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第603节
刘彻不认为,有他撑腰,再怂恿馆陶出面,还有着张汤这些人的造势,还不能成。
旁的不说,只要他这个太子表露出属意刘阏为江都王,接收吴国的大部分地盘的意思,那些本来支持郡县的官员,基本都会调转过头来支持刘彻。
特别是御史大夫晁错的那一票,刘彻可以说毫不费力的就能拿下来。
是以,刘彻起身以后就不再谈这事情。
而是坐下来,临襟正色,看着群臣,道:“前日,孤入宫面圣,君父当面对孤言道:今岁六月,欲复行考举,此次考举,将举少府、内史、御史大夫衙门并丞相诸曹佐吏,一百石以上,六百石以下!”
刘彻站起身来,得意洋洋的道:“这次考举,依旧是孤牵头,太子宫上下臣子会同少府、内史、御史大夫诸衙门并考,孤透露一个消息,此番录取名额会比较多,起码要录用数百名官吏!”
刘彻着重的在数百这个词汇上用了力气。
确实,一次录用数百官吏,哪怕是一百石以上,六百石以下,俗称杂吏的人。
至于哪里来的这么大的缺口?
这次刘濞跌倒,汉家可谓是要吃撑了。
整个吴楚两国六郡一百余城的地主贵族与官吏基本上都要被清洗一遍,尤其是附逆之人,能留下一条命,已经是天恩浩荡。
这么大一个缺口,肯定是要人去填的。
于是,长安各衙门平时郁郁不得志的小吏们有福气了。
平时表现稍微好点,捞到一个好点的考绩的官吏,这次都发达了。
一百石的,都能外放为一个四百石的县尉。
四百石的,摇身一变,成为县令甚至是督邮的,也是不少。
当然,这个事情现在还没宣布,要等到一切尘埃落定之后,才会公布。
但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巨大的变动。
第337章 第二次考举(二)
其实,本来,事情还做不到这么绝的地步。
譬如十余年前,济北王刘兴居背后捅了长安一刀子,直接导致本来已经准备好要开往长城的大军被迫掉头去平叛。
那一次,先帝虽然怒气腾腾,气得不行,但也不得不下诏,赦免了所有附逆之人,除却主谋之外,剩下的刘兴居余党一个没动,甚至连官位都照旧。
然而,当今天子,刘彻的这个皇帝老爹,显然没有先帝那么好的肚量和脾气。
这一次,他已是下定决心,要把吴楚两国的分裂势力连根拔起。
再也不讲什么“仁恕”了。
而当今天子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底气,原因却还是出在刘彻身上。
去年刘彻搞的考举,别的效果暂且不论。
单单就是选上来的那十几个人,每一个,即使再怎么挑剔,也能外放做一县之令。
若其中的佼佼者,更是令人赞不绝口,甚至已经有人评价去岁的那一次考举选上来的人:大抵皆为未来肱骨。
关中的地主士绅与豪商们,更是摩拳擦掌,积极等待下一轮考举。
据说,许多上一次被刷掉的士子。
纷纷“知耻而后勇”“勤读诗书,遍访名师”。
让许多为孩子操碎了心的家长纷纷喜笑眉开,老怀大慰。
自关中至雒阳,民心可用。
据地方官员汇报说:自考举以后,勤学之士,蔚然成风,良家子纷纷以读书为要,地方为之一靖。
且不说这些言论是否有拍马屁,阿谀逢迎之嫌疑。
反正,这些话是说的天子刘彻心中欢欣鼓舞,眉开眼笑,就连胃口都变好了许多。
作为皇帝,最害怕的就是地方上的豪强、士绅子弟,周游天下,结交朋友,然后二两马尿喝多了,扯旗造反。
最喜欢的就是这些豪强、士绅子弟一古脑的都去钻研怎么当官,怎么混进官场。
况且,地方上的监督御史和少府派往各地的宦官,也大抵都是如此回报的。
这就更加坚定了天子的决心。
其实,刘彻乍然听闻的时候,也有些琢磨不透。
照道理来说,他搞的考举,貌似也没做什么太过惊人之举吧?
但他却不知,他搞出来的考举,尽管黑幕重重,背后有着太多的利益交换和取舍。
但至少,维持了表面的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