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历史粉碎机

历史粉碎机 第1155节

杨丰说道。

既然这样曹操也不好多说,正好许褚因为担心路途颠簸加重伤势所以就在许都养伤,直接去把他抬过来就行了。

然后他们继续之前话题。

杨丰巡幸四方的最便捷路线是坐船南下,出许都在枣袛河乘坐小船沿这条屯田的人工渠南下到临颖,在临颖进入颍河换大一点的船继续南下到达陈郡,陈郡以下因为百尺沟的汇入而变成真正大河。这时候可以换真正大船南下淮河直至寿春,然后转肥水而上至合肥,合肥就是这时候曹操在南线的边境第一要塞,肥水在合肥与施水也就是南肥河有水路相连,然后可以直接转入施水再沿南流的施水进巢湖南下出濡须口直入长江,这就是为什么三国时代魏吴交战始终围绕濡须口合肥这几个地名的原因。

这时候没有大运河沟通淮河与长江的那一段,古邗沟到现在经过千年淤塞早已经没法使用,直到后来隋炀帝又重修。

这时候进长江是另外两条路。

一是上述路线。

二是汉水。

而前者的核心在濡须河或者现代裕溪河出巢湖后,需要穿过一段山口才能进入平原直下长江,这个山口就是魏吴战争的关键点濡须口,打过濡须口就意味着以水军出名的东吴可以直达合肥。而打开合肥就可以直达寿春,而打开寿春就可以直捣曹魏的核心甚至能一路打到邺城,从淮河可以进汴渠,从汴渠可以进黄河,这条水运线如果加上后来曹魏修建的白沟等河北运河体系,甚至能够一直延伸到幽州城下。

而汉水路线入长江后就是那个同样大名鼎鼎的名字了。

赤壁。

赤壁和濡须口。

魏吴战争的两个关键点。

曹操希望杨丰沿濡须口路线南下这样就很方便了,毕竟他这么多人翻山越岭很麻烦的,而且避免他在沿途搞事情,淮南是拉锯区没多少人,而颍河沿线是曹操的核心区,都是他从起家就经营的屯田区,老百姓都是他的支持者,原本历史上耿纪造他反的时候,就是王必逃出许昌直接去附近吹哨子拉了一群屯田兵然后轻松解决,只不过王必被人一箭射死了。

这条路线他不怕杨丰搞事情。

但可惜杨丰定的路线是从许都沿陆路向洛阳,然后从洛阳出崤函道去关中,再从关中走陈仓道南下去汉中先找张鲁,再去找刘备,最后才沿长江而下去孙权那里,从孙权那里再走濡须口返回。

这就很麻烦了。

“沿途多陆路,不但慢而且道路艰险,尤其是崤函道,陈仓道,剑阁道这些地方颇多盗匪。”

曹操苦口婆心地说道。

“朕需要担心什么盗匪吗?”

杨丰说道。

说话间他的手在桌子上按了一下然后按出个手掌形的窟窿。

曹操颇有忧郁地看了看这窟窿,话说皇帝陛下是不怕盗匪,可他害怕洛阳关中一带的百姓看到皇帝这个样子啊,这神不神妖不妖的,很容易让民心,尤其是那些和他不一伙的关中世家大族的心里长草啊,话说他刚刚拿下关中才不过仅仅三年啊,马超还是前年才被赶出陇上投奔张鲁,然后又跑去和刘备勾搭在一起坑刘璋啊……

呃,其实刘备这时候还没拿下成都。

他是在这一年夏天拿下成都的,而这时候才刚刚春天呢,不过等杨丰走到那里也就差不多了,实际上按照杨丰的计划,夏天结束前他是到不了那里的。

第745章 万里长征

除了巡幸的路线外,杨丰对于曹操给他安排的其他东西也很不满意。

“这就是朕的玉辂?”

杨丰面带不屑地看着面前一辆马车。

他当然不能坐牛车。

这个时代牛车仍旧刚刚开始真正流行起来,但还没到后期那些嗑药士大夫们摆云母车的时候,而天子的马车是有标准的,也不是随便一辆就能打发,在这一点上曹操做的还是很符合标准。这辆玉辂羽盖华蚤,璎珞为饰,描金嵌玉,六匹白马拉着上面还有大旗,而且不只一辆,还有四匹马拉着的副车,那是给两位昭仪乘坐的,还有随行官员的马车。至于那些宫女宦官们原本是步行,但他们也有那些牛车,后者不但载人也载货,杨丰此行很多地方还是无人区呢,话说当年可是有官员被派去上任因为半路没有吃的饿死了。

但这些东西明显不适合这次长达万里的旅程。

这是真正的万里长征。

杨丰需要在中国的雄鸡地图肚子部分绕一个巨大的椭圆,这个椭圆的长度接近五千千米,这样的长征明显不是这些古老马车能够承受,更何况他需要经过崤函道,陈仓道,剑阁道等三段山路,这些山路别说六匹马拉的玉辂,就是一匹马拉着车能不能走都很难说。

那剑阁还能走玉辂?

别说剑阁,他这玉辂连崤山都过不去!

“陛下之意?”

王必在一旁小心翼翼地问。

他是随行的大总管,这些琐事完全由他负责。

“拿纸笔来!”

杨丰说道。

王必赶紧让人呈上纸笔。

杨丰想了一下开始在上面写自己要的材料,这个问题很好解决,他造一批小型的近代马车就行,配上弹簧减震,配上轴承,车体尽量使用铝合金之类轻型的材料,他能造钢铁当然也能从铝土矿里弄出铝合金,实际上钛合金也可以,就连橡胶都可以试一下,找些煤炭来就够了,这时候的杨丰连细菌都能造出来更何况是二烯烃,这样的马车就足够保证他翻山越岭,而且比玉辂什么的更刺激眼球……

“你这是什么表情?”

杨丰意外地看着旁边满眼小星星的王必。
首节 上一节 1155/12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虎啸

下一篇:崇祯盛世

推荐阅读