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第3854节
两者必然天生互怼,州刺史恐怕得焦头烂额。
另外,州部的建设,还与经济、民生等问题紧紧相依。
从长远考虑的角度着想,国家假如想要州这个单位发挥其最大的作用,统合好资源,那么一州之中,最好是物产、气候、人文、地理都相差不多。
这样,州部衙门就可以统筹安排,做好相关的开发准备。
不然若一地主要是小麦为主粮,而另外一地,则只能具备种植粟米的条件。
两个地方硬塞到一起,州部衙门怎么去安排相关工作?
所以,义纵担负的责任很重,工作压力也很大。
他必须走遍各郡,到各郡地方去看、去调研,去研究,还得关心各郡人民群众对于自身和其他人的定义。
听到刘彻的问题,义纵立刻就进入了工作状态。
他临襟正坐,汇报道:“回禀陛下,臣是这样想的……”
他将这过去一年多来,自己在北方各郡的见闻以及自己的思考,一一盘出来。
“陇右、北地诸郡,自先帝以来,就以畜牧和豪杰辈出闻名,地方民风彪悍,且方言相差无几,习性也相同……”
这个倒是事实,陇右、北地、云中,自汉以后,就一直是决定中国命运和强弱的关键地区。
陇右军事集团,一直到唐代,都是中国最强大的一个利益集团。
陇右贵族,更是决定了朝堂政治斗争成败的关键。
得陇右者得天下。
“而上郡、太原、常山,地方多山陵,民皆以耕作为主,虽有豪强,但大都为地主,且承平日久,无有兵事……”
“且夫,大河出九原而自北地入陇右,走青铜峡而入北地,陛下曾训曰:治河当治其上,臣以为,自九原、朔方而下至陇右、北地,治河之所在也,不能不重也,故以其为一州……”
听到这里,刘彻满意的点点头,深感欣慰。
义纵已经成熟了,开始站在一个国家级的领导人的视角来看问题。
大河的问题,在现在已经初现端倪了。
刘彻这几年,多次派人前往大河的出海口和下游各地调查。
结果不容乐观。
大河水质,连年下降,有些地方的泥沙含量已经增多了。
再这么下去,这条母亲河,就将要暴走了。
刘彻对此,非常清楚。
前世武帝朝,大河数次决口,连出海口都一变再变。
先是建元三年,河决顿丘(今河南濮阳北),从顿丘东南注入大海。
然后,元光三年,河决瓠子口,这一次黄泛区遍及数郡,且泛滥二十年,直到元封年间才得以回归故道。
更可怕的是——刚刚堵塞决口,隔年,大河再次决堤。
这一次,狂暴的大河,冲破了馆陶的河堤,这一次,诞生屯氏河。
屯氏河在隋朝,成为了永济渠的一部分。
而这一切,其实在如今已经有了预兆。
根据刘彻派出去的官员和使者奏报:河自鬲津而北,相去百十里。
又说:金堤之岸,泥沙愈多,恐有决堤之险。
在元德六年,刘彻于是派出一支由军队的测绘军官和宫廷宦官、御史组成的庞大调研团,前往大河出海口考察。
得出的结论,触目惊心。
在过去二十年,大河向北摆动了超过三十里,在其下游形成了三角洲。
淤积地区,绵延百余里。
这表明了一个事实——大河的含沙量在疯狂增加。
假如不采取措施,那么,这条母亲河就要变成黄河,变成悬河了。
一旦发生了这样的灾难,那么,先秦时代留给世人的宝贵遗产,伟大的金堤将会变成永恒的记忆。
而且,大河生态的变化,一定会引发连锁反应。
大河一泛滥,淮河就可能有问题。
刘彻深知,自己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上。
另外,州部的建设,还与经济、民生等问题紧紧相依。
从长远考虑的角度着想,国家假如想要州这个单位发挥其最大的作用,统合好资源,那么一州之中,最好是物产、气候、人文、地理都相差不多。
这样,州部衙门就可以统筹安排,做好相关的开发准备。
不然若一地主要是小麦为主粮,而另外一地,则只能具备种植粟米的条件。
两个地方硬塞到一起,州部衙门怎么去安排相关工作?
所以,义纵担负的责任很重,工作压力也很大。
他必须走遍各郡,到各郡地方去看、去调研,去研究,还得关心各郡人民群众对于自身和其他人的定义。
听到刘彻的问题,义纵立刻就进入了工作状态。
他临襟正坐,汇报道:“回禀陛下,臣是这样想的……”
他将这过去一年多来,自己在北方各郡的见闻以及自己的思考,一一盘出来。
“陇右、北地诸郡,自先帝以来,就以畜牧和豪杰辈出闻名,地方民风彪悍,且方言相差无几,习性也相同……”
这个倒是事实,陇右、北地、云中,自汉以后,就一直是决定中国命运和强弱的关键地区。
陇右军事集团,一直到唐代,都是中国最强大的一个利益集团。
陇右贵族,更是决定了朝堂政治斗争成败的关键。
得陇右者得天下。
“而上郡、太原、常山,地方多山陵,民皆以耕作为主,虽有豪强,但大都为地主,且承平日久,无有兵事……”
“且夫,大河出九原而自北地入陇右,走青铜峡而入北地,陛下曾训曰:治河当治其上,臣以为,自九原、朔方而下至陇右、北地,治河之所在也,不能不重也,故以其为一州……”
听到这里,刘彻满意的点点头,深感欣慰。
义纵已经成熟了,开始站在一个国家级的领导人的视角来看问题。
大河的问题,在现在已经初现端倪了。
刘彻这几年,多次派人前往大河的出海口和下游各地调查。
结果不容乐观。
大河水质,连年下降,有些地方的泥沙含量已经增多了。
再这么下去,这条母亲河,就将要暴走了。
刘彻对此,非常清楚。
前世武帝朝,大河数次决口,连出海口都一变再变。
先是建元三年,河决顿丘(今河南濮阳北),从顿丘东南注入大海。
然后,元光三年,河决瓠子口,这一次黄泛区遍及数郡,且泛滥二十年,直到元封年间才得以回归故道。
更可怕的是——刚刚堵塞决口,隔年,大河再次决堤。
这一次,狂暴的大河,冲破了馆陶的河堤,这一次,诞生屯氏河。
屯氏河在隋朝,成为了永济渠的一部分。
而这一切,其实在如今已经有了预兆。
根据刘彻派出去的官员和使者奏报:河自鬲津而北,相去百十里。
又说:金堤之岸,泥沙愈多,恐有决堤之险。
在元德六年,刘彻于是派出一支由军队的测绘军官和宫廷宦官、御史组成的庞大调研团,前往大河出海口考察。
得出的结论,触目惊心。
在过去二十年,大河向北摆动了超过三十里,在其下游形成了三角洲。
淤积地区,绵延百余里。
这表明了一个事实——大河的含沙量在疯狂增加。
假如不采取措施,那么,这条母亲河就要变成黄河,变成悬河了。
一旦发生了这样的灾难,那么,先秦时代留给世人的宝贵遗产,伟大的金堤将会变成永恒的记忆。
而且,大河生态的变化,一定会引发连锁反应。
大河一泛滥,淮河就可能有问题。
刘彻深知,自己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