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第296节
一緍就是一千钱,一算一百二十钱,这就是差不多一成二的税率了!
义纵觉得,假如出现这个政策,商人地主豪强肯定不会乐意。
谁愿意将自己的家产分给国家?
哪怕只是一成都不行!
更何况是年年要交一成!
义纵感觉,刘德要是推行这个政策,假如不配合上强力的手段,动用军队,到征税时挨家挨户的催缴,估计那些人一个钱都不会交。
即使用军队催缴,商人地主豪强,有的是手段隐匿财产,隐瞒收入。
到时候恐怕征收来的钱,还不够给军队犒赏的!
宁成却走上前来,自告奋勇的拍着胸脯压低着声音禀报道:“殿下,臣倒是觉得有办法能办到……”
他虎视眈眈的看着市集上的店铺,脸颊抽动了一下,表情似笑非笑,道:“只要朝廷下令,胆敢隐匿不报,隐瞒不纳者,若觉,抄没家产,发配边塞即可!”
刘德看了他一眼,摇了摇头,宁成这个办法还真是跟他的做事策略一样,简单粗暴不讲道理。
这个办法跟刘彻的解决思路差不多。
只是,假如不是实在没得选择了,刘德不愿意如此。
因为这个法子一旦形成法令,那肯定会产生无数的冤假错案。
更可怕的是,刘德觉得,到时候肯定会有地方官为了刷政绩,层层下达指标和任务。
然后,基层的官员为了完成任务和完成指标,故意栽赃陷害。
譬如说,某人家产只有十五万钱,他多出的五万钱产业已经完税了,但地方官没有完成上级交代的指标,就把此人给抓起来,随便在他家找个值点钱的东西,说他没交税,然后罚没他的产业,把他一家全部抓起来送去边疆。
刘德感觉这样的情况是一定会发生的。
而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刘德的所有经济政策都可能一夜崩盘……
“我可不想到了晚年,还要可怜巴巴的下罪己诏……”刘德在心里想着。
刘彻下罪己诏的根本原因还是经济政策的失败,告緍令将整个天下原本繁荣的工商业和大批的中产阶级搞到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地步,国家财政不断恶化,所以,不得已下罪己诏,全面推翻包括告緍在内的大多数政策。
至于停止在轮台屯田什么的,那不过是附带的一个添头,刘德就记得很清楚,昭宣时期,汉家在轮台屯田屯的不要太嗨皮,宣帝更是以轮台为根据地完成了截断匈奴与西域的联系,断匈奴一臂的战略构思,最终让匈奴臣服,呼韩邪单于朝长安。
将到刘德摇头,宁成心知自己莽撞了,连忙低下头,退到一边。
“我们还是实际的去这些店铺看看,问一问业主们,回头再来商议!”刘德吩咐道:“宁成,你去那边的街道!”
“义纵,你带人去这边的街道!”
“至于我?朝此处前行……半个时辰后,我们在这里汇合!”刘德说完就牵着义婼朝着眼前的这间店铺走去,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先把此时商人们的盈利方式和经营方式搞懂了,才好对阵下药。
站在原地嘴炮脑补,显然是脑补不出问题的答案的。
第215章 调查(二)
刘德牵着义婼的小手,悠哉悠哉的踱进店铺之中。
这是一间典型的汉初商铺,布局简单,墙面以泥夯而成,地基用木板铺垫,一个简单的柜台加上堆码在货架上的货物,三两个伙计,就差不多是一个店铺的全部了。
走进店里,刘德就知道为什么它的生意很好了。
因为这是一家布料店。
店里布帛的数量和种类还很多。
上至昂贵的蜀锦,下到寻常百姓所穿的麻布,应有尽有。
当此之时,一般民众,基本上除了吃,大部分的积蓄都是花在穿上面。
每年冬闲之时,老百姓们都会选择用一年的结余来给妻子购置一件新衣或者给孩子们一件漂亮的新衣服。
而毫无疑问,因为技术和条件的限制布帛相当吃紧,因此价格昂贵。
基本上这个时候黄金铜钱与布帛是同样可以作为货币进行流通的。
其中,黄金是上币,只有在贵族、大地主、官僚阶级之中流通,一般以金饼形势存在,与铜钱并无固定的兑换比例。
假如某人一定要用铜钱换黄金的话。
刘德倒是有一个参考数据。
张苍在九章算术中有一个题目,这个题目引用了一个丞相府的数据,最终给出的答案是金一斤值钱六千二百五十。
至于布帛,众所周知,中国向来有用绢布代替金钱进行交易与流通的传统。
在此时,布帛就是硬通货。
甚至在许多百姓眼中,布帛比铜钱更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