甲胄的武将,登上未央宫的城楼,探出头,看了看下面有些汹涌的人流,问了问周围的士兵。

“王都尉,陛下并未有旨说要在这北阙公布什么事情……”负责记录和传递宫廷命令的一个军官回答道。

“加强戒备!”这都尉立即下令。

北阙是汉家天子最重要的政治活动场所之一,其地位仅次于高皇帝的高庙跟太宗皇帝的太庙。

但凡天子驾崩、新君登基、大赦天下、宣布讨伐叛逆、发动战争等等军国大事的诏书,都是首先在北阙公布。

除此之外,汉家天子还会在北阙接见来朝觐的诸侯,前来诉冤的百姓。

譬如先帝时,缇萦救父的故事的发源地,就是在北阙,缇萦就是在这里敲响登闻鼓,向天子鸣冤。

如今既然天子无旨说要在这里公布某事,那么,这些人十之八九是来诉冤的。

王都尉抹了抹额头的汗水心想:“这得多大的冤屈,竟然让如此多的人来北阙……看来有人要倒大霉了!”

这样想着,他立即按照先帝规定的程序,命令左右:“你们下去一个人,问问,城楼下的诸位来我北阙要做什么?倘若是来敲击登闻鼓的,便告诉他们,只许一人靠近登闻鼓,登闻鼓一旦敲响,立即就会惊动天子,倘若不是什么重大的冤屈,登闻鼓不可轻响,否则就要治他们无故惊扰天驾之罪……”

于是,就有一个军校拱手领命,然后,走下城楼。

不多时,那军校就回来复命:“回禀都尉,城楼下的人并非是来鸣冤的,他们是去公车署听讲的!”

“公车署?”王都尉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将提着的心放回原地,不是来鸣冤的就好。
首节 上一节 134/4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萌娘三国演义

下一篇:大宋的智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