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要做皇帝

我要做皇帝 第3715节

这些儒生闻言,都是脸色一灰,显然遭受了重击。

考举制度发展到现在,已经非常完善了。

整个考举,总共分为三轮。

第一轮就是个筛子,会将所有不符合要求或者说学问不及格的人刷掉。

而剩下的人,则全部都会被视作官员。

既然是官员,那要考的,自然就是各种为官的基本技能和对各类常识的了解。

当然,依然不会太过于艰深。

但基本的法律条文和汉律的立法原则与判定标准,却依然是必考的。

不然,你下去当官了,却连律法都不懂,更不懂判定,那丢人的肯定是国家啊!

另外,其他数学能力、运算能力以及基本的常识问题,度量衡之间的差异,国家时政要闻、天下局势变化,都是要考的。

而这些考试,被分作四场,分别考算术、几何;刑名、施政;时政、天下以及最后一场的案例分析。

综合得分最高的那一批人将进入第三轮。

能进入第三轮的,都是各自学派的佼佼者,也必然是通过了第二轮筛选的精英。

他们的综合能力必定强于其他竞争者。

当然,目前的情况下,由于两千石、列侯封君以及元老大臣的子侄、忠臣义士之后,享有优待和加分。

是以,也存在许多其实能力并不强,但却也能三轮游的人物。

不过这样的人,不是竞争对手。

因为,他们通常只是来镀金,混了名头的。

第1493章 儒法分道之因

三轮考举,前后历时一个月,从数以万计的士子之中,筛选出合格的官员。

他们的成绩以及在考举过程之中展现的能力和见识,会成为将来分配他们工作岗位的重要参考指标。

擅长刑名的,自然是刑名官,擅长明算和组织的,则会去做事务官和亲民官,对数学敏感的,会被分配去少府、大农乃至于主爵都尉衙门。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但,过去数年,法家在明算考之中,吃够了苦头。

特别是王承这一派,自元德元年开始到现在,能够进入第三轮的人,竟然只有一人!

那就是王承的兄长王治。

其他人包括王承在内,全部折戟沉沙。

而王治能够进入第三轮,靠的是当年儒法蜜月期的合作。

那个时候,儒家喊着“外法内儒”“以法饰儒”的口号,与法家一度亲密无间。

董仲舒的得意弟子褚大甚至曾经私底下说过“法可定《春秋》矣……”

意思就是——法家的思想,是可以解释和解决春秋之中记载的许多事情的。

是以,当初,同在河东郡之中的法家河东学苑与儒家的大阳学苑,走的非常近。

两个学苑的门徒弟子,甚至有人因此产生了深厚的友谊。

譬如王承的兄长,就是娶了大阳学苑山长之女为妻。

不过……

那段甜蜜无比的时光,随着石渠阁上儒法两派的公然决裂而破碎,更因为不久前的儒法大辩论而势同水火。

两者之间,再无合作的可能性!

大阳学苑的儒生,痛骂河东学苑的法家门徒是“酷吏”,是“残民之爪牙,害政之乱臣”。

而河东学苑的法家士子反喷对方是“五蠹”之首,是妨碍和扰乱圣王治理天下的罪魁祸首。

就差没有直接说——儒生全部杀了可能有冤枉的,但隔一个杀一个,必然没有错!

儒法两派,从朝堂斗到太学,从太学战到市井。

看上去两者似乎已经仇深似海。

但实则,只有儒法的精英和巨头们,心里面真正清楚,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事实上,你现在无论是去翻开晁错家里面的书柜,还是去打开董仲舒的书房大门,去检视这些人的藏书。

你就会诧异的发现——我曹!这在外人面前打生打死,恨不得吃了对方的两个派系的头头脑脑的书柜里,都装满了对方的著作和论述。
首节 上一节 3715/4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萌娘三国演义

下一篇:大宋的智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