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粉碎机 第112节
“父皇请看!”
郑成功拿着一个玉米棒子兴冲冲地跑来递给他。
二十厘米长的棒子上玉米粒从头排到尾,在阳光下很有光泽感,如果都是这样的,估计亩产千斤就跟玩一样,甚至超过一千五都有可能,和目前几百斤的水稻相比,这东西的产量同样恍如神迹一般。
“这是你种出来的?”
杨丰问他身后跟着的老农。
那老农满脸惶恐地趴在地上结结巴巴地说了一大堆,结果杨丰一句没听懂,他用询问的目光看着郑成功。
“父皇恕罪,儿臣无能,这些人到如今也只是能听懂官话,但说还有很大一部分不会说,他是后期过来的棚民,是从江西一带过来的,说的是有些带福建口音的抚州话,估计是当年从福建过去的流民,他说感谢皇恩浩荡赐予他们仙种,赐予他们民籍,赐予他们土地,他们世世代代铭记皇恩,他的一个儿子就在新军中效力,他跟儿子说若是战场上敢逃跑回来他就亲手打死。”
郑成功说道。
“哈,哈,是个忠义之民,赏!”
杨丰说道。
他身后的梁诚立刻拿过一个钱袋子来,杨丰接过去直接扔给了那老农,后者激动得趴在地上不停地磕头。
“走!”
杨丰一催马说道。
这时候两旁越来越多的农民知道了皇上驾临,纷纷从农田中涌出,带着发自内心的激动跪倒在两旁,向他们的皇帝陛下表达着忠诚。
这些人才是杨丰最忠诚的子民,尽管他直到现在还听不懂这些人的话。
这些都是来自江西的棚民,广东的寮民,福建的疍民,浙东的堕民,全都是社会最低等的贱民,他们或者不被允许上岸居住,或者不被允许到平原上居住,或者不被允许拥有田产只能干贱役,他们不能读书,不能充当官吏,不能与良民通婚,他们连这个庞大帝国最底层的草芥都不算,顶多算是草芥底下的烂泥而已。
而现在,他们不是了。
他们的后代可以读书做官,他们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他们可以堂堂正正活地在阳光下。
而这一切都是他赐予的。
“这才是人民!”
杨丰特意下了马,牵着马行走在跪拜的人群中感慨地说。
这就是他的基本盘,这里没有士绅,这里也没有儒生,这里也没有旧官僚,这里只有最单纯的人民,对他忠心耿耿,只要他的命令下达,可以将子弹射向任何他指定目标的人民。
这才是他的后盾。
他的这片后盾从宁远开始,一直向南到山海关,基本上以中后所也就是绥中县城为分界,以北是贱民,以南是辽民,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群落,毕竟他们互相之间语言不通。不过辽民对贱民倒没什么歧视,这些贱民是南方人,跟他们本来就远到几乎两个世界,贱民在南方是什么情况,这些辽民可以说一无所知,更何况现在大家都是皇上所封的义民,当然想让他们融合仍旧需要漫长时间,这就不是杨丰所操心的了。
接下来贱民的迁移工作还会继续进行,反正东北有的是土地可以容纳他们,光辽河以西估计养活几百万人口都没问题。
而南方士绅同样支持这项工作。
这些贱民在南方都是些隐藏的炸弹,土客矛盾一向都是士绅们最害怕的,之前光棚民造反就不断,万历年间李大銮兄妹造反使半个江西卷入战火,实际上后来康麻子的地瓜盛世中,棚民造反也一直没断,甚至一直到雍正年间都还有,直到雍正把他们都列入良籍才消停。这也是雍正年间人口暴涨的重要原因之一,暴涨的人口很大一部分并非自然增长,而是把原本不列入民籍的人口都算了进去。杨丰现在以这种方式把他们都弄到东北,也算是给那些士绅们清除隐患了,要不然这种跨越数千里的移民怎么可能如此顺利地进行。
有那些南方士绅在后面全力支持而已。
当然,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最后将追悔莫及。
不仅仅是这些人,包括之前明清关外大战期间,逃难到山东的流民也在返回,黄蜚控制的登州一带,不断有船只载着百姓跨海而来在宁远上岸,然后向北在锦州一带定居下来,而之前逃到山里的,也开始出山定居。照目前的速度估计,到明年这个时候辽西一带的人口就基本上可以接近百万了,这片曾经繁华的沃土很快将全部恢复生机,野猪皮父子两代破坏造成的创伤,将以最快速度得到治愈。
而杨丰,同样也将获得一片稳固的后方。
这皇上造反也不容易啊!
没有强大的根基哪怕他有外挂也不行啊,上次那四枚人弹已经让他清醒过来,在炸弹面前霸王复生也一样变渣渣,那次幸亏发现及时,另外鞑子对他的抗炸能力估计不足,他们要是弄四枚几十上百斤的人弹,那估计大明人民已经可以缅怀他们那昙花一现的大帝了。
这也是杨丰最近比较消停的原因所在。
他也得小心点了。
“父皇,荡寇营到了!”
旁边郑成功说道。
“这就是朕的新军?”
杨丰饶有兴趣地看着前方一支列阵等待的庞大军团。
五千贱民军身穿统一的红色右衽短上衣,下面是打绑腿的黑色裤子,绑腿这东西已经在明军中普及开了,从宁远之战时候杨丰就已经教会了士兵,实际上这时候山民打绑腿很常见,只不过军队里面很少见,贱民军里面很多人都是江浙山区棚民,他们本身也有打绑腿的习惯,杨丰只是将其制式化。
再加上千层底的粗布鞋,还有头上每人一顶范阳笠,这就是杨丰的新军扮相。
而装备就比较寒酸一些了。
这些新军士兵一人背着一杆鸟铳,身上挂满小竹管,因为老式鸟铳没有专门的刺刀,只好再额外配一把雁翎刀,盔甲是没有了。
实际上这支新军看着很不起眼,他们这时候充其量只是一支传统的铳兵,甚至还不如明军中的铳兵,后者至少还有制式的盔甲,包括明军内部的那些将领也没把他们当回事,在他们看来这只不过是满足皇上乐趣的。就这些贱民能有什么战斗力,日常训练也无非就是鸟铳射击,用木枪练习刺杀,还有就是天天排着队走来走去,没事拉出来一气跑个十几里,汗流浃背气喘如牛的样子倒也不失为一景。
他们的评价没错。
郑成功拿着一个玉米棒子兴冲冲地跑来递给他。
二十厘米长的棒子上玉米粒从头排到尾,在阳光下很有光泽感,如果都是这样的,估计亩产千斤就跟玩一样,甚至超过一千五都有可能,和目前几百斤的水稻相比,这东西的产量同样恍如神迹一般。
“这是你种出来的?”
杨丰问他身后跟着的老农。
那老农满脸惶恐地趴在地上结结巴巴地说了一大堆,结果杨丰一句没听懂,他用询问的目光看着郑成功。
“父皇恕罪,儿臣无能,这些人到如今也只是能听懂官话,但说还有很大一部分不会说,他是后期过来的棚民,是从江西一带过来的,说的是有些带福建口音的抚州话,估计是当年从福建过去的流民,他说感谢皇恩浩荡赐予他们仙种,赐予他们民籍,赐予他们土地,他们世世代代铭记皇恩,他的一个儿子就在新军中效力,他跟儿子说若是战场上敢逃跑回来他就亲手打死。”
郑成功说道。
“哈,哈,是个忠义之民,赏!”
杨丰说道。
他身后的梁诚立刻拿过一个钱袋子来,杨丰接过去直接扔给了那老农,后者激动得趴在地上不停地磕头。
“走!”
杨丰一催马说道。
这时候两旁越来越多的农民知道了皇上驾临,纷纷从农田中涌出,带着发自内心的激动跪倒在两旁,向他们的皇帝陛下表达着忠诚。
这些人才是杨丰最忠诚的子民,尽管他直到现在还听不懂这些人的话。
这些都是来自江西的棚民,广东的寮民,福建的疍民,浙东的堕民,全都是社会最低等的贱民,他们或者不被允许上岸居住,或者不被允许到平原上居住,或者不被允许拥有田产只能干贱役,他们不能读书,不能充当官吏,不能与良民通婚,他们连这个庞大帝国最底层的草芥都不算,顶多算是草芥底下的烂泥而已。
而现在,他们不是了。
他们的后代可以读书做官,他们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他们可以堂堂正正活地在阳光下。
而这一切都是他赐予的。
“这才是人民!”
杨丰特意下了马,牵着马行走在跪拜的人群中感慨地说。
这就是他的基本盘,这里没有士绅,这里也没有儒生,这里也没有旧官僚,这里只有最单纯的人民,对他忠心耿耿,只要他的命令下达,可以将子弹射向任何他指定目标的人民。
这才是他的后盾。
他的这片后盾从宁远开始,一直向南到山海关,基本上以中后所也就是绥中县城为分界,以北是贱民,以南是辽民,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群落,毕竟他们互相之间语言不通。不过辽民对贱民倒没什么歧视,这些贱民是南方人,跟他们本来就远到几乎两个世界,贱民在南方是什么情况,这些辽民可以说一无所知,更何况现在大家都是皇上所封的义民,当然想让他们融合仍旧需要漫长时间,这就不是杨丰所操心的了。
接下来贱民的迁移工作还会继续进行,反正东北有的是土地可以容纳他们,光辽河以西估计养活几百万人口都没问题。
而南方士绅同样支持这项工作。
这些贱民在南方都是些隐藏的炸弹,土客矛盾一向都是士绅们最害怕的,之前光棚民造反就不断,万历年间李大銮兄妹造反使半个江西卷入战火,实际上后来康麻子的地瓜盛世中,棚民造反也一直没断,甚至一直到雍正年间都还有,直到雍正把他们都列入良籍才消停。这也是雍正年间人口暴涨的重要原因之一,暴涨的人口很大一部分并非自然增长,而是把原本不列入民籍的人口都算了进去。杨丰现在以这种方式把他们都弄到东北,也算是给那些士绅们清除隐患了,要不然这种跨越数千里的移民怎么可能如此顺利地进行。
有那些南方士绅在后面全力支持而已。
当然,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最后将追悔莫及。
不仅仅是这些人,包括之前明清关外大战期间,逃难到山东的流民也在返回,黄蜚控制的登州一带,不断有船只载着百姓跨海而来在宁远上岸,然后向北在锦州一带定居下来,而之前逃到山里的,也开始出山定居。照目前的速度估计,到明年这个时候辽西一带的人口就基本上可以接近百万了,这片曾经繁华的沃土很快将全部恢复生机,野猪皮父子两代破坏造成的创伤,将以最快速度得到治愈。
而杨丰,同样也将获得一片稳固的后方。
这皇上造反也不容易啊!
没有强大的根基哪怕他有外挂也不行啊,上次那四枚人弹已经让他清醒过来,在炸弹面前霸王复生也一样变渣渣,那次幸亏发现及时,另外鞑子对他的抗炸能力估计不足,他们要是弄四枚几十上百斤的人弹,那估计大明人民已经可以缅怀他们那昙花一现的大帝了。
这也是杨丰最近比较消停的原因所在。
他也得小心点了。
“父皇,荡寇营到了!”
旁边郑成功说道。
“这就是朕的新军?”
杨丰饶有兴趣地看着前方一支列阵等待的庞大军团。
五千贱民军身穿统一的红色右衽短上衣,下面是打绑腿的黑色裤子,绑腿这东西已经在明军中普及开了,从宁远之战时候杨丰就已经教会了士兵,实际上这时候山民打绑腿很常见,只不过军队里面很少见,贱民军里面很多人都是江浙山区棚民,他们本身也有打绑腿的习惯,杨丰只是将其制式化。
再加上千层底的粗布鞋,还有头上每人一顶范阳笠,这就是杨丰的新军扮相。
而装备就比较寒酸一些了。
这些新军士兵一人背着一杆鸟铳,身上挂满小竹管,因为老式鸟铳没有专门的刺刀,只好再额外配一把雁翎刀,盔甲是没有了。
实际上这支新军看着很不起眼,他们这时候充其量只是一支传统的铳兵,甚至还不如明军中的铳兵,后者至少还有制式的盔甲,包括明军内部的那些将领也没把他们当回事,在他们看来这只不过是满足皇上乐趣的。就这些贱民能有什么战斗力,日常训练也无非就是鸟铳射击,用木枪练习刺杀,还有就是天天排着队走来走去,没事拉出来一气跑个十几里,汗流浃背气喘如牛的样子倒也不失为一景。
他们的评价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