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第2256节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非常原始,完全没有工业痕迹的,全手工工坊。
两三百个壮丁,赤裸着上身,轮着一柄柄的铁锤,不断的在火热的火炉前捶打。
一件件的农具,渐渐成型。
都是些很简单的农具。
不过是将材质从青铜或者木制,换成了铁器。
工坊的外面,更是堆满了各种已经打制成型的农具。
刘彻看了看,都是些耒耜一类的旧农具或者锄头之类的新农具。
刘彻观察了一会,发现这些人都是在做着一些简单的重复工序。
几乎每一位工人,都只会负责一个工序——既只锻打一个地方,而将下一个工作,交给其他人。
工棚中,几个同样光着上身的男子,似乎扮演着一种类似质检员和监工的角色,察看和检查这些工人的产品。
“这是少府的工作方式……”刘彻只看了一会就明白了。
简单的原始的流水线生产和集约化生产,早在两百年前,商君变法后就出现在秦的少府体系中。
发展到巅峰时,秦的少府能生产制造供应整个秦军所需要的一切产品。
从武器到甲胄,从箭簇到护腿,从干粮到调味品和酱料。
没有什么是少府所不能生产和制造的。
那帮变态建造了庞大的骊山秦始皇地宫。
旁的不说,单单是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就足够让人们明白,秦少府的战斗力有多强。
汉少府虽然没有秦少府那么给力。
但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机构。
依然继承了秦少府的许多先进的智慧和制度。
其中就有这分工合作,流水线生产的制度。
但,秦汉的少府,除了分工合作,流水线生产外,还有一个物勒工名的制度。
任何一件武器,甚至是箭簇上,都能找到它产自那里、谁制造的以及主管官员的详细信息。
出了问题,能直接追溯到整条链子上的所有人。
但,眼前的这个工坊,看上去似乎只学了怎么分工合作,而将物勒工名抛之脑后。
不过,这也正常。
商品经济时代,质量算个毛?
数量和价钱才是关键。
商人跟资本家,都只会追逐利润。
刘彻继续向前,一路上看到了织造工坊、造纸工坊、陶瓷烧制工坊还有生铁冶炼工坊。
这一家家的工坊,基本都是由关中的豪强巨头们所开。
田家、杨家、孟家、王家。
当然,也有外来的地头蛇。
譬如,师氏的车马制造工坊以及鲁国大贾邴氏的冶铁作坊。
基本上,这些作坊都让刘彻看到了少府的影子在其中若隐若现。
许多作坊的陈设和布局甚至工人们的工位,都是照搬的少府体系。
甚至,刘彻怀疑,连管事的和监工,也是少府那边出来捞外快的。
然而,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一路行来,还没有走完一半,刘彻就发现,此地已经猬集了起码两千多名工人。
这在西元前,毫无疑问,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两千多名工人!
在这个一个大县撑死了十万左右人口的时代,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这意味着,最少有两千多户家庭,已经从农耕转向了手工业。
资本主义的第一片嫩叶,似乎已经萌发出来了。
但是……
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