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第1965节
这可不是封建迷信,而是神圣而严肃的政治活动。
代表着皇帝,向列祖列宗报告:今天大汉帝国又多了一位新的干将。
列祖列宗则通过龟甲,回馈信息给皇帝:我们知道了,你好好干,别丢我们的脸!
经过这个程序之后,皇帝,就从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尤其是开国的太祖和自己的父亲那里,获得了授权,可以分封大臣。
这在汉室,尤其重要。
因为老刘家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以孝治天下”。
在这个价值观之下,皇帝的任何举动和措施,都要与先祖,尤其是自己的父亲和开国的太祖呼应起来。
不然,皇帝的行为就可能是被人看成是“乱命”甚至是胡闹。
而经过了选择封国,谒庙之后,还需要选择一个良辰吉日,皇帝登台拜将,向天借力,这才能敕封。
这是为了重申皇帝受命于天的神圣性。
刘氏天子,历代都是这么个剧本。
刘彻当然不会去改,也不愿意改。
另外,除了在这殿中的这十三位军官将要受封为列侯外。
马邑之战的三位主将,无论是在侧面出击,端了南池,缴获上百万牲畜的卫驰,还是率领骠骑大军,在正面不断战翻了匈奴人的义纵,又或者在马邑城下,威慑和压缩匈奴人的直不疑和程不识。
这四个人,也都将被封赏。
已是列侯的义纵和直不疑,肯定将再次增加食邑户数。
起码都是五千户起步!
至于卫驰跟程不识,至少也是两千户的大侯国。
不过,他们现在依然都还停留在代国-雁门关附近。
出战的汉军主力,也依然保持着战备状态。
只是遣散了大部分抽调的青壮和民夫。
这是为了防止匈奴人恼羞成怒。
不然,前脚汉军撤兵,后脚匈奴人打进来了。
汉室岂非傻逼了?
第861章 抚恤(一)
封赏之后,当然是抚恤。
抚恤孤寡,赈济和存问忠臣。
这是刘氏政权,在吸取了秦亡教训后发展出来的统治手段。
每年派人慰问和犒劳那些孤儿寡母,成本不高,但效果非常拔群。
很轻松就能收割大批的民众身心。
刘彻即位后,更是进一步的强化了这整个抚恤体系。
所有因公殉职和殉国的士卒、军官、官吏甚至百姓的未成年孤儿,全部都由国家抚养。
刘彻在上林苑,收养了总数多达三千的孤儿。
而此次马邑大战,汉军的损失,虽然相较战前的预估,可以说是微不足道。
但,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单单是军队的战死者,就已经有两三千人之多!
汉军在马邑城外的十几个哨卡和作为预警的烽燧台的守军,几乎全军覆没。
至少有七百人,在马邑会战开始前,就已经死于匈奴马蹄之下。
另外,马邑城外的汉室村寨的平民死难者人数,也根本无法估计。
战前,汉家在马邑之外的两百多里的国土上,有着十几个村寨,将近两三千的居民。
另外,为了给马邑预警,汉家还在马邑之外的旷野上,安置了两个小型游牧部族,大抵也有个千人左右。
但,在匈奴人入侵后,能撤到马邑城里的百姓总数不超过千人。
虽然,马邑之战结束后,汉军从马邑周围的山谷和山陵中,寻找到了数百避难的难民。
而且,未来,还会不断的发现避入山谷和山陵,躲避战乱的百姓。
然而,依然有大批的平民,惨死在匈奴入侵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